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缝合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0495发布日期:2018-11-07 09:47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手术缝合线。
背景技术
手术缝合线是在外科手术中或者在外伤处理中,用于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特殊线。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制成了第一根合成线,众多的吸收和非吸收性合成线由此迅速的发展出来。第一根合成线在1931年由聚乙烯醇制成;50年代开发了聚酯线,后来发展出针对羊肠线和聚酯的辐射灭菌;60年代发现了聚乙醇酸,70年代它被用于缝合线的制造。目前,大部分的缝合线是用聚合物纤维制作的,古代的材料中只有丝绸和肠线仍在使用;在欧洲和日本,肠线因牛海绵状脑病而被禁止,而丝绸有时会被用于血管和耳鼻喉科手术。手术缝合线的弹性是缝线在被伤口肿胀将其拉长后能够回复原来长度和形态的能力。弹性较好的缝线(如novafiltm聚丁烯酯合成线),在组织水肿的时候不易对组织产生切割,而水肿消退后也不松脱,伤口不易裂开。为了防止手术缝合线在伤口组织水肿或者伤口存在张力的情况下对伤口组织产生切割,造成二次伤害,需要开发一种本身具有强度,能随着伤口的张开而拉伸变长并且不发生回弹避免造成切割的缝合线。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拉伸不回弹手术缝合线。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术缝合线,由细菌纤维素水凝胶或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水凝胶制备得到,所述手术缝合线的回弹率为5%~30%。优选的,所述手术缝合线的回弹率为9%~28%。优选的,所述手术缝合线的直径为50~550μm。优选的,所述细菌纤维素水凝胶或所述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水凝胶为长条状。优选的,所述长条状的细菌纤维素水凝胶的宽度为0.5mm~10mm,所述长条状的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水凝胶的宽度为0.5mm~10mm。优选的,所述细菌纤维素水凝胶由醋酸菌属细菌经过发酵制备得到;所述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水凝胶为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材料中的一种与细菌纤维素的复合材料。优选的,所述高分子材料选自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四氟乙烯或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纳米材料选自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硅和氮化硼纳米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手术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在不施加轴向拉力的情况下,将长条状的细菌纤维素水凝胶或长条状的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水凝胶捻至线状,得到手术缝合线。优选的,在捻至线状之后将得到的捻线灭菌,再置于液体中浸泡保存或湿态密封保存。优选的,所述液体选自蒸馏水、生理盐水或适合用于人体内的液体。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术缝合线,该手术缝合线是由细菌纤维素水凝胶或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水凝胶制备得到。在本申请中,细菌纤维素或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是由纳米纤维素构成的三维网络,纤维素之间存在大量的氢键,由其形成的手术缝合线同样是由纳米纤维素组成,在受到拉力时纤维素之间发生滑移,线被拉长,同时这种滑移是不可逆的。因此,手术缝合线具有拉伸后不回弹的特性。说明书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手术缝合线的外观照片;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手术缝合线的力学循环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为了防止手术缝合线在伤口组织水肿或伤口存在张力的情况下对伤口组织产生切割,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术缝合线,本申请提供的手术缝合线以细菌纤维素作为原料,其内部结构为纳米纤维素,该种纤维素使手术缝合线具有可拉伸不回弹的特性。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术缝合线,其由细菌纤维素水凝胶或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水凝胶制备得到,所述手术缝合线的回弹率为5%~30%。在本申请中,所述手术缝合线的回弹率在具体实施例中为9%~28%,作为手术缝合线,其经过拉伸后需要具有不回弹的特性,以免造成缝合处的二次伤害,本申请提供的手术缝合线的回弹率为5%~30%,具有较好的可拉伸不回弹性。本申请所述手术缝合线的直径为50~550μm,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手术缝合线的直径为80~100μm。本发明所述手术缝合线的可拉伸不回弹性能,主要是由微观结构决定的,具体地讲,细菌纤维素是由直径几十个纳米的纤维素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纳米纤维素与纳米纤维素之间具有氢键作用,当受到拉力时,纳米纤维素之间的氢键首先被破坏(氢键是一种相对弱的作用),拉伸时纳米纤维素之间产生滑移(宏观来说缝线被拉长),拉力撤销时,由于滑移后位置纳米纤维素之间又形成了氢键作用,保证了不会回弹到原来位置。这种拉伸是有一定限度的,纳米纤维素开始时是杂乱无章的网络,随着拉伸,会朝着拉伸方向取向排列,拉到40%左右,基本完全取向了。手术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可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得到,但是需要达到本申请手术缝合线可拉伸不回弹的特性。在本申请中,手术缝合线可按照下述方法制备得到,该种方法制备得到的手术缝合线具有较好的可拉伸不回弹性,具体为:在不施加轴向拉力的情况下,将长条状的细菌纤维素水凝胶或长条状的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水凝胶捻至线状,得到手术缝合线。在上述制备过程中,首先准备原料,即将细菌纤维素水凝胶或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水凝胶切成长条,以得到长条状的细菌纤维素水凝胶或长条状的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水凝胶,该种形状的水凝胶利于制备手术缝合线。所述长条状的细菌纤维素水凝胶或长条状的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水凝胶的宽度为0.5mm~10mm,在具体实施例中,宽度为2~4mm。所述细菌纤维素水凝胶是由醋酸菌属细菌经过发酵所产生的细菌纤维素水凝胶;所述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水凝胶是由醋酸菌属细菌经过发酵所产生的细菌纤维素复合高分子材料或纳米材料的复合材料。所述高分子材料选自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四氟乙烯或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纳米材料选自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硅和氮化硼纳米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上述原料准备完成后,将长条状的细菌纤维素水凝胶或长条状的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水凝胶在不施加轴向拉力的情况下捻至线状,即得到手术缝合线。上述过程中,捻至线状的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手术线制备方式,对其具体操作方式本申请不进行特别的限制。上述捻至线状的过程是在不施加轴向拉力的情况下进行的,若施加轴向拉力,则在捻线过程中,细菌纤维素或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就会发生滑移,且是一种不可逆的滑移,从而在作为手术缝线使用之前,已经被拉长,使用时就不能再次拉长,从而降低手术缝合线的拉伸性。在捻线后,为了便于手术缝合线的使用,则将得到的捻线灭菌,再置于液体中浸泡保存或湿态密封保存。所述灭菌的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灭菌方式,对此本申请没有特别的限制。所述液体可以为生理盐水、蒸馏水,也可以为适合于人体内的液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术缝合线,其由细菌纤维素或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制备得到,利用上述原料的三维网络结构,使手术缝合线可拉伸且不回弹,避免了切割造成的二次伤害。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手术缝合线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直径为100μm的手术缝合线,其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厚度为7mm的细菌纤维素/peg复合材料水凝胶切成宽2mm的长条;在不施加轴向压力条件下,将水凝胶长条捻至线状,得到缝合线;将缝合线放入蒸馏水中保存。图1为本实施例缝合线的外观照片。实施例2直径为100μm的手术缝合线,其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厚度为5mm的细菌纤维素水凝胶切成宽2mm的长条;在不施加轴向压力条件下,将水凝胶长条捻至线状,得到直径100微米的缝合线;将缝合线放入生理盐水中保存。图2为本实施例制备的手术缝合线的力学拉伸循环曲线图;表1同时列明了图2中手术缝合线在不同拉伸率下回弹数据;表1实施例2提供的手术缝合线在不同拉伸率下的循环回弹数据表拉伸率%5101520回弹至%3.68.012.718.2回弹比例%2820159由表1可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术缝合线在进行拉伸后,实现了部分回弹(非完全回弹),而这种拉伸后能部分回弹的性能是理想的手术缝线材料。特别地,随着拉伸率变大,回弹比例进一步减小,这对实际临床应用意义重大,即如果所缝合伤口产生很大的形变,那一定是受到了一个很大的力,如果缝线回弹比例太大,缝合处就会被缝线割开划伤,甚至完全割开。在拉伸率较小时,说明缝合处受力也小,割裂伤口可能性低,这时候有相对大的回弹性能,保证了缝合效果。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