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降血脂的含植物成分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33181发布日期:2018-12-01 00:3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降血脂植物提取物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茶梗/茶茎的提取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脂肪摄入量也在逐年上升。高水平的脂肪摄入已被证实与肥胖、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等生活习惯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虽然肥胖与饮食、遗传、生活习惯、精神因素、运动不足、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对多数肥胖者来讲,营养摄取过度造成的体内脂肪蓄积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根椐流行病学调查,与正常人相比,多数肥胖者的体内组织脂肪蓄积异常。此外,高血脂症已被证明是形成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因,同时也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肥胖导致的各种生活习惯病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已知食品中脂肪成分含有的热量最高,过量摄取脂肪是导致肥胖的直接原因。脂肪的吸收首先需要在胰脏分泌的脂肪酶的作用下将其分解成游离脂肪酸,而后经小肠吸收,在体内再合成中性脂肪被蓄积和利用。中性脂肪在肝脏中过量蓄积会诱发脂肪肝。中性脂肪酸在肝脏中转换成超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lipoprotein,vldl)进入血液,血液中过量的vldl是高脂血症的临床指标之一。高脂血症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因,还会引起血栓症,以及诱发脑梗塞、心肌梗塞等多种循环系统疾患。对于预防动脉硬化,一般认为通过限制脂肪吸收或促进体内脂肪代谢来减少血液脂质,特别是减少vldl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茶(camelliasinensis(l.)o.kuntze),山茶科小乔木或小灌木植物,原产于我国,现在全世界超过60个国家均有栽培。茶叶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除了是世界主流嗜好饮料的原材料,还是我国的传统药材之一。现代研究表明,茶叶提取物具有较好的降脂、减肥、抗氧化、抗炎等活性,茶叶提取物已被广泛用于制作保健食品以及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等,用于辅助治疗高血脂症、肥胖、糖尿病、细菌感染等疾病。然而,具有大部分相同活性成分的茶梗、茶茎尚未用于防治高血脂症和肥胖。茶茎是冬季修剪茶树的废料,粉碎可作牲畜饲料添加剂;茶梗是茶叶制作后的废料,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本说明书中,茶梗/茶茎是指茶梗或茶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用于降血脂的含植物成分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旨在解决将茶梗/茶茎用于防治高血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用于降血脂的含植物成分混合物,包括茶梗/茶茎微粉或者茶梗/茶茎提取物。茶梗/茶茎含有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等多酚类化合物。进一步地,还包括抗氧化剂、防腐剂和甜味剂,所述抗氧化剂是亚硫酸盐或抗坏血酸或以上二者的混合物,所述防腐剂是二羟基乙酸或氯丁醇或以上二者的混合物,所述甜味剂是蔗糖或乳糖或d-甘露醇或以上三者的混合物。进一步地,还包括赋形剂和润滑剂,所述赋形剂是淀粉或结晶纤维素或以上二者的混合物,所述润滑剂是硬脂酸镁或硬脂酸钙或滑石粉或以上三者的混合物。进一步地,采用的剂型是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丸剂。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降血脂的含植物成分混合物包括茶茎微粉或者茶梗/茶茎提取物,茶梗/茶茎富有多种多酚类化合物,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血脂过高,控制体重,有效预防、减轻和治疗因超重导致的高血脂以及并发症。动物实验证明,本发明所述的茶茎、茶梗提取物能够抑制大鼠肠道脂肪酶的活性,减少食物来源脂肪的分解,减少肠道脂肪的吸收,降低脂肪负荷大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进而达到减轻体重和降低血脂的作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二是上述用于降血脂的含植物成分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步骤:s110,将修剪茶树获得的茶梗/茶茎机械粉碎成平均粒径小于0.85mm(20目)的粉末,从而获得所述茶梗/茶茎微粉;s120,步骤s110中获得的所述茶梗/茶茎微粉与所述添加剂混合;s130,将步骤s120中获得混合物制备成预定的剂型。所述剂型是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临床用药剂型。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三是上述用于降血脂的含植物成分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步骤:s210,将修剪茶树获得的茶梗/茶茎机械粉碎成粉末;s220,将步骤s210获得的原料粉末与溶剂混合,所述溶剂为水、乙醇或含水乙醇,所述的原料粉末与溶剂的重量比在1∶(10~20),然后通过加热提取、微波提取或超声提取获得所述茶梗/茶茎提取物;s230,步骤s220获得的所述茶梗/茶茎提取物与所述添加剂混合,然后制备成预定的剂型。进一步地,步骤s220包括以下三个分步骤:s221,步骤s210获得的原料粉末与水混合,加热提取后过滤得到一次滤液和一次滤渣;s222,将所述一次滤渣与水再次混合,加热第二次提取后过滤得到二次滤液;s223,合并所述一次滤液和所述二次滤液,浓缩得到所述茶梗/茶茎提取物。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降血脂的含植物成分混合物的以上两个制备方法,其一是先制备平均粒径小于0.85mm的茶梗/茶茎微粉,再与添加剂混合,然后制备成预定的剂型;其二是先采用水、乙醇或含水乙醇作溶剂,制备茶梗/茶茎提取物,再与添加剂混合,然后制备成预定的剂型。采用粒径小于0.85mm的微粉或溶剂提取物的形式,便于消化吸收,而且制备工艺简单、耗能低、无污染。本发明技术方案之四是上述用于降血脂的含植物成分混合物在制备降血脂保健品中的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五是上述用于降血脂的含植物成分混合物在制备降血脂药品中的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之六是上述用于降血脂的含植物成分混合物在制备降血脂食品中的应用。下面为一个实施例的茶梗/茶茎提取物及茶叶提取物的成分分析: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dionex液相分析仪为u1timate3000型,电子天平为sartoriusbp211d十万分之一型,恒温干燥箱为德国memmert型,超纯水仪为merckmillipore公司,小型粉碎机为杭州熊火科技有限公司,乙腈为fisher(色谱纯),甲酸为广州化学试剂厂(分析纯)。对照品咖啡因(caffeine,caff),可可碱(theobromine,tb),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gallat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购自日本和光纯药株式会社;没食子酸(gallicacid,ga),儿茶素((+)-catechin,c)购自美国sigma公司;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gc),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购自日本栗田工业株式会社;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3-gallate,ecg)购自上海晶纯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色谱条件,色谱柱cosmosil5c18-ar-ii(4.6*250mm,5μm,nacalaitesque.inc.,japan),流速为1ml/min,定量检测波长为231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μl。流动相a:h2o(含0.1%甲酸);流动相b:ch3cn(含0.1%甲酸),梯度洗脱程序见表一。供试样品经蒸馏水溶解后离心,经0.45μm水膜过滤后进hplc分析,样品中各成分含量见表二。由表二可以看出,在茶梗/茶茎及茶叶的提取物中,茶叶提取物中的咖啡因(caffeine,caff)含量要远远高于茶梗/茶茎的提取物,可能会导致失眠、兴奋以及心悸等不良反应;而茶梗/茶茎的提取物富含儿茶素等多酚类活性成分,有利于控制血脂水平,规避咖啡因带来的不良反应。表一,hplc梯度洗脱程序表二,茶梗/茶茎及芽茶提取物中生物碱及多酚类化合物含量(%)提取物成分茶叶茶茎茶梗ga0.150.170.20tb0.260.050.03gc0.710.170.06egc2.600.53-c0.270.240.16caff3.310.910.25ec0.850.580.17egcg4.581.29-gcg1.550.08-ecg1.761.040.06注:-表示未检测出下面是茶梗/茶茎提取物对大鼠小肠内脂肪酶(lipase)活性的影响。实验动物采用雄性、体重200~240g的spe级7周龄sd大鼠(购自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k(粤)2013-0002)。实验动物在清洁级层流架中饲养,环境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75±10%,照明时间为12小时/天(7:00~19:00)。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茶茎提取物50mg/kg组、茶茎提取物100mg/kg组、茶茎提取物200mg/kg组以及茶梗提取物50mg/kg组、茶梗提取物100mg/kg组、茶梗提取物200mg/kg组,每组8只。于实验开始前禁食12小时,各给药组经灌胃给药,对照组灌胃给等体积蒸馏水。给药30分钟后,实验动物经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开腹,取出小肠从上端起均分三等份,记为小肠-1、小肠-2和小肠-3,分别将肠内容物取出置于盖玻片上,并取下小肠内粘膜置于载玻片上。分别测定不同部位的小肠内粘膜及肠内容物中的脂肪酶活性,同时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并计算和比较同等蛋白质量中的酶活性。实验数据以mean±s.e.m表示,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anova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如表二至表五所示,小肠管腔内容物中的脂肪酶活性远远高于小肠粘膜中的脂肪酶活性,不同剂量的茶茎或茶梗提取物对小肠管腔内的脂肪酶的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显示出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100mg/kg和200mg/kg茶茎提取物对小肠上段管腔内的脂肪酶抑制率分别为45%和66%,100mg/kg和200mg/kg茶梗提取物对小肠上段管腔内的脂肪酶抑制率分别为38%和61%。表二,茶茎对实验动物小肠内粘膜中脂肪酶活性的影响(u/g蛋白质)组别给药量小肠-1小肠-2小肠-3对照组-3157.6±455.92166.7±424.41024.1±234.6茶茎提取物组50mg/kg2748.3±420.21944.5±173.8891.3±195.1茶茎提取物组100mg/kg2702.4±327.41298.7±257.4940.7±122.2茶茎提取物组200mg/kg2640.8±361.81088.3±208.2835.8±198.4表三,茶梗对实验动物小肠内粘膜中脂肪酶活性的影响(u/g蛋白质)组别给药量小肠-1小肠-2小肠-3对照组-3157.6±455.92166.7±424.41024.1±234.6茶梗提取物组50mg/kg2968.7±437.51907.2±195.01036.0±113.6茶梗提取物组100mg/kg2852.1±369.21403.6±272.7962.6±146.9茶梗提取物组200mg/kg2826.1±466.91175.3±246.1902.7±202.4注:*表示p<0.05,料表示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表四,实验动物小肠管腔内容物中脂肪酶活性的测定(u/g蛋白质)组别给药量小肠-1小肠-2小肠-3对照组-13607.9±856.23407.2±472.5179.5±50.4茶茎提取物组50mg/kg9213.2±1029.42083.2±334.3163.9±35.7茶茎提取物组100mg/kg7493.2±606.4**1533.3±194.9*137.5±63.8茶茎提取物组200mg/kg4577.2±494.8***2085.3±609.6147.5±49.6表五,实验动物小肠管腔内容物中脂肪酶活性的测定(u/g蛋白质)组别给药量小肠-1小肠-2小肠-3对照组-13607.9±856.23407.2±472.5179.5±50.4茶梗提取物组50mg/kg10341.3±1260.52338.3±357.1183.9±38.1茶梗提取物组100mg/kg8378.0±653.9**2808.8±573.8146.4±55.6茶梗提取物组200mg/kg5356.7±403.9***1717.8±208.1*165.6±61.4注:*-p<0.05,料-p<0.01,料*-p<0.001,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下面是茶梗/茶茎提取物对脂肪负荷大鼠血液中甘油三酯(tg)水平的影响。实验动物采用雄性、体重200~240g的spe级7周龄sd大鼠(购自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k(粤)2013-0002)。实验动物在清洁级层流架中饲养,环境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75±10%,照明时间为12小时/天(7:00~19:00)。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茶茎提取物100mg/kg组、茶茎提取物200mg/kg组、茶梗提取物100mg/kg组以及茶梗提取物200mg/kg组,每组8只。于实验开始前禁食12小时,各给药组经灌胃给药,对照组灌胃给等体积蒸馏水。给药30分钟后,分别灌胃给予5ml/kg橄榄油,并分别于橄榄油负荷前、负荷后2、4、6、8小时的不同时间点经尾静脉取血,测定其不同时间的tg水平。实验数据以mean±s.e.m表示,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anova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如表六所示,给予大鼠5ml/kg橄榄油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并在6小时后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不同剂量的茶茎、茶梗提取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g值的上升。表六,实验大鼠于脂肪负荷后的tg水平测定值(mmol/l)注:*表示p<0.05,料表示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下面是茶梗/茶茎提取物对高糖、高脂饮食大鼠体重的影响的影响。实验动物采用雄性、体重200~240g的spe级7周龄sd大鼠(购自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k(粤)2013-0002)。实验动物在清洁级层流架中饲养,环境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75±10%,照明时间为12小时/天(7:00~19:00)。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茶茎提取物100mg/kg组、茶茎提取物200mg/kg组、茶梗提取物100mg/kg组以及茶梗提取物200mg/kg组,每组10只。喂养饲料为含猪油10%、胆固醇2%、蛋黄粉5%、丙基硫氧嘧啶0.2%、蔗糖10%、基础饲料72.8%的高糖高脂肪饲料。各给药组每天灌胃给药一次,对照组灌胃给等体积蒸馏水,实验持续24天。实验期间每天测定并记录大鼠的体重。实验数据以mean±s.e.m表示,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anova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如表五所示,连续给予高糖、高脂饮食24天后,实验大鼠的体重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给予茶茎、茶梗提取物均能显著抑制大鼠体重增加。表七,高糖、高脂饮食大鼠体重的影响(g)注:料表示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实施例所用茶茎和茶梗,由贵州普安宏鑫茶厂提供,已除杂和初步粉碎。实施例1,用于制作降血脂食品的含茶梗/茶茎微粉的混合物茶茎和茶梗原料,粉碎成平均粒径小于0.85mm(20目)的粉末;每100重量份上述茶梗/茶茎微粉中加入抗坏血酸1份、二羟基乙酸0.2份、d-甘露醇2份、玉米淀粉20份、硬脂酸钙3份,水100份,混合均匀后干燥;干燥物粉碎为平均粒径小于0.85mm的颗粒,即得该混合物。该混合物作为面包添加剂使用时,每100克面包专用面粉中加入1~5g。实施例2,作降血脂保健品的含茶梗/茶茎微粉的混合物茶茎和茶梗原料,粉碎成平均粒径小于0.85mm(20目)的粉末;每100重量份上述茶梗/茶茎微粉中加入抗坏血酸1份、二羟基乙酸0.2份、d-甘露醇2份、结晶纤维素10份、硬脂酸钙3份、水90份,混合均匀后干燥。干燥物压制成片剂或丸剂,或灌制为胶囊。该片剂/丸剂/胶囊作降血脂保健品,温水送服口服,餐后服用1~5g。实施例3,茶梗/茶茎提取物的制备将原料粉碎成粗粉,取500g粗粉,置提取罐中,加20倍量水回流提取,保持沸腾8小时,过滤,滤渣再加入20倍量水回流提取,保持沸腾1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液置浓缩罐中6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左右的流浸膏,流浸膏取出装入托盘,经冷冻干燥得提取物约50g。实施例4,茶梗/茶茎提取物的制备将原料粉碎成粗粉,取500g粗粉,置提取罐中,加10倍量50%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保持沸腾2小时,过滤,滤渣再加入10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保持沸腾1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液置浓缩罐中6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左右的流浸膏,经冷冻干燥得提取物约50g。该提取物、用上述方法制备的茶叶提取物,用于以上的测试分析。实施例5,用于制备降血脂药品的含茶梗/茶茎提取物的混合物以上茶梗/茶茎提取物制备成多种药物制剂,添加常规的赋形剂、润滑剂、抗氧化剂、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等添加剂;其中,优选的赋形剂有乳糖、白糖、d-甘露醇、淀粉、结晶纤维素等;优选的润滑剂有硬脂酸镁、硬脂酸钙、滑石粉等;优选的抗氧化剂有亚硫酸盐、抗坏血酸等;优选的防腐剂有二羟基乙酸、氯丁醇等。茶梗/茶茎提取物与添加剂混和均匀后,制成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丸剂等。上述药物制剂的服用方式为餐后口服,每次服用剂量中茶梗/茶茎提取物地含量为0.2~0.6g。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