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手术用腹部扩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8909发布日期:2018-09-21 20:1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手术扩撑器,具体的说是一种脊柱手术用腹部扩撑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外科手术的发展迅速,从最初始的肢体手术到后来的胸腔手术,甚至出现了备受争议的换头手术。脊柱,尤其是下胸椎、腰椎手术,有时需要从前方或侧前方入路,经腹或经腹膜外来完成。在这些发达的技术背景下却存在着一个很不配套的现象,一台手术往往需要多名助手手持拉钩在手术台旁站立数小时,只为了将手术切口拉开,供主刀医师进行手术,特别是在妇科利用十字切口对患者腹部进行手术时,这种最为原始的手术方式更为常见,因为手术切口相对其它手术更大一些,常常需要几名助手从不同的方向拉扯切口,这样的方式缺点显而易见:(1)浪费人力资源;(2)占用手术空间,妨碍主刀医生手术操作;(3)长时间保持拉钩姿势,对医护人员的耐力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4)对主刀医生和助手之间的默契要求比较高,拉钩距离及力度的把握也需要一定经验基础,因此设计一款手术扩撑器是极为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脊柱手术用腹部扩撑器,结构简单,便于调节,能够彻底代替护士在腹部手术过程中对拉钩进行固定和调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脊柱手术用腹部扩撑器,包括底座、支撑架和拉钩,支撑架呈圆形,支撑架由四个四分之一圆的弧形支架首尾相接而成,在支撑架的四个连接处沿其圆周方向依次设有两个调节机构和两个导向机构,其中一个调节机构与其对应设置的导向机构同步运动;

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栓、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弧形支架上的定位凸台和调节凸台,定位凸台由卡座和卡台组成,通过螺栓使卡座和卡台固定,且卡座和卡台相对的面形成定位空腔,调节螺栓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定位空腔中,调节凸台上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调节螺栓螺纹配合,通过转动调节螺栓,从而调节该侧的相邻两个弧形支架之间的距离;

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杆、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弧形支架上的锁紧凸台和导向凸台,导向杆一端穿过导向凸台上的导向孔与锁紧凸台螺纹连接且固定导向杆;

弧形支架向下延伸有截面呈L形的底座,底座的底部设有能与患者皮肤粘接的思乐扣;

弧形支架沿圆周方向开设有截面呈T形的T形槽,弧形支架位于T形槽的上端向内侧均匀开设有多个圆弧限位槽,T形槽内设有拉钩座,拉钩座呈圆柱形,在拉钩座的侧面开设有缺口,缺口内设有顶块,顶块与拉钩座的侧面均开设有过孔,过孔内有螺栓穿过,并通过螺母固定,在螺栓位于顶块和拉钩座之间套设有弹簧;

拉钩座向上延伸有与圆弧限位槽相配合的支撑杆,通过弹簧的作用力使顶块挤压T形槽内壁,从而使支撑杆固定在弧形限位槽中;

在支撑杆的上端水平设有套管,套管的一端通过连杆连接有弧形限位块,在套管与弧形限位块之间设有调节套管,在套管与调节套管内部穿设有拉钩,拉钩与调节套管采用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调节套管能调节拉钩伸出套管的长度,在套管的内部设有导向凸台,在拉钩上开设有与导向凸台相配合的导向槽;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底座和支撑架作为支撑结构,通过底座下端的思乐扣与患者皮肤粘接,将支撑架设置为四个四分之一圆的弧形支架通过调节机构和导向机构收尾相接,实现了支撑架的扩大与缩小功能,在支撑架的侧面开设T形槽用于放置拉钩座,拉钩座的侧面开设缺口放置弹簧和顶块保证支撑杆在圆弧限位槽内固定,最终实现拉钩在支撑杆上的位置固定,设置调节套管与拉钩的螺纹配合实现了拉钩的前后移动和固定,在套管内设置导向块与拉钩上的导向槽配合,避免了拉钩的转动。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调节套管的外表面设有方便医护人员操作的摩擦凸台;

前述弧形支架的半径为50-80mm,该尺寸基本满足绝大部分腹部手术需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替代了医护人员长时间牵拉切口的方式,避免了浪费人力资源,占用手术空间,妨碍主刀医生手术,长时间保持拉钩姿势,对医护人员的耐力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而且降低了对主刀医生和助手之间的默契要求,拉钩距离及力度的把握也需要一定经验基础,提高了手术的速度和效率, 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能够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该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在调节套管的外表面设有摩擦凸台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弧形支架的半径设置为50-80mm,在节约材料成本的同时能满足绝大部分腹部手术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D-D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II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III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拉钩、套管、调节套管、支撑杆、拉钩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主视图;

图8为图7中I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8中C-C的剖视图;

图10为拉钩座、支撑杆、套管、弧形限位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连接调节机构的弧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连接导向机构的弧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在弧形支架相互之间调整到一定距离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支撑架,3-拉钩,4-弧形支架,5-调节螺栓,6定位凸台,7-调节凸台,8-卡座,9-卡台,10-定位空腔,11-第一螺纹孔,12-导向杆,13-锁紧凸台,14-导向凸台,15-导向孔,16-思乐扣,17-T形槽,18-拉钩座,19-缺口,20-顶块,21-过孔,22-螺栓,23-螺母,24-弹簧,25-支撑杆,26-弧形限位槽,27-套管,28-调节套管,29-凸台,30-导向槽,31-摩擦凸台,32-弧形限位块,33-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脊柱手术用腹部扩撑器,适用于从前方或侧前方入路,经腹或经腹膜外来完成的下胸椎及腰椎手术,包括底座1、支撑架2和拉钩3,支撑架2呈圆形,支撑架2由四个四分之一圆的弧形支架4首尾相接而成,在支撑架2的四个连接处沿其圆周方向依次设有两个调节机构和两个导向机构,其中一个调节机构与其对应设置的导向机构同步运动;

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栓5、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弧形支架4上的定位凸台6和调节凸台7,定位凸台6由卡座8和卡台9组成,通过螺栓使卡座8和卡台9固定,且卡座8和卡台9相对的面形成定位空腔10,调节螺栓5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定位空腔10中,调节凸台7上设有第一螺纹孔11,第一螺纹孔11与调节螺栓5螺纹配合,通过转动调节螺栓5,从而调节该侧的相邻两个弧形支架4之间的距离;

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杆12、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弧形支架4上的锁紧凸台13和导向凸台14,导向杆12一端穿过导向凸台14上的导向孔15与锁紧凸台13螺纹连接且固定导向杆12;

弧形支架4向下延伸有截面呈L形的底座1,底座1的底部设有能与患者皮肤粘接的思乐扣16;

弧形支架4沿圆周方向开设有截面呈T形的T形槽17,弧形支架4位于T形槽17的上端向内侧均匀开设有圆弧限位槽26,T形槽17内设有拉钩座18,拉钩座18呈圆柱形,在拉钩座18的侧面开设有缺口19,缺口19内设有顶块20,顶块20与拉钩座18的侧面均开设有过孔21,过孔21内有螺栓22穿过,并通过螺母23固定,在螺栓22位于顶块20和拉钩座18之间套设有弹簧24;

拉钩座18向上延伸有与圆弧限位槽26相配合的支撑杆25,通过弹簧24的作用力使顶块20挤压T形槽17内壁,从而使支撑杆25固定在弧形限位槽26中;

在支撑杆25的上端水平设有套管27,套管27的一端通过连杆33连接有弧形限位块32,在套管27与弧形限位块32之间设有调节套管28,在套管27与调节套管28内部穿设有拉钩3,拉钩3与调节套管28采用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调节套管28能调节拉钩伸出套管27的长度,在套管27的内部设有导向凸台29,在拉钩3上开设有与导向凸台29相配合的导向槽30。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底座和支撑架作为支撑结构,通过底座下端的思乐扣与患者皮肤粘接,将支撑架设置为四个四分之一圆的弧形支架通过调节机构和导向机构收尾相接,实现了支撑架的扩大与缩小功能,在支撑架的侧面开设T形槽用于放置拉钩座,拉钩座的侧面开设缺口放置弹簧和顶块保证支撑杆在圆弧限位槽内固定,最终实现拉钩在支撑杆上的位置固定,设置调节套管与拉钩的螺纹配合实现了拉钩的前后移动和固定,在套管内设置导向块与拉钩上的导向槽配合,避免了拉钩的转动。

在调节套管的外表面设有方便医护人员操作的摩擦凸台。

弧形支架4的直径为50mm,相邻两个弧形支架4的调节距离为0-100mm。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医护人员首先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消毒处理,后旋转调节螺栓将支撑架调节到合适大小,,通过思乐扣将扩撑器底部与患者腹部粘接,后将手术单平铺在扩撑器四周进行手术。

手术过程中如果需要使用拉钩,则将与拉钩连接的拉钩座从T形槽的端部插入支撑架中,并放到合适位置后松手,让支撑杆在弹簧作用下陷入弧形限位槽并固定,用拉钩的端部钩拽手术切口边缘,并通过旋转调节套管调整拉钩的拉拽距离,如果需要多个拉拽点,则可以随时向T形槽中添加拉钩,从不同角度对手术切口进行不同距离的拉拽。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