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肾病治疗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6668发布日期:2018-10-23 21:36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肾病治疗药物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肾病治疗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大量尿蛋白(>3.5g/d)、低蛋白血症(<30g/l)、高度水肿、高血脂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根据症状程度不同,肾病进一步细分为肾功能减退、肾功能衰竭,以及尿毒症等不同的疾病。

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iga肾病,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居第2位,临床多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等。有研究者推荐早期使用激素及环磷酰胺进行免疫抑制治疗,但约30%的mn患者会自发缓解,所以也有学者认为早期可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案。但仍有30-40%的患者在患病5至15年间会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由于其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中年时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产能力以及家庭生活都造成了相当长时期的影响与压力;而且即便对于那些没有发生病变进展的患者来说,同样长期处于血栓栓塞及血管性疾病等致命性并发症的威胁之中。虽然免疫抑制治疗可能会有较大不良反应,但等待自发缓解有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窗。

中医学认为膜性肾病属水肿、腰痛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mn也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发明人团队基于前期研究在中医诊治水肿病方面得出如下经验。《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对于水肿病的治疗多有论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水肿病,阴证居多,以少阴太阴合病为主。“少阴属肾,其上连肺,故将两脏”,治少阴为肺肾同治,予麻黄附子汤;太阴病治在温运脾阳,“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景岳全书》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津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三者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制,为水肿病机的要害。故少阴太阴合病实为肺脾肾同治,治本用麻黄宣肺,附子温肾,干姜健脾,是主角;治标用炒白术、茯苓淡渗利水,是配角。现代研究认为:麻黄有拟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附子和甘草有激素样作用,而该药带来的激素样副作用反而不明显。故拟麻黄附子汤与肾着汤合方(可理解为麻黄附子汤合四逆汤加炒白术、茯苓组成)治疗mn,该方由麻黄、附子、干姜、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六味药组成,功在调和阴阳,标本兼治,与mn临床大多数病机契合。发明人在临床中发现采用此方案缓解mn患者蛋白尿和提高血浆白蛋白方面作用突出。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肾病治疗的中药组合物,以解决现有药物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药物或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膜性肾病药物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肾病治疗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主要由如下组分制成:麻黄、附子、干姜、炒白术、茯苓,以及炙甘草。

优选的,按照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组分制成:麻黄5~30份,附子5~35份,干姜10~40份,炒白术10~40份,茯苓20~50份,以及炙甘草5~20份。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以下组分:细辛、砂仁、车前子、益母草,以及党参;

和/或,桂枝、泽兰、白茅根、赤小豆、木瓜、清半夏、槟榔、吴茱萸、陈皮、桔梗,以及细辛;

和/或,桂枝、泽兰、木瓜、清半夏、槟榔、赤小豆、吴茱萸、陈皮、桔梗、金樱子,以及紫苏叶;

和/或,桂枝、泽兰、木瓜、清半夏、槟榔、赤小豆、陈皮、淫羊藿、木香,以及紫苏叶;

和/或,桂枝、泽兰、木瓜、生黄芪、槟榔、陈皮、赤小豆、淫羊藿、木香,以及紫苏叶;

和/或,桂枝、泽兰、木瓜、槟榔、生黄芪,以及黄连;

和/或,桂枝、木瓜、槟榔、生黄芪,以及黄连;

和/或,桂枝、火麻仁、细辛、黄连,以及石斛;

和/或,桂枝、火麻仁、黄连、天花粉、葫芦巴,以及葛根;

和/或,桂枝、火麻仁、黄连、天花粉、葫芦巴、葛根,以及泽泻。

优选的,按照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组分制成:麻黄5~30份,附子5~35份,干姜10~40份,炒白术10~40份,茯苓20~50份,以及炙甘草5~20份;

以及,细辛5~10份,砂仁10~20份,车前子25~35份,益母草25~35份,以及党参15~25份;

和/或,桂枝25~35份,泽兰25~35份,白茅根25~35份,赤小豆25~35份,木瓜15~25份,清半夏15~25份,槟榔15~25份,吴茱萸5~10份,陈皮15~25份,桔梗10~20份,以及细辛5~15份;

和/或,桂枝25~35份,泽兰25~35份,木瓜15~25份,清半夏10~20份,槟榔15~25份,赤小豆25~35份,吴茱萸5~10份,陈皮15~25份,桔梗10~20份,金樱子25~35份,以及紫苏叶5~15份;

和/或,桂枝25~35份,泽兰25~35份,木瓜15~25份,清半夏10~20份,槟榔15~25份,赤小豆25~35份,陈皮15~25份,淫羊藿15~25份,木香5~15份,以及紫苏叶5~15份;

和/或,桂枝25~35份,泽兰25~35份,木瓜15~25份,生黄芪25~35份,槟榔15~25份,陈皮25~35份,赤小豆25~35份,淫羊藿15~25份,木香10~20份,以及紫苏叶5~15份;

和/或,桂枝25~35份,泽兰25~35份,木瓜15~25份,槟榔15~25份,生黄芪25~35份,以及黄连5~10份;

和/或,桂枝25~35份,木瓜15~25份,槟榔15~25份,生黄芪25~35份,以及黄连5~10份;

和/或,桂枝25~35份,火麻仁5~15份,细辛5~15份,黄连5~10份,以及石斛15~25份;

和/或,桂枝25~35份,火麻仁5~15份,黄连25~35份,天花粉25~35份,葫芦巴15~25份,以及葛根25~35份;

和/或,桂枝25~35份,火麻仁5~15份,黄连25~35份,天花粉25~35份,葫芦巴15~25份,葛根25~35份,以及泽泻25~35份。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以下组分:细辛、桂枝、车前子、蝉蜕、僵蚕、赤小豆、丹参,以及砂仁;

和/或,牛膝、桂枝、车前子、蝉蜕、僵蚕、赤小豆、丹参,以及砂仁;

和/或,牛膝、桂枝、车前子、蝉蜕、僵蚕、赤小豆、丹参、虎杖,以及白茅根;

和/或,桂枝、生薏米、赤小豆、怀牛膝、虎杖、黄芩,以及大枣;

和/或,桂枝、生薏米、赤小豆、怀牛膝、虎杖、蝉蜕、僵蚕,以及大枣;

和/或,桂枝、生薏米、赤小豆、怀牛膝、虎杖、蝉蜕、僵蚕、大枣,以及水蛭;

和/或,桂枝、生薏米、赤小豆、怀牛膝、蝉蜕、僵蚕、大枣,以及水蛭;

和/或,桂枝、槟榔、赤小豆、泽兰、泽泻,以及大枣;

和/或,淡附片、桂枝、泽兰、葫芦巴、干姜、怀牛膝,以及大枣;

和/或,泽兰、干姜、葫芦巴、大枣、牛膝、炒薏仁,以及泽泻。

优选的,按照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组分制成:麻黄5~30份,附子5~35份,干姜10~40份,炒白术10~40份,茯苓20~50份,以及炙甘草5~20份;

以及,细辛5~10份,桂枝25~35份,车前子25~35份,蝉蜕5~15份,僵蚕5~15份,赤小豆25~35份,丹参25~35份,以及砂仁5~15份;

和/或,牛膝10~20份,桂枝25~35份,车前子25~35份,蝉蜕5~15份,僵蚕10~20份,赤小豆25~35份,丹参25~35份,以及砂仁5~15份;

和/或,牛膝10~20份,桂枝25~35份,车前子25~35份,蝉蜕5~15份,僵蚕15~25份,赤小豆25~35份,丹参25~35份,虎杖10~20份,以及白茅根45~55份;

和/或,桂枝25~35份,生薏米25~35份,赤小豆25~35份,怀牛膝10~20份,虎杖10~20份,黄芩5~15份,以及大枣5~15份;

和/或,桂枝25~35份,生薏米25~35份,赤小豆25~35份,怀牛膝10~20份,虎杖10~20份,蝉蜕5~15份,僵蚕5~15份,以及大枣5~15份;

和/或,桂枝25~35份,生薏米25~35份,赤小豆25~35份,怀牛膝10~20份,虎杖10~20份,蝉蜕5~15份,僵蚕15~25份,以及大枣5~15份;

和/或,桂枝25~35份,生薏米25~35份,赤小豆25~35份,怀牛膝10~20份,虎杖10~20份,蝉蜕5~15份,僵蚕5~15份,大枣5~15份,以及水蛭5~10份;

和/或,桂枝25~35份,生薏米25~35份,赤小豆25~35份,怀牛膝10~20份,蝉蜕5~15份,僵蚕5~15份,大枣5~15份,以及水蛭5~10份;

和/或,桂枝25~35份,槟榔10~20份,赤小豆25~35份,泽兰25~35份,泽泻15~25份,以及大枣5~15份;

和/或,淡附片25~35份,桂枝25~35份,泽兰25~35份,葫芦巴15~25份,干姜15~25份,怀牛膝15~25份,以及大枣5~15份;

和/或,泽兰25~35份,干姜15~25份,葫芦巴15~25份,大枣5~15份,牛膝15~25份,炒薏仁10~20份,以及泽泻15~25份。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还包括以下组分:白芍、石韦、怀牛膝、葫芦巴、生杜仲,以及蝉蜕;

和/或,白芍、石韦、怀牛膝、葫芦巴、生杜仲、蝉蜕,以及僵蚕;

和/或,白芍、石韦、怀牛膝、葫芦巴、生杜仲、蝉蜕,以及炒山药;

和/或,桂枝、葫芦巴、蝉蜕、僵蚕,以及大枣。

优选的,按照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组分制成:麻黄5~30份,附子5~35份,炙甘草5~20份,干姜10~40份,茯苓20~50份,以及炒白术10~40份;

以及,白芍10~20份,石韦25~35份,怀牛膝10~20份,葫芦巴10~20份,生杜仲15~25份,以及蝉蜕5~15份;

和/或,白芍10~20份,石韦25~35份,怀牛膝10~20份,葫芦巴10~20份,生杜仲15~25份,蝉蜕5~15份,以及僵蚕10~15份;

和/或,白芍10~20份,石韦25~35份,怀牛膝10~20份,葫芦巴10~20份,生杜仲15~25份,蝉蜕5~15份,以及炒山药25~35份;

和/或,桂枝15~25份,葫芦巴15~25份,蝉蜕5~10份,僵蚕10~20份,以及大枣5~15份。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所述中药组合物的药物或药物组合物。

进一步的,本发明也提供了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膜性肾病药物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中药具有宣肺健脾,温阳利水的功效,中药中各组分协同作用,既能够避免给患者肾脏增加额外负担,又能产生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见效较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有鉴于现有的肾病治疗药物,特别是西药所存在着的副作用大,而中药见效慢,疗效有限等技术问题,本发明特提供了一种用于肾病治疗的新中药配方,从而解决现有药物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具体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为:麻黄、附子、干姜、炒白术、茯苓,以及炙甘草;

其中,如上配方中,麻黄宣肺,附子温肾,干姜健脾,是主角;治标用炒白术、茯苓淡渗利水,是配角。现代研究认为:麻黄有拟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附子和甘草有激素样作用,而该药带来的激素样副作用反而不明显。该方由麻黄、附子、干姜、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六味药组成,功在调和阴阳,标本兼治,与mn临床大多数病机契合,上述组分及组分比例相互配合协同,最后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对膜性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79.2%以上。

本发明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多年的治疗经验,选用了特定天然中草药,并选择了特殊的配伍比例组方,从治标与治本两方面入手,利水消肿以治标,补肾健脾以固本,从而使本发明的药物在培育和充养了肾气的同时,达到了利水消肿之功效。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不仅成本低、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不明显,而且能从根本上消除肾炎引起的水肿、蛋白尿的病因,增加肾脏的血液循环,促进肾脏等各项功能的恢复及身体的免疫力,有效率高、治愈后病情不易复发。

同时,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于各类辨为阴证的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膜性肾病能够起到优异的治疗作用。

如上各原料的用量为:麻黄(生麻黄和/或炙麻黄)5~30份,例如,但不限于10、15、20、25份;附子5~35份,例如,但不限于10、15、20、25、30份;炙甘草5~20份,例如,但不限于10份;干姜10~40份,例如,但不限于12、15、20、25份;茯苓20~50份,例如,但不限于25、30、35、40、45份;以及炒白术10~40份,例如,但不限于20、25份。

优选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各组分用量如下:麻黄5~20份,附子6~25份,干姜10~40份,炒白术10~40份,茯苓20~50份,炙甘草5~20份。

更优选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各组分用量如下:麻黄6~15份,附子12~20份,干姜15~20份,炒白术15~25份,茯苓25~40份,炙甘草6~15份;

更进一步优选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各组分用量如下:麻黄15份,附子15份,干姜15份,炒白术30份,茯苓30份,炙甘草10份。

如上配方选自《伤寒论》,通过药书中各原料重新选择和配合应用,并对于各原料用量进行调整,能够对于肾病起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不会产生副作用。

进一步的,还可以以如上配方为主,并配合其他中药原料,适应性的用于各类肾病的治疗中。

具体的,可以采用下列组方,并主要用以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a)麻黄、附子、干姜、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细辛、砂仁、车前子、益母草,以及党参;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10份,附子15份,干姜20份,炒白术15份,茯苓30份,炙甘草10份,细辛6份,砂仁15份,车前子30份,益母草30份,以及党参20份。

(b)麻黄、附子、干姜、炒白术、茯苓、炙甘草、桂枝、泽兰、白茅根、赤小豆、木瓜、清半夏、槟榔、吴茱萸、陈皮、桔梗,以及细辛;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15份,附子30份,干姜30份,炒白术30份,茯苓50份,炙甘草10份,桂枝30份,泽兰30份,白茅根30份,赤小豆30份,木瓜20份,清半夏20份,槟榔20份,吴茱萸6份,陈皮20份,桔梗15份,以及细辛10份。

(c)麻黄、附子、干姜、炒白术、茯苓、炙甘草、桂枝、泽兰、木瓜、清半夏、槟榔、赤小豆、吴茱萸、陈皮、桔梗、金樱子,以及紫苏叶;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15份,附子20份,干姜30份,炒白术30份,茯苓50份,炙甘草10份,桂枝30份,泽兰30份,木瓜20份,清半夏15份,槟榔20份,赤小豆30份,吴茱萸6份,陈皮20份,桔梗15份,金樱子30份,以及紫苏叶10份。

(d)麻黄、附子、干姜、炒白术、茯苓、炙甘草、桂枝、泽兰、木瓜、清半夏、槟榔、赤小豆、陈皮、淫羊藿、木香,以及紫苏叶;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15份,附子15份,干姜20份,炒白术30份,茯苓50份,炙甘草10份,桂枝30份,泽兰30份,木瓜20份,清半夏15份,槟榔20份,赤小豆30份,陈皮20份,淫羊藿20份,木香10份,以及紫苏叶10份。

(e)麻黄、附子、干姜、炒白术、茯苓、炙甘草、桂枝、泽兰、木瓜、生黄芪、槟榔、陈皮、赤小豆、淫羊藿、木香,以及紫苏叶;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20份,附子30份,干姜30份,炒白术30份,茯苓50份,炙甘草10份,桂枝30份,泽兰30份,木瓜20份,生黄芪30份,槟榔20份,陈皮30份,赤小豆30份,淫羊藿20份,木香15份,以及紫苏叶10份。

(f)麻黄、附子、干姜、炒白术、茯苓、炙甘草、桂枝、泽兰、木瓜、槟榔、生黄芪,以及黄连;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20份,附子35份,干姜30份,炒白术30份,茯苓30份,炙甘草10份,桂枝30份,泽兰30份,木瓜20份,槟榔20份,生黄芪30份,以及黄连6份。

(g)麻黄、附子、干姜、炒白术、茯苓、炙甘草、桂枝、木瓜、槟榔、生黄芪,以及黄连;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20份,附子35份,干姜30份,炒白术30份,茯苓30份,炙甘草10份,桂枝30份,木瓜20份,槟榔20份,生黄芪30份,以及黄连6份。

(h)麻黄、附子、干姜、炒白术、茯苓、炙甘草、桂枝、火麻仁、细辛、黄连,以及石斛;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10份,附子15份,干姜15份,炒白术30份,茯苓20份,炙甘草10份,桂枝30份,火麻仁10份,细辛10份,黄连6份,以及石斛20份。

(i)麻黄、附子、干姜、炒白术、茯苓、炙甘草、桂枝、火麻仁、黄连、天花粉、葫芦巴,以及葛根;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10份,附子15份,干姜30份,炒炒白术50份,茯苓50份,炙甘草10份,桂枝30份,火麻仁10份,黄连30份,天花粉30份,葫芦巴20份,以及葛根30份;

(j)麻黄、附子、干姜、炒白术、茯苓、炙甘草、桂枝、火麻仁、黄连、天花粉、葫芦巴、葛根以及泽泻;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10份,附子6份,干姜30份,炒白术50份,茯苓50份,炙甘草10份,桂枝30份,火麻仁10份,黄连30份,天花粉30份,葫芦巴20份,葛根30份,以及泽泻30份;

进一步的,该方还可以与脉血康(胶囊)配合使用;

以上(a)-(i)各方可单独使用,或者将多方按阶段配合使用,以实现对于肾病,特别是对于糖尿病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还可以采用以下组方,并主要用于蛋白尿的治疗:

(a)麻黄、附子、干姜、茯苓、炙甘草、炒白术、细辛、桂枝、车前子、蝉蜕、僵蚕、赤小豆、丹参,以及砂仁;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10份,附子20份,炙甘草10份,干姜15份,茯苓30份,炒白术20份,细辛6份,桂枝30份,车前子30份,蝉蜕10份,僵蚕10份,赤小豆30份,丹参30份,以及砂仁10份;

(b)麻黄(生)、附子、炙甘草、干姜、茯苓、炒白术、牛膝、桂枝、车前子、蝉蜕、僵蚕、赤小豆、丹参,以及砂仁;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15份,附子20份,炙甘草10份,干姜20份,茯苓30份,炒白术20份,牛膝15份,桂枝30份,车前子30份,蝉蜕10份,僵蚕15份,赤小豆30份,丹参30份,以及砂仁10份;

(c)麻黄(生)、附子、炙甘草、干姜、茯苓、白术(炒)、牛膝、桂枝、车前子、蝉蜕、僵蚕、赤小豆、丹参、虎杖,以及白茅根;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15份,附子20份,炙甘草10份,干姜20份,茯苓30份,炒白术20份,牛膝15份,桂枝30份,车前子30份,蝉蜕10份,僵蚕20份,赤小豆30份,丹参30份,虎杖15份,以及白茅根50份;

(d)麻黄(生)、附子、炙甘草、干姜、茯苓、白术(炒)、桂枝、生薏米、赤小豆、怀牛膝、虎杖、黄芩,以及大枣;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12份,附子15份,炙甘草6份,干姜20份,茯苓30份,炒白术20份,桂枝30份,生薏米30份,赤小豆30份,怀牛膝15份,虎杖15份,黄芩10份,以及大枣15份;

(e)麻黄(生)、附子、炙甘草、干姜、茯苓、白术(炒)、桂枝、生薏米、赤小豆、怀牛膝、虎杖、蝉蜕、僵蚕,以及大枣;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12份,附子15份,炙甘草6份,干姜20份,茯苓30份,炒白术20份,桂枝30份,生薏米30份,赤小豆30份,怀牛膝15份,虎杖15份,蝉蜕10份,僵蚕10份,以及大枣15份;

(f)麻黄(生)、附子、炙甘草、干姜、茯苓、白术(炒)、桂枝、生薏米、赤小豆、怀牛膝、虎杖、蝉蜕、僵蚕,以及大枣;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15份,附子20份,炙甘草10份,干姜20份,茯苓30份,炒白术20份,桂枝30份,生薏米30份,赤小豆30份,怀牛膝15份,虎杖15份,蝉蜕10份,僵蚕20份,以及大枣15份;

(g)麻黄(生)、附子、炙甘草、干姜、茯苓、炒白术、桂枝、生薏米、赤小豆、怀牛膝、虎杖、蝉蜕、僵蚕、大枣,以及水蛭;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9份,附子20份,炙甘草10份,干姜8份,茯苓30份,炒白术20份,桂枝30份,生薏米30份,赤小豆30份,怀牛膝15份,虎杖15份,蝉蜕10份,僵蚕10份,大枣15份,以及水蛭6份;

(h)麻黄(生)、附子、炙甘草、干姜、茯苓、炒白术、桂枝、生薏米、赤小豆、怀牛膝、蝉蜕、僵蚕、大枣,以及水蛭;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15份,附子30份,炙甘草10份,干姜8份,茯苓30份,炒白术20份,桂枝30份,生薏米30份,赤小豆30份,怀牛膝15份,蝉蜕10份,僵蚕10份,大枣15份,以及水蛭6份;

(i)麻黄(生)、附子、炙甘草、干姜、茯苓、炒白术、桂枝、槟榔、赤小豆、泽兰、泽泻,以及大枣;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15份,附子15份,炙甘草6份,干姜20份,茯苓30份,炒白术30份,桂枝30份,槟榔15份,赤小豆30份,泽兰30份,泽泻20份,以及大枣10份;

(j)麻黄(生)、附子、炙甘草、干姜、茯苓、炒白术、淡附片、桂枝、泽兰、葫芦巴、干姜、怀牛膝,以及大枣;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20份,附子15份,炙甘草10份,干姜20份,淡附片30份,茯苓50份,炒白术30份、桂枝30份,泽兰30份,葫芦巴20份,干姜20份,怀牛膝20份,以及大枣10份;

(k)麻黄(生)、附子、炙甘草、干姜、茯苓、炒白术、泽兰、干姜、葫芦巴、大枣、牛膝、炒薏仁,以及泽泻;

该方中,各原料用量优选的为:麻黄25份,附子30份,炙甘草6份,干姜20份,茯苓50份,炒白术30份,泽兰30份,干姜20份,葫芦巴20份,大枣10份,牛膝20份,炒薏仁15份,以及泽泻20份。

以上(a)-(k)各方可单独使用,或者将多方按阶段配合使用,以实现对于肾病,特别是对于一般性的蛋白尿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进一步的,还可以采用如下组方,并主要用于膜性肾病的治疗:

(a)麻黄(生)、附子、炙甘草、干姜、茯苓、炒白术、白芍、石韦、怀牛膝、葫芦巴、生杜仲,以及蝉蜕;

该方中,各原料优选的为:麻黄9份,附子15份,炙甘草6份,干姜15份,茯苓30份,炒白术20份,白芍15份,石韦30份,怀牛膝15份,葫芦巴15份,生杜仲20份,以及蝉蜕10份;

(b)麻黄(生)、附子、炙甘草、干姜、茯苓、炒白术、白芍、石韦、怀牛膝、葫芦巴、生杜仲、蝉蜕,以及僵蚕;

该方中,各原料优选的为:麻黄12份,附子15份,炙甘草6份,干姜20份,茯苓30份,炒白术20份,白芍15份,石韦30份,怀牛膝15份,葫芦巴15份,生杜仲20份,蝉蜕10份,以及僵蚕12份;

进一步的,该方优选的还可以配合脉血康(胶囊)使用;

(c)麻黄、附子、炙甘草、干姜、茯苓、炒白术、白芍、石韦、怀牛膝、葫芦巴、生杜仲、蝉蜕,以及炒山药;

该方中,各原料优选的为:麻黄12份,附子15份,炙甘草10份,干姜20份,茯苓30份,炒白术20份,白芍15份,石韦30份,怀牛膝15份,葫芦巴15份,生杜仲20份,蝉蜕10份,以及炒山药30份;

进一步的,该方优选的还可以配合脉血康(胶囊)使用;

(d)麻黄、附子、炙甘草、干姜、茯苓、炒白术、桂枝、葫芦巴、蝉蜕、僵蚕,以及大枣;

该方中,各原料优选的为:麻黄25份,附子27份,炙甘草6份,干姜20份,茯苓30份,炒白术50份,桂枝20份,葫芦巴20份,蝉蜕6份,僵蚕6份,以及大枣10份;

进一步的,该方优选的还可以配合脉血康(胶囊)使用。

如上(a)-(d)各方可单独使用,或者将多方按阶段配合使用,以实现对于肾病,特别是对于一般性的膜性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以汤剂为最佳,其具体可按照常规中成药汤剂煮制方法即可,如可按以下步骤制备:

将各方中组分按照剂量称量后,将除麻黄和附子外的药物洗净后混合,然后加入3倍质量的水浸泡30min;

然后,先将附子加入水中,并煎煮20min;然后,加入麻黄,继续煎煮10min;最后,加入浸泡后的其余药物,并继续加热煎煮;煮沸后,文火继续加热,浓缩煎煮液至煎煮前所加入水体积的1/3;过滤除去药渣,所得汤剂即为一剂。

此外,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也可采用本领域药剂学常规制药方法制成其他口服制剂,如颗粒剂、粉剂、水丸、蜜丸、片剂或胶囊等;各种制剂中以汤剂为佳,在药物有效成份相当的情况下,其它药剂均可达到相同的疗效。

本发明制备成汤剂的用法为:患有膜性肾病的患者日服1剂,分早、晚饭后服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经临床实验表明,其对于膜性肾病患者,通常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再增加服药10个疗程,其血白蛋白指标得到有效升高,如再增加服药12个疗程,其各项异常指标有进一步好转或达到正常;大部分患者可以痊愈,且患者在良好的生活作息及身体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复发率很低。

同时,本发明中药也可以配合其他中药/西药共同使用,从而以药物组合物的形式发挥综合性治疗作用。

实施例1

麻黄10g,附子15g,炙甘草10g,茯苓30g,干姜20g,炒白术30g,葫芦巴20g,生薏米30g,桂枝20g,大枣10g。

实施例2

麻黄15g,附子20g,炙甘草6g,茯苓30g,干姜30g,炒白术30g,葫芦巴20g,山药30g,熟地黄20g,僵蚕10g,生黄芪20g,桂枝30g,大枣15g。

实施例3

麻黄10g,附子9g,炙甘草6g,茯苓30g,干姜20g,炒白术30g,葫芦巴20g,生薏米30g,桂枝2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大枣10g。

实施例4

麻黄10g,附子15g,炙甘草6g,茯苓30g,干姜15g,炒白术30g,葫芦巴20g,丹参20g,桂枝20g,生牡蛎15g,大枣10g。

实施例5

麻黄15g,附子20g,炙甘草6g,茯苓30g,干姜30g,炒白术50g,葫芦巴20g,生薏米20g,桂枝30g,生牡蛎20g,生杜仲20g,大枣10g。

实施例6

麻黄10g,附子9g,炙甘草6g,茯苓30g,干姜15g,炒白术30g,葫芦巴20g,生薏米30g,桂枝20g,大枣10g。

本发明以上实施例均采用了加热熬制方法制备汤剂,其具体制备方法为: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各按所述比例称量,除麻黄,附子,余下药物洗净混合,向药物中加入药物体积三倍当量的水,浸泡30min后,先煎附子20min,后加入麻黄,再煎10min,后入余药,加热煎煮,煮沸后文火继续加热,浓缩药液至煮制前总体积的1/3,过滤药渣后所得汤剂即为一剂。

治疗实例1

高某,女,65岁

主诉:双下肢浮肿4个月

初诊:2014-6-7

现病史:4月前出现双下肢浮肿,伴眼睑浮肿,尿检尿pro+,潜血4+,24hutp4.3g,无尿少,无肉眼血尿。今年4月北大医院肾活检:膜性肾病i期,对症治疗,复查24hutp2.9g。

刻下:乏力,口干喜饮,口苦,恶寒,手足凉,自汗出,盗汗少,纳可,腰痛腰痠,大便可日一行,眠可。舌淡嫩暗苔白黄边齿痕,脉沉细。

既往史:2型糖尿病病史20余年。

处方:麻黄10g,附子15g,炙甘草10g,干姜20g,茯苓30g,炒白术15g,细辛6g,砂仁15g,车前子30g,益母草30g,以及党参20g,14剂。

2015-10-8

患者7月同时前往北大医院使用免疫抑制治疗:pred+csa。因患者血糖升高,pred15mg;使用2周后即停止,单独使用csa3个月。因效果不明显,遂返回我门诊进行纯中药治疗。

刻下症见:双下肢浮肿,口中和,恶寒,手足心热,纳可,大便可日一行。舌淡嫩苔薄,脉沉细。alb:25.3g/l。

处方:麻黄15g,附子30g,炙甘草10g,干姜30g,茯苓50g,炒白术30g,桂枝30g,泽兰30g,白茅根30g,赤小豆30g,木瓜20g,清半夏20g,槟榔20g,吴茱萸6g,陈皮20g,桔梗15g,以及细辛10g,14剂。

2015-11-5

刻下双下肢轻肿,口干喜饮,有时口苦,恶寒减,纳可,大便可日一行,眠可。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alb24.4g/l;

处方:麻黄15g,附子20g,炙甘草10g,干姜30g,茯苓50g,炒白术30份,桂枝30g,泽兰30g,木瓜20g,清半夏15g,槟榔20g,赤小豆30g,吴茱萸6g,陈皮20g,桔梗15g,金樱子30g,以及紫苏叶10g,14剂。

2015-11-19

刻下双下肢轻肿,口干不喜饮,有时口苦,恶寒减,纳可,大便可日一行,眠可。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

处方:麻黄15g,附子15g,炙甘草10g,干姜20g,茯苓50g,炒白术30g,桂枝30g,泽兰30g,木瓜20g,清半夏15g,槟榔20g,赤小豆30g,陈皮20g,淫羊藿20g,木香10g,以及紫苏叶10g,14剂。

2015-12-31

药后双下肢无浮肿,口中和,无恶寒,纳可,大便干日二行,无腰痛,眠可。舌淡嫩苔薄白边齿痕,脉沉弱。(2015.12.17)alb25.5g/l。

处方:麻黄20g,附子30g,炙甘草10g,干姜30g,茯苓50g,炒白术30g,桂枝30g,泽兰30g,木瓜20g,生黄芪30g,槟榔20g,陈皮30份,赤小豆30g,淫羊藿20g,木香15g,以及紫苏叶10g,14剂。

以下时间段持续按如上组方持续服药,并定期检查。

2016-1-28:alb25.3g/l。

2016-4-18:alb27.1g/l。

2016-6-6:alb27.7g/l。

2016-7-25:alb31.0g/l,24hutp2.905g/1200ml。

2016-8-8

药后乏力减,无恶寒,无手足凉,纳可,无腰痛,大便可日一行,眠可。舌淡嫩苔白滑,脉沉弱。

处方:麻黄20g,附子35g,炙甘草10g,干姜30g,茯苓30g,炒白术30g,桂枝30g,泽兰30g,木瓜20g,槟榔20g,生黄芪30g,以及黄连6g,14剂。

2016-8-22

药后乏力减,无恶寒,无手足凉,纳可,大便可日一行,无腰痛,眠可。舌淡嫩苔白滑边齿痕,脉沉弱。血alb31.0g/l。

处方:麻黄20g,附子35g,炙甘草10g,干姜30g,茯苓30g,炒白术30g,桂枝30g,木瓜20g,槟榔20g,生黄芪30g,以及黄连6g,14剂。

以下时间段持续按如上组方持续服药,并定期检查

2016-9-5:alb33.2g/l。

2016-10-10:24hutp3.827g/1840ml。

2016-11-7:alb32.9g/l。

2016-12-19:血alb33.2g/l,24hutp2.054g/1925ml。

2017-1-16:血alb37.7g/l。

2017-2-6:24hutp2.165g/1830ml。

2017-2-28:alb35.8g/l。

2017-4-10:alb39.0g/l,24hutp1.412g/2030ml。

2017-6-5

药后双下肢浮肿基本消失,眼睑浮肿减,口中和,无恶寒,无手足凉,纳可,大便稍干日一行,眠可。舌淡嫩苔白滑,脉沉弱。alb37.6g/l。

处方:麻黄10份,附子15份,炙甘草10份,干姜15份,茯苓20份,炒白术30份,桂枝30份,火麻仁10份,细辛10份,黄连6份,以及石斛20份,14剂。

以下时间段持续按如上组方持续服药,并定期检查

2017-6-14:24hutp345mg/1130ml。

2017-7-24:alb39.3g/l。

2017-9-4

刻下双下肢无浮肿,眼睑无浮肿,口中和,无恶寒,无手足凉,纳可,大便可日一行,眠可。舌淡胖苔白滑,脉寸弱关尺细滑。alb40.8g/l。

处方:麻黄10份,附子15份,炙甘草10份,干姜30份,茯苓50份,炒白术50份,桂枝30份,火麻仁10份,黄连30份,天花粉30份,葫芦巴20份,以及葛根30份,14剂;

2017-9-25

刻下无乏力,双下肢无浮肿,口中和,无恶寒,无手足凉,纳可,大便可日一行,眠可。舌淡胖苔薄,脉寸弱关尺细滑。(2017.9.19)24hutp151mg/1740ml。

处方:麻黄10份,附子6份,炙甘草10份,干姜30份,茯苓50份,炒白术50份,桂枝30份,火麻仁10份,黄连30份,天花粉30份,葫芦巴20份,葛根30份,以及泽泻30份;

配合脉血康胶囊2粒tid。

病情平稳。

治疗实例2

李某,女,51岁

主诉:蛋白尿4年

现病史:2011年4月因双下肢肿胀,查尿常规pro3+、潜血2+,24小时尿蛋白定量7.0g/d,肾功能正常,血压140/90mmhg,于东直门医院行肾活检示:膜性肾病i期,予激素治疗,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4.39g/1500ml。

2015-7-08

无乏力,口中和,恶寒,无手足凉,纳可,大便可日一行,眠可。舌淡嫩苔薄腻,脉沉细。

处方:麻黄10g,附子20g,炙甘草10g,干姜15g,茯苓30g,炒白术20g,细辛6g,桂枝30g,车前子30g,蝉蜕10g,僵蚕10g,赤小豆30g,丹参30g,以及砂仁10g,14剂;

2015-8-05

无乏力,口中和,恶寒,无手足凉,无自汗,纳可,腰痛减,大便可日一行,眠可。舌淡嫩苔白滑,脉沉微。

处方:麻黄15g,附子20g,炙甘草10g,干姜20g,茯苓30g,炒白术20g,牛膝15g,桂枝30g,车前子30g,蝉蜕10g,僵蚕15g,赤小豆30g,丹参30g,以及砂仁10g,14剂;

2015-8-18

药后双下肢浮肿减轻,乏力减,口中和,时口苦,无恶寒,无手足凉,纳可,大便正常,眠可。舌淡嫩苔白腻,脉沉细弦。

处方:麻黄15g,附子20g,炙甘草10g,干姜20g,茯苓30g,炒白术20g,牛膝15g,桂枝30g,车前子30g,蝉蜕10g,僵蚕20g,赤小豆30g,丹参30g,虎杖15g,以及白茅根50g,14剂;

2015-9-02

药后双下肢浮肿减轻,乏力减,口苦,无恶寒,纳可,大便正常,眠可。舌淡嫩苔薄腻,脉沉细弦。

处方:麻黄12g,附子15g,炙甘草6g,干姜20g,茯苓30g,炒白术20g,桂枝30g,生薏米30g,赤小豆30g,怀牛膝15g,虎杖15g,黄芩10g,以及大枣15g,14剂;

2015-9-16

药后双下肢浮肿减轻,乏力减,口中和,无恶寒,面部烘热,自汗,无手足凉,纳可,大便可日一行,眠差。舌淡嫩苔薄腻,脉沉滑。

处方:麻黄12g,附子15g,炙甘草6g,干姜20g,茯苓30g,炒白术20g,桂枝30g,生薏米30g,赤小豆30g,怀牛膝15g,虎杖15g,蝉蜕10g,僵蚕10g,以及大枣15g,14剂;

2015-10-14

药后双下肢无浮肿,外踝肿,口中和,恶寒,无手足凉,无面部烘热,无自汗,纳可,大便可日一行,眠可。舌淡嫩苔白滑,脉沉滑寸弱。

处方:麻黄15g,附子20g,炙甘草10g,干姜20g,茯苓30g,炒白术20g,桂枝30g,生薏米30g,赤小豆30g,怀牛膝15g,虎杖15g,蝉蜕10g,僵蚕20g,以及大枣15g,14剂;

2015-11-11

药后双下肢轻度浮肿,口中和,恶寒,手足凉,纳可,大便可日一行,眠可。舌淡嫩苔薄腻,脉沉弱关滑。

处方:麻黄9g,附子20g,炙甘草10g,干姜8g,茯苓30g,炒白术20g,桂枝30g,生薏米30g,赤小豆30g,怀牛膝15g,虎杖15g,蝉蜕10g,僵蚕10g,大枣15g,以及水蛭6g,14剂;

2015-12-4

药后双下肢轻度浮肿,眼睑轻度浮肿,恶寒,手足凉,纳可,大便可日一行,眠可。舌淡嫩苔白,脉沉弱。[2015.11.24]24hutp3.48g/1400ml,血alb28.7g/l。(以下检查,若未特殊提及,均在顺义中医医院进行)

处方:麻黄15g,附子30g,炙甘草10g,干姜8g,茯苓30g,炒白术20g,桂枝30g,生薏米30g,赤小豆30g,怀牛膝15g,蝉蜕10g,僵蚕10g,大枣15g,以及水蛭6g,14剂;

2015-12-25

药后双下肢浮肿减轻,口干无口苦,恶寒,手足凉,纳可,大便正常,无腰痛,眠可。舌淡嫩苔白滑,脉寸弱关尺弦滑。

处方:麻黄15g,附子15g,炙甘草6g,干姜20g,茯苓30g,炒白术30g,桂枝30g,槟榔15g,赤小豆30g,泽兰30g,泽泻20g,以及大枣10g,14剂。

以下时间段持续按如上组方持续服药,并定期检查。

2016-6-5:血alb33.8g/l,24hutp3.46g/900ml。

2016-9-8:血alb36.1g/l,24hutp4.13g/1300ml,(北大医院)pla242ru/l。

2016-11-18:血alb38.7g/l,24hutp2.21g/1000ml。

2016-12-2

药后无乏力,口中和,时口苦,手足心热,纳可,大便可日一行,眠可。舌淡嫩苔白滑,脉沉弱关尺滑。

处方:麻黄20g,附子15g,炙甘草10g,干姜20g,淡附片30g,茯苓50g,炒白术30g、桂枝30g,泽兰30g,葫芦巴20g,干姜20g,怀牛膝20g,以及大枣10g,14剂。

以下时间段持续按如上组方持续服药,并定期检查。

2016-12-29:24hutp2.23g/1100ml。

2017-1-13:24hutp3.48/1200ml。

2017-1-26:

药后乏力减,轻度恶寒,无手足凉,无自汗,纳可,大便正常,眠可。舌淡嫩苔白滑,脉沉弱。血alb41.4g/l。

处方:麻黄25g,附子30g,炙甘草6g,干姜20g,茯苓50g,炒白术30g,泽兰30g,干姜20g,葫芦巴20g,大枣10g,牛膝20g,炒薏仁15g,以及泽泻20g,14剂。

2017-3-10:血alb45.1g/l,24hutp1.70g/1400ml。

2017-6-15:血alb45.0g/l,24hutp0.78g/1300ml。

2017-8-4:血alb45.4g/l,24hutp1.03g/800ml。

2017-8-17:24hutp0.50g/1600ml。

病情平稳。

治疗实例3

祝某,女,25岁

主诉:双下肢浮肿3个月

初诊:2016-10-17

现病史:3月前双下肢浮肿,尿常规pro3+,24小时尿蛋白定量2.7g,血白蛋白22g/l,肾功能正常,一月前肾活检:膜性肾病iii期。未予激素、免疫力抑制剂治疗。

刻下:双下肢浮肿,口中和,恶寒,无手足凉,纳可,无自汗,腰痠,大便正常,眠差。舌淡嫩苔白滑,脉沉弱。(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9.17)24hutp2.81g/d,血alb27.3g/l。

处方:麻黄9g,附子15g,炙甘草6g,干姜15g,茯苓30g,炒白术20g,白芍15g,石韦30g,怀牛膝15g,葫芦巴15g,生杜仲20g,以及蝉蜕10g,14剂;

2016-10-31

药后双下肢浮肿无,口干不喜饮,无口苦,恶寒,手足凉,纳可,腰痛,大便可日一行,近日不成形,眠可,时腰痛。舌淡嫩苔薄白,脉寸关弱尺沉弱。(2016.10.30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血alb31.5g/l。

处方:麻黄12g,附子15g,炙甘草6g,干姜20g,茯苓30g,炒白术20g,白芍15g,石韦30g,怀牛膝15g,葫芦巴15g,生杜仲20g,蝉蜕10g,以及僵蚕12g;

配合脉血康胶囊2粒tid。

2016-11-13

药后双下肢无浮肿,口干无,无口苦,恶寒,手足凉,纳可,腰痛,纳可,大便不成形日一行,眠可。舌淡嫩苔薄腻,脉沉弱。

配方:麻黄12g,附子15g,炙甘草10g,干姜20g,茯苓30g,炒白术20g,白芍15g,石韦30g,怀牛膝15g,葫芦巴15g,生杜仲20g,蝉蜕10g,以及炒山药30g;

配合脉血康胶囊2粒tid。

以下时间段持续按如上组方持续服药,并定期检查。

2016-11-23(聊城市人民医院):24hutp1.97g/d。

2017-1-8(聊城市人民医院):24hutp1.68g/d。

2017-2-13(聊城市人民医院):alb33g/l,24hutp2.46g/1000ml

2017-6-5

药后双下肢无浮肿,口中和,无恶寒,无手足凉,纳可,大便正常,眠可。(2017.5.21聊城市人民医院)alb26g/l。

处方:麻黄25g,附子27g,炙甘草6g,干姜20g,茯苓30g,炒白术50g,桂枝20g,葫芦巴20g,蝉蜕6g,僵蚕6g,以及大枣10g;

配合脉血康胶囊2粒tid。

2017-7-20(聊城市人民医院):alb39g/l,24hutp209.7mg/1300ml。

2017-10-18(聊城市人民医院):alb41g/l。

病情平稳。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