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止留置针压伤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0151发布日期:2018-11-09 17:47阅读:8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防止留置针压伤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止留置针压伤的装置,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将留置针的接头部位与人体皮肤隔离开来的用于防止留置针压伤的装置。

背景技术

留置针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尤其是对于扎针具有恐惧感的儿童以及静脉扎针困难的患者更加适用,留置针插入患者静脉中后,首先用透明胶带将针头部位固定在人体皮肤上,然后再用医用胶带将留置针的接头部位固定在人体皮肤上。留置针的这种使用形式,存在如下诸多问题:(1)留置针的接头部位容易对固定部位造成压伤,由于留置针需要在人体上保留数天甚至十天之久,而且接头部位通过胶带固定,在长期的固定过程中极易对人体皮肤部位造成压伤;(2)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感染,为了便于利用留置针进行静脉注射,留置针的接头部位会装上空压接头,空压接头部位如果被污染,易造成病人的感染,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出于好奇之心会玩弄留置针接头,病人在休息或日常生活过程中也容易触碰到留置针的空压接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止留置针压伤的装置。

本发明的用于防止留置针压伤的装置,包括粘贴层、软垫层和对留置针的接头部进行包裹和固定的紧固装置,粘贴层的下表面用于黏贴在患者皮肤上,软垫层固定于粘贴层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设置于软垫层的上表面上,紧固装置上设置有可打开和闭合的容纳留置针的接头部的空腔。

本发明的用于防止留置针压伤的装置,所述紧固装置由包裹层组成,包裹层的一个侧边固定于软垫层的上表面上,包裹层朝向软垫层的面上固定有粘扣公面,软垫层的上表面上固定有与粘扣公面相配合的粘扣母面;包裹层与软垫层之间形成对留置针的接头部进行容纳和固定的包裹腔,粘扣公面和粘扣母面的上端和下端均开有便于输液器接头和留置针的延长管通过的上缺口和下缺口。

本发明的用于防止留置针压伤的装置,所述紧固装置由下盒体和上盒体组成,上盒体位于下盒体的上部且上盒体的一侧铰接于下盒体上,上盒体的下表面上和下盒体的上表面上分别开设有上凹腔和下凹腔,上凹腔与下凹腔组合后形成容纳留置针接头部的空腔;上凹腔和下凹腔的下端均开设有便于留置针的延长管通过的下通道,上端均开设有便于留置针的接头部露出的上通道。

本发明的用于防止留置针压伤的装置,所述下盒体与上盒体边部的对应位置上分别开设有下空腔和上空腔,上空腔中设置有外沿板,外沿板上固定有朝下的上挂钩,下盒体的下空腔中设置有与上挂钩相配合的下挂钩。

本发明的用于防止留置针压伤的装置,所述上盒体的一侧固定有两l形杆,下盒体上固定有套筒,两l形杆上固定有穿过套筒的转轴。

本发明的用于防止留置针压伤的装置,所述粘贴层和软垫层均有透气材料构成或设置有透气结构。

本发明的用于防止留置针压伤的装置,所述粘贴层的下表面上贴有使用时撕下的防粘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用于防止留置针压伤的装置,由粘贴层、软垫层和紧固装置构成,通过粘贴层可将其固定于人体皮肤上,软垫层将留置针接头部与人体皮肤之间隔离开来,可避免留置针对人体皮肤造成压痕、压伤;紧固装置可将留置针的接头部包裹和固定起来,既避免了留置针接头部存在对病人生活造成的不便,又避免了长期使用过程中留置针被污染,有益效果显著,适于应用推广。

进一步地,紧固装置可采用由固定于软垫层上的包裹层构成的形式,在包裹层和软垫层上设置粘扣公面和母面,便于包裹层与软垫层之间包裹腔的打开和闭合,方便了留置针接头部的放入。紧固装置也可采用由上盒体和下盒体组成的形式,上、下盒体上开设有与留置针接头部相配合的上、下空腔,亦可实现对留置针接头部的固定和包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第1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1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1种实施例与留置针的接头部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1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2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2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2种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8为图6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第2种实施例与留置针的接头部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第2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粘贴层,2软垫层,3包裹层,4粘扣母面,5粘扣公面,6包裹腔,7下缺口,8上缺口;9下盒体,10上盒体,11l形杆,12转轴,13套筒,14上凹腔,15下凹腔,16下通道,17上通道,18上空腔,19下空腔,20外沿板,21上挂钩,22下挂钩,23针头,24针座,25延长管,26接头部,27空压接头,28留置针,29扎针部,30透明胶带,31输液器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给出了本发明中第1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其由粘贴层1、软垫层2和包裹层3组成,软垫层1的下表面用于粘在人体皮肤上,软垫层2固定于粘贴层1的上表面上,软垫层2由软质材料构成,为了实现其固定于人体皮肤上之后的舒适性,粘贴层1和软垫层2具有透气材料构成或设置透气孔。为了保证粘贴层1的粘性,可在其下表面上设置防粘层,使用时将防粘层撕下即可。

所示包裹层3的一个侧边固定于软垫层2的上表面上,包裹层3朝向软垫层2表面的四周设置有粘扣公面5,软垫层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粘扣公面5相配合的粘扣母面4。包裹层3与软垫层2之间形成容纳留置针接头部26的包裹腔6,如图3所示,给出了本发明中第1种实施例与留置针的接头部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留置针的接头部26置于包裹腔6中之后,软垫层2将接头部26与人体皮肤隔离开来,可防止接头部26对人体造成压痕、压伤。外部的包裹层3实现对接头部26的保护,可避免接头部26被污染。粘扣母面4和粘扣公面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上缺口8和下缺口7,下缺口7便于留置针的延长管25通过,上缺口8便于输液器接头31通过。

如图4所示,给出了本发明中第1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使用时,首先将留置针28的针头23插入人体静脉中,然后利用透明胶带30将针头23和针座24固定在患者的扎针部位。然后,利用粘贴层1将防止留置针压伤装置固定在扎着部位的一旁,将后将留置针28的接头部26放置于包裹腔6中,并保证留置针的延长管25位于下缺口7中,然后粘扣母面4扣压在粘扣公面5上,以实现对接头部26的包裹,这样,既避免了接头部26对人体压伤,又可实现的对接头部26的保护作用。静脉输液时,将输液器接头31插在接头部26的空压接头27上即可。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分别给出了本发明中第2种实施例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右视图,所示的第2种实施例的用于防止留置针压伤的装置由粘贴层1、软垫层2、上盒体10和下盒体9组成,粘贴层1和软垫层2的结构和材质均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由上盒体10和下盒体9组成了紧固装置。下盒体9的下表面固定于软垫层2的上表面上,上盒体10位于下盒体9的上方,上盒体10的一侧铰接于下盒体9上,铰接结构有l形杆11、转轴12和套筒13构成,上盒体10的侧面上固定有两l形杆11,转轴12的两端固定于l形杆11上,套筒13固定于下盒体9的侧面上,转轴12贯穿于套筒13中,这样就实现了上盒体10与下盒体9之前的相对转动。

所示上盒体9的下表面上开设有上凹腔14,下盒体10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下凹腔15,上凹腔14与下凹腔15配合在一起后形成容纳留置针28接头部26的空腔,以实现对接头部26的固定、限位和包裹。如图10所示,给出了本发明中第2种实施例与留置针的接头部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上凹腔14和下凹腔15的下端均开设有便于留置针28的延长管25通过的下通道16,上端开设有上通道17,留置针的接头部26的前端设置有空压接头27,空压接头27的前端可经上通道17露出。

如图8所示,给出了图6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9给出了图8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上盒体10和下盒体9的同一侧分别开设有上空腔18和下空腔19,上空腔18中设置有外沿板20,外沿板20的内侧固定于上盒体9上,这样外沿板20可进行一定角度的摆动。外沿板20的下表面上固定有上挂钩21,下空腔10中固定有与上挂钩21配合的下挂钩22,将上盒体10按压在下盒体9上时,上挂钩21可扣在下挂钩22上,实现上盒体10与下盒体9的固定连接。当需要将上盒体10与下盒体9分开时,只需用手指伸入上空腔18和下空腔19中,然后向上拨动外压板20,即可将上盒体10打开。

如图11所示,给出了本发明中第2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使用时,首先将留置针28的针头23插入人体静脉中,然后利用透明胶带30将针头23和针座24固定在患者的扎针部位。然后,利用粘贴层1将防止留置针压伤装置固定在扎着部位的一旁,将后将上盒体10打开,将留置针28的接头部26放置于下凹腔15中,并保证留置针的延长管25位于下通道16中,然后将上盒体10与下盒体9经上挂钩21与下挂钩22的配合扣紧,以实现对接头部26的包裹,这样,既避免了接头部26对人体压伤,又可实现的对接头部26的保护作用。静脉输液时,将输液器接头31插在接头部26的空压接头27上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