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6609发布日期:2019-01-16 07:04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采血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采血针。



背景技术:

抽血化验是医院常给患者检查的一项检验方式。目前医院大部分所使用的一次性采血针非常简单,操作不便,而且废弃后的针头没有做有效的防护,医务人员可能会被刺伤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采血针,可在拔出输血针的同时将输血软管闭合,防止血液流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采血针,包括采血针头和安装有输出针头的输出针座,采血针头和输出针座之间通过输血软管相通,采血针头通过针管连接套筒与输血软管固定,输出针座上布置输血软管的一端布置有长尾夹,长尾夹包括两个相对的长尾翼,两个长尾翼分别位于输血软管的两侧,两个长尾翼均布置有第一凸起。

进一步,还包括采血针座,针管连接套筒套在采血针座中,采血针座的侧壁布置有滑槽,针管连接套筒的外壁布置有导向拨头。

进一步,所述滑槽包括导向槽和两个卡位槽,导向槽沿采血针座的轴线方向布置,两个卡位槽分别布置在导向槽的两端,两个卡位槽均沿采血针座侧壁的圆周方向布置。

进一步,所述采血针座的外侧壁布置有两个侧翼,两个侧翼处于相对的位置,两个侧翼的侧面均布置有粘贴胶。

进一步,所述输出针座上安装有输出针头的一端布置有橡胶套,输出针头位于橡胶套中。

进一步,所述长尾夹与输出针座一体成型。

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了可供输出针头安装的输出针座,输出针座上安装有长尾夹,捏住长尾夹可使输血软管闭合,然后将输血针头从采血管中拔出,待插入另一个采血管并松开长尾夹后,输血软管由于自身柔性又可连通。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输出针头和输出针座的结构图;

图3为采血针头和针管连接套筒的结构图;

图4为针管连接套筒在初始位置时的结构图;

图5为采血针头收缩至采血针座中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采血针,包括采血针头10和安装有输出针头33的输出针座32,采血针头10和输出针座32之间通过输血软管20相通。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采血针座13,采血针头10通过针管连接套筒12与输血软管20固定,针管连接套筒12套在采血针座13中。

输出针座32上布置输血软管20的一端布置有长尾夹,长尾夹包括两个相对的长尾翼31,两个长尾翼31分别位于输血软管20的两侧,两个长尾翼31均布置有第一凸起。本实施例中,长尾夹与输出针座32为一体成型结构,且两个第一凸起位于相对的位置上。

需要采血时,护士可用手捏住输出针座32将输出针头33插入采血管中,若需要拔出输出针头33插入第二个采血管时,护士可用手捏住两个长尾翼31将输出针头33拔出,同时长尾夹会闭合,从而通过两个第一凸起将输血软管20的管路截断,避免血液流出。插入第二个采血管后,护士松手,两个长尾翼31由于自身弹性会自动分离,输血软管20的管路也会重新流通。因此,便于护士单手阻断输血软管20的管路。

输出针座32的一端布置有橡胶套34,橡胶套34位于输出针座32上安装有输出针头33的一端,输出针头33位于橡胶套34中。由于橡胶套34的自身柔性,因此并不妨碍输出针头33插入采血管,同时在不使用时,橡胶套34将输出针头33裹住可防止其刺伤护士。

采血针座13的侧壁布置有滑槽,滑槽包括导向槽和两个卡位槽,两个卡位槽分别布置在导向槽的两端。导向槽沿采血针座13的轴线方向布置,两个卡位槽均沿采血针座13侧壁的圆周方向布置。针管连接套筒12的外壁布置有导向拨头14,导向拨头14的位置靠近针管连接套筒12上安装采血针头10的一端端部。通过推动导向拨头14可使针管连接套筒12在采血针座13中来回移动,并通过两个卡位槽可将导向拨头14固定,进而固定针管连接套筒12和采血针座13的相对位置。如图4中为针管连接套筒12在采血针座13中的初始位置,此时采血针头10凸出于采血针座13的端部;当采血完成后即可将针管连接套筒12推至如图5中的位置,此时采血针头10缩在采血针座13内部,可防止采血针头10刺伤护士。

另外,采血针座13上布置有两个侧翼11,两个侧翼11处于相对的位置,且二者的主体位于同一平面。两个侧翼11的侧面均布置有粘贴胶,将采血针头10刺入血管后,可通过粘贴胶将采血针座13固定在皮肤上,而不需要另外用手压住。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采血针,包括采血针头和安装有输出针头的输出针座,采血针头和输出针座之间通过输血软管相通,采血针头通过针管连接套筒与输血软管固定,输出针座上布置输血软管的一端布置有长尾夹,长尾夹包括两个相对的长尾翼,两个长尾翼分别位于输血软管的两侧,两个长尾翼均布置有第一凸起。本发明设计了可供输出针头安装的输出针座,输出针座上安装有长尾夹,捏住长尾夹可使输血软管闭合,然后将输血针头从采血管中拔出,待插入另一个采血管并松开长尾夹后,输血软管由于自身柔性又可连通。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陈婷;洪庆玲;郑佩庄;王璐;刘江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8.07.05
技术公布日:2019.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