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6139发布日期:2018-09-04 21:36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皮部对药物有很好的吸收能力,皮肤腠理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且邪气侵犯人体首先要从皮肤腠理而入,所以熏洗疗法具有发汗解表、和卫散邪、疏通腠理、调和气血、防疫保健等诸多功效,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本发明运用经验处方通过熏洗患处将药力与热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促进皮肤和经络对药物的吸收,另一方面能够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加强局部营养物质的输送及代谢废物的排出,从而起到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消肿除痹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临床上常见的痹症(血瘀气滞证)而提供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药效原料制成:

透骨草30克伸筋草30克当归20克红花20g

牛膝20克苏木12克醋乳香10克没药10g

肉桂6克艾叶12克花椒12克生甘草6克

该组方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重用透骨草、伸筋草为君药,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止痛,治疗痹症引起的筋骨不舒,肢体的水肿疼痛。臣以当归、红花,活血养血,苏木、牛膝消肿定痛、滋补肝肾;乳香、没药为伤科要药,乳香活血、没药散血,二者配伍可推陈致新,破宿血、消肿止痛;肉桂、艾叶、花椒温阳散寒舒筋通络,佐以甘草调和诸药。

本发明还以上述基础组方为主体,根据不同的病情病位,以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再配伍不同的药效原料,可获得如下三个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一: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药效原料制成:

透骨草30克伸筋草30克当归20克红花20g

牛膝20克苏木12克醋乳香10克没药10g

肉桂6克艾叶12克花椒12克生甘草6克

桃仁12克熟地黄12克赤芍12克川芎12克

桑枝15克。

改进方案二: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药效原料制成:

透骨草30克伸筋草30克当归20克红花20g

牛膝20克苏木12克醋乳香10克没药10g

肉桂6克艾叶12克花椒12克生甘草6克

秦艽12克川芎9克羌活18克五灵脂6克

香附9克地龙6克。

改进方案三: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药效原料:

透骨草30克伸筋草30克当归20克红花20g

牛膝20克苏木12克醋乳香10克没药10g

肉桂6克艾叶12克花椒12克生甘草6克

大黄9克虎杖9克三七6克栀子12克

五倍子15克

改进方案一是在基础组方中加入桃仁、熟地黄、赤芍、川芎、桑枝,治疗血瘀气滞型颈椎病、肩周炎,全方桃仁配伍红花破血逐瘀之力强劲,熟地黄、当归滋阴补肝、养血调经,芍药活血养血、调和营气,增强了补气行血的作用;川芎活血行气、条畅气血,以助气血运行。桑枝可祛风寒、通经络,善治上肢痹痛,四肢拘挛,可治疗颈椎病伴发的上肢疼痛,全方配伍得当,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

改进方案二是在基础组方的基础上加入秦艽、川芎、羌活、五灵脂、香附、地龙,治疗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全方以秦艽、羌活,祛风除湿、滋阴通络,川芎合主方中当归养血活血、行气止痛,五灵脂配伍香附、乳香、没药、地龙疏通经络、滑利关节,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

改进方案三是在基础组方的基础上加入大黄、虎杖、三七、栀子、五倍子,全方中大黄、三七,活血化瘀,虎杖、栀子凉血止血,五倍子收敛止血,利水消肿。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有很好的消肿止痛的作用。

本发明可有如下的制备方法:

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各味药效原料,将其充分混合后烘干,粉碎成直径0.5cm左右的颗粒;

步骤2将步骤1制得的产物混合均匀,装入长20cm、宽10cm的长方形无纺布袋内,然后用缝纫机将袋口封上。

使用方法:

1、将熏洗药包放在砂锅或铁锅内浸泡1小时,然后武火煮开后文火煎煮半小时,将药液倒入塑料盆或木盆中,根据熏洗部位的大小可适当的添加热水,趁热先熏患处,待药液温度降至60℃时可用毛巾浸泡药液后湿敷患处;待水温达到50℃左右时可以根据患病部位的不同浸洗患处,最后可将药袋趁热敷在患处最疼痛的部位。

2、根据患者的体质及发病部位不同,以患处皮肤轻微发红、手心或身体轻微发汗为度,不可过热以防烫伤皮肤,每次使用一个,用后废弃,不可重复使用。

3、注意事项:糖尿病及皮肤感觉欠灵敏的老年患者应当在家人帮助下使用以防烫伤皮肤;肿瘤患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止使用。

本发明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针对各种颈肩腰腿痛及急性的关节软组织损伤,辨证属于血瘀气滞的患者,按照中药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辨证辨病相结合,从而起到行气止痛、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滑利关节等作用。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用的中草药均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方法合理的进行配比。

2、本发明将中药的熏、洗、敷三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充分的利用了药效及热量,蒸汽和热水的温度增强了药物的渗透力,最大限度的促进了气血的运行。

3、本发明用药个体针对性强,根据疾病的病性、病位及患者的体质施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符合中医因病、因人施治的原则。

4、本发明通过经络皮肤充分的吸收药效且能够直达病所,克服了传统中药内服口感差、损伤脾胃的弊端。

5、本发明的中药经过加工,粉碎成大小适中的药末,能够更有利于药物成分析出。

6、本发明是中医外治的有机组合,具备了简、便、廉、验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例1

取桃仁12克、熟地黄12克、赤芍12克、川芎12克、桑枝15克、透骨草30克、伸筋草30克、当归20克、红花20g、牛膝20克、苏木12克、醋乳香10克、没药10g、肉桂6克、艾叶12克、花椒12克、生甘草6克。将以上药物充分混合烘干后粉碎成直径大约为0.5cm药末,装入10cm×20cm无纺布袋内,然后用缝纫机封口。

例2

取秦艽12克、川芎9克、羌活18克、五灵脂6克、香附9克、地龙6克、透骨草30克、伸筋草30克、当归20克、红花20g、牛膝20克、苏木12克、醋乳香10克、没药10g、肉桂6克、艾叶12克、花椒12克、生甘草6克。将以上药物充分混合烘干后粉碎成直径大约为0.5cm药末,装入10cm×20cm无纺布袋内,然后用缝纫机封口。

例3取大黄9克、虎杖9克、三七6克、栀子12克、五倍子15克、透骨草30克、伸筋草30克、当归20克、红花20g、牛膝20克、苏木12克、醋乳香10克、没药10g、肉桂6克、艾叶12克、花椒12克、生甘草6克。将以上药物充分混合烘干后粉碎成直径大约为0.5cm药末,装入10cm×20cm无纺布袋内,然后用缝纫机封口。

上述例1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可以祛瘀血、生新血、畅气机,化瘀生新,治疗血瘀气滞型颈椎病、肩周炎,及其伴发的上肢部疼痛麻木。

例2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

例3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及关节扭伤等急性损伤。

实例应用报告

一、利用实施例1治疗血瘀气滞型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计95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50例,年龄分布在31—67岁之间,平局年龄52岁;病史最长21年,最短2年,均有颈项部的僵硬疼痛,椎旁有明确的压痛点,疼痛性质以针刺样痛为主,39例患者伴随右上肢疼痛麻木,24例患者有左上肢麻木疼痛。经中医辨证均属于血瘀气滞型。以上病例经局部痛点注射、牵引等西医治疗方法,效果欠佳。

2.治疗方法

将熏洗药包放在砂锅或铁锅内浸泡1小时,武火煮开后文火煎煮半小时,将药液倒入塑料盆或木盆中,趁热先熏患肢患处,待药液温度降至60℃时可用毛巾浸泡药液后湿敷颈项部;待水温达到50℃左右时浸洗上肢和颈项部,最后可将药袋趁热敷在颈椎最痛的点。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

3.疗效标准

治愈:颈项部疼痛基本消失,上肢无麻木疼痛感;好转:颈项部轻微疼痛,上肢偶有麻木感;无效:颈项部疼痛及上肢麻木疼痛无明显改善。

4.治疗结果

治愈42例(44.2%),好转48例(55.7%),无效5例(5.2%)。总有效率94.7%。

5.讨论

项痹病(血瘀气滞证)属于祖国医学痹症中的痛痹,多发于40岁左右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中医认为本病外因为风寒湿三种邪气的侵袭,内因为肌肉、筋膜的劳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日久便由实转虚,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脉络形成虚实夹杂的病症出现颈项部僵硬疼痛,刺痛为主,牵连肩背,甚则手臂麻木疼痛,舌质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等临床表现。本方案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首先抓住血瘀气滞的病因,然后因病施治,在活血化瘀的同时给予益气养血、滋补肝肾、行气止痛等治疗。由于本病病位在筋骨皮部,中药外用熏洗既可以直达病所,又避免了中药口服的痛苦,且借助热水的温热作用可以增加药物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为项痹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简便廉验的方法。

实施例2治疗血瘀气滞型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计109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54例,年龄分布在25—67岁之间,平局年龄47岁;病史最长25年,最短1月,109位患者大部分都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主要症状为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体格检查可见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44例患者伴随右下肢疼痛麻木,59例患者有左下肢麻木疼痛。经中医辨证均属于血瘀气滞型。以上病例经西医保守治疗,效果欠佳。

2.治疗方法

将熏洗药包放在砂锅或铁锅内浸泡1小时,武火煮开后文火煎煮半小时,将药液倒入塑料盆或木盆中,趁热先用毛巾浸泡药液后湿敷腰骶部痛点;待水温达到50℃左右时浸洗疼痛麻木的肢体,最后可将药袋趁热敷在腰椎最痛的点。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

3.疗效标准

治愈:腰骶部疼痛基本消失,下肢无麻木疼痛感;好转:腰骶部轻微疼痛,下肢偶有麻木感;无效:腰骶部疼痛及下肢麻木疼痛无明显改善。

4.治疗结果

治愈51例(46.7%),好转48例(44.1%),无效10例(9.2%)。总有效率90.8%。

5.讨论

腰痛病(血瘀气滞证)属于祖国医学痹症中的痛痹,多发于青壮年,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中医认为本病外因为风寒湿三种邪气的侵袭,内因为肌肉、筋膜的劳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日久便由实转虚,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脉络出现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本方案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首先抓住血瘀气滞的病因,采用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名方身痛逐瘀汤与我们的经验方活血化瘀散加减,同时结合每个人的体质与病情适当的调整用药,在活血化瘀的同时老年人适当给予益气养血、滋补肝肾,青壮年急性损伤者则侧重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治疗。临床上大部分腰痛病患者主要病变在腰部筋膜、肌肉等软组织,椎间盘突出的程度与病情不一定成正相关。中药外用熏洗可以作用在局部的皮部筋膜,通过透皮吸收可直达病所,同时也避免了中药口服的繁杂和痛苦,此外药液的温热作用可以增加药物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下肢部的浸泡可以明显改善麻木疼痛的症状。本方案为腰痛病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中医外治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实施例3治疗血瘀气滞型急性软组织损伤及关节扭伤等急性损伤。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计89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4例,年龄分布在12—56岁之间,平局年龄35岁;病史最长2月,最短1天,89位患者有14例手指关节扭挫伤,25例腕关节扭伤,19例网球肘急性发作,15例急性腰部筋膜炎、16例急性踝关节扭伤,以上患者均为急性发作,以局部肿胀疼痛为主要特点,组织间隙渗出水肿较为明显,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均排除骨折,属于中医筋伤的范畴。

2.治疗方法

将熏洗药包放在砂锅或铁锅内浸泡1小时,武火煮开后文火煎煮半小时,将药液倒入塑料盆或木盆中,趁热先熏洗患处,待水温60℃左右时用毛巾浸泡药液后湿敷局部痛点;待水温达到50℃左右时直接浸洗疼痛部位,最后可将药袋趁热敷在局部最痛的点。每日一次,5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

3.疗效标准

治愈:局部疼痛肿胀基本消失;好转:局部轻微疼痛;无效:局部疼痛无明显改善。

4.治疗结果

治愈53例(59.6%),好转28例(31.5%),无效8例(8.9%)。总有效率91%

5.讨论

急性关节软组织损伤属于中医筋伤的范畴,中医认为筋包括骨关节周围的皮下组织、肌肉、肌腱、筋膜、关节囊、韧带等。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的论述:“诸筋者,皆属于节”。唐代医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将筋伤专门分类,与骨折、断筋等并列区分。清代《医宗金鉴》对伤筋的病因病机做了详细的论述,并总结了推拿、正骨、理筋、中药外用等多种治疗方法。筋伤根据病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暴力损伤,如跌仆、举重、扭打及局部的过度活动。二是风、寒、湿邪侵袭,筋脉拘挛。本方案治疗的病症属于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的急性发作,全方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大黄、三七,活血化瘀,虎杖、栀子凉血止血,五倍子收敛止血,利水消肿缓解急性期疼痛肿胀,恢复期伸筋草、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当归、红花,活血养血,苏木、牛膝消肿定痛、滋补肝肾;乳香、没药为伤科要药,二者配伍可推陈致新,破宿血、消肿止痛;肉桂、艾叶、花椒温阳散寒舒筋通络,去除经络中伏藏的寒湿之气,多种中草药相辅相成,通过局部皮肤吸收,使药效直达病所,从而起到药到病除的作用,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治疗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