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鼻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8488发布日期:2019-01-05 10:32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医用鼻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鼻饲装置。



背景技术:

鼻饲即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输注食物、水分和药物,以维持病人的营养治疗的技术。鼻饲适用范围:①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者,如空腔疾患、口腔手术后、食管狭窄、食管气管瘘、某些手术后或肿瘤病人;②不能张口的病人,如昏迷、破伤风、早产儿即及病情危重的病人;鼻饲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为鼻饲管接漏斗灌入或用输液器滴入,另一种是用大号注射器缓缓注入。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鼻饲方法一般是采用大号注射器(50ml)和鼻饲管连接,通过多次注射器交替抽吸和注射食物。整个鼻饲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受食物形状影响,抽吸和注射阻力较大,护士循环操作,极易受伤,另外注射的速度很难掌握,速度不当易引起患者恶心、呕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抽吸注射食物方便、操作简单、注射速度可控的医用鼻饲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医用鼻饲装置,包括外筒体、内筒体、连接件、注食泵、注水泵和底座,外筒体设置在底座上,外筒体的外侧设有把手,外筒体的顶部设有筒盖,内筒体安装在外筒体内,内筒体的外壁与外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水腔,内筒体的内腔形成储食腔,注食泵和注水泵设置在外筒体上,外筒体的底部设有注水接头和注食接头,注食泵通过注食管道与注食接头连接,注水泵通过注水管道与注水接头连接,外筒体上还固定有胃液注射器;

连接件包括胃管连接管、注食连接管和墨菲氏滴管,注食连接管的出液端和墨菲氏滴管的出液端均与胃管连接管的进液端连接,注食连接管上设有第一阀体,墨菲氏滴管的进液端连接有胃液抽吸管和注水连接管,注水连接管上设有第二阀体,胃液抽吸管上设有第三阀体,注水连接管的进水端与注水接头连接,胃液抽吸管的出液端与胃液注射器连接,注食连接管的进液端与注食接头连接。

筒盖内设有电机,电机的主轴垂直向下穿出筒盖底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下端连接有螺旋切刀。

底座内设有电热丝,外筒体上设有用于显示外筒体内温度的温度显示器,外筒体上还设有分别用去调整注水泵和注食泵的功率调节器。

内筒体内设有滤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具体使用时,打开筒盖取出内筒体,将食物(该食物为液体食物,例如玉米羹)放入内筒体内,然后将内筒体装回外筒体内,并向储水腔内注入清水,盖上筒盖,如果食物内有块状物体,且尺寸较大,需打开电机,通过螺旋切刀进行搅拌打碎;接着将胃管连接管的出液端与胃管连接,打开第三阀体,抽吸胃液注射器,在胃液注射器的抽动下,胃液经胃管进入胃液连接管,再由胃液连接管进入墨菲氏滴管内,观察墨菲氏滴管内是否有胃液,如果有即证明胃管插在胃内,如果没有胃液,则证明胃管没有伸入到胃内,需要调整胃管位置,使得胃管伸入到胃内,接着关闭第三阀体,打开第二阀体,启动注水泵,在注水泵的作用下,储水腔内的清水经注水连接管进入墨菲氏滴管,墨菲氏滴管内的胃液与清水混合后经胃管连接管进入胃管,接着关闭第二阀体,打开第一阀体,在注食泵的带动下,内筒体内的食物经注食连接管进入胃管连接管,再由胃管连接管进入胃管,最后到达病人的胃内,其中在注食过程中,可以调整注食泵的功率,使得食物以合适的速度进入病人的胃内,避免因食物注入速度过快,导致病人恶心、呕吐出现。

另外,如果内筒体内的液体食物或者外筒体内的清水温度过低时,可以起到电热丝,对食物或者温度进行加热,防止液体温度过低进入患者胃肠道内,刺激胃肠道。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液体食物和水能够直接倒入外筒体和内筒体内,代替了使用注射器交替进行抽吸和注射的操作,简化了鼻饲操作过程,缩短了鼻饲操作时间;通过调节注食泵的功率匀速控制液体食物的注入速度,能有效减少患者恶心、呕吐不适,对病人更加安全,亦能减轻护士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螺旋切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医用鼻饲装置,包括外筒体1、内筒体2、连接件、注食泵、注水泵和底座3,外筒体1设置在底座3上,外筒体1的外侧设有把手4,外筒体1的顶部设有筒盖5,内筒体2安装在外筒体1内,内筒体2的外壁与外筒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水腔6,内筒体2的内腔形成储食腔7,注食泵和注水泵设置在外筒体1上,外筒体1的底部设有注水接头8和注食接头9,注食泵通过注食管道与注食接头9连接,注水泵通过注水管道与注水接头8连接,外筒体1上还固定有胃液注射器10;

连接件包括胃管连接管11、注食连接管12和墨菲氏滴管13,注食连接管12的出液端和墨菲氏滴管13的出液端均与胃管连接管11的进液端连接,注食连接管12上设有第一阀体14,墨菲氏滴管13的进液端连接有胃液抽吸管15和注水连接管16,注水连接管16上设有第二阀体17,胃液抽吸管15上设有第三阀体18,注水连接管16的进水端与注水接头8连接,胃液抽吸管15的出液端与胃液注射器10连接,注食连接管12的进液端与注食接头9连接。

筒盖5内设有电机,电机的主轴垂直向下穿出筒盖5底部连接有转轴19,转轴19的下端连接有螺旋切刀20。

底座3内设有电热丝,外筒体1上设有用于显示外筒体1内温度的温度显示器21。

内筒体2内设有滤网22,滤网22用于过滤掉液体食物中尺寸较大的物体。

本发明在具体使用时,打开筒盖5取出内筒体2,将食物(该食物为液体食物,例如玉米羹)放入内筒体2内,然后将内筒体2装回外筒体1内,并向储水腔6内注入清水,盖上筒盖5,如果食物内有块状物体,且尺寸较大,需打开电机,根据患者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功率和注射速度,通过螺旋切刀20进行搅拌打碎;接着将胃管连接管11的出液端与胃管连接,打开第三阀体18,抽吸胃液注射器10,在胃液注射器10的抽动下,胃液经胃管进入胃液连接管,再由胃液连接管进入墨菲氏滴管13内,观察墨菲氏滴管13内是否有胃液,如果有即证明胃管插在胃内,如果没有胃液,则证明胃管没有伸入到胃内,需要调整胃管位置,使得胃管伸入到胃内,接着关闭第三阀体18,打开第二阀体17,启动注水泵,在注水泵的作用下,储水腔6内的清水经注水连接管16进入墨菲氏滴管13,墨菲氏滴管13内的胃液与清水混合后经胃管连接管11进入胃管,接着关闭第二阀体17,打开第一阀体14,在注食泵的带动下,内筒体2内的食物经注食连接管12进入胃管连接管11,再由胃管连接管11进入胃管,最后到达病人的胃内,其中在注食过程中,可以调整注食泵的功率,使得食物以合适的速度进入病人的胃内,避免因食物注入速度过快,导致病人恶心、呕吐出现。

另外,如果内筒体2内的液体食物或者外筒体1内的清水温度过低时,可以起到电热丝,对食物或者温度进行加热,防止液体温度过低进入患者胃肠道内,刺激胃肠道。

其次,本发明在使用完毕后,可以将胃管连接管11与胃管分离,打开第二阀体17,启动注水泵,利用清水对连接件进行清洗。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