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耳鸣耳聋的侗族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1355发布日期:2018-10-16 20:36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耳鸣耳聋的侗族中药配方,属于传统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诸病源候论》:“劳动经血而气血不足,宗脉则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肾虚耳鸣多发于年逾4旬之人,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虚羸之人。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

中国作为传统中医药大国,在治疗耳鸣耳聋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传统的中医公开了多种配方,各种治疗耳鸣耳聋的配方疗效也不同,各自具有特点。

而在贵州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地区,还有一些没有公开的治疗耳鸣耳聋的配方,其治疗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耳鸣耳聋的侗族中药配方,每副药由以下药材按质量配比制成:

柴胡6-18克、苍耳子6-20克、王不留行10-30克、白芷6-25克、肉桂6-20克、路路通10-30克、枳壳10-20克,枸杞子10-20克、丝瓜络10-30克。

本发明中药药理如下:

柴胡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胆经;

功用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

苍耳子

性味:味苦,甘,辛,性温,小毒;

归经:归肺经、肝经;

功能主治:散风,止痛,祛湿,杀虫。

王不留行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肝、胃经;

功用主治:活血通经,下乳消肿。

白芷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经、脾经、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

肉桂

性味:辛、甘,大热;

归经:归肾、脾、心、肝经;

功用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路路通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肝、肾经;

功用主治:祛风活络,利水通经。

枳壳

性味:苦、辛、酸,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用主治: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枸杞子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肝经、肾经、肺经;

功能主治: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丝瓜络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肺经、胃经、肝经;

功能主治:通经活络,清热化痰。

本中药配方具有活血化瘀、滋肾、通经活络功效,治疗由体弱或虚羸引起的耳鸣耳聋,七天为一疗程;1—2疗程,症状明显减轻,3—4疗程可治愈,有效率达96%,患者服用该中药过程中,没有产生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柴胡12克、苍耳子10克、王不留行15克、白芷10克、肉桂10克、路路通15克、枳壳10克,枸杞子12克、丝瓜络12克;

煎服,一日两次。

实施例2

柴胡10克、苍耳子15克、王不留行15克、白芷15克、肉桂15克、路路通15、枳壳15克,枸杞子15克、丝瓜络15克;

煎服,一日两次。

典型病例:

1吴某,女44岁,农民,患耳鸣,服用本中药后,二个疗程治愈,至今快一年,至今未复发。

2、杨某,男53岁,教师,患耳鸣,经人介绍服用本中药2个疗程后,病症明显减轻,至今未复发。

3、王某,女65岁,退休公务员,体弱多病引起听力不好及耳鸣,服用本中药3个疗程后,病症明显减轻。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耳鸣耳聋的侗族中药配方,每副药由以下药材按质量配比制成:柴胡6-18克、苍耳子6-20克、王不留行10-30克、白芷6-25克、肉桂6-20克、路路通10-30克、枳壳10-20克,枸杞子10-20克、丝瓜络10-30克。本中药配方具有活血化瘀、滋肾、通经活络功效,治疗由体弱或虚羸引起的耳鸣耳聋,七天为一疗程;1—2疗程,症状明显减轻,3—4疗程可治愈,有效率达96%,患者服用该中药过程中,没有产生不良反应。

技术研发人员:吴安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安相
技术研发日:2018.06.23
技术公布日:2018.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