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机器人的下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1233发布日期:2018-12-01 00:20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康复机器人的下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康复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康复机器人的下肢结构。



背景技术:

康复机器人作为医疗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贯穿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机械力学、电子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机器人学等诸多领域,已经成为了国际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康复机器人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康复护理、假肢和康复治疗等方面,这不仅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发展。但是,现今市场上的康复机器人下肢结构往往比较笨重,结构复杂,不利于工作人员的使用以及携带,且不利于病人进行康复工作。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康复机器人的下肢结构,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机器人的下肢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康复机器人的下肢结构,包括伸缩件、底座,所述伸缩件位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伸缩件由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套接而成,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的顶部均设有矩形槽,且所述矩形槽均有两对,所述矩形槽之间均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有两对,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的顶部均活动安装有紧固夹具,且所述紧固夹具有三个,所述紧固夹具的一侧设有扳手,且所述紧固夹具与所述扳手之间通过大号螺栓连接,所述紧固夹具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活动套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小号螺栓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所述小号螺栓有四个,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脚状板。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内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呈椭圆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减震垫,且所述减震垫为橡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扳手为波浪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夹具与所述扳手之间设有夹具垫,且所述夹具垫为海绵硅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的顶端直径均大于底端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康复机器人的下肢结构通过设有紧固夹具,当连接管伸入下一节连接管时,通过扳手进行旋转固定,使得连接管上的矩形槽收紧,最终达到固定连接管的作用;通过设有椭圆形凹槽,节省了底座的使用材料,同时减轻了机器人下肢结构的整体重量,使得病人能够很轻松的抬动腿部;通过设有减震垫,使得机器人的下肢结构更加牢固,提高了机器整体的稳定性;通过将其设为波浪状,使得扳手更容易切合手部的形状,便于工作人员调节伸缩件的位置,增强了实用性;通过设有夹具垫,使得紧固夹具与扳手之间受力更加均匀,便于工作人员操作;通过设有脚状板,便于病人使用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手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紧固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伸缩件;2-底座;3-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第三连接管;6-矩形槽;7-通孔;8-紧固夹具;9-扳手;10-大号螺栓;11-固定块;12-小号螺栓;13-脚状板;14-凹槽;15-减震垫;16-夹具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康复机器人的下肢结构,包括伸缩件1、底座2,所述伸缩件1位于所述底座2的顶部,所述伸缩件1由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4和第三连接管5套接而成,所述第一连接管3、所述第二连接管4和所述第三连接管5的顶部均设有矩形槽6,且所述矩形槽6均有两对,所述矩形槽6之间均设有通孔7,且所述通孔7有两对,所述第一连接管3、所述第二连接管4和所述第三连接管5的顶部均活动安装有紧固夹具8,且所述紧固夹具8有三个,所述紧固夹具8的一侧设有扳手9,且所述紧固夹具8与所述扳手9之间通过大号螺栓10连接,所述紧固夹具8与所述第一连接管3、所述第二连接管4和所述第三连接管5活动套接,所述第三连接管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通过小号螺栓12与所述底座2固定连接,且所述小号螺栓12有四个,所述底座2的顶部安装有脚状板13。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2内设有凹槽14,且所述凹槽14呈椭圆形结构,通过设有椭圆形凹槽14,节省了底座2的使用材料,同时减轻了机器人下肢结构的整体重量,使得病人能够很轻松的抬动腿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2底部设有减震垫15,且所述减震垫15为橡胶材质,通过设有减震垫15,使得机器人的下肢结构更加牢固,提高了机器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扳手9为波浪形结构,通过将其设为波浪状,使得扳手9更容易切合手部的形状,便于工作人员调节伸缩件1的位置,增强了实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夹具8与所述扳手9之间设有夹具垫16,且所述夹具垫16为海绵硅胶材质,通过设有夹具垫16,使得紧固夹具8与扳手9之间受力更加均匀,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3、所述第二连接管4和所述第三连接管5的顶端直径均大于底端直径,使得连接管之间更容易伸缩,避免出现连接管卡住情况的发生。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设有伸缩件1,便于机器人进行伸缩,有利于工作人员将其随身携带,提高了简便性;通过设有紧固夹具8,当连接管伸入下一节连接管时,通过扳手9进行旋转固定,使得连接管上的矩形槽6收紧,最终达到固定连接管的作用;通过设有椭圆形凹槽14,节省了底座2的使用材料,同时减轻了机器人下肢结构的整体重量,使得病人能够很轻松的抬动腿部;通过设有减震垫15,使得机器人的下肢结构更加牢固,提高了机器整体的稳定性;通过将其设为波浪状,使得扳手9更容易切合手部的形状,便于工作人员调节伸缩件1的位置,增强了实用性;通过设有夹具垫16,使得紧固夹具8与扳手9之间受力更加均匀,便于工作人员操作;通过设有脚状板13,便于病人使用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手段。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康复机器人的下肢结构,包括伸缩件、底座,所述伸缩件位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伸缩件由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套接而成,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的顶部均设有矩形槽,且所述矩形槽均有两对,所述矩形槽之间均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有两对,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的顶部均活动安装有紧固夹具,且所述紧固夹具有三个,所述紧固夹具的一侧设有扳手,且所述紧固夹具与所述扳手之间通过大号螺栓连接,所述紧固夹具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活动套接,该康复机器人的下肢结构具有便携性高,实用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潘楚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鸿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01
技术公布日:2018.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