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收纳功能的医疗器械消毒、杀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4822发布日期:2018-11-02 22:3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了一种一种带有收纳功能的医疗器械消毒、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的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医疗、科研、教研、教学工作最基本要素,也是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其中医疗器械清洗装置对于医疗器械的清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人工对于器械死角无法全面清洗的问题,而医疗器械,特别是用于手术过程中的手术刀、剪刀、钳子、镊子等保证其卫生清洁标准非常作用,因此医疗器械清洗设备为医院必备的设备之一。

现有的清洗机构一般是靠高压射流喷沫,加上90度热水广泛消毒和漂洗烘干,该种仅通过热水进行消毒的方式难以达到高程度的消毒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医疗器械的消毒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一种带有收纳功能的医疗器械消毒、杀菌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带有收纳功能的医疗器械消毒、杀菌装置,包括杀菌消毒室,还包括存储室,杀菌消毒室包括机壳,机壳包括上端板、下端板、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左侧板上端与上端板之间设有器械入口,上端板的内表面上固定有向下延伸的网格板,下端板的内表面上固定有向上延伸的隔水板,网格板与隔水板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两者之间留有供医疗器械通过的过器间隙,

网格板的两侧分别形成消毒室和热风扩散室,消毒室内设有至少两块左横板和至少一块右横板,左横板的左端部以及右横板的右端部分别连接在左侧板和网格板上且右横板设置于相邻两块左横板之间,左横板和右横板之间形成第一过器通道且左横板和右横板板面上均设有多个均匀布置的过水孔;

热风扩散室包括固定在右侧板外侧壁上的热风机以及位于热风扩散室内的扩风壳体,扩风壳体包括呈圆筒状的连接段以及与连接段连接的呈圆台状的扩散段,连接段固定在右侧板内侧壁上且与热风机出风口连通;

隔水板两侧分别形成加热室和杀菌室,加热室位于消毒室正下方且内部固定有多块相互平行的加热板,加热板均竖直固定在下端板上;杀菌室内设有杀菌灯以及多个横向布置的传送带,相邻传送带之间形成第二过器通道,位于最下端的左横板的右端部连接有一搭接在隔水板顶端的搭接板,搭接板另一端伸入杀菌室内且位于最上方传送带的上部,杀菌室的下部且位于右侧板上设有器械出口,器械出口处设有盖体;

存储室包括与消毒室连通的暂存室,暂存室上部设有分类室,暂存室与分类室之间通过一连接在右侧板上的横板分隔,消毒室内位于最下方的传送带延伸至暂存室的右端部,分类室包括朝上开口且截面呈方形的分类腔,分类腔内设有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将分类腔分隔成多个隔间,隔间内设有能够沿隔间高度方向上下滑动的底板,每个隔间底部均固定有一与底板连接并用于驱动底板上下滑动的驱动装置,每个隔间顶部均设有隔间盖,隔间盖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推盖杆。

作为优选,上端板上固定有纵向布置的直线驱动机构,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伸入机壳内且端部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底部设有与位于最上方的左横板连接的拉紧弹簧;左横板的左端部以及右横板的右端部分别铰接在左侧板和网格板上,右横板右端的上表面以及左端的下表面上均铰接有连杆,右横板通过两个连杆分别与上下两个左横板连接;右横板左端的上表面以及右端的下表面上均固定有拉伸弹簧。通过气缸实现对左横板和右横板的倾斜程度的调节,继而控制医疗器械在左横板与右横板上的停留时间,实现对医疗器械在消毒室内的消毒时间的控制,拉伸弹簧和连杆能够有效保证相邻横板之间的稳定性以及相互联动性。

作为优选,连接段内表面上设有多根连接杆,连接杆上固定有与连接段同轴的连接轴,连接轴伸入扩散段内且伸入扩散段的端部设有能够绕连接轴转动的风扇。风扇作用下使得吹出的风体形成涡流风,其在消毒室内分布更加均匀,同时避免风体通过网格板上的网孔进行单点直射,减小消毒室内单点所受风力,对消毒室内医疗器械以及消毒室本身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

作为优选,风扇包括套设在连接轴上的套筒以及固定在套筒上的扇叶,连接轴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凸块,连接轴的端面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套筒自连接轴端部套设在连接轴上且通过螺栓的螺帽部分与环形凸块共同构成轴向限位。通过端部螺纹连接螺栓的形式实现对风扇的限位,使得风扇的安装、拆卸均非常方便、快捷。

作为优选,左横板和右横板的上表面上均设有多个均匀布置的橡胶球状凸起。一方能够对医疗器械起到减震作用,减小对医疗器械的损伤,另一方面增加阻力,增加医疗器械在左横板和右横板上的停留时间,继而增大医疗器械消毒时间。

作为优选,传送带的两端分别设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前侧板和后侧板上,且后侧板上设有用于驱动传动轴的驱动电机;

传送带包括位于杀菌室左侧的第一传送带和位于杀菌室的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自上而下相互交叉布置且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相反,第一传送带的左端与隔水板相互接触,右端与右侧板形成第一纵向通道,第二传送带的右端与右侧板相互接触,左端与隔水板形成第二纵向通道。通过该种传送形式能够有效增加医疗器械在杀菌室内的传送距离,继而增加医疗器械在杀菌室内的停留时间,使其进行充分杀菌。

作为优选,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侧边挡板,侧边挡板的长度等于传动带两端传动轴之间的轴距。

作为优选,杀菌灯为紫外杀菌灯且为多个,多个杀菌灯均为长条状且竖直固定于前侧板和后侧板上。长条状竖直放置的杀菌灯能够保证杀菌室内每个传送带上的医疗器械均能够被充分杀菌,进一步提高杀菌效果。

作为优选,盖体底部通过铰链铰接在下端板右端面上,顶部设有凸块,右侧板的外表面上设有供凸块插入的插槽,使得盖体的打开或关闭均非常方便。

作为优选,位于最下方的传送带的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侧边挡板和器械导向板,侧边挡板设置于杀菌室内且垂直于传送带的传送面,器械导向板设置于暂存室内且与传送带的传送面之间呈大于180°的夹角。侧板挡板能够挡住医疗器械在传送带上不从传送带的两侧掉落,而器械导向板的板作用则是为了便于医疗器械从传送带的两侧掉落,使得医疗器械在杀菌室内能够被顺利运送至暂存室,然后在器械导向板的作用下能够均匀分布于暂存室内,而非全部堆积到传送带最右端所对应的位置处。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热风机、加热板以及水蒸气对医疗器械实现三层加热消毒处理,有效提高对医疗器械的杀菌程度,同时集杀菌、消毒以及存储于一体,使得杀菌消毒装置功能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中拆除清洗室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图4的剖视图。

图6是图3中清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拆除存储室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剖视图。

图9是图1中杀菌消毒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剖视图。

图11是图6中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6中橡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6中右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6中右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9中右横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5中第二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9中风扇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18是图5中隔间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清洗室、2—杀菌消毒室、3—存储室、11—横向安装板、12—清洗机构、21—消毒室、22—热风扩散室、23—加热室、24—杀菌室、31—暂存室、32—分类室、101—清洗壳体、102—内筒体、103—过水间隙、104—进水口、105—出水口、106—左端板、107—右端板、108—筒状侧壁、109—圆形通孔、110—转动电机、111—转动轴、112—插接部、113—方形槽、114—圆盘板、115—圆柱刷、116—右端盖、117—圆弧形插槽、118—圆弧形凸块、119—圆柱形转动头、120—橡胶套、121—弹性凸起、122—气缸、123—推板、124—u形槽、125—弹簧、126—电磁铁、127—刷毛、128—储水箱、129—器械进口、130—防尘盖板、201—机壳、202—上端板、203—下端板、204—左侧板、205—右侧板、206—前侧板、207—后侧板、208—器械入口、209—搭板、210—弧形挡板、211—网格板、212—隔水板、213—过器间隙、214—左横板、215—右横板、216—第一过器通道、217—过水孔、218—热风机、219—扩风壳体、220—连接段、221—扩散段、222—加热板、223—杀菌灯、224—传送带、225—第二过器通道、226—搭接板、227—器械出口、228—盖体、229—直线驱动机构、230—连接板、231—拉紧弹簧、232—拉伸弹簧、233—连接杆、234—连接轴、235—风扇、236—扇叶、237—套筒、238—环形凸块、239—螺栓、240—橡胶球状凸起、241—第一传送带、242—第二传送带、243—第一纵向通道、244—第二纵向通道、245—侧边挡板、246—器械导向板、247—凸块、248—支撑角、249—万向轮、250—连杆、251—驱动电机、301—分类腔、302—横向隔板、303—纵向隔板、304—隔间、305—底板、306—驱动装置、307—隔间盖、308—推盖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带有收纳功能的医疗器械消毒、杀菌装置,如图7-图10所示,包括杀菌消毒室2,集杀菌、消毒于一体,杀菌消毒室2包括机壳201,机壳201包括上端板202、下端板203、左侧板204、右侧板205、前侧板206和后侧板207,左侧板204上端与上端板202之间设有器械入口208。

上端板202的内表面上固定有向下延伸的网格板211,下端板203的内表面上固定有向上延伸的隔水板212,网格板211与隔水板212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两者之间留有供医疗器械通过的过器间隙213,网格板211的两侧分别形成消毒室21和热风扩散室22,消毒室21内设有至少两块左横板214和至少一块右横板215,左横板214的左端部以及右横板215的右端部分别连接在左侧板204和网格板211上且右横板215设置于相邻两块左横板214之间,左横板214和右横板215之间形成第一过器通道216且左横板214和右横板215板面上均设有多个均匀布置的过水孔217;热风扩散室22包括固定在右侧板205外侧壁上的热风机218以及位于热风扩散室22内的扩风壳体219,扩风壳体219包括呈圆筒状的连接段220以及与连接段220连接的呈圆台状的扩散段221,连接段220固定在右侧板205内侧壁上且与热风机218出风口连通;

隔水板212两侧分别形成加热室23和杀菌室24,加热室23位于消毒室21正下方且内部固定有多块相互平行的加热板222,加热板222均竖直固定在下端板203上;杀菌室24内设有杀菌灯223以及多个横向布置的传送带224,相邻传送带224之间形成第二过器通道225,位于最下端的左横板214的右端部连接有一搭接在隔水板212顶端的搭接板226,搭接板226另一端伸入杀菌室24内且位于最上方传送带224的上部,杀菌室24的下部且位于右侧板205上设有器械出口227,器械出口227处设有盖体228;

通过器械入口208进入杀菌消毒室2内的医疗器械首先达到消毒室21内,其首先到达最上方的左横板214上,随着医疗器械逐渐进入,部分医疗器械自左横板214的右端掉入到其下方的右横板215上,然后又自右横板215的左端掉入位于右横板215下方的左横板214上,依次实现医疗器械的运送,直到医疗器械运送到最下方的左横板214上,然后通过其右端运送到消毒室21内。医疗器械在消毒室21内运送过程中热风扩散室22内的热风机218开启,通过扩风壳体219将热风通过网格板211送入消毒室21内,使得位于左横板214和右横板215上的医疗器械实现一层加热消毒处理,同时位于消毒室21下方的加热室23内的加热板222也处于加热状态,一方面加热板222本身释放的热量对左横板214和右横板215上的医疗器械进行加热消毒处理,另一方面由于进入消毒室21的医疗器械上附带有水,水通过左横板214、右横板215上的过水孔217落入加热室23内,加热室23加热板222加热后使得其内的水蒸发,水蒸气上升,继而通过水蒸气的形式对医疗器械进行进一步的加热杀菌处理。通过上述的三层加热杀菌处理,能够充分保证经过杀菌室24处理后的医疗器械的杀菌程度。

进入杀菌室24内的医疗器械首先进入到处于最上方的传送带224上,然后逐渐掉入下方的传送带224上,通过调整传送的传送速度来调整医疗器械在杀菌室24内的杀菌时间,以保证紫外灯对医疗器械进行充分杀菌。

本实施例中上端板202上固定有纵向布置的直线驱动机构229,直线驱动机构229的驱动轴伸入机壳201内且端部固定有连接板230,连接板230底部设有与位于最上方的左横板214连接的拉紧弹簧231;左横板214的左端部以及右横板215的右端部分别铰接在左侧板204和网格板211上,右横板215右端的上表面以及左端的下表面上均铰接有连杆250,右横板215通过两个连杆250分别与上下两个左横板214连接;右横板215左端的上表面以及右端的下表面上均固定有拉伸弹簧232。相邻左横板214与右横板215之间通过拉伸弹簧232以及连杆250相互连接,且位于最上方的左横板214通过拉紧弹簧231与直线驱动机构229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直线驱动机构229为气缸,通过气缸活塞杆的伸缩运动实现对左横板214和右横板215的倾斜程度的调节,继而控制医疗器械在左横板214与右横板215上的停留时间,实现对医疗器械在消毒室21内的消毒时间的控制,拉伸弹簧232和连杆250能够有效保证相邻横板之间的稳定性以及相互联动性。

本实施例中连接段220内表面上设有多根连接杆233,连接杆233呈环形阵列排布,连接杆233上固定有与连接段220同轴的连接轴234,连接轴234处于环形排布的连接杆233中间,连接杆233起到对连接轴234的支撑作用,连接轴234伸入扩散段221内且伸入扩散段221的端部设有能够绕连接轴234转动的风扇235.

如图17所示,风扇235包括套设在连接轴234上的套筒237以及固定在套筒237上的扇叶236,连接轴234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凸块238,连接轴234的端面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239,套筒237自连接轴234端部套设在连接轴234上且通过螺栓239的螺帽部分与环形凸块238共同构成轴向限位,通过端部螺纹连接螺栓239的形式实现对风扇235的限位,使得风扇235的安装、拆卸均非常方便、快捷。

热风机218启动后,朝向扩散壳体内吹热风,风体使得风扇235转动,从而使得吹出的风体形成涡流风,热风以涡流的形式通过网格板211进入到消毒室21内,使其在消毒室21内分布更加均匀,同时通过该种改变风流动方向的形式,避免风体通过网格板211上的网孔进行单点直射,减小消毒室21内单点所受风力,对消毒室21内医疗器械以及消毒室21本身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左横板214和右横板215的上表面上均设有多个均匀布置的橡胶球状凸起240,橡胶球状凸起240的作用一方能够其处于左横板214和右横板215上的医疗器械起到减震作用,减小对医疗器械的损伤,另一方面还能够起到对医疗器械的防滑作用,增加阻力,从而增加医疗器械在左横板214和右横板215上的停留时间,继而增大医疗器械在消毒室21内的消毒时间。

本实施例中传送带224的两端分别设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前侧板206和后侧板207上,且后侧板207上设有用于驱动传动轴的驱动电机251;传送带224包括位于杀菌室24左侧的第一传送带241和位于杀菌室24的第二传送带242,第一传送带241与第二传送自上而下相互交叉布置且第一传送带241与第二传送带242的传送方向相反,第一传送带241的左端与隔水板212相互接触,右端与右侧板205形成第一纵向通道243,第二传送带242的右端与右侧板205相互接触,左端与隔水板212形成第二纵向通道244;第一传送带241和第二传送带242的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侧边挡板245,侧边挡板245的长度等于传动带两端传动轴之间的轴距。

驱动电机251启动后,相应的传送带224动作,落入最上方第一传送带241上的医疗器械逐渐被运送至右端,然后经过第一纵向通道243掉落到第二传送带242上,第二传送带242将医疗器械逐步往左端传送,然后经过第二纵向通道244落入下方的第一传送带241上,依次进行传送,通过该种传送形式能够有效增加医疗器械在杀菌室24内的传送距离,继而增加医疗器械在杀菌室24内的停留时间,使其进行充分杀菌。杀菌灯223为紫外杀菌灯且为多个,多个杀菌灯223均为长条状且竖直固定于前侧板206和后侧板207上,长条状竖直放置的杀菌灯223能够保证杀菌室24内每个传送带224上的医疗器械均能够被充分杀菌,进一步提高杀菌效果。

本实施例中盖体228底部通过铰链铰接在下端板203右端面上,顶部设有凸块247,右侧板205的外表面上设有供凸块247插入的插槽,使得盖体228的打开或关闭均非常方便。下端板203的外表面上设有支撑角248,支撑角248底部设有万向轮249,使得整个装置便于移动。

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存储室3,集清洗、杀菌、消毒以及器械存储于一体,存储室3包括与消毒室21连通的暂存室31,暂存室31上部设有分类室32,暂存室31与分类室32之间通过一连接在右侧板205上的横板分隔,消毒室21内位于最下方的传送带224延伸至暂存室31的右端部,分类室32包括朝上开口且截面呈方形的分类腔301,分类腔301内设有横向隔板302和纵向隔板303,横向隔板302和纵向隔板303将分类腔301分隔成多个隔间304,隔间304内设有能够沿隔间304高度方向上下滑动的底板305,每个隔间304底部均固定有一与底板305连接并用于驱动底板305上下滑动的驱动装置306,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306为气缸,如图18所示,每个隔间304顶部均设有隔间盖307,隔间盖307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推盖杆308。

经过杀菌消毒室2后的医疗器械被运送到暂存室31,护工人员将暂存室31内的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并且分别放置于不同的隔间304内,当需要取用时护工人员则根据需求分别取用,且取用过程中护工人员只需要按下与需取用的隔间304对应的按钮,继而相应隔间304底部的驱动装置306启动,其将地板逐渐向上推动且顶开相应的隔间盖307,使得护工人员能够方便、准确的对隔间304内的医疗器械进行取用,有效降低医疗器械的取用时间,充分减小手术准备时间。

如图16所示,另外位于最下方的传送带224的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侧边挡板245和器械导向板246,侧边挡板245设置于杀菌室24内且垂直于传送带224的传送面,器械导向板246设置于暂存室31内且与传送带224的传送面之间呈大于180°的夹角。侧板挡板245能够挡住医疗器械在传送带上不从传送带的两侧掉落,而器械导向板246的板作用则是为了便于医疗器械从传送带的两侧掉落,使得医疗器械在杀菌室24内能够被顺利运送至暂存室31,然后在器械导向板246的作用下能够均匀分布于暂存室31内,而非全部堆积到传送带最右端所对应的位置处。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清洗室1,集清洗、杀菌、消毒于一体,功能多样化,不同功能之间相辅相成,使得该装置能够有效提高对于医疗器械的处理效率以及清洗程度,充分达到医疗器械的卫生标准。

如图6所示,清洗室1内固定有横向安装板11,横向安装板11上固定有清洗机构12,清洗机构12包括清洗壳体101,清洗壳体101内设有能够转动且横向布置的内筒体102,清洗壳体101与内筒体102之间形成过水间隙103且清洗壳体101上设有与过水间隙103连通的进水口104和出水口105,通过进水口104抽取水进入清洗壳体101内,出水口105排放清洗后的污水。

内筒体102包括左端板106、右端板107以及呈网状的筒状侧壁108,左端板106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109,清洗壳体101的左端面上固定有转动电机110,转动电机110的电机轴通过圆形通孔109伸入内筒体102内,电机轴端部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横向布置的转动轴111,转动轴111的远离电机轴的端部设有纵向截面呈方形的插接部112,右端盖116的内表面上且位于右端盖116的中心位置设有供插接部112插入的方形槽113,转动轴111通过插接部112插接在右端板107上;电机轴上且位于内筒体102内部设有随电机轴转动的圆盘板114,圆盘板114上连接有横向布置且呈长条状的圆柱刷115;

如图13、图14所示,清洗壳体101的右端部安装有右端盖116,右端盖116下部铰接在清洗壳体101侧壁下部的端面上,上部插接在清洗壳体101侧壁上部的端面上,其中右端盖116的内表面上且位于右端盖116的上端部以及右端板107的内表面上且位于右端板107的上端部均设有圆弧形插槽117,内筒体102的侧壁上部的端面上以及清洗壳体101的侧壁上部的端面上均设有插入对应圆弧形插槽117的圆弧形凸块118,通过圆弧形插槽117与圆弧形凸块118的配合实现右端盖116的盖合。

右端板107下部铰接在内筒体102侧壁下部的端面上,上端插接在内筒体102侧壁上部的端面上,右端板107外表面上固定有插接在右端盖116内表面上且能够转动的圆柱形转动头119;清洗过程中,将进水口104通水且将经过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钳子、镊子等经过右端盖116送入清洗壳体101内,然后关上右端盖116以及内筒体102的右端板107,此时转动轴111的插接部112恰好插入右端板107上,右端板107上的圆柱形转动头119插入右端盖116中。启动转动电机110,电机轴带动转动轴111转动,转动轴111带动右端板107转动,继而实现整个内筒体102转动,圆柱形转动头119在其插入处转动,内筒体102在清洗壳体101内转动,医疗器械位于内筒体102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器械上的污物、血水等被甩出内筒体102。另一方面由于电机轴的转动,会带动圆盘板114转动,圆盘板114转动则使得连接在圆盘板114上的圆柱刷115在内筒体102内绕电机轴所在的轴线转动,使得内筒体102在转动时,医疗器械随着内筒体102一起转动,此时圆柱刷115也跟随内筒体102一起转动,保证圆柱刷115与医疗器械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充分对医疗器械进行刷洗,有效提高对医疗器械的清洗程度。

清洗室1的与右端盖116相对的侧壁上设有器械进口129且器械进口129处设有防尘盖板130,清洗过程中,将进水口104通水且通过器械进口129将经过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钳子、镊子等经过右端盖116送入清洗壳体101内。

左侧板204形成与清洗室1分隔的分隔板;器械入口208处且位于右侧板205外侧面上设有向清洗室1延伸的搭板209,搭板209两侧均设有弧形挡板210,右端盖116打开时能够搭接在搭板209上且限位于两侧的弧形挡板210之间;通过搭板209与弧形挡板210的设置能够使得右端盖116打开后限位于搭板209上,医疗器械能够顺利从清洗室1进入杀菌消毒室2,同时弧形挡板210的设计还能够避免医疗器械从搭板209的两侧掉落,保证医疗器械运送过程的稳定性。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转动轴111上套设有呈圆筒状的橡胶套120,橡胶套120的外表面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弹性凸起121。橡胶套120与其上的弹性凸起121能够有效减小内筒体102内医疗器械的硬性碰撞,减小对医疗器械的损坏。

另外,清洗壳体101的的左端面上还固定有横向布置的气缸122,气缸122的活塞杆能够通过圆形通孔109伸入内筒体102内部,内筒体102内设有连接在气缸122的活塞杆端部的推板123,推板123能够在气缸122作用下沿内筒体102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

如图11所示,推板123外轮廓为与内筒体102内轮廓相配合的圆弧状,推板123中部设有朝上开口的u形槽124,转动轴111、圆柱刷115均穿过u形槽124且能够在u形槽124内转动;推板123的上部且位于u形槽124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根垂直于推板123板面的弹簧125,右端板107的内表面上设有能够吸附弹簧125的电磁铁126。需要将医疗器械移出内筒体102时,则启动气缸122,使得推板123将清洗后的医疗器械自内筒体102的左端逐渐推出。在清洗过程中右端板107上的电磁铁126处于通电状态,其与弹簧125相互吸附,在弹簧125的拉力作用下能够进一步保障右端板107稳定盖合在内筒体102右端部,在无需清洗需要将医疗器械推出内筒体102时,电磁铁126断电,与弹簧125之间不相互施力,使得右端板107能够顺利打开。

本实施例中清洗壳体101的内侧壁上设有刷毛127,刷毛127一端固定在清洗壳体101内侧壁上,另一端朝向内筒体102侧壁伸出,刷毛127长度大于过水间隙103的宽度。通过在清洗壳体101内侧壁上设有朝向内筒体102的刷毛127,一方面通过内筒体102侧壁上的网孔进入内筒体102内部,使得内筒体102转动后,该部分刷毛127能够进一步对内筒体102内的医疗器械进行刷洗,另一方面该刷毛127还能够对内筒体102外表面进行清洗,充分保证内筒体102的清洁度。

本实施例中清洗室1内横向安装板11下部形成储水箱128,清洗机构12的进水口104通过管道与储水箱128连通,使得清洗装置自带储水箱128,使其即使用于不便取水的地方仍能够有效实现对医疗器械的清洗,使用非常方便,适用范围广。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