一种外用药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99715发布日期:2018-10-19 19:38阅读:10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配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用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手腕上有时会出现明显的青筋,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血液循环加速导致的静脉突出现象,但是长期的手脚青筋明显就有可能是手脚静脉曲张引起的了,这样就需要去医院接受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风湿骨痛是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后,导致筋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由此常引起人体关节、骨膜、肌肉等部位发生红肿疼痛。通常采用的止痛方法有西药治疗、物理治疗、推拿针灸治疗、封闭疗法、手术治疗等,但是上述方法均有很多缺陷,有的副作用大,有的花费高,有的治疗本身就让患者痛苦不堪,疼痛难忍。

跌打损伤主要指因跌扑、击打等造成的软组织损伤、肿胀疼痛,也包括摔伤等。其主要病理为淤血壅滞,血闭气阻,故以疼痛、肿胀为主要表现。选用药酒时,也应注重辨证论治。此类药酒多具有活血通络,舒筋行气的功效,因此孕妇忌服。而且,刚刚发生的跌打损伤不能马上就用药物洗治,需要立即采用冷敷,使患处血管收缩并减少出血、水肿和疼痛。

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能观察到浅表部位的淋巴结,而且健康的淋巴结比较小,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不易触及,无压痛,且与毗连组织粘连。但是,当由于致病菌导致淋巴结发生炎症或癌肿时,微生物或癌细胞可沿着淋巴管蔓延,到达致病器官或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具有压痛感。这类疾病很难确诊,容易导致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

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都是单一的针对性治疗,很难找到一种药物用以治疗上述多种疾病,且能够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公开号为cn102988641b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强力经络通外用药酒,其特征是:它是由按下述用料重量配比计的原料与55°白酒混合泡制而成:马尾伸筋草100-150g;田七150-200g;红花70-150g;鸡血藤50-100g;秦艽50-100g;寻骨风50-120g;透骨草50-120g;骨碎补70-150g;五加皮50-100g;威灵仙50-100g;千年健70-120g;徐长卿50-100g;独活80-150g;大蜈蚣6-10条;制川乌30-40g;制草乌30-40g;白酒10kg。本发明各原料均为常用药物,效果好;能消肿、止痛、软坚、通经络;对风湿骨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疾病、疏通经络等疾病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陈年老伤复发及运动中的撞伤、扭伤、软组织挫伤等疗效显著。

在公开号为cn103169830b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外用药酒,由当归10g、川芎10g、生大黄10g、红花10g、生川乌10g、生草乌10g、西党参10g、桃仁10g、乳没10g、骨碎补10g、土鳖虫10g、木鳖10g、血竭10g、田三七10g、甘草10g、52度白酒1kg制成。本发明的优点:制作工艺简便,易于应用;使用药酒,能够快速见效,有的甚至药到病除,达到逐渐根治的目的;药酒治疗,辅之以适度微力揉擦与经络推拿,可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不再复发,还能对各种软组织损伤起到预防作用。

在公开号为cn1255143c和cn102552809b的发明专利中均公开了不同功效的外用药酒,但是上述外用药酒均治疗效果单一,也无法针对手脚青筋导致的经脉曲张,淋巴发炎导致的淋巴肿等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淋巴发炎、经脉曲张、腰腿伤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无名肿痛和产后风这类病症的外用药酒,该药酒治疗简便、疗效显著、治愈快速、费用较低,但是对于孕妇、小孩以及体虚患者禁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用药酒的制备方法,该药酒采用19味中药材,通过50度米酒浸泡过滤而成,最后加入薄荷冰,用以增加清凉感,减轻患者疼痛,具有薄荷独有的气味;制备方法简单,制备周期较短,成本较低,适于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用药酒,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有如下组分:

川芎5-15份、钩藤25-35份、薄荷冰1-10份、虎杖10-20份、没药1-10份、乳香1-10份、续断10-20份、三七1-10份、半夏1-10份、土荆皮5-15份、天南星1-10份、川牛膝5-15份、海风藤15-25份、车前草10-20份、连钱草15-25份、穿心莲10-20份、白芥子5-15份、徐长卿1-10份、络石藤25-35份和大血藤15-25份。

在本发明当中,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又入血分,入肝、胆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钩藤甘,微寒,归肝、心包经,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降压的功效;薄荷冰,又名薄荷脑,由薄荷提制而得,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功能主要刺激皮肤粘膜,在止痒、消炎、止痛的同时,局部具有清凉感,有薄荷的特殊香气;虎杖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没药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具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的功效;乳香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常与没药配伍使用,能够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续断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的功效;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土荆皮味辛,性温,有毒,归肺、脾经,具有杀虫、止痒的功效;天南星味苦、辛,性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的功效;川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逐瘀通筋、通利关节、利尿通淋、饮血下行的功效;海风藤性微温,味辛、苦,归心、肾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功效;车前草味甘,性寒,归肝、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尿、明目、祛痰、凉血、解毒的功效;连钱草味辛、微苦,性微寒,归肝、肾、膀胱经,具有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穿心莲味苦,性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消炎止痛的功效;白芥子味辛、性热,无毒,归肺、胃经,具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徐长卿性温,微辛,归肝、胃经,具有祛风止痛、止痒、解毒消肿、温经通络、驱寒散瘀的功效;络石藤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的功效;大血藤性平、味苦,归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止痉的功效。其中,以钩藤、络石藤主清热平肝、通络定惊之功效,佐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瘀、活血通络之药,再引诸药下行,共奏祛风散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活血生康之功。该外用药酒主要用于治疗淋巴发炎、经脉曲张、腰腿伤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无名肿痛和产后风这类病症,治疗方法便捷、疗效显著、治愈快速、费用较低,但是对于孕妇、小孩以及体虚患者禁用。

进一步,所述外用药酒,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有如下组分:

川芎10份、钩藤30份、薄荷冰5份、虎杖15份、没药3份、乳香2份、续断15份、三七5份、半夏5份、土荆皮10份、天南星5份、川牛膝10份、海风藤20份、车前草15份、连钱草20份、穿心莲15份、白芥子10份、徐长卿5份、络石藤30份和大血藤20份。

一种外用药酒的制备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s1、取配方量的川芎、钩藤、虎杖、没药、乳香、续断、三七、半夏、土荆皮、天南星、川牛膝、海风藤、车前草、连钱草、穿心莲、白芥子、徐长卿、络石藤和大血藤,混合后用粉碎机打碎成粗粉;

s2、将s1步骤中的粗粉加入容器内后,加入原料重量份数10倍的50度米酒,密封浸泡5-6个月;

s3、将s2步骤中所得浸泡液过滤,取药汁;

s4、在s3步骤所取的药汁中,加入配方量的薄荷冰,搅拌溶解,即得。

在本发明当中,该药酒采用20味中药材,通过50度米酒浸泡过滤而成,最后加入薄荷冰,用以增加清凉感,减轻患者疼痛,具有薄荷独有的气味;制备方法简单,制备周期较短,成本较低,疗效显著,适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外用药酒的使用方法是:主要是外擦患处,反复按摩,或者刮痧,直至患处发热发黑,使药性作用于患处,发挥作用,此药用后配合独特手法按摩或刮痧,对淋巴发炎、静脉曲张、腰腿伤痛、无名肿痛、产后风、皮肤炎症以及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等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见效较快。

尤其对于刚受伤患者,立即用药,反复涂擦,能够减少患者痛苦,而且即时用药疗效更显著。

进一步,所述s2步骤还包括有密封浸泡期间需搅拌2-3次,每次搅拌后均需密封处理。在本发明当中,搅拌能够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浸出度,提高药效,而且搅拌后均需要密封处理,避免米酒中的酒精含量降低,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浸出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淋巴发炎、经脉曲张、腰腿伤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无名肿痛和产后风这类病症的外用药酒,该药酒治疗简便、疗效显著、治愈快速、费用较低,但是对于孕妇、小孩以及体虚患者禁用;同时该药酒采用19味中药材,通过50度米酒浸泡过滤而成,最后加入薄荷冰,用以增加清凉感,减轻患者疼痛,具有薄荷独有的气味;制备方法简单,制备周期较短,成本较低,适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外用药酒,包括有如下组分:

川芎10g、钩藤30g、薄荷冰5g、虎杖15g、没药3g、乳香2g、续断15g、三七5g、半夏5g、土荆皮10g、天南星5g、川牛膝10g、海风藤20g、车前草15g、连钱草20g、穿心莲15g、白芥子10g、徐长卿5g、络石藤30g和大血藤20g。

一种外用药酒的制备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s1、取配方量的川芎、钩藤、虎杖、没药、乳香、续断、三七、半夏、土荆皮、天南星、川牛膝、海风藤、车前草、连钱草、穿心莲、白芥子、徐长卿、络石藤和大血藤,混合后用粉碎机打碎成粗粉;

s2、将s1步骤中的粗粉加入容器内后,加入原料重量份数10倍的50度米酒,密封浸泡6个月,密封浸泡期间需要搅拌3次,每次搅拌后均需密封处理;

s3、将s2步骤中所得浸泡液过滤,取药汁;

s4、在s3步骤所取的药汁中,加入配方量的薄荷冰,搅拌溶解,即得。

实施例2

一种外用药酒,包括有如下组分:

川芎12g、钩藤35g、薄荷冰5g、虎杖16g、没药4g、乳香4g、续断15g、三七6g、半夏6g、土荆皮10g、天南星5g、川牛膝10g、海风藤22g、车前草16g、连钱草22g、穿心莲16g、白芥子10g、徐长卿5g、络石藤33g和大血藤22g。

一种外用药酒的制备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s1、取配方量的川芎、钩藤、虎杖、没药、乳香、续断、三七、半夏、土荆皮、天南星、川牛膝、海风藤、车前草、连钱草、穿心莲、白芥子、徐长卿、络石藤和大血藤,混合后用粉碎机打碎成粗粉;

s2、将s1步骤中的粗粉加入容器内后,加入原料重量份数10倍的50度米酒,密封浸泡6个月,密封浸泡期间需要搅拌3次,每次搅拌后均需密封处理;

s3、将s2步骤中所得浸泡液过滤,取药汁;

s4、在s3步骤所取的药汁中,加入配方量的薄荷冰,搅拌溶解,即得

本发明经几代人,长达百余年的临床应用与观察,对于轻度伤者,经1-2天的治疗即可使伤情好转,经1-2个月的治疗即可痊愈;对于重度伤者,经3-6个月的治疗即可见效,长期使用效果更好。用法简单,只需取上述制成的药酒在伤处适度揉擦,佐以经络推拿、按摩或者刮痧,能快速减轻伤者的痛苦,使疗效更显著。但是该药酒对于孕妇、小孩以及体虚患者禁用。

病例1

谢女士,60岁,手脚静脉曲张,舌白,反复涂擦,佐以经络推拿,脚底按摩,用药后1个月,症状明显减轻,坚持1年半后,症状明显好转,舌苔红润,手脚青筋不显,疼痛消除,能够行走自如。

病例2

孔老,70岁,周身麻木,风湿骨伤,反复涂擦,佐以经络推拿,用药后3个月,症状减轻,坚持2年,症状基本好转,能够正常活动。

病例3

张女士,42岁,由于长期穿高跟鞋,导致脚部变形,无法行走,用药后,佐以脚底按摩,2个月能够脚部着地,1年后,能够独立行走,并能继续工作。

总而言之,该药酒功能主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手脚青筋、久年头痛、周身麻木、血管堵塞、皮肤瘙痒、静脉曲张、久劳积伤、淋巴发炎、无名肿毒、手足皲裂、色素性荨麻疹、脑血管硬化、骨关节肿痛、中风后遗症、腰椎盘突出、半身不遂瘫痪、坐骨神经痛、脸瘫、肩周炎、乳房增生、颈椎病、类风湿、足菌肿和香港脚。

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孕妇、哺乳期产妇禁用;外感冒发冷者禁用;搽药时保持环境通风;但药酒不小心碰到眼睛后可用纸巾搽眼,千万不能用水冲洗;用后洗手干净即可。

在使用过程中,工具可用刮痧板、牛角。如果是老伤则先用药酒搽患处,用手按摩、推拿和拍打,再用刮痧板或牛角刮30分钟左右,一日一次;如果是新伤,则用药酒搽患处、手轻按摩15分钟到20分钟,一日一至两次。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