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疹外洗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90108发布日期:2018-09-21 20:2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皮肤病外用药剂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湿疹外洗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具有反复发作,瘙痒难耐的特点,中药外洗是一种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慢性皮痒洗剂(《中医外科特色制剂》主编:艾儒棣),对瘙痒性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但其活血通络及润肤的能力较弱,对于慢性期湿疹、接触性皮炎、痒疹、神经性皮炎等慢性肥厚性瘙痒性皮肤疾病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慢性皮痒洗剂活血通络及润肤功效较弱的问题,提供一种止痒、润肤、通络效果显著的湿疹外洗方,以及该种湿疹外洗方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湿疹外洗方,由水浸泡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组分所得液体构成;所述重量份的各原料组分为:A组分80份,B组分39-41份,C组分34-36份,D组分49-51份。优选的,所述重量份的各原料组分为:A组分80份,B组分40份,C组分35份,D组分50份。所述A组分由9-11重量份的花椒、19-21重量份的蛇床子、29-31重量份的地肤子和20重量份的刺蒺藜组成。优选的,所述A组分由10重量份的花椒、20重量份的蛇床子、30重量份的地肤子和20重量份的刺蒺藜组成。所述B组分由19-21重量份的黄柏和20重量份的白鲜皮组成。优选的,所述B组分由等质量的黄柏和白鲜皮组成。所述C组分由19-21重量份的首乌藤和15重量份的鸡血藤组成。优选的,所述C组分由20重量份的首乌藤和15重量份的鸡血藤组成。所述D组分由29-31重量份的生地黄和20重量份的乌梅组成。优选的,所述D组分由30重量份的生地黄和20重量份的乌梅组成。优选的,所述各原料组分的质量之和与水的质量之比为1:2-5。以上所述湿疹外洗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各原料组分浸泡于水中。S2、然后加热步骤S1的混合物使混合物中的水沸腾,得到煎煮混合物。S3、过滤煎煮混合物,除去滤渣,收集滤液,制得湿疹外洗方。优选的,所述步骤S1和S2为:室温下将各原料组分浸泡于水中30min以上,然后加热混合物并控制混合物中的水处于非沸腾状态45min以上,接着继续加热混合物至混合物中的水沸腾,沸腾后每隔15min挤压各原料组分一次,挤压原料组分三次后停止加热,得到煎煮混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选用特定的药物组分进行配伍并通过优化各药物组分的用量配比,使本发明的湿疹外洗方不仅具有显著的止痒功效,还具有良好的润肤、活血、通络的功效,尤其对于慢性期湿疹、接触性皮炎、痒疹、神经性皮炎等慢性肥厚性瘙痒性皮肤疾病患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湿疹外洗方以及该种湿疹外洗方的制备方法,所述湿疹外洗方由水浸泡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组分所得液体构成,且各原料组分的质量之和与水的质量之比为1:3;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如下:A组分80份,B组分40份,C组分35份,D组分50份;其中,A组分由10重量份的花椒、20重量份的蛇床子、30重量份的地肤子和20重量份的刺蒺藜组成;B组分由等质量的黄柏和白鲜皮组成;所述C组分由20重量份的首乌藤和15重量份的鸡血藤组成;所述D组分由30重量份的生地黄和20重量份的乌梅组成。湿疹外洗方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室温下将各原料组分浸泡于水中30min以上。(2)然后加热步骤(1)的混合物并控制混合物中的水处于非沸腾状态45min以上,接着继续加热混合物至混合物中的水沸腾,沸腾后每隔15min挤压各原料组分一次,挤压原料组分三次后停止加热,得到煎煮混合物。本实施例使用煎药机进行加热煎煮,具体操作如下:将各原料组分放入已清洁的煎药袋内,用绳子绑紧煎药袋的袋口,并将煎药袋置于煎药机的内桶,关好煎药机的锅盖,向煎药机的内桶内加饮用水以浸泡煎药袋,浸泡30min;设置煎药机的温度为100℃并保持该温度45min(水处于非沸腾状态),升温继续加热至内桶内的液体沸腾,且沸腾后每隔15min挤压1次煎药袋,挤压后使煎药袋返回原位,共挤压煎药袋3次后,煎煮完毕,挤压煎药袋至内桶的的底端;由此得到煎煮混合物。(3)过滤煎煮混合物,除去滤渣,收集滤液,制得湿疹外洗方。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湿疹外洗方以及该种湿疹外洗方的制备方法,所述湿疹外洗方由水浸泡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组分所得液体构成,且各原料组分的质量之和与水的质量之比为1:3;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如下:A组分80份,B组分39份,C组分36份,D组分51份;其中,A组分由10重量份的花椒、20重量份的蛇床子、30重量份的地肤子和20重量份的刺蒺藜组成;B组分由等质量的黄柏和白鲜皮组成;所述C组分由20重量份的首乌藤和15重量份的鸡血藤组成;所述D组分由30重量份的生地黄和20重量份的乌梅组成。本实施例的湿疹外洗方的具体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相同。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湿疹外洗方以及该种湿疹外洗方的制备方法,所述湿疹外洗方由水浸泡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组分所得液体构成,且各原料组分的质量之和与水的质量之比为1:3;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如下:A组分80份,B组分41份,C组分34份,D组分49份;其中,A组分由10重量份的花椒、20重量份的蛇床子、30重量份的地肤子和20重量份的刺蒺藜组成;B组分由等质量的黄柏和白鲜皮组成;所述C组分由20重量份的首乌藤和15重量份的鸡血藤组成;所述D组分由30重量份的生地黄和20重量份的乌梅组成。本实施例的湿疹外洗方的具体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相同。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湿疹外洗方以及该种湿疹外洗方的制备方法,所述湿疹外洗方由水浸泡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组分所得液体构成,且各原料组分的质量之和与水的质量之比为1:3;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如下: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如下:A组分80份,B组分40份,C组分35份,D组分50份;其中,A组分由11重量份的花椒、21重量份的蛇床子、29重量份的地肤子和20重量份的刺蒺藜组成;B组分由21重量份的黄柏和20重量份的白鲜皮组成;所述C组分由19重量份的首乌藤和15重量份的鸡血藤组成;所述D组分由31重量份的生地黄和20重量份的乌梅组成。本实施例的湿疹外洗方的具体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相同。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湿疹外洗方以及该种湿疹外洗方的制备方法,所述湿疹外洗方由水浸泡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组分所得液体构成,且各原料组分的质量之和与水的质量之比为1:3;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如下: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如下:A组分80份,B组分40份,C组分35份,D组分50份;其中,A组分由9重量份的花椒、19重量份的蛇床子、31重量份的地肤子和20重量份的刺蒺藜组成;B组分由19重量份的黄柏和20重量份的白鲜皮组成;所述C组分由21重量份的首乌藤和15重量份的鸡血藤组成;所述D组分由29重量份的生地黄和20重量份的乌梅组成。本实施例的湿疹外洗方的具体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相同。实施例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湿疹外洗方以及该种湿疹外洗方的制备方法,所述湿疹外洗方由水浸泡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组分所得液体构成,且各原料组分的质量之和与水的质量之比为1:2;各原料组分的组成和配比与实施例1的相同。本实施例的湿疹外洗方的具体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相同。实施例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湿疹外洗方以及该种湿疹外洗方的制备方法,所述湿疹外洗方由水浸泡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组分所得液体构成,且各原料组分的质量之和与水的质量之比为1:5;各原料组分的组成和配比与实施例1的相同。本实施例的湿疹外洗方的具体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相同。实施例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湿疹外洗方以及该种湿疹外洗方的制备方法,所述湿疹外洗方由水浸泡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组分所得液体构成,且各原料组分的质量之和与水的质量之比为1:3;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如下:A组分75份,B组分40份,C组分35份,D组分50份;其中,A组分由10重量份的花椒、20重量份的蛇床子、30重量份的地肤子和20重量份的刺蒺藜组成;B组分由等质量的黄柏和白鲜皮组成;所述C组分由20重量份的首乌藤和15重量份的鸡血藤组成;所述D组分由30重量份的生地黄和20重量份的乌梅组成。本实施例的湿疹外洗方的具体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相同。实施例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湿疹外洗方以及该种湿疹外洗方的制备方法,所述湿疹外洗方由水浸泡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组分所得液体构成,且各原料组分的质量之和与水的质量之比为1:3;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如下:A组分80份,B组分40份,C组分35份,D组分50份;其中,A组分由10重量份的花椒、20重量份的蛇床子和30重量份的地肤子;B组分由等质量的黄柏和白鲜皮组成;所述C组分由20重量份的首乌藤和15重量份的鸡血藤组成;所述D组分由30重量份的生地黄和20重量份的乌梅组成。本实施例的湿疹外洗方的具体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相同。实施例1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湿疹外洗方以及该种湿疹外洗方的制备方法,所述湿疹外洗方由水浸泡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组分所得液体构成,且各原料组分的质量之和与水的质量之比为1:2;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如下:A组分80份,C组分35份,D组分50份;其中,A组分由10重量份的花椒、20重量份的蛇床子、30重量份的地肤子和20重量份的刺蒺藜组成;所述C组分由20重量份的首乌藤和15重量份的鸡血藤组成;所述D组分由30重量份的生地黄和20重量份的乌梅组成。本实施例的湿疹外洗方的具体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相同。实施例1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湿疹外洗方以及该种湿疹外洗方的制备方法,所述湿疹外洗方由水浸泡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组分所得液体构成,且各原料组分的质量之和与水的质量之比为1:2;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如下: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如下:A组分80份,B组分40份,D组分50份;其中,A组分由10重量份的花椒、20重量份的蛇床子、30重量份的地肤子和20重量份的刺蒺藜组成;B组分由等质量的黄柏和白鲜皮组成;所述D组分由30重量份的生地黄和20重量份的乌梅组成。实施例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湿疹外洗方以及该种湿疹外洗方的制备方法,所述湿疹外洗方由水浸泡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组分所得液体构成,各原料组分的组成和配比与实施例1的相同。本实施例的湿疹外洗方的具体制备方法,使用煎药机进行加热煎煮,具体操作如下:将各原料组分放入已清洁的煎药袋内,用绳子绑紧煎药袋的袋口,并将煎药袋置于煎药机的内桶,关好煎药机的锅盖,向煎药机的内桶内加饮用水以浸泡煎药袋,浸泡30min;设置煎药机的温度为110℃以对内桶内的物质进行加热使液体沸腾并保持沸腾状态90min,然后停止加热,煎煮完毕,挤压煎药袋至内桶的的底端;由此得到煎煮混合物。对实施例1-12制备的湿疹外洗方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微生物限度: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通则1106与通则1107检查,应符合规定。供试品溶液制备:分别取实施例1-12制备的湿疹外洗方10g,置含灭菌玻璃珠的空瓶中,加入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边加边振摇,静置1分钟,取下层液作为1:10的供试液,分别得到实施例1-9制备的湿疹外洗方对应的供试液。需氧菌总数:分别取实施例1-12对应的1:10供试液1ml,照平皿法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分别取实施例1-12对应的1:10供试液1ml,照平皿法检查。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取实施例1-12对应的1:10供试液10ml,接种至不少于100ml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依法检查。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取实施例1-12对应的1:10供试液10ml,接种至不少于100ml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依法检查。实施例1-12制备的湿疹外洗方的微生物限度检测结果如下,均符合规定:微生物限度标准结果需氧菌总数<103cfu/ml<10cfu/ml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2cfu/ml<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1ml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1ml未检出临床试验初步评价实施例1-12制备的湿疹外洗方治疗慢性期湿疹患者、接触性皮炎患者、痒疹患者、神经性皮炎患者的效果。试用每一湿疹外洗方的每种类型的患者均10人,连续使用7天,记录统计患者使用评价。我院使用实施例1制备的湿疹外洗方治疗慢性期湿疹患者、接触性皮炎患者、痒疹患者、神经性皮炎患者,5年临床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均对患者进行回访,记录统计患者使用评价,表中百分比为对湿疹外洗方治疗效果评价良好的患者的比例。以上所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发明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发明的保护。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