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足跟痛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6216发布日期:2018-09-29 01:10阅读:856来源:国知局

所属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足跟痛的药物。



背景技术:

足跟痛(painfulheel)指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侧位x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治疗可采用手术、理疗及药物等方法。足跟骨刺,跟骨退行性改变导致的骨质增生,即“骨刺”,也是导致足跟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当“骨刺”长期存在,且长“骨刺”的跟骨长期负重或负重过大,引起局部充血和发生无菌性炎症时,刺激病变部神经,足跟才会痛。跖筋膜炎是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往往发生在长期站立或行走工作者,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跟垫痛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跟骨后滑囊炎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

现有药物对足跟痛的治疗效果不理想,使用西药有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的治疗足跟痛的药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治疗足跟痛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满山红6~8份、黄柏16~18份、连翘6~8份、杜仲5~7份、独活22~24份、炉甘石12~14份、藏红花3~5份、淫羊藿2~4份、杜仲3~5份、生姜8~10份、白芷3~5份、铁苋菜5~7份、两面针5~7份、鸡血藤8~10份、牛蒡子10~14份、绞股蓝7~9份、榕树叶7~9份、三叉古木3~5份、钩藤3~5份、当归12~14份、龙脑香12~14份、马钱子12~14份、山药2~4份。

进一步地,治疗足跟痛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满山红7份、黄柏17份、连翘7份、杜仲6份、独活23份、炉甘石13份、藏红花4份、淫羊藿3份、杜仲4份、生姜9份、白芷4份、铁苋菜6份、两面针6份、鸡血藤9份、牛蒡子12份、绞股蓝8份、榕树叶8份、三叉古木4份、钩藤4份、当归13份、龙脑香13份、马钱子13份、山药3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面针采用的是植物根。

进一步地,所述的白芷为杭白芷的干燥根。

进一步地,所述的炉甘石为煅烧并研磨成粉末状的炉甘石。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狗脊: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之功效。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之功效。

白芷[a.dahurica(fisch.)benth.ethook],杭白芷的干燥根。用于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祛风湿,活血排脓。

铁苋菜[acalyphaaustralisl]是大戟科、铁苋菜属植物,清热解毒,利湿,收敛止血。

两面针[whitechrysanthemum]木质藤本;茎、枝、叶轴下面和小叶中脉两面均着生钩状皮刺,两面针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两面针和生姜具有祛风通络的作用。

当归:具有补血和血、抗老防老的作用。

龙脑香:具有消胀的作用,山药:固肾益精、强筋骨、助五脏。

藏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散淤开结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治疗足跟痛的药物,采用上述诸药合用,本发明能有效治疗足跟痛,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足跟痛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满山红7份、黄柏17份、连翘7份、杜仲6份、独活23份、炉甘石13份、藏红花4份、淫羊藿3份、杜仲4份、生姜9份、白芷4份、铁苋菜6份、两面针6份、鸡血藤9份、牛蒡子12份、绞股蓝8份、榕树叶8份、三叉古木4份、钩藤4份、当归13份、龙脑香13份、马钱子13份、山药3份。所述的两面针采用的是植物根,所述的白芷为杭白芷的干燥根,所述的炉甘石为煅烧并研磨成粉末状的炉甘石。

实施例2:一种治疗足跟痛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满山红8份、黄柏18份、连翘8份、杜仲7份、独活24份、炉甘石14份、藏红花5份、淫羊藿4份、杜仲5份、生姜10份、白芷5份、铁苋菜7份、两面针7份、鸡血藤10份、牛蒡子14份、绞股蓝9份、榕树叶9份、三叉古木5份、钩藤5份、当归14份、龙脑香14份、马钱子14份、山药4份。其中,所述的两面针采用的是植物根,所述的白芷为杭白芷的干燥根,所述的炉甘石为煅烧并研磨成粉末状的炉甘石。

实施例3:一种治疗足跟痛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满山红6份、黄柏16份、连翘6份、杜仲5份、独活22份、炉甘石12份、藏红花3份、淫羊藿2份、杜仲3份、生姜8份、白芷3份、铁苋菜5份、两面针5份、鸡血藤8份、牛蒡子10份、绞股蓝7份、榕树叶7份、三叉古木3份、钩藤3份、当归12份、龙脑香12份、马钱子12份、山药2份。其中,所述的两面针采用的是植物根,所述的白芷为杭白芷的干燥根,所述的炉甘石为煅烧并研磨成粉末状的炉甘石。

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称量好的上述各味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6厘米左右,浸泡40分钟,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20分钟,取汁;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3厘米左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20分钟,取汁并与第一次煎煮的汁合并,搅拌均匀,装罐密封即可;使用时,用药棉蘸取药液,擦洗患处,每天早、中、晚各擦洗一次,4天为一个疗程。本发明曾做过治疗足跟痛试验:选取100名足跟痛患者,经过应用,有效率达到98%以上。

典型病例说明如下:

病例1、张某,男,56岁,患者自诉患有足跟痛半年有余,使用三个疗程,治愈。

病例2、王某,女,65岁,患有足跟痛两年有余,使用本发明三个疗程,足跟痛症状完全消失。

病例3、钱某,男,46岁,患有足跟痛两个月,使用本发明三个疗程,症状全部消失,治愈。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足跟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满山红6~8份、黄柏16~18份、连翘6~8份、杜仲5~7份、独活22~24份、炉甘石12~14份、藏红花3~5份、淫羊藿2~4份、杜仲3~5份、生姜8~10份、白芷3~5份、铁苋菜5~7份、两面针5~7份、鸡血藤8~10份、牛蒡子10~14份、绞股蓝7~9份、榕树叶7~9份、三叉古木3~5份、钩藤3~5份、当归12~14份、龙脑香12~14份、马钱子12~14份、山药2~4份。本发明采用上述诸药合用,对治疗足跟痛具有极好的疗效。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泺洲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11
技术公布日:2018.09.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