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瓣组件、介入瓣固定装置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1204发布日期:2018-12-01 00:2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介入瓣组件、介入瓣固定装置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入瓣组件、介入瓣固定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人工心脏瓣膜分为机械瓣膜、生物瓣膜以及经导管植入式人工心脏瓣膜(即介入瓣),介入瓣主要由瓣架、瓣叶及瓣裙组成,其中,介入瓣的植入过程为:先将介入瓣压缩进入一套经导管输送系统中,再利用输送系统通过血管或心尖将介入瓣输送到植入部位并释放出去,固定在瓣环中。

目前,介入瓣与瓣环之间的固定主要通过瓣架被压缩形成的径向力作用在瓣环上,再通过瓣环与瓣膜之间的摩擦力将介入瓣定位在植入部位上,其中,瓣环与介入瓣之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决定介入瓣是否可靠稳定在植入部位放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摩擦力的大小决定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植入后瓣架的径向力,另一个是瓣膜与瓣环间的摩擦系数,如公式所示:f=μ×fn,其中f为瓣膜与瓣环间的摩擦力,μ为瓣膜与瓣环间的摩擦系数,fn为瓣架被压缩而导致的径向力,如果摩擦力f小于瓣膜间的血液压力,瓣膜将无法固定,瓣膜将滑离正确的固定位,最终会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摩擦力f必须大于瓣膜间的血液压力,而摩擦力的改变需从摩擦系数和径向力fn进行改变,其中,摩擦系数μ主要与同瓣环接触部位的材料及结构和人体瓣环状态有关,由于瓣膜材料选择的局限性,导致从瓣膜的角度提高摩擦系数较难;而从瓣环的角度来提高摩擦系数又不是人所能控制的,因为当瓣叶被钙化后瓣环部位的摩擦系数就大,而非钙化的病人的瓣环摩擦系数就低,这样导致介入瓣适应症的范围变窄,而径向力fn主要决定瓣架的刚性和瓣膜的径向压缩量,而过分的压缩瓣膜会影响瓣膜的性能,所以只能提高瓣架的刚性来提高瓣膜的径向力。

然而,由于瓣膜径向力的加大将会导致输送系统的操作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还会引起冠脉口的堵塞等致命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介入瓣组件、介入瓣固定装置及其应用,实现了将介入瓣固定在瓣环中的目的,降低了介入瓣对冠脉口造成堵塞的风险以及降低了介入瓣的输送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介入瓣组件,介入瓣以及用于将所述介入瓣固定在瓣环中且可径向收缩的介入瓣固定装置,其中,所述介入瓣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瓣环的上方,且所述介入瓣固定装置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瓣环的顶端上,所述介入瓣的其中一部分位于所述瓣环中,另一部分伸出所述瓣环且与所述介入瓣固定装置的内壁相抵接,以使所述介入瓣通过与所述介入瓣固定装置固定而固定在所述瓣环中。

本发明的介入瓣组件,通过包括介入瓣和介入瓣固定装置,这样介入瓣在瓣环中固定时,可以首先将所述介入瓣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瓣环的上方,且所述介入瓣固定装置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瓣环的顶端上,然后所述介入瓣的其中一部分位于所述瓣环中,另一部分伸出所述瓣环且与所述介入瓣固定装置的内壁相抵接,以使得了介入瓣与介入瓣固定装置实现固定,由于介入瓣通过介入瓣固定装置便可以在瓣环中进行固定,所以介入瓣的径向力在满足不发生瓣周漏的前提下,可以选得小一些,这样使得输送系统输送难度降低以及冠脉口被堵的风险降低,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加大介入瓣的径向力来固定介入瓣而导致介入瓣输送难度增大以及冠脉口被堵风险增大的问题,而且,通过介入瓣固定装置使得介入瓣的适应症范围变宽,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介入瓣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大介入瓣的径向力来固定介入瓣而导致介入瓣输送难度增大以及冠脉口被堵风险增大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的介入瓣适应症的范围较窄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介入瓣固定装置至少包括:可径向伸缩的固定架,且所述固定架为镂空的网状结构,所述介入瓣伸出所述瓣环的部分与所述固定架的内壁抵接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具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介入瓣与所述固定架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内挂钩和/或可供所述介入瓣挂设的内凸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凸起为采用医用缝线通过打结方式制得的扣结,或,

所述内凸起为采用所述医用缝线绕制而成的螺旋环,或,

所述内凸起为设在所述固定架内侧上的凸起颗粒,或

所述内凸起为朝向所述固定架顶端倾斜的内倒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包括顶端和底端,其中,所述固定架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瓣环的顶端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的顶端设有用于与输送系统相连接的固定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的底端端头上设有防刺垫,所述防刺垫用于防止所述固定架的底端端头刺伤所述瓣环的顶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刺垫采用医用柔性材料制成,且所述防刺垫包覆在所述固定架的底端端头上;或者

所述防刺垫采用医用硬质材料制成,且所述防刺垫通过镶嵌方式嵌在所述固定架的底端端头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底端端头为网状结构的交点,和/或,所述固定架底端端头为网状结构的分枝。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介入瓣固定装置,用于将植入体内的介入瓣固定在瓣环中,其中,所述介入瓣固定装置至少包括:可径向伸缩的固定架,且所述固定架为镂空的网状结构,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瓣环的上方,且所述固定架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瓣环的顶端上,所述介入瓣的一端伸出所述瓣环与所述固定架的内壁抵接固定以使所述介入瓣通过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瓣环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具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介入瓣位于所述瓣环之上的部分与所述固定架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内挂钩和/或与所述介入瓣可钩挂的内凸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凸起为采用医用缝线通过打结方式制得的扣结,或,

所述内凸起为采用所述医用缝线绕制而成的螺旋环,或,

所述内凸起为设在所述固定架内侧上的凸起颗粒,或,

所述内凸起为朝向所述固定架顶端倾斜的内倒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包括顶端和底端,其中,所述固定架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瓣环的顶端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的顶端设有用于与输送系统相连接的固定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的底端端头上设有防刺垫,所述防刺垫用于防止所述固定架的底端端头刺伤所述瓣环的顶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刺垫为采用医用柔性材料制成,且所述防刺垫包覆在所述固定架的底端端头上;或者,

所述防刺垫为采用医用硬质材料制成,且所述防刺垫通过镶嵌方式嵌在所述固定架的底端端头上。

本发明的介入瓣固定装置,通过包括径向可伸缩的固定架,这样介入瓣植入后,介入瓣的一端可以与固定架进行固定,在固定架的固定作用下实现了介入瓣在瓣环中固定的目的,这样不需要加大介入瓣的径向力,介入瓣的径向力在满足不发生瓣周漏的前提下,可以选得小一些,这样使得输送系统输送难度降低以及冠脉口被堵的风险降低,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加大介入瓣的径向力来固定介入瓣而导致介入瓣输送难度增大以及冠脉口被堵风险增大的问题,而且,通过介入瓣固定装置使得介入瓣的适应症范围变宽(即可以应用于瓣叶钙化的病人也可以应用于瓣叶未钙化的病人),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介入瓣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大介入瓣的径向力来固定介入瓣而导致介入瓣输送难度增大以及冠脉口被堵风险增大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的介入瓣适应症的范围较窄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介入瓣固定装置在主动脉瓣中的应用,所述介入瓣固定装置用于对植入到主动脉瓣处的介入瓣进行固定,其中所述介入瓣的一端与主动脉瓣的瓣环密封抵接,所述介入瓣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瓣环与所述介入瓣固定装置相连,所述介入瓣固定装置位于所述主动脉瓣的瓣环上方的主动脉中,且所述介入瓣固定装置的底端抵接在所述主动脉瓣的瓣环顶端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介入瓣固定装置在二尖瓣中的应用,所述介入瓣固定装置用于对植入到二尖瓣处的介入瓣进行固定,其中所述介入瓣的一端与二尖瓣的瓣环密封抵接,所述介入瓣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瓣环与所述介入瓣固定装置相连,所述介入瓣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二尖瓣的瓣环上方的左心房中,且所述介入瓣固定装置的底端抵接在所述二尖瓣的瓣环顶端上。

本发明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介入瓣组件中介入瓣与介入瓣固定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介入瓣组件中介入瓣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虚线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介入瓣固定装置在主动脉瓣中应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介入瓣固定装置;11—固定部;12—固定架;13—防刺垫;14—内倒刺;21—瓣架;22—瓣裙;23—瓣叶;21a—瓣架的顶端;30—主动脉;40—左心室;50—瓣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利用本发明的介入瓣固定装置可以对植入人体内的介入瓣进行固定,这样介入瓣的径向力只要满足不发生瓣周漏的前提下,可以选得小一些,从而使得输送系统的输送难度不易增大,而且由于采用介入瓣固定装置对介入瓣进行固定,这样使得介入瓣与冠脉口隔出一定距离,使得冠脉口被堵的风险降低。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介入瓣组件和介入瓣固定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介入瓣组件中介入瓣与介入瓣固定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介入瓣组件中介入瓣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虚线框的放大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介入瓣组件100,参照图1-2所示,该介入瓣组件100包括:介入瓣和用于将介入瓣固定在瓣环中且可径向收缩的介入瓣固定装置10,即本实施例中,介入瓣固定装置10可径向收缩,且介入瓣通过介入瓣固定装置10固定在瓣环中,其中,固定时,介入瓣固定装置10固定在瓣环的上方,具体的,介入瓣固定装置10位于瓣环的顶端之上,且介入瓣固定装置10的一端抵接在瓣环的顶端上,介入瓣的其中一部分位于瓣环中,另一部分伸出瓣环且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的内壁相抵接,以使介入瓣通过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固定而固定在瓣环中,即本实施例中,介入瓣首先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实现固定,然后在介入瓣固定装置10的作用下固定在瓣环中,本实施例中,由于介入瓣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之间的摩擦力远远大于介入瓣与人体瓣环组织的摩擦力,所以,介入瓣伸出瓣环的一部分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的内壁抵接时,会使介入瓣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之间的固定更加牢固,这样避免了通过增大介入瓣的径向力来实现介入瓣与瓣环之间可靠的固定作用,从而避免了由于介入瓣径向力增大而造成冠脉口堵塞风险增大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由于介入瓣可以通过介入瓣固定装置10固定在瓣环中,这样介入瓣的径向力在满足不发生瓣周漏的前提下,可以选得小一些,即避免将介入瓣的径向力加大,这样输送系统对介入瓣输送时输送难度降低,即输送系统对介入瓣的输送操作简单,同时,由于采用介入瓣固定装置10对介入瓣进行固定,这样使得介入瓣与冠脉口隔出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得冠脉被堵的风险降低,而且,本实施例中,由于介入瓣通过介入瓣固定装置10进行固定,这样不需要介入瓣与瓣环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即即使瓣叶非钙化的病人也可以适用,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介入瓣组件100使得介入瓣的适应症范围变宽。

其中,本实施例中,介入瓣为现有的一种器件,介入瓣包括瓣架21、瓣裙22和瓣叶23,瓣架21可以为采用弹性件加工而成的可径向伸缩的网状结构,瓣裙22位于瓣架21的内侧,瓣叶23设在瓣架21的内腔中,介入瓣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之间通过瓣架21的径向力以及瓣架21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固定,由于介入瓣的瓣架21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之间的摩擦力远远大于介入瓣与人体瓣环组织的摩擦力,所以介入瓣更易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进行固定,通过介入瓣固定装置10将介入瓣固定在瓣环中,这样避免了通过介入瓣的径向力加大来固定介入瓣而导致介入瓣输送难度则增大以及冠脉口被堵风险增大的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的介入瓣组件100使用时,具体为:首先将介入瓣固定装置10收缩到输送系统中,通过输送系统将介入瓣固定装置10输送到体内,具体到达瓣环的顶面外部处,将介入瓣固定装置10释放,介入瓣固定装置10的一端(具体为底端)抵接在瓣环的顶面上,介入瓣固定装置10的另一端(即顶端)侧面与肌肉组织相接触,这样介入瓣固定装置10在体内得以固定,然后,将介入瓣通过输送系统放入体内,使得介入瓣的其中一部分(例如底端)固定在瓣环中,而介入瓣的另一部分(例如顶端)位于瓣环之上,且介入瓣的另一部分扩张后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的内壁相抵接,由于介入瓣固定装置10与介入瓣间的摩擦力远远大于介入瓣与体内组织的摩擦力,使介入瓣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之间的固定更加牢固,这样介入瓣通过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固定而实现在瓣环中固定盖的目的,与现有技术中加大介入瓣的径向力来加大介入瓣在瓣环中的固定作用相比,本实施例中,介入瓣的径向力在满足不发生瓣周漏的前提下,可以选得小一些,这样使得输送系统输送难度降低,同时降低冠脉口被堵的风险,而且通过介入瓣固定装置10使得介入瓣的适应症范围变宽,即介入瓣即可以适用于瓣叶23钙化的病人,也可以适用于瓣叶23非钙化的病人。

本实施例提供的介入瓣组件100,通过包括介入瓣和介入瓣固定装置10,这样介入瓣在瓣环中固定时,可以将介入瓣固定装置10固定在瓣环的上方,且介入瓣固定装置10的一端抵接在瓣环的顶端上,介入瓣的其中一部分位于瓣环中,另一部分伸出瓣环且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的内壁相抵接,以使得了介入瓣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实现固定,由于介入瓣通过介入瓣固定装置10便可以在瓣环中进行固定,所以介入瓣的径向力在满足不发生瓣周漏的前提下,可以选得小一些,这样使得输送系统输送难度降低以及冠脉口被堵的风险降低,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加大介入瓣的径向力来固定介入瓣而导致介入瓣输送难度增大以及冠脉口被堵风险增大的问题,而且,通过介入瓣固定装置10使得介入瓣的适应症范围变宽,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介入瓣组件100,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大介入瓣的径向力来固定介入瓣而导致介入瓣输送难度增大以及冠脉口被堵风险增大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的介入瓣适应症的范围较窄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介入瓣固定装置10至少包括:可径向伸缩的固定架12,具体的,固定架12为弹性体,可以径向收缩和扩张,同时,如图2所示,固定架12为镂空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回转体,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架12也可以为镂空的网状结构,但不是回转体,其中,本实施例中,固定架输送时,固定架12收缩到输送系统中,植入人体后(具体可以到位于主动脉瓣瓣环上方的主动脉中或者位于二尖瓣的瓣环上方的左心房中),固定架12径向扩张开,且固定架12的底端抵接在瓣环的顶端上,固定架12的顶端侧面与肌肉组织相接触,固定架12在体内得以固定,介入瓣输送到瓣环中时,介入瓣伸出瓣环的一端与固定架12的内侧相抵接,即介入瓣的顶端径向扩张后抵接在固定架12的内侧壁上,这样介入瓣与固定架12之间通过径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实现固定。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增强介入瓣与固定架12之间的固定作用,使得介入瓣在瓣环中的定位更加可靠,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2的内侧具有连接件(未示出),连接件用于将介入瓣伸出瓣环一端与固定架12相连,即本实施例中,介入瓣与固定架12之间除了通过径向力和摩擦力作用进行固定外,还使用连接件将介入瓣固定在固定架12上,即采用双重固定方式将介入瓣与固定架12进行固定,这样使得介入瓣与固定架12之间的固定作用更牢靠,进而使得介入瓣在瓣环中的定位更加可靠,其中,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与固定架12之间具体可以为一体成型,或者连接件通过缝制方式缝制在固定架12上。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连接件具体可以为内挂钩,或者连接件为可供介入瓣挂设在固定架12上的内凸起,其中,连接件设置时,可以同时设置内挂钩和内凸起,即在固定架12上可以同时设置内挂钩和内凸起,其中,本实施例中,内挂钩具体为指向固定架12顶端的向内的倒刺结构,介入瓣位于瓣环之上的一端挂设在倒刺结构上,其中,本实施例中,内凸起具体为采用医用缝线通过打结方式制得的扣结,即通过医用缝线打结形成内凸起,介入瓣钩挂在扣结上与固定架12相连,或者,内凸起还可以为采用医用缝线绕制而成的螺旋环,这样介入瓣的一端可以挂在螺旋环上来实现介入瓣与固定架12固定相连,或者,内凸起为设在固定架12内侧上的凸起颗粒,例如通过医用材料(例如猪心包)在固定架12内侧上形成凸起颗粒,介入瓣的一端可以钩挂在凸起颗粒上,或者,内凸起为朝向固定架12顶端倾斜的内倒刺,介入瓣的一端可以挂设在内倒刺上,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固定架12顶端的部分支架(即未设置固定部的顶端支架)朝向固定架12的内部弯折形成内倒刺14,瓣架21的顶端21a挂设在内倒刺14上,这样固定架12与瓣架21连接在一起,其中,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2与内倒刺14一体成型,所以,内倒刺14在固定架12上固定更加牢靠,其中,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2上可以包括扣结、螺旋环、凸起颗粒和内倒刺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内挂钩和内凸起,还可以为其他可供介入瓣挂设的结构。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2所示,固定架12包括顶端和底端,其中,固定架12的底端抵接在瓣环的顶端上,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介入瓣固定装置在主动脉或左心房中固定的更牢靠,如图2所示,固定架12顶端的尺寸大于底端的尺寸,即固定架12的顶端大于固定架12的底端,固定架12为变径结构,这样固定架12的顶端的径向力大于底端,使得固定架12在体内固定的更好,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固定架12顶端尺寸与底端尺寸相同,即固定架12上下两端尺寸保持一致,或者也可以将固定架12的顶端尺寸小于底端尺寸,这样固定架12的底端与瓣环之上的部分固定更牢靠。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便于输送装置将介入瓣固定装置10输送,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2的顶端设有用于与输送系统相连接的固定部11,这样输送系统通过固定部11与固定架12进行连接,带动固定架12输送到特定位置,其中,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1具体为圆环。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由于固定架12的底端抵接在瓣环的顶端上,为了避免固定架12的底端与瓣环的顶面抵接过程中对瓣环组织造成刺伤,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2的底端端头上设有防刺垫13,通过防刺垫13可以防止固定架12的底端端头刺伤瓣环的顶面。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防刺垫13具体采用医用柔性材料制成,且防刺垫13包覆在固定架12的底端端头上,或者,本实施例中,防刺垫13采用医用硬质材料制成,且防刺垫13通过镶嵌方式嵌在固定架12的底端端头上,本实施例中,防刺垫13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包覆和镶嵌上而在固定架12的底端端头上,即防刺垫13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设置,只要保证防刺垫13设在固定架12的底端端头上即可。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固定架12底端端头为网状结构的交点,或者,固定架12底端端头为网状结构的分枝,或者固定架12底端端头包括交点和分枝,防刺垫13具体设在交点或者分枝的端头上。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介入瓣固定装置10,其中,介入瓣固定装置10将植入体内的介入瓣固定在瓣环中,如图2所示,介入瓣固定装置10至少包括:可径向伸缩的固定架12,具体的,固定架12为弹性体,可以径向收缩和扩张,同时,如图2所示,固定架12为镂空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回转体,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架12还可以为镂空的网状结构,但不限于为回转体,还可以为其他网状结构,其中,本实施例中,介入瓣固定装置10输送时,固定架12收缩到输送系统中,植入人体后,固定架12径向扩张,具体的,固定架12固定在所述瓣环的上方,且固定架12的底端抵接在瓣环的顶端上,固定架12的顶端侧面与肌肉组织相接触,这样固定架12在体内得以固定,介入瓣输送到瓣环中时,介入瓣的一端伸出瓣环且与固定架12的内侧相抵接,即介入瓣的顶端径向扩张后抵接在固定架12的内侧壁上,这样介入瓣与固定架12之间通过径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实现固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介入瓣固定装置10的使用过程为:首先将介入瓣固定装置10收缩到输送系统中,通过输送系统将介入瓣固定装置10输送到体内,具体到达瓣环的顶面处,将介入瓣固定装置10释放,介入瓣固定装置10的一端(具体为底端)抵接在瓣环的顶面上,介入瓣固定装置10的另一端(即顶端)侧面与肌肉组织相接触,这样介入瓣固定装置10在体内得以固定,然后,将介入瓣通过输送系统放入体内,使得介入瓣的其中一部分(例如底端)固定在瓣环中,而介入瓣的另一部分(例如顶端)伸出瓣环,且介入瓣的伸出瓣环的一端扩张后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的内壁相抵接,由于介入瓣固定装置10与介入瓣间的摩擦力远远大于介入瓣与体内组织的摩擦力,使介入瓣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之间的固定更加牢固,这样介入瓣通过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固定而实现在瓣环中固定盖的目的,与现有技术中加大介入瓣的径向力来加大介入瓣在瓣环中的固定作用相比,本实施例中,介入瓣的径向力在满足不发生瓣周漏的前提下,可以选得小一些,这样使得输送系统输送难度降低,同时固定架12的镂空的网状结构,使介入瓣与冠脉口隔出一定距离,使冠脉被堵的可能性变低,即降低冠脉口被堵的风险,而且通过介入瓣固定装置10使得介入瓣的适应症范围变宽,即介入瓣即可以适用于瓣叶23钙化的病人,也可以适用于瓣叶23非钙化的病人,提高了介入瓣的应用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的介入瓣固定装置10,通过包括径向可伸缩的固定架12,这样介入瓣植入后,介入瓣的一端可以与固定架12进行固定,在固定架12的固定作用下实现了介入瓣在瓣环中固定的目的,这样不需要加大介入瓣的径向力,介入瓣的径向力在满足不发生瓣周漏的前提下,可以选得小一些,这样使得输送系统输送难度降低以及冠脉口被堵的风险降低,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加大介入瓣的径向力来固定介入瓣而导致介入瓣输送难度增大以及冠脉口被堵风险增大的问题,而且,通过介入瓣固定装置10使得介入瓣的适应症范围变宽(即可以应用于瓣叶23钙化的病人也可以应用于瓣叶23未钙化的病人),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介入瓣固定装置10,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大介入瓣的径向力来固定介入瓣而导致介入瓣输送难度增大以及冠脉口被堵风险增大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的介入瓣适应症的范围较窄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增强介入瓣与固定架12之间的固定作用,使得介入瓣在瓣环中的定位更加可靠,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2的内侧具有连接件,连接件用于将介入瓣位于瓣环之上的部分与固定架12相连,即本实施例中,介入瓣与固定架12之间除了通过径向力和摩擦力作用进行固定外,还使用连接件将介入瓣固定在固定架12上,即采用双重固定方式将介入瓣与固定架12进行固定,这样使得介入瓣与固定架12之间的固定作用更牢靠,进而使得介入瓣在瓣环中的定位更加可靠,其中,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与固定架12之间具体可以为一体成型,或者连接件通过缝制方式缝制在固定架12上。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连接件具体可以为内挂钩,或者连接件为可与介入瓣钩挂的内凸起,或者连接件包括内挂钩和内凸起,即在固定架12上可以同时设置内挂钩和内凸起,其中,本实施例中,内挂钩具体为指向固定架12顶端的向内的倒刺结构,介入瓣位于瓣环之上的一端挂设在倒刺结构上,其中,本实施例中,内凸起具体为采用医用缝线通过打结方式制得的扣结,即通过医用缝线打结形成内凸起,介入瓣钩挂在扣结上与固定架12相连,或者,内凸起还可以为采用医用缝线绕制而成的螺旋环,这样介入瓣的一端可以挂在螺旋环上来实现介入瓣与固定架12固定相连,或者,内凸起为设在固定架12内侧上的凸起颗粒,例如通过医用材料(例如猪心包)在固定架12内侧上形成凸起颗粒,介入瓣的一端可以钩挂在凸起颗粒上,或者,内凸起为朝向固定架12顶端倾斜的内倒刺,介入瓣的一端可以挂设在内倒刺上,其中,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2上可以设置扣结、螺旋环、凸起颗粒和内倒刺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内挂钩和内凸起,还可以为其他能可钩挂在介入瓣上的结构。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固定架12包括顶端和底端,其中,固定架12的底端抵接在瓣环的顶面上,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介入瓣固定装置在主动脉或左心房中固定的更牢靠,如图2所示,固定架12顶端的尺寸大于底端的尺寸,即固定架12的顶端大于固定架12的底端,固定架12为变径结构,这样固定架12的顶端的径向力大于底端,使得固定架12在体内固定的更好,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固定架12顶端尺寸与底端尺寸相同,即固定架12上下两端尺寸保持一致,或者也可以将固定架12的顶端尺寸小于底端尺寸,这样固定架12的底端与瓣环之上的部分固定更牢靠。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便于输送装置将介入瓣固定装置10输送,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2的顶端设有用于与输送系统相连接的固定部11,这样输送系统通过固定部11与固定架12进行连接,带动固定架12输送到特定位置,其中,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1具体为圆环。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由于固定架12的底端抵接在瓣环的顶面上,为了避免固定架12的底端与瓣环的顶面抵接过程中对瓣环组织造成刺伤,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2的底端端头上设有防刺垫13,通过防刺垫13可以防止固定架12的底端端头刺伤瓣环的顶面。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防刺垫13具体采用医用柔性材料制成,且防刺垫13包覆在固定架12的底端端头上,或者,本实施例中,防刺垫13采用医用硬质材料制成,且防刺垫13通过镶嵌方式嵌在固定架12的底端端头上,本实施例中,防刺垫13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包覆和镶嵌上而在固定架12的底端端头上,即防刺垫13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设置,只要保证防刺垫13设在固定架12的底端端头上即可。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固定架12底端端头为网状结构的交点,或者,固定架12底端端头为网状结构的分枝,或者固定架12底端端头包括交点和分枝,防刺垫13具体设在交点或者分枝的端头上。

实施例三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介入瓣固定装置在主动脉瓣中应用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将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介入瓣固定装置10在主动脉瓣中的应用,即本实施例中,该介入瓣固定装置10应用在主动脉瓣的介入手术中,具体的,介入瓣植入主动脉瓣的瓣环中时,为了将介入瓣固定在主动脉瓣的瓣环中,本实施例中,采用介入瓣固定装置10对介入瓣进行固定,即本实施例中,介入瓣固定装置10用于对植入到主动脉瓣处的介入瓣进行固定,具体的,如图4所示,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40与主动脉30之间,而介入瓣的瓣架21的一端外表面通过径向力与主动脉瓣的瓣环50内壁密封抵接,介入瓣的另一端伸出瓣环50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的固定架12相连,本实施例中,介入瓣固定装置10位于主动脉瓣的瓣环50上方的主动脉30中,且介入瓣固定装置10的底端抵接在瓣环50的顶端上,这样当介入瓣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固定后,便实现了介入瓣在主动脉瓣的瓣环50中的固定,其中,如图4所示,防刺垫13抵接在瓣环50的顶端处,这样防止固定架12的底端端头对瓣环50造成损伤。

其中,本实施例中,由于介入瓣固定装置10为网状结构,所以介入瓣固定装置10固定在主动脉瓣的瓣环上方的主动脉中时,介入瓣固定装置10上的网状结构可以确保冠脉口的流通,即冠脉口不易被堵塞。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将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介入瓣固定装置10在二尖瓣中的应用,即本实施例中,该介入瓣固定装置10应用在二尖瓣的介入手术中,具体的,介入瓣植入二尖瓣的瓣环中时,为了将介入瓣固定在二尖瓣的瓣环中,本实施例中,采用介入瓣固定装置10对介入瓣进行固定,即本实施例中,介入瓣固定装置10用于对植入到二尖瓣处的介入瓣进行固定,具体的,二尖瓣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其中介入瓣的一端与二尖瓣的瓣环密封抵接,介入瓣的另一端伸出瓣环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相连,介入瓣固定装置10固定在二尖瓣的瓣环上方的左心房中,即介入瓣固定装置10固定在左心房中,且介入瓣固定装置10的底端抵接在二尖瓣的瓣环顶端上,这样当介入瓣的一端与介入瓣固定装置10固定后,便实现了介入瓣在二尖瓣的瓣环中的固定。

其中,本实施例中,介入瓣固定装置10在左心房中固定时,介入瓣固定装置10的固定架12扩张后撑在左心房的内壁上进行固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