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95132发布日期:2018-12-25 19:4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的驾驶疲劳检测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
背景技术
交通安全涉及人、车、道路及环境等诸多因素,据统计,每年世界汽车碰撞事故中25-30%与疲劳驾驶有关。通过对驾驶疲劳检测技术的研究可以有效的降低和预防驾驶事故的发生。目前国内外针对驾驶疲劳的检测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主观检测和客观检测两种。主观检测方法主要通过驾驶员驾驶过程中自我反馈自身的疲劳状态,此方法作为研究手段实施方便,然而不能实时反映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客观检测方法则主要通过测量驾驶过程中车辆、驾驶员等相关客观参数来反映驾驶疲劳。客观检测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1)基于驾驶员表情特性的检测;2)基于车辆参数的检测;3)基于驾驶员生理信号特征的检测,其中,驾驶员表情特性的检测是通过对驾驶员个体特征的检测来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如瞳孔直径、眼睑活动、眼睛闭合状态、面部表情、头部移动等。非接触式测量对驾驶员驾驶不会造成影响且简单易行,但是疲劳判断标准容易受到个人行为、采集角度和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因此检测系统不能始终准确地预测驾驶员疲劳状态,故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鉴于上述现有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其通过设置的面部锁定单元,可使摄像头跟踪驾驶人员面部的转动,再与检测单元相配合,即可便于对驾驶人员驾驶疲劳度进行检测,同时可避免个人行为、采集角度和环境等条件的影响,进而可准确预测驾驶员疲劳状态,满足使用需求,保证检测信息的准确性能,并且通过的快速连接部件h,可使数据传输模块适应不同使用需求,且可保证信息传输性能,同时便于检测系统拆卸。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包括,通过检测系统采集握力信号以及脑电信号,并将发送至处理终端;提取有效握力信号和脑电信号;建立检测回归模型;以及验证模型准确性;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方向盘本体,包括外盘、内盘和连接杆,所述外盘与内盘通过连接杆连接;面部锁定单元,设置于所述内盘的安装槽内;以及,检测单元,包括握力感应模块、脑电感应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预处理模块,所述握力感应模块和脑电感应模块分别通过数据传输模块连接到预处理模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设置的面部锁定单元,可使摄像头跟踪驾驶人员面部的转动,再与检测单元相配合,即可便于对驾驶人员驾驶疲劳度进行检测,同时可避免个人行为、采集角度和环境等条件的影响,进而可准确预测驾驶员疲劳状态,满足使用需求,保证检测信息的准确性能,并且通过的快速连接部件,可使数据传输模块适应不同使用需求,且可保证信息传输性能,同时便于检测系统拆卸。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一个实施例的脑电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检测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二个实施例的检测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方向盘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面部锁定单元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二个实施例的驱动件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驱动件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三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固定部件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套件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套件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四、五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装配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密封件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密封件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块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五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装配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五个实施例所述的承载件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发明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第五个实施例所述的锁紧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参照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一种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检测系统采集握力信号以及脑电信号,并将发送至处理终端;s2:提取有效握力信号和脑电信号;s3:建立检测回归模型。进一步,有效握力信号和脑电信号的提取,以及建立检测回归模型均通过处理终端处理,较好的,处理终端采用笔记本、平板等设备;需说明的是,脑电活动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其频率及振幅与人的生理状态有着密切联系。参考图1,脑电波由各种频率的波组成,其中,θ波反映情绪受到抑制或进入休息状态,α波反映大脑淸醒且放松的状态,β波反映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或亢奋。当驾驶人处于疲劳状态时,β波会减少,α波会增多,而当驾驶人从疲劳状态转为瞌睡状态时,慢波θ波则占主导的位置。采用脑电功率谱的比值r=(α+θ)/β来描述驾驶疲劳的脑电特征。基于脑电波的驾驶疲劳评测如表1所示。表1基于脑电的疲劳评测表疲劳状态r清醒r<1.15轻度疲劳1.15≤r<1.25中度疲劳1.25≤r<1.35重度疲劳1.35≤r<1.45瞌睡r≥1.45实验数据通过处理终端带的软件导出matlab格式文件,导入到matlab软件中,去除驾驶人进行与驾驶无关行为的时间段,利用eeglab工具箱除去眼电、肌电伪迹。由于各个脑电波的数据量很大,取每20s时长为一个时间段。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对脑电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然后再计算每段不同波的平均功率值,为了减少功率谱功率值波动带来的影响,则以20s内功率值的均值来表征脑电波的变化。进一步的,检测到的握力信号呈现为一维时间序列,其表征能力有限,不能直接用于疲劳预测,需要对一维时间序列的握力信号进行特征变换,从而提取能表征疲劳状态的握力特征。从时域特征和时频域特征两方面选取和疲劳相关的特征进行分析。从时域特征方面,选择握力信号的均值、方差、最大值和最小值四个统计量作为特征参数来表征握力的变化。取每20s时长为一个时间段。在每段中设xn表示握力信号中的第n个样本的值,n=1,2,...,n其中n表示此段握力信号的样本个数。1)握力信号均值:2)握力信号方差:3)握力信号最大值:max(x)4)握力信号最小值:min(x)从时频特征方面,选择小波系数的平方和来表征握力信号在对应频带的能量、系数中正系数所占的比例表征握力增加的时间在整个时间窗口所占的比例、系数中正系数的与负系数绝对值和的比率的对数值作为特征来表征握力信号表征在对应的时间尺度下,握力增加的量和减小的量的比值。通过采集时间窗口为时长20.48s的握力数据作为一次样本输入,而握力采样频率为100hz,表明一个样本长度有2048个握力序列。用哈尔小波函数做11层的小波分解,可以得到第i层的第j个小波系数。其中,l=2048,r为正的归一化系数。然后计算出以上特征指标:1)小波系数平方和:2)小波系数正系数占比:3)小波系数正系数的和与负系数的绝对值的和的比率的对数值:采用这7个指标来表征方向盘握力信号。建立检测回归模型包括选择回归模型、建立回归模型以及验证分析模型准确性;其中,选择回归模型过程为:使用处理终端以方向盘握力参数与疲劳脑电波疲劳参数建立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未知的,建立两者最紧密的函数关系式。采用误差平方和来评价模型拟合程度高低,使每个自变量与因变量都进行如下常用函数的拟合,从而寻找误差平方和最小的函数。线性:y=a·x+b倒数:对数:y=a·lnx+b因为非线性回归方程可以利用变量转换的方式转换为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将数学模型中lnx分别用x'、x”代替,则模型也可转换为线性函数,所以只需要针对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建立因变量与每一个自变量之间的最优关系式,此最优关系可以通过决定参数r2来评定。当误差平方和ssres越小,r2就越大,从而表明二者之间建立的关系越紧密。其中,根据公式2可以通过计算ssres寻找每个自变量与因变量最合适的关系式。寻找因变量握力均值x与因变量脑电疲劳值y之间的关系,分别计算线性模型、倒数模型与对数模型的ssres值。对其他自变量与因变量y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同的方式处理,从而选择最优的关系式。选择的结果如表2所示:表2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选择建立回归模型选择自变量中选择几项参数来建立最终的最优关系回归模型。在选择相对重要的自变量时,一方面模型中有较多的自变量,从而使模型包含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只需较少的自变量,从而使模型较为简单。因此需要寻找到适当的最佳自变量组合。选择逐步回归算法来寻找适当的最佳自变量组合,逐步回归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回归算法,通过不断迭代的过程用来选择回归模型中自变量的最优子集。以方向盘压力均值为例进行回归分析,其步骤如下:新加入自变量,计算方差显著性,其检验结果f统计量小于预先设定的f值,即f0.05(1,n-1-1)=3.84,表明新加入模型中的自变量显著影响了因变量,因此应该将此自变量添加到回归模型中,然后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偏回归方程。当引入新自变量后,使得已进入偏回归方程中的相关变量变为不显著,即f统计量大于f0.10(1,n-1-1)=2.71,则需要将新引入的自变量从偏回归方程中剔除。然后不断重复步骤,直到所有加入的自变量都经过方差检验后,而无法再引入新的自变量,也无法再剔除不符合要求的自变量时,则此逐步回归过程结束。具体通过matlab软件进行逐步回归计算,使用stepwise命令,通过此工具可以自由地选择变量,进行统计分析。调用格式为如下:stepwise(x,y,inmodel,alpha)其中x代表方向盘自变量数据,y代表脑电因变量数据,inmodel为矩阵的列数指标,alpha为显著性水平。逐步回归分析系数表如表3所示。表3回归方程系数表经过回归算法选择出v6ar(x),pi,pri,lpnri四个自变量建立的最终模型为:2.415lnlpnri验证分析模型准确性取一段没有参与建立模型计算的驾驶样本,将此样本的握力参数值与疲劳参数值代入此建立好的模型中,验证此数学模型的准确度。当代入模型的结果值与实际的疲劳r值落在相同的疲劳状态区域时,即认为此结果是准确的,反之认为是错误的。其样本验证结果如表4所示。表4样本验证表验证结果显示准确率达到84%,说明通过方向盘握力检测驾驶疲劳状态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参照图2~7,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一种检测驾驶疲劳度方法的检测系统包括方向盘本体100,包括外盘101、内盘102和连接杆103,外盘101与内盘102通过连接杆103连接;以及,面部锁定单元200,设置于内盘102的安装槽102a内;检测单元300,包括握力感应模块301、脑电感应模块302、数据传输模块303和预处理模块304,握力感应模块301和脑电感应模块302分别通过数据传输模块303连接到预处理模块304;其中,握力感应模块301设置于外盘101的保护套101a内侧。具体的,本发明主体结构包括方向盘本体100、面部锁定单元200和检测单元300,三者相互配合,可跟踪驾驶人员准确检测驾驶员疲劳状态,进一步的,方向盘本体100,可起到承载面部锁定单元200的作用,其包括外盘101、内盘102和连接杆103,外盘101与内盘102通过连接杆103连接,其中,外盘101的外表面设套有保护套101a,保护套101a可以采用橡胶或纺织材料制成;而面部锁定单元200,用于跟踪锁定驾驶员面部,从而对驾驶员的面部表情进行检测处理,进而为驾驶疲劳度状态检测提供部分参考数据,是准确检测驾驶疲劳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其设置于内盘102的安装槽102a内;检测单元300,包括握力感应模块301、脑电感应模块302、数据传输模块303和预处理模块304,握力感应模块301和脑电感应模块302分别通过数据传输模块303连接到预处理模块304上,即可两者检测的信息输送至预处理模块304进行处理;其中,握力感应模块301设置于外盘101的保护套101a内侧,握力感应模块301与保护套101a可通过胶水或缝制连接,而脑电感应模块302设置于贴片上。需要说明的是,握力感应模块301为握力传感器,而脑电感应模块302采用压力传感器,握力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是在薄片表面形成半导体变形压力,通过外力(压力)使薄片变形而产生压电阻抗效果,从而使阻抗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实现对握力大小的测量,其通过螺丝或强力胶设置于外盘101的外表面上;而预处理模块304用于处理握力感应模块301和脑电感应模块302的感应信息,其中,预处理模块304为ad转换器;数据传输模块303可以采用数据线电缆,其两端分别与预处理模块304和握力感应模块301(或脑电感应模块302)连接。需说明的是,检测单元300还包括信号收发模块305,信号收发模块305分别与预处理模块304和面部锁定单元200建立连接,信号收发模块305用于发送预处理模块304和面部锁定单元200的摄像头202信号至处理终端,即可便于研究人员从驾驶握力、驾驶脑电波以及驾驶微表情三方面研究驾驶疲劳度,其预处理模块304和信号收发模块305设置于控制箱q内,其中,处理终端为笔记本、平板、计算机等设备;而信号收发模块305采集无线传输方式,便于研究人员实时监控。进一步的,内盘102还包括防护罩102b,防护罩102b设置于安装槽102a上,防护罩102b和安装槽102a构成一个密封防护壳,用于保护面部锁定单元200,其中,防护罩102b为半圆形透明状结构。需详细说明的是,面部锁定单元200包括驱动件201、摄像头202和控制件203,三者相互配合,可实现摄像头202跟踪锁定驾驶员面部,从而便于对驾驶员驾驶微表情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有利于驾驶疲劳度检测,具体的,摄像头202用于捕捉跟踪驾驶人员人脸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反馈出去,其和控制件203均嵌入安装于驱动件201的安装座201a内,驱动件201与摄像头202通过控制件203连接,控制件203对摄像头202拍摄画面进行分析,从而来控制驱动件201的运动,最终实现摄像头202锁定跟踪拍摄的过程,其中,控制件203为控制器;进一步的,驱动件201还包括上下转动电机201b、左右转动电机201c和纵向调节器201d,三者相互配合,可实现安装在安装座201a内的摄像头202进行全方面转动,为全方面采集提供了基础,其中,上下转动电机201b嵌入设置于安装座201a的u型槽内,且上下转动电机201b的转轴通过连接器与u型槽壁连接,而上下转动电机201b设置于左右转动电机201c上,两者可通过转台201c-1连接,而左右转动电机201c固定于纵向调节器201d的升降台201d-10上,使用时,纵向调节器201d带动左右转动电机201c进行上下移动,左右转动电机201c带动上下转动电机201b进行转动,而上下转动电机201b带动安装座201a进行上下仰俯转动,从而实现摄像头202的全方面转动。进一步的,纵向调节器201d还包括驱动电机201d-20和底座201d-30,升降台201d-10的凸起201d-11设置于底座201d-30的滑动槽201d-31内,从而凸起201d-11可在滑动槽201d-31内滑动,即升降台201d-10嵌入在底座201d-30的内壁上,驱动电机201d-20与升降台201d-10的齿条板201d-12通过传动齿轮连接,较好的,凸起201d-11和滑动槽201d-31至少有2个,两个凸起201d-11和滑动槽201d-31分别对称设置于升降台201d-10和底座201d-30上。参照图8~12,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数据传输模块303上设置有快速连接部件h,可使数据传输模块303适应不同使用长度需求,且其具有快速安装、安全、免工具安装以及保证传输的稳定性能等优点,其中,快速连接部件h包括紧固部件400和固定部件500。具体的,参见图3,其主体结构包括方向盘本体100、面部锁定单元200和检测单元300,三者相互配合,可跟踪驾驶人员准确检测驾驶员疲劳状态,进一步的,方向盘本体100,可起到承载面部锁定单元200的作用,其包括外盘101、内盘102和连接杆103,外盘101与内盘102通过连接杆103连接,其中,外盘101的外表面设套有保护套101a,保护套101a可以采用橡胶或纺织材料制成;而面部锁定单元200,用于跟踪锁定驾驶员面部,从而对驾驶员的面部表情进行检测处理,进而为驾驶疲劳度状态检测提供部分参考数据,是准确检测驾驶疲劳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其设置于内盘102的安装槽102a内;检测单元300,包括握力感应模块301、脑电感应模块302、数据传输模块303和预处理模块304,握力感应模块301和脑电感应模块302分别通过数据传输模块303连接到预处理模块304上,即可两者检测的信息输送至预处理模块304进行处理;其中,握力感应模块301设置于外盘101的保护套101a内侧,握力感应模块301与保护套101a可通过胶水或缝制连接,而脑电感应模块302设置于贴片上;而数据传输模块303上设置有快速连接部件h,可使数据传输模块303适应不同使用长度需求,且其具有快速安装、安全、免工具安装以及保证传输的稳定性能等优点,其中,快速连接部件h包括紧固部件400和固定部件500紧固部件400和固定部件500,两者相互配合,操作简单、方便,可使两个数据传输模块303的传导体303a快速连接,且不需要使用螺丝刀等工具,并且可保证两个数据传输模块303的传导体303a之间连接紧密,保证连接处的防水性能,从而使传输性能稳定,使用安全、可靠,其中,传导体303a为铜线。具体的,紧固部件400,起到锁紧固定部件500,从而保证两个数据传输模块303的传导体303a之间连接紧密度,其包括第一套件401、连接件402和第二套件403,第一套件401与第二套件403通过连接件402连接,其中,第一套件401和第二套件403为圆台结构,且第一套件401的开口端与第二套件403的开口端相对接,连接件402设置于第一套件401与第二套件403连接处外围,较好的,第一套件401、连接件402和第二套件403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以及,固定部件500,起到对两个数据传输模块303的传导体303a进行初步固定的作用,其设置于紧固部件400内侧,其包括第一装配组件501和第二装配组件502,第二装配组件502设置于第一装配组件501上,且第二装配组件502与第一装配组件501的结构相同,较好的,第一装配组件501的两侧端边表面设置有四分之一圆凸起r。进一步的,第一套件401的开口端外围设置有限位台阶401a,另一闭口端开设有第一贯穿孔401b;而第二套件403的开口端外围设置有螺纹台阶403a,另一闭口端开设有第二贯穿孔403b;连接件402的一端内壁设置有限位凸块402a,另一端内壁设有内螺纹402b,其中,限位凸块402a抵至于限位台阶401a一端,内螺纹402b与螺纹台阶403a旋合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套件401与第二套件403连接,较好的,第一套件401和第二套件403的开口端内侧均设置有橡胶圈,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需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套件401与第二套件403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半圆凹槽401c和第二半圆凹槽403c,两个第一半圆凹槽401c和第二半圆凹槽403c分别对称设置,并分别与第二装配组件502与第一装配组件501上的四分之一圆凸起r相配合。参照图13~16,为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上一个实施例的是:第一装配组件501包括承载件501a和密封件501b。具体的,参见图3,其主体结构包括方向盘本体100、面部锁定单元200和检测单元300,三者相互配合,可跟踪驾驶人员准确检测驾驶员疲劳状态,进一步的,方向盘本体100,可起到承载面部锁定单元200的作用,其包括外盘101、内盘102和连接杆103,外盘101与内盘102通过连接杆103连接,其中,外盘101的外表面设套有保护套101a,保护套101a可以采用橡胶或纺织材料制成;而面部锁定单元200,用于跟踪锁定驾驶员面部,从而对驾驶员的面部表情进行检测处理,进而为驾驶疲劳度状态检测提供部分参考数据,是准确检测驾驶疲劳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其设置于内盘102的安装槽102a内;检测单元300,包括握力感应模块301、脑电感应模块302、数据传输模块303和预处理模块304,握力感应模块301和脑电感应模块302分别通过数据传输模块303连接到预处理模块304上,即可两者检测的信息输送至预处理模块304进行处理;其中,握力感应模块301设置于外盘101的保护套101a内侧,握力感应模块301与保护套101a可通过胶水或缝制连接,而脑电感应模块302设置于贴片上;而第一装配组件501包括承载件501a和密封件501b,承载件501a上开设有密封凹槽501a-10,而密封件501b设置于承载件501a的密封凹槽501a-10内,其中,承载件501a采用塑料制成,而密封凹槽501a-10设置有四个,四个密封凹槽501a-10分别设置于承载件501a的四个拐角处,且相邻一端的密封凹槽501a-10通过间隔板l隔离,间隔板l设置于承载件501a的中间位置;需说明的是,密封件501b包括推动块501b-10、连接块501b-20和密封体501b-30,其中,推动块501b-1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推动块501b-10均由密封推板501b-11和安装轴501b-12组成,安装轴501b-12一端固定于密封推板501b-11上,另一端嵌入设置于连接块501b-20的安装轴孔501b-21内,而密封体501b-30与推动块501b-10对称设置于连接块501b-20的两端,需说明的是,密封推板501b-11安装于承载件501a的限位体501a-40安装孔内。需说明的是,密封体501b-30包括收缩管501b-31、推板501b-32和推杆501b-33,收缩管501b-31和推杆501b-33设置于推板501b-32的两端,推杆501b-33另一端嵌入设置于连接块501b-20的推杆孔501b-22内,安装轴501b-12与推杆501b-33分别设置于连接块501b-20的两端,其中,收缩管501b-31横截面为半圆型结构,且采用软塑料制成;推板501b-32为半圆型结构,且推板501b-32和推杆501b-33采用硬质塑料制成。进一步的,密封凹槽501a-10区分为第一槽501a-11、第二槽501a-12和第三槽501a-13,第二槽501a-12与第三槽501a-13相邻,而第一槽501a-11开设于第二槽501a-12的两侧面上,其中,第三槽501a-13为横截面为半圆型结构,其与承载件501a的半圆孔k相通,而密封体501b-30设置于第三槽501a-13,且密封体501b-30的推杆501b-33穿过半圆板f的滑槽与放置于第二槽501a-12内的连接块501b-20连接,并且第三槽501a-13的长度大于连接块501b-20的长度。参照图13和17~19,为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上一个实施例的是:第一装配组件501还包括锁紧件501c和锁扣501d。具体的,参见图8,其主体结构包括紧固部件400,起到锁紧固定部件500,从而保证两个数据传输模块303的传导体303a之间连接紧密度,其包括第一套件401、连接件402和第二套件403,第一套件401与第二套件403通过连接件402连接,其中,第一套件401和第二套件403为圆台结构,且第一套件401的开口端与第二套件403的开口端相对接,连接件402设置于第一套件401与第二套件403连接处外围,较好的,第一套件401、连接件402和第二套件403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以及,固定部件500,起到对两个数据传输模块303的传导体303a进行初步固定的作用,其设置于紧固部件400内侧,其包括第一装配组件501和第二装配组件502,第二装配组件502设置于第一装配组件501上,且第二装配组件502与第一装配组件501的结构相同,较好的,第一装配组件501的两侧端边表面设置有四分之一圆凸起r;第一装配组件501包括承载件501a和密封件501b,承载件501a上开设有密封凹槽501a-10,而密封件501b设置于承载件501a的密封凹槽501a-10内,其中,承载件501a采用塑料制成,而密封凹槽501a-10设置有四个,四个密封凹槽501a-10分别设置于承载件501a的四个拐角处,且相邻一端的密封凹槽501a-10通过间隔板l隔离,间隔板l设置于承载件501a的中间位置;需说明的是,密封件501b包括推动块501b-10、连接块501b-20和密封体501b-30,其中,推动块501b-1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推动块501b-10均由密封推板501b-11和安装轴501b-12组成,安装轴501b-12一端固定于密封推板501b-11上,另一端嵌入设置于连接块501b-20的安装轴孔501b-21内,而密封体501b-30与推动块501b-10对称设置于连接块501b-20的两端,需说明的是,密封推板501b-11安装于承载件501a的限位体501a-40安装孔内;而第一装配组件501还包括锁紧件501c和锁扣501d,锁紧件501c穿过承载件501a的通孔501a-20与凸起501a-30连接,凸起501a-30固定于通孔501a-20两端的限位体501a-40上,两个数据传输模块303的传导体303a的端头通过同一水平面两个方向叠加对称设置于锁紧件501c的放置体501c-10,两个数据传输模块303的传导体303a的另一端设置于密封体501b-30上,锁扣501d起到初固定两个数据传输模块303的传导体303a的作用,两个数据传输模块303的传导体303a放置好后,锁扣501d卡合在传导体303a上且嵌入于密封凹槽501a-10的第一槽501a-11内,且锁扣501d为u型结构,采用塑料制成,较好的,锁紧件501c和通孔501a-20均设置有两个,两个锁紧件501c和通孔501a-20分别以间隔板l为间隔线对称设置。进一步的,锁紧件501c还包括挤压体501c-20和衔接凸块501c-30,放置体501c-10设置于挤压体501c-20上,衔接凸块501c-30设置于挤压体501c-20和放置体501c-10的两端,有形成斜坡推面m,斜坡推面m与密封推板501b-11相配合,需说明的是,挤压体501c-20处于通孔501a-20外表面为弧形结构;其中,衔接凸块501c-30上开设有滑槽501c-31,且滑槽501c-31为斜坡型,可便于滑槽501c-31与凸起501a-30安装与配合,较好的,放置体501c-10、挤压体501c-20和衔接凸块501c-30为一体式结构,通过注塑制成。较好的,承载件501a还设置有可形变板501a-50,可形变板501a-50设置于通孔501a-20的两侧。组装时,连接件402设置于第一套件401的外侧,一个数据传输模块303的传导体303a穿过第一贯穿孔401b,另一个数据传输模块303的传导体303a穿过第二套件403的第二贯穿孔403b,再将两个数据传输模块303的传导体303a的端头适当叠加在锁紧件501c的放置体501c-10上,两个数据传输模块303的传导体303a的端头延伸端设置于密封体501b-30上,两个数据传输模块303的传导体303a放置好后,锁扣501d卡合在传导体303a上且嵌入于密封凹槽501a-10的第一槽501a-11内,对两个数据传输模块303的传导体303a进行初固定,之后将第二装配组件502卡上;两个收缩管501b-31将形成一个完成密封体,之后再移动第二套件403和第一套件401,在两者移动的过程中,挤压体501c-20将被推进通孔501a-20内时,因为抵触力,密封推板501b-11将被推动,从而与密封推板501b-11的推动推板501b-32将在第三槽501a-13内滑动,进而会推动收缩管501b-31,使其挤压至半圆孔k处,实现对传导体303a的密封,此时再将连接件402的内螺纹402b与第二套件403的螺纹台阶403a进行旋合连接,最终可实现两个数据传输模块303的传导体303a的快速连接,且可有利于使传输性能稳定,使用安全、可靠。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