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2058发布日期:2018-09-25 16:11阅读:11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属于中草药及其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烧伤是由外因造成的高温对皮肤,肌肉的损伤,又称为热毒浸伤。烧伤因热力(火焰、灼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损伤。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出现了化学烧伤、放射性烧伤、电击烧伤等。本病是由于强热的作用侵害人体以致皮肤腐烂而成,主要有沸水、油、火焰、电、放射线、化学物质等。轻者(总面积在10%以下的ii度烧伤)致使皮肉损伤,局部皮肤潮红疼痛,或有水疱,重者(总面积在10%-30%之间的ii度烧伤或iii度烧伤在10%以上)不仅皮肉损伤,而且火毒炽盛,伤及体内阴液,或热毒内攻脏腑,以至脏腑不和,阴阳平衡失调,甚者危及生命。

现有治疗烧伤的药物多种多样,一类是以西医为主的治疗烧伤的药物和治疗措施,一类是以中药为主的治疗路线。而治疗烧伤最重要的就是关注烧伤创面修复。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用于烧伤的药物主要分为油膏、散剂或者液剂,它们的主要成分为化学物质,对皮肤刺激大,并且会产生耐药性和过敏现象,比如磺胺嘧啶银。油膏和散剂对大面积烧伤使用不方便、不灵活、病程长,愈后有疤痕增生的现象,甚者使受损的部位模糊不清,辩不清病情的轻重和病情的发展情况,从而延误病情,更有甚者还会出现痂下感染,而且目前市面上的液剂,价格昂贵,大面积喷洒时会出现剧痛,让患者难以忍受。

烧伤创面修复是烧伤临床医生十分关注的问题,创造良好的创面痊愈环境,防止创面感染对ⅱ度烧伤创面修复是十分重要的。西医治疗烧伤,要将伤面经过清洗,再对伤口进行坏死肌肉组织的处理和严谨的消毒后上药,然后包扎。西医不主张伤面上药,主要以内用药为主,伤面几乎不用任何药物进行直接处理,这对于创面修复的治疗疗效甚微,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花费极为昂贵;而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对于治疗烧伤的常规疗法为进行简单冲洗后上药,止痛的同时利用药物刺激人体细胞再生能力,促进肌肉组织快速生长,具有快速见效费用低廉等优点。

鉴于以上诸多原因,烧伤患者迫切需要一种副作用小、治愈率高、痛苦小、经济实惠、使用方便灵活的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简单,使用方便,用药直接,创面愈合快,且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有效治疗烧伤、烫伤,减少疤痕增生、不需植皮即可愈合的治疗烧伤的中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薄荷400-600份,樟脑10-50份,没药10-50份,冰片20-60份,痢特灵50-200份,香油20-60份,白凡士林1000-2000份。

作为优选的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薄荷450-550份,樟脑30-40份,没药30-40份,冰片40-50份,痢特灵100-150份,香油30-50份,白凡士林1300-1800份。

作为优选的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薄荷480-500份,樟脑33-38份,没药33-38份,冰片43-48份,痢特灵120-130份,香油35-45份,白凡士林1400-1600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

1、除薄荷、樟脑、没药、冰片、痢特灵粉碎,放入香油中浸泡24小时,慢火熬至药枯浮起。

2、将上述药材与白凡士林混合,搅拌,密封贮存、备用。

本发明中所用药物功效如下:

薄荷:味辛,性凉。入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樟脑:味辛,性温。入心、脾经。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用于热病神昏,中恶猝倒,痧胀吐泻腹痛,寒湿脚气,疥疮顽癣,秃疮,冻疮,臁疮,水火烫伤,跌打伤痛,牙痛,风火赤眼。

没药: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散瘀定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病症的治疗。

冰片:味辛苦,微寒。归心、肝、肺经。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暑湿蒙蔽清窍,喉痹耳聋,口疮齿肿,疮痈疳痔,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本品亦有清热解毒、防腐生肌作用。

痢特灵: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细菌性痢疾,肠炎、霍乱,也可以用于伤寒、副伤寒、贾第鞭毛虫病、滴虫病等。与制酸剂等药物合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窦炎。

本发明用法:视伤口大小取适量,摊贴蜡纸,贴于伤口处或涂在伤口处,纱布包扎,隔一天更换一次。

本发明以薄荷、樟脑疏散风热、消肿止痛为君药,以没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为臣药,以冰片清热解毒、防腐生肌为佐药,以香油为使药。本发明遵循去腐生肌、疏散风热、消炎抑菌、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散瘀止痛的同步治疗法,本发明对于大面积烧伤也颇具效果,从根本入手,标本兼治,一并解决了烧伤烫伤治疗的一些列难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薄荷400份,樟脑10份,没药10份,冰片20份,痢特灵50份,香油20份,白凡士林1000份。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薄荷600份,樟脑50份,没药50份,冰片60份,痢特灵200份,香油60份,白凡士林2000份。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薄荷450份,樟脑30份,没药30份,冰片40份,痢特灵100份,香油30份,白凡士林1300份。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薄荷550份,樟脑40份,没药40份,冰片50份,痢特灵150份,香油50份,白凡士林1800份。

实施例5

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薄荷480份,樟脑33份,没药33份,冰片43份,痢特灵120份,香油35份,白凡士林1400份。

实施例6

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薄荷500份,樟脑38份,没药38份,冰片48份,痢特灵130份,香油45份,白凡士林1600份。

实施例7

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薄荷490份,樟脑35份,没药35份,冰片45份,痢特灵125份,香油40份,白凡士林1500份。

实施例8

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薄荷410份,樟脑15份,没药13份,冰片25份,痢特灵55份,香油25份,白凡士林1100份。

实施例9

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薄荷580份,樟脑45份,没药48份,冰片53份,痢特灵190份,香油55份,白凡士林1900份。

实施例10

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薄荷430份,樟脑18份,没药19份,冰片29份,痢特灵70份,香油30份,白凡士林1200份。

典型病例1,患者山西侯马人,45岁,贺某某,男,患者大面积烧伤,住院治疗两月,进行大量抗炎消肿治疗,病情无好转,之后进行涂抹本发明烧伤中药治疗,使用2个月,伤肉芽生长良好,使用3个月,患者伤口基本痊愈。

典型病例2,患者山西襄汾人,62岁,古某某,女,因开水大面积烫伤,曾用过中药膏、云南白药等药物,效果不明显。使用本发明的治疗烧伤中药,4个月后创面痊愈。

典型病例3,患者山西临汾人,45岁,邓某某,女,因鞭炮烧伤,使用本发明烧伤中药,10天大量新生肉芽组织长出,3个月创面痊愈。

本发明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案都只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能限制发明,权利要求书指出了本发明的范围,而上述的说明并未指出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在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变化,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