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皱原液及其在皮肤促渗技术上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8587发布日期:2019-01-05 10:33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皱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祛皱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皮肤促渗技术上的应用,属于日用化学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类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不理的外界环境的伤害,衰老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自然过程,受遗传、环境、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皱纹则是机体衰老在皮肤上的外在表现,与皮肤松弛、紫外线照射、重力、面部表情肌反复收缩及肌肉本身张力等因素有关。一般而言,从25岁起前额和下睑出现最初的皱纹,30岁从眼外眦向外出现鱼尾状细皱纹,35岁耳前出现纵向皱纹,40岁耳前皱纹增多,颈前自颌向下出现纵皱纹。45岁下睑皱纹更明显,唇红开始变薄。50岁面部皱纹加深,手背皱纹增多,鼻梁、耳前、颌部也出现皱纹,颈前明显纵皱褶,如鸡颈状。55岁开始出现老年斑,60岁后口周见放射状皱纹,75岁唇红变得非常薄,手背皮肤如薄皱纹纸样。因此,从25岁起,皱纹几乎与人形影不离。。

皱纹不仅昭示着难以磨灭的岁月痕迹,而且严重影响皮肤美观甚至人的社交和心理,容易引起焦虑、抑郁、自卑和恐慌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生活质量,是爱美人士的大敌。为减少肌龄、祛除皱纹、永葆青春,使用具有显著祛皱功效的化妆品必不可少。然而,目前市面上祛皱化妆品琳琅满目,广告也十分诱人,效果却差强人意。而一些祛皱效果非常显著的化妆品,多含重金属、激素等违禁成分,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而相对较为安全的产品也只能作用于皮肤表层,并不能深入真皮层甚至肌肉组织发挥作用,祛皱效果并不明显。

目前,为了增加皮肤对外用药物或护肤品的渗透吸收而应用的给药技术有离子导入、超声波、电致孔、微针及化学促渗剂等,这些方法在促进吸收的同时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弊端,比如效果不明显、应用不简便以及创伤大易感染等等。

近年来,纳米微针成为新兴的皮肤促渗技术,有研究表明纳米微针(纳米晶片)可短时间内在皮肤表面形成给药通道,且该通道20min左右即自然闭合,皮肤恢复连续完整性。新的皮肤渗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皮肤美容行业,但与新的渗透技术相结合并能相互促进的美白产品却并没有跟上,契合度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皱原液与皮肤促渗技术契合度高、相互促进、功效好的祛皱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皮肤渗透技术上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引入了具有祛皱效果的胜肽,如:棕榈酰四肽-7: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的多肽类成分,让肌肤纤维更加紧密,抗碳化、抗氧化、抗醣化,使肌肤回复青春,焕活肌肤,缓解细纹皱纹;乙酰基六肽-8:使肌肤更加有弹性,活化肌肤,刺激胶原蛋白增生,紧致肌肤;二肽二氨基丁酰苄基酰胺二乙酸盐:是一种模拟蛇毒毒素waglerini活性的小肽,能够通过抑制肌肉收缩而减少皱纹的产生,具有优秀的光滑和迅速祛皱性能,通过松弛面部肌肉而作为有效的平滑和祛皱活性产品成分。

而采用的保湿剂泛醇:对皮肤具有保湿、抗炎、润肌、刺激细胞分裂等作用,生物活性好,同时具有吸湿性和静电吸附性,可深入渗透到皮肤中,刺激上皮细胞的生长,并促进伤口愈合,起消炎作用,与皮肤渗透技术相互结合、促进,加强了作用效果;透明质酸钠:具有消炎和加速伤口愈合的功效,不仅能够滋润皮肤、增加光泽,且能防止皮肤皲裂及皱纹的产生。

本发明提供的护肤美白液中的溶剂,其中一种1,2-戊二醇均是一种性能优异的保湿剂,同时具有防腐作用,可配制无防腐剂的产品,减少防腐剂引起的过敏,且可提高防晒产品配方的抗水性、溶解难溶的活性成分等,与本发明配方中的防腐剂辛酰羟肟酸以及辛甘醇复配,防腐性能增强;甜菜碱:具有良好的保湿、清洁作用,又不伤害皮肤。

此外,本发明祛皱原液配方中的保湿剂乙基己基甘油是在配方中同是能起到抑菌的作用,它既可加到水相,又可以加到油相,当加到水相时,它能形成一个抑菌环境,对整个配方起到防腐作用,且能够增效传统的化妆品防腐剂如苯氧乙醇、甲基异噻唑啉酮或尼泊金甲酯等,同时可增效醇类和二醇类,在一个水包油的乳液中,能够提高二醇类如戊二醇或辛二醇的抗菌作用,此外,乙基己基甘油能有效抑制引起异味的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不影响人体有益的皮肤菌群。

具体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祛皱原液,每100kg原料中包括:

edta二钠:0.01-0.1kg

保湿剂:5-20kg;

活性成分:0.6-1.8kg;

溶剂:3-20kg;

辛甘醇:0.1-2kg;

水:余量,

所述的活性成分为胜肽,

且所述的水、edta二钠、部分保湿剂混合后形成a相,部分保湿剂和部分溶剂混合后形成b相,部分保湿剂、部分溶剂、活性成分归类为c相,部分溶剂、辛甘醇归类为d相。

进一步,上述的祛皱原液,还包括增稠剂:0.02-0.2kg,归类为c相,且所述的增稠剂为卡波姆。

还可以包括防腐剂:0.05-0.2kg,归类为d相,且所述的防腐剂为辛酰羟肟酸。

而上述的保湿剂为甜菜碱、透明质酸钠、甘油、泛醇、乙基己基甘油中的至少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胜肽为棕榈酰三肽-1、棕榈酰四肽-7、乙酰基六肽-8、二肽二氨基丁酰苄基酰胺二乙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溶剂为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中的至少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上述的护肤美白原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a相各组分按照质量配比加入主锅,并加热至80℃,混合均匀一致;

s2:将主锅降温至50℃,将b相各组分按照质量配比加入边锅,搅拌均匀,并将其投入到主锅中,与a相搅拌混合均匀;

s3:再次将主锅降温至45℃,将c相各组分按照质量配比加入边锅,搅拌均匀,并将其投入到主锅中,搅拌混合均匀;

s4:最后将d相各组分按照质量配比加入边锅,搅拌均匀,并将其投入到主锅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冷却至室温,检测合格后出料得到祛皱原液。

此外,上述的祛皱原液在皮肤促渗技术上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在清洁皮肤后,利用纳米晶片促渗仪垂直接触皮肤表面并逐点进行点刺,每点作用1s,然后旁移一个芯片的宽度进行下一点的点刺,在皮肤表面形成给药通道,点刺的同时,导入祛皱原液,同一点处的皮肤重复导入三次。

更进一步,上述的祛皱原液通过皮肤渗透技术的使用周期为:每周一次。而点刺的深度则至少为肌肤角质层。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所述祛皱原液通过配方中各组分的复配,不仅能够对皮肤起到补水保湿、促进微循环、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损伤、清除自由基、促进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合成、消除炎症等功效,同时与皮肤渗透技术相结合,促进在对皮肤进行点刺、形成给药通道的过程中,具有消炎、杀菌、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使得祛皱产品和促渗技术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将祛皱原液直接作用到真皮层,以大大提升祛皱以及营养皮肤的综合效果,且效果持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以下实施例中,保湿剂为乙基己基甘油、泛醇、甜菜碱、透明质酸钠和甘油的组合物,溶剂为1,2-戊二醇、1,2-己二醇、丁二醇、1,3-丙二醇和辛甘醇,增稠剂为卡波姆,防腐剂则为辛酰羟肟酸,活性组分为棕榈酰三肽-1、棕榈酰四肽-7、乙酰基六肽-8和二肽二氨基丁酰苄基酰胺二乙酸盐,增稠剂为卡波姆。且以下实施例所用原料,均为市售。

实施例1:

每100kg祛皱原液中包括如下表所示的组分及含量(单位kg):

实施例2:

每100kg祛皱原液中包括如下表所示的组分及含量(单位kg):

实施例3:

每100kg祛皱原液中包括如下表所示的组分及含量(单位kg):

实施例1-3的祛皱原液的制备方法均为:

s1:首先将a相各组分按照质量配比加入主锅,并加热至80℃,混合均匀一致;

s2:将主锅降温至50℃,将b相各组分按照质量配比加入边锅,搅拌均匀,并将其投入到主锅中,与a相搅拌混合均匀;

s3:再次将主锅降温至45℃,将c相各组分按照质量配比加入边锅,搅拌均匀,并将其投入到主锅中,搅拌混合均匀;

s4:最后将d相各组分按照质量配比加入边锅,搅拌均匀,并将其投入到主锅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冷却至室温,检测合格后出料得到祛皱原液。

将实施例1-3所述的祛皱原液应用于皮肤促渗技术,应用过程和应用条件相同。

具体为:

一、受试者资料:

招募12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36~45岁,男女各60名,志愿者面部未接受过微针治疗;平素体健,无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皮肤肿瘤;无皮肤过敏史;女性不在妊娠或哺乳期内;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按照男女比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人,男15,女15。

二、仪器及材料:

纳米微针:本研究采用3dl-z型纳米微针,它由一个微针阵列芯片粘贴于塑料水晶头上组成,由苏州纳通生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芯片长(5.0±2.5)mm,宽(5.0±2.5)mm,厚0.3mm,点阵数量(100±25)个;阵列高度0.15mm;锥度(40±3)°,批号:251022-2。纳晶促渗仪(spe-10,苏州纳通生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德国ck多功能皮肤测试仪。

三、治疗方法:

清洁面部并自然风干后,使用电动纳晶促渗仪垂直接触皮肤表面并逐点电动点刺,每点作用1s,点刺的深度为肌肤角质层。然后旁移一个芯片的宽度进行下一点点刺,依此方法完成全脸导入,每次治疗重复3次。实施例1-3的祛皱原液受试者以同样的方法分别全脸导入祛皱原液。利用实施例2所述的祛皱原液进行全脸涂覆,重复3次,为对照组,四组受试者皆每周接受一次治疗,共治疗2个月,治疗期间受试者不能接受其他面部美容治疗及服用美容相关药物或保健品。

四、皮肤测试:

测试室内无阳光直射,无风,控制室温22℃左右、湿度50%~60%。每名受试者清洁面部后不使用任何化妆品,在测试前30min进入房间内静坐待测。使用德国ck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测量脸部皮肤角质层中的含水量(%)、皮肤水分散失量[tewl,g/(h·m2)]、皮肤皱纹(先用硅模复制所测定部位的皮肤皱纹模型,计算机根据皮肤皱纹深度进行等级分类与统计处理),计算样品使用前、使用后的皮肤平均粗糙度r3(即:对5个相同长度、不同节段所测得的r1值取算数平均数,其中r1表示在一定长度内峰值与最低值之间的距离,μm)。结果用δr3(即:使用样品前与使用样品后的皮肤平均粗糙度的差值)表示,数值越高,代表皱纹改善效果越好。测试面部皮肤弹性(测试过程中负压恒定为450mpa),结果用回弹量ur(即取消负压0.1秒后皮肤的恢复值)与皮肤的最大拉伸量uf的比值表示,数值越接近1,说明皮肤弹性越好。通过皮肤状态问卷调查受试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

五、疗效评定标准:

①主观评定:请受试者对治疗前及最后一次治疗后皮肤状态打分。皮肤弹性和皱纹改善程度评分由1分至5分,非常不满意=1分、不满意=2分、一般=3分、满意=4分、非常满意=5分,满分10分,主观评分越高,即对皮肤状态越满意;

②客观评定:德国ck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指标,比较治疗前及最后一次治疗后的数值改变。

六、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软件17.0版本,检测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七、结果:

(1)mc760数字皮肤分析仪检测结果:

皮肤含水量、水分散失量、皮肤弹性和皮肤平均粗糙度见下表:

由上表可知:很明显,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1-3经纳米微针处理后72h皮肤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对照组,而通过上表同时可以得知:本发明所述的祛皱原液由于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协同增效作用,其在皮肤水合度、弹性及皱纹改善效果等方面均由于目前市面上的抗皱化妆品。

(2)满意度调查结果:

四组志愿者对治疗前的皮肤状态打分分别为(5.2±1.8)分、(5.2±2.3)分,(5.0±1.6)分、(4.9±1.5)分、(5.3±1.2)分,无统计学差异,即具有可比性。而实施例1-3的志愿者对治疗后的皮肤状态打分分别为:(9.0±0.9)分、(9.2±0.8)分、(8.9±0.9)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志愿者在治疗后的皮肤状态打分为:(8.2±1.4)分,也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通过促渗技术的满意度高于直接涂抹的。

所有有参与研究的志愿者均未出现感染、红斑、水肿等不良反应。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