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调理乳腺增生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36389发布日期:2018-11-14 02:27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理乳腺增生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乳腺增生症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

传统中医认为乳腺增生是由于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淤、痰凝成核所致,中医学称之为“乳癖”。乳癖病名首见于汉代《中藏经》。清代《疡医大全》、《疡科心得集》对乳癖症状和肿块的描述甚为详细。宋代《疮疡经验全书》指出了此病的好发年龄。清代《外科真诠》指出有癌变可能。

目前,有中国专利“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组合物”(申请号为201410548893.3),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蒲公英9-11份,连翘9-11份,海藻7-9份,昆布7-9份,牡蛎9-11份,野菊花9-11份,杜仲9-11份,延胡索5-7份,柴胡5-7份,郁金5-7份,紫河车1-3份。其治疗效果较差,且含有海藻、牡蛎等成分,对一些海鲜过敏者不适用。

另有中国专利“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药袋”(申请号为201711225761.7),其包括以下制备步骤:取牡丹皮20-50g、赤芍20-50g、归尾10-25g、肉桂15-35g、草乌10-30g、玄胡5-15g、乳香10-25g、没药10-30g、三棱10-25g、麝香8-15g、白胶香25-35g、牛膝10-25g、木鳖子15-30g、五灵脂25-35g。该中药袋在使用前需要加热,且通过中药袋施药,由于其与人体的接触面积有限,药效起效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调理乳腺增生的中药膏,具有活血散结,行气止痛的作用,治疗乳腺增生效果好。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上述中药膏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用于调理乳腺增生的中药膏,按重量份计,包括中药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川芎10-30份、桃仁10-30份、山甲珠15-40份、炒白芥子10-30份、乌药10-30份、皂角刺15-40份、三棱10-40份、莪术10-30份、当归15-40份、广郁香10-20份、冰片5-12份、乳香3-5份;

所述b组分包括鸡骨草10-30份、泽兰20-30份、芒硝3-5份、延胡索3-5份、马钱子0.5-2份、水红花子1-5份、鸡血藤10-15份、徐长卿1-5份、红景天8-10份、补骨脂0.5-3份、续断10-15份。

作为改进,该中药膏,按重量份计,包括中药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川芎15-25份、桃仁15-25份、山甲珠15-35份、炒白芥子15-25份、乌药15-25份、皂角刺15-35份、三棱15-35份、莪术15-25份、当归15-30份、广郁香15-20份、冰片5-10份、乳香3-5份;

所述b组分包括鸡骨草15-20份、泽兰25-30份、芒硝3-5份、延胡索3-5份、马钱子0.5-1.5份、水红花子3-5份、鸡血藤10-12份、徐长卿3-5份、红景天8-10份、补骨脂1.5-3份、续断10-12份。

作为改进,该中药膏,按重量份计,包括中药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川芎18.5份、桃仁20份、山甲珠25.5份、炒白芥子20份、乌药20.5份、皂角刺30份、三棱32份、莪术20.5份、当归25份、广郁香17.5份、冰片8份、乳香4份;所述b组分包括鸡骨草19.5份、泽兰28份、芒硝4.5份、延胡索3.5份、马钱子1份、水红花子4份、鸡血藤11份、徐长卿4份、红景天9份、补骨脂2.5份、续断10份。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用于调理乳腺增生的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确称量需要的各中药组分,分别洗净后晾干备用;

步骤二、将a组分中的川芎、桃仁、山甲珠、炒白芥子、乌药、皂角刺、三棱、莪术、当归、广郁香、冰片、乳香筛检,消毒灭菌后将各组分打成100目细粉,过筛去除其中纤维,留粉末备用;

步骤三、将b组分中的鸡骨草、泽兰、芒硝、延胡索、马钱子、水红花子、鸡血藤、徐长卿、红景天、补骨脂、续断,混合磨粉,然后加入1-1.5倍量的去离子水,混合煎煮40-50min,然后过滤取煎煮液,继续文火加热搅拌,熬制浸膏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二中得到的粉末与步骤三得到的浸膏,于800-1500rpm的搅拌速度下,搅拌2-5h,得到中药混合物,然后以医用凡士林为基质,按照中药混合物与医用凡士林的重量比为1:3,将中药混合物加至医用凡士林中,继续按照800-15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2-5h,再次杀菌处理,灌装,密封。

作为改进,所述的杀菌采用无菌净化及紫外线消毒,消毒温度为65-85℃,消毒时间为0.2-0.5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中药组分中,川芎、桃仁、当归活血散结;山甲珠配川芎,桃仁,当归增强活血散结的功效,同时能发挥通经络的作用;白芥子温肺豁痰利气,乳腺散结通络止痛;乌药行气止痛;皂角刺消肿托毒;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莪术行气止痛、积散结、破血祛瘀;广郁香活血止疼,行气解郁;冰片散郁火,消肿止痛,清热散毒。

本发明以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为组方依据。中药山甲珠为君药,辅以活血散结的中药川芎、桃仁、白芥子(炒)、乌药、皂角刺、三棱、莪术、当归、广郁香、冰片等。中药山甲珠有活血功效,具有抗凝作用,现临床中对乳腺疾病使用较为普遍。川芎含川芎嗪、黑麦草碱、川芎内酯、藁本内酯、阿魏酸、苯乙酸甲酯等化学成分,能抑制血栓形成及血小板的凝聚,具有活血行气的功效。桃仁含苦杏仁甙、苦杏仁酶、苦杏仁苷、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野樱苷等化学成分,具有散结消肿、止痛抗凝的功效。白芥子(炒)主要含有硫苷化合物,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乌药含龙脑有发汗、兴奋、镇痉作用;所含菊薁可抗炎、抗真菌。皂角刺含黄酮类、酚类、皂苷等化学成分,皂角刺具有搜风,活血,消肿透脓,杀虫的功效。三棱含苯乙醇、对苯二酚等,又含琥珀酸、三棱酸、刺芒柄花素、豆甾醇等化学成分,有破瘀、行气、止痛、抗凝血等功效。莪术含莪术呋喃烯酮、表莪术呋喃烯酮、莪术二酮、莪术二醇、桉叶素、樟脑、莰烯、龙脑、蒎烯等化学成分,莪术具有行气、破血、止痛的功效。当归含有藁本内酯、阿魏酸、樟脑酸、癸二酸、月桂烯、当归酸、黄樟醚、香荆芥酚、对甲苯酚、鞘磷脂、磷脂酰肌醇、香草酸、新当归内酯、琥珀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广郁香中含姜黄烯、水芹烯、樟脑、莰烯等;还有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酮、芳基姜黄酮、对甲苯基-甲基羟甲基姜黄素等化学成分,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的功效。冰片中含右旋龙脑,常夹杂有葎草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类和齐墩果酸、麦珠子酸、积雪草酸、龙脑香醇酮、龙脑香二醇酮、古柯二醇等三萜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散热止痛的功效。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2)本发明的中药组分中,鸡骨草全草含相思子碱,胆碱,甾醇化合物、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清热、散瘀止痛的功效;泽兰含挥发油黄酮甙、皂甙、酚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肿的功效;芒硝含有水硫酸钠化学成分,外用乳房对急性乳腺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延胡索活血、理气、止痛;马钱子祛风定痛、舒筋活络、散血热、消肿毒;水红花子消瘀破积、健脾利湿;鸡血藤补血行血、通经络、强筋骨;徐长卿祛风化湿、行气通络;红景天益气活血、通脉平喘,补骨脂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本发明的中药膏针对性强,标本兼治,治愈率高,疗程短,疗效显著,愈后不复发,而且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治疗费用低,禁忌较少。

3)本发明采用的中药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加工方便。另外,采用的中药组分除了本身具有的药性外,还能起到药引的效果,如徐长卿除了本身具有的祛风化湿、行气通络的效果,同时还能起到引药上行,使其他组分药效直达颈项以上,实现“理气”的效果,另外,如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起到引药直达体表,实现“止痛”的效果。本发明中多组分都具有类似的情况,都可起到药引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调理乳腺增生的中药膏,按重量份计,包括中药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川芎10份、桃仁10份、山甲珠15份、炒白芥子10份、乌药10份、皂角刺15份、三棱10份、莪术10份、当归15份、广郁香10份、冰片5份、乳香3份;

所述b组分包括鸡骨草10份、泽兰20份、芒硝3份、延胡索3份、马钱子0.5份、水红花子1份、鸡血藤10份、徐长卿1份、红景天8份、补骨脂0.5份、续断10份。

上述用于调理乳腺增生的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确称量需要的各中药组分,分别洗净后晾干备用;

步骤二、将a组分中的川芎、桃仁、山甲珠、炒白芥子、乌药、皂角刺、三棱、莪术、当归、广郁香、冰片、乳香筛检,消毒灭菌后将各组分打成100目细粉,过筛去除其中纤维,留粉末备用;

步骤三、将b组分中的鸡骨草、泽兰、芒硝、延胡索、马钱子、水红花子、鸡血藤、徐长卿、红景天、补骨脂、续断,混合磨粉,然后加入1倍量的去离子水,混合煎煮40min,然后过滤取煎煮液,继续文火加热搅拌,熬制浸膏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二中得到的粉末与步骤三得到的浸膏,于800rpm的搅拌速度下,搅拌2h,得到中药混合物,然后以医用凡士林为基质,按照中药混合物与医用凡士林的重量比为1:3,将中药混合物加至医用凡士林中,继续按照8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2h,然后采用无菌净化及紫外线消毒,消毒温度为65℃,消毒时间为0.2h,灌装,密封。

实施例2

一种用于调理乳腺增生的中药膏,按重量份计,包括中药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川芎30份、桃仁30份、山甲珠40份、炒白芥子30份、乌药30份、皂角刺40份、三棱40份、莪术30份、当归40份、广郁香20份、冰片12份、乳香5份;

所述b组分包括鸡骨草30份、泽兰30份、芒硝5份、延胡索5份、马钱子2份、水红花子5份、鸡血藤15份、徐长卿5份、红景天10份、补骨脂3份、续断15份。

上述用于调理乳腺增生的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确称量需要的各中药组分,分别洗净后晾干备用;

步骤二、将a组分中的川芎、桃仁、山甲珠、炒白芥子、乌药、皂角刺、三棱、莪术、当归、广郁香、冰片、乳香筛检,消毒灭菌后将各组分打成100目细粉,过筛去除其中纤维,留粉末备用;

步骤三、将b组分中的鸡骨草、泽兰、芒硝、延胡索、马钱子、水红花子、鸡血藤、徐长卿、红景天、补骨脂、续断,混合磨粉,然后加入1.5倍量的去离子水,混合煎煮50min,然后过滤取煎煮液,继续文火加热搅拌,熬制浸膏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二中得到的粉末与步骤三得到的浸膏,于1500rpm的搅拌速度下,搅拌5h,得到中药混合物,然后以医用凡士林为基质,按照中药混合物与医用凡士林的重量比为1:3,将中药混合物加至医用凡士林中,继续按照15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5h,然后采用无菌净化及紫外线消毒,消毒温度为85℃,消毒时间为0.5h,灌装,密封。

实施例3

一种用于调理乳腺增生的中药膏,按重量份计,包括中药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川芎18.5份、桃仁20份、山甲珠25.5份、炒白芥子20份、乌药20.5份、皂角刺30份、三棱32份、莪术20.5份、当归25份、广郁香17.5份、冰片8份、乳香4份;所述b组分包括鸡骨草19.5份、泽兰28份、芒硝4.5份、延胡索3.5份、马钱子1份、水红花子4份、鸡血藤11份、徐长卿4份、红景天9份、补骨脂2.5份、续断10份。

上述用于调理乳腺增生的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确称量需要的各中药组分,分别洗净后晾干备用;

步骤二、将a组分中的川芎、桃仁、山甲珠、炒白芥子、乌药、皂角刺、三棱、莪术、当归、广郁香、冰片、乳香筛检,消毒灭菌后将各组分打成100目细粉,过筛去除其中纤维,留粉末备用;

步骤三、将b组分中的鸡骨草、泽兰、芒硝、延胡索、马钱子、水红花子、鸡血藤、徐长卿、红景天、补骨脂、续断,混合磨粉,然后加入1.2倍量的去离子水,混合煎煮45min,然后过滤取煎煮液,继续文火加热搅拌,熬制浸膏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二中得到的粉末与步骤三得到的浸膏,于1200rpm的搅拌速度下,搅拌3.5h,得到中药混合物,然后以医用凡士林为基质,按照中药混合物与医用凡士林的重量比为1:3,将中药混合物加至医用凡士林中,继续按照13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4h,然后采用无菌净化及紫外线消毒,消毒温度为75℃,消毒时间为0.3h,灌装,密封。

实施例4

一种用于调理乳腺增生的中药膏,按重量份计,包括中药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川芎15份、桃仁15份、山甲珠15份、炒白芥子15份、乌药15份、皂角刺15份、三棱15份、莪术15份、当归15份、广郁香15份、冰片5份、乳香3份;

所述b组分包括鸡骨草15份、泽兰25份、芒硝3份、延胡索3份、马钱子0.5份、水红花子3份、鸡血藤10份、徐长卿3份、红景天8份、补骨脂1.5份、续断10份。

上述用于调理乳腺增生的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确称量需要的各中药组分,分别洗净后晾干备用;

步骤二、将a组分中的川芎、桃仁、山甲珠、炒白芥子、乌药、皂角刺、三棱、莪术、当归、广郁香、冰片、乳香筛检,消毒灭菌后将各组分打成100目细粉,过筛去除其中纤维,留粉末备用;

步骤三、将b组分中的鸡骨草、泽兰、芒硝、延胡索、马钱子、水红花子、鸡血藤、徐长卿、红景天、补骨脂、续断,混合磨粉,然后加入1.25倍量的去离子水,混合煎煮45min,然后过滤取煎煮液,继续文火加热搅拌,熬制浸膏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二中得到的粉末与步骤三得到的浸膏,于1000rpm的搅拌速度下,搅拌3h,得到中药混合物,然后以医用凡士林为基质,按照中药混合物与医用凡士林的重量比为1:3,将中药混合物加至医用凡士林中,继续按照15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4h,然后采用无菌净化及紫外线消毒,消毒温度为85℃,消毒时间为0.2h,灌装,密封。

实施例5

一种用于调理乳腺增生的中药膏,按重量份计,包括中药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川芎25份、桃仁25份、山甲珠35份、炒白芥子25份、乌药25份、皂角刺35份、三棱35份、莪术25份、当归30份、广郁香20份、冰片10份、乳香5份;

所述b组分包括鸡骨草20份、泽兰30份、芒硝5份、延胡索5份、马钱子1.5份、水红花子5份、鸡血藤12份、徐长卿5份、红景天10份、补骨脂3份、续断12份。

上述用于调理乳腺增生的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确称量需要的各中药组分,分别洗净后晾干备用;

步骤二、将a组分中的川芎、桃仁、山甲珠、炒白芥子、乌药、皂角刺、三棱、莪术、当归、广郁香、冰片、乳香筛检,消毒灭菌后将各组分打成100目细粉,过筛去除其中纤维,留粉末备用;

步骤三、将b组分中的鸡骨草、泽兰、芒硝、延胡索、马钱子、水红花子、鸡血藤、徐长卿、红景天、补骨脂、续断,混合磨粉,然后加入1倍量的去离子水,混合煎煮50min,然后过滤取煎煮液,继续文火加热搅拌,熬制浸膏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二中得到的粉末与步骤三得到的浸膏,于800rpm的搅拌速度下,搅拌5h,得到中药混合物,然后以医用凡士林为基质,按照中药混合物与医用凡士林的重量比为1:3,将中药混合物加至医用凡士林中,继续按照15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2h,然后采用无菌净化及紫外线消毒,消毒温度为65℃,消毒时间为0.5h,灌装,密封。

上述实施例制得中药膏,适用于乳腺结节,乳腺增生早中期。

临床研究

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3中制得中药膏,对照组采用市售涂抹合成药膏,均为早晚各涂抹一次,治疗组与对照组都采用100例,按照年龄段,每个组又分为两个年龄段,青年组(25-30)60例,中年组(31-35岁)40例。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等,综合平均后无显著性差异,各组之间有可比性。两组病例均于用药后第5天、第10天、第15天观察主要症状和体征。

使用方法:外敷,取本品敷于患病处,半小时即可。

症状的判断依据:

1.乳房胀痛,呈周期性,多于月经前加重,一侧或双侧,严重者不可触碰或向同侧腋窝肩背放射。

2.乳房触诊可按及大小不一的肿块,呈片状、结节状、条索状,边界不明显,按压疼痛,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皮色不变,多随喜怒而消长,肿块发于一侧或双侧,多于月经后期稍缩小,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3.红外乳腺诊断仪检查或b超检查均提示乳腺小叶增生或乳腺囊性增生。

治疗标准

1.治愈:肿块和疼痛消失;

2.有效:肿块缩小2/3,疼痛基本消失;

3.无效:肿块和疼痛程度不变或加重。

本发明制得中药膏与市售合成药膏的疗效一览表,如表1。

表1本发明制得中药膏与市售合成药膏的疗效对比

分析表1可知,本发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9%,治疗组的有效率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并且,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2%,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7%。

针对治疗组的治愈患者,后期进行回访,均无复发,且无后遗症状、副作用。

病例1,季某,女,31岁,双侧乳房胀痛3月,伴心烦易怒,生气时双乳胀痛加重。舌质紫暗,苔薄黄,脉弦,双乳外上肿块触痛明显,乳腺b超为双侧乳腺增生。用该中药膏涂抹10天后,双乳胀痛减轻,继用中药膏涂抹20天后,双乳疼痛、双乳肿块均消失,舌淡红,苔薄白,脉平,乳腺b超双乳未见异常。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