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蜂叮咬后的外用涂擦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1601发布日期:2018-10-12 20:44阅读:20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蜂叮咬后的外用涂擦液。



背景技术:

马蜂学名“胡蜂”、又名“蚂蜂”或“黄蜂”,体大身长毒性也大,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马蜂、蜜蜂体内都含有大量的酸性毒素混合物,被马蜂或蜜蜂叮咬后,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如不即时处理救治,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甚至死亡。目前,被马蜂蜜蜂叮咬后,去专业的医院也只是用酒精擦洗伤口,然后输入一些止痛、消炎、消肿抗过敏的药物等来治疗,市面上没有一种针对马蜂叮咬后的专业药物,而且去医院治疗费用也很昂贵。

在民间,如果被马蜂、蜜蜂叮咬后的处理方法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是用温水、肥皂水、盐水清洗伤口,有的是涂抹单一的万花油、红花油、清凉油、绿药膏等,还有很多是用单一的生姜、大蒜、鱼腥草、马齿苋等等捣烂后涂在患部。但是这些方法,都只能是临时辅救措施,没有一个很好的完整救治方法,并且这些方法是治标不治本,有的是治本不治标,从而使很多人被马蜂和蜜蜂叮咬后将要忍耐6-7天的痛苦和不适,或是花费几千元高额费用到医院救治,还有的部分人离医院较远,没有及时救治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据统计全国每年有近百人死于马蜂叮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马蜂叮咬后的外用涂擦液。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蜂叮咬后的外用涂擦液,其特征是由下列物质重量份制成:腹水草50-60份、鱼腥草50-60份、大蒜5-6份、薄荷脑6-10份、蛇油2-3份、甘油3-4份、食盐2-3份、蒸馏水500-600份。

本发明一种马蜂叮咬后的外用涂擦液的制备方法是:取腹水草50-60份、鱼腥草50-60份、大蒜5-6份、薄荷脑6-10份、蛇油2-3份、甘油3-4份、食盐2-3份,混合后碾碎,加入500-600份的蒸馏水浸泡,浸泡完成后进行过滤,将过滤液放在紫外灯下照射1-2小时进行消毒,即可得到外用涂擦液。

本发明一种马蜂叮咬后的外用涂擦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蒸馏水的温度为15-20℃,浸泡时间为:不少于10天。

本发明方案中选用的腹水草,别名:两头爬、钓鱼竿、两头粘、爬岩红等,为玄参科植物爬红岩veronicastrumaxillare(sieb.etzucc.)yamazaki或毛叶腹水草veronicastrumvillosulum(miq.)yamazaki的全草。具有行水,消肿,散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跌打损伤,疮肿疔毒,烫伤,毒蛇咬伤。

本发明方案中选用的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于湿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的作用。

本发明方案中选用的薄荷脑具有疏风,清热,解毒的功效,外用可起到止痛、消炎、止痒、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浮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目赤、外感风热、咽齿肿痛、皮肤风痒等症,常用于制做清凉油、止痛药、牙膏。

本发明方案中选用的薄荷脑蛇油含有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等物质,具有调节内分泌失调,润肠通便,养颜美容,防止皮肤衰老,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也能抗菌消炎,是对付痘痘的良方,同时渗透能力强,对冻疮、烫伤、皮肤皲裂、慢性湿疹等疗效显著,并对受损的皮肤有及时渗透和表面缝合修复的功效。

本发明方案中选用的甘油,是一种无色、无臭、味甜,外观呈澄明黏稠液态的有机物,具有保湿、保润功能外,还具有高活性、抗氧化、促醇化等特殊功效。

本发明方案中选用的大蒜,能够解毒杀虫、消肿,防止受伤皮肤受到细菌的伤害且杀菌力强,大蒜中含硫化合物具有奇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对多种球菌、杆菌、真菌和病毒等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是当前发现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种。

本发明方案中选用的食盐,能起到清洁皮肤、消毒、杀菌的作用。

本发明的一种马蜂叮咬后的外用涂擦液,是从事养蜂40多年,经过几百几千次的反复实验,而研制的一种专门针对马蜂和蜜蜂叮咬后的一种擦涂液,配方组成简单、成本低、渗透性强疗效显著,治疗范围广。

本发明的一种马蜂叮咬后的外用涂擦液,对于被马蜂叮咬后,只要在当天连续擦涂3-6次,使伤口不红、不肿、不痛、不痒,第二天就能全愈。

本发明制备的一种马蜂叮咬后的外用涂擦液使用方便,直接在患处擦涂,便能止痛、消肿、止痒,使伤者在最短时间内减去痛苦,标本兼治,而且成本低、见效快,对于马蜂和蜜蜂叮咬后有特殊疗效,如果用于蚊虫叮咬更是立竿见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本发明一种马蜂叮咬后的外用涂擦液,由下列物质重量份制成:腹水草50份、鱼腥草50份、大蒜5份、薄荷脑6份、蛇油2份、甘油3份、食盐2份、蒸馏水500份。

实施例2:本发明一种马蜂叮咬后的外用涂擦液,由下列物质重量份制成:腹水草60份、鱼腥草60份、大蒜6份、薄荷脑10份、蛇油3份、甘油4份、食盐3份、蒸馏水600份。

实施例3:本发明一种马蜂叮咬后的外用涂擦液,由下列物质重量份制成:腹水草56份、鱼腥草58份、大蒜6份、薄荷脑8份、蛇油2份、甘油4份、食盐2份、蒸馏水560份。

实施例4:一种马蜂叮咬后的外用涂擦液,其特征是由下列物质重量份制成:腹水草52份、鱼腥草55份、大蒜6份、薄荷脑7份、蛇油3份、甘油4份、食盐3份、蒸馏水580份。

一种马蜂叮咬后的外用涂擦液的制备方法是:腹水草52份、鱼腥草55份、大蒜6份、薄荷脑7份、蛇油3份、甘油4份、食盐3份,混合后碾碎,加入580份的15-20℃蒸馏水浸泡不少于10天,浸泡完成后进行过滤,将过滤液放在紫外灯下照射1-2小时进行消毒,即可得到外用涂擦液。

实施例5:马蜂叮咬患者,湖北省利川市福宝山林场的郭某,男,现年36岁,在山上采摘野生马蜂窝,被马蜂蜇咬5处,伤口处漫肿,痛痒麻木,擦涂本发明的药物后当天就消肿,第二天患处略微发痒。

实施例6:蜜蜂叮咬患者,重庆市云阳县马阳镇楼子村的王某,男,40岁,经常被蜜蜂叮咬,一直找不到专门治疗蜜蜂叮咬的药物,擦了本发明的擦涂液,一小时后无痛感。

实施例7:马蜂叮咬患者,利川市元堡乡毛针村的王某,男,45岁,被马蜂叮咬后,疼痛难忍,经人介绍找到本发明药水擦了十分钟后就感觉不痛了,一直擦3-6次后肿就全消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蜂叮咬后的外用涂擦液。其特征是由下列物质重量份制成:腹水草50‑60份、鱼腥草50‑60份、大蒜5‑6份、薄荷脑6‑10份、蛇油2‑3份、甘油3‑4份、食盐2‑3份、蒸馏水500‑600份。本发明制备的一种马蜂叮咬后的外用涂擦液使用方便,直接在患处擦涂,便能止痛、消肿、止痒,使伤者在最短时间内减去痛苦,标本兼治,而且成本低、见效快,对于马蜂和蜜蜂叮咬后有特殊疗效,如果用于蚊虫叮咬更是立竿见影。

技术研发人员:谭绍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谭绍江
技术研发日:2018.08.13
技术公布日:2018.10.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