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儿童咳嗽的药用艾条及制作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51403发布日期:2018-10-26 17:48阅读:8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儿童咳嗽的药用艾条及制作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咳嗽是儿童特别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外感为主;外感咳嗽一般均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俟肺气宣畅则咳嗽自止;内伤咳嗽应防宣散伤正,注意调理脏腑,顾护正气。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治疗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而西医习惯对咳嗽使用各种抗生素治疗,不区分病因的治疗方法,见效较慢,花费了大量金钱,往往还因为副作用太大产生严重后果,国家已经明令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用艾灸防治咳嗽是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传统医疗方法;但是目前市场上艾条功效较为单一,缺少专门针儿童咳嗽使用的艾条,不利于发挥中药协同治疗的效果;儿童身体发育尚在发育期间,对各种药物更敏感,因此开发治疗儿童咳嗽使用的药用艾条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儿童咳嗽的药用艾条及制作方法及应用,该艾条采用艾草为基础,加入适量的苏叶、桑叶、辛夷花和荆芥制成药用艾条,该艾条中几中药材协同发挥艾草的通经络、苏叶的宣肺止咳、桑叶的清肺润燥、辛夷花的通窍消炎和荆芥的祛痰和平喘等功效,同时气味友好,对室内环境有清洁和杀菌效果,有利于预防和巩固感冒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儿童咳嗽的药用艾条,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艾草10份、苏叶:0.1~2份、桑叶0.1~3份、辛夷花0.1~2份、荆芥0.1~1份。优选地,所述艾草为2~6年艾草制得的艾绒。优选地,所述苏叶、桑叶、辛夷花和荆芥均为干品,并经过粉碎到10~80目。上述用于治疗儿童咳嗽的药用艾条,其制作方法为:将所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混合均匀后,按照传统制作方法制作艾条。上述用于治疗儿童咳嗽的药用艾条,在制备治疗或预防儿童咳嗽的药中的应用。其中用于治疗咳嗽时,艾灸的穴位为主穴:肺俞、大椎、风门、天突;配穴:痰多加脾俞、丰隆,其中脾肾两虚加脾俞、肾俞、足三里;肺气虚加肺俞、太渊、膏盲;外感引起的加身柱、风池。用于预防咳嗽时,艾灸气海穴。上述用于治疗儿童咳嗽的药用艾条,在室内熏香和室内环境的清洁和杀菌中的应用。本发明中各原料的作用如下:艾草,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草又被称为“医草”,《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艾草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草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同时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苏叶,其味辛,微温,无毒,归经:脾经、肺经二经;芳香升散,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气和中,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同时治疗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桑叶,其性寒,味甘、苦,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的病症;桑叶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与祛风、清热功效相符。现代中、西医把桑叶和桑叶生物制剂作为改善糖尿病及其他各种疑难杂症的药物而使用,认为其药效极为广泛。有清肺润燥、止咳、去热、化痰、治盗汗;补肝、清肝明目、治疗头晕眼花、失眠、消除眼部疲劳;消肿、清血、治疗痢疾、腹痛、减肥、除脚气、利大、小肠;抗应激、凉血、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心肌梗塞、脑溢血、祛头痛、长发;降血糖、抗糖病等。辛夷花,性温味辛,归肺、胃径。因它辛散温通,芳香走窜,上行头面,善通鼻窍,因治鼻渊头痛要药。同时只要适当配伍偏寒偏热均可应用,内服外用都有较好的疗效。辛夷有散风寒的功效,可用于治鼻炎、降血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少火生气。“辛夷入三焦上之肺、中之脾胃、下之肝胆,而生脏腑清气。其气辛香。薄而浮散,能行脏腑营卫,内祛五脏风寒,外辛温解表,彻内彻外,表证里证皆可运用。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温。入肺、肝经。发表散风、透疹。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现代研究证明具有解热和降温作用;镇静、镇痛;具有明显抗炎作用;止血作用明显;具有明显的祛痰和平喘作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及抗微生物作用;有弱的抑制癌细胞作用。荆芥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采用2~6年艾绒,可以适当减少艾草对儿童的刺激性,同时又可以保证其有足够挥发份,以保证艾草通经的效果;2、本发明的配伍药材为艾草、苏叶、桑叶、辛夷花和荆芥,可以发挥五种药材的协同作用,保证治疗效果;3、本艾条用于治疗咳嗽,适合艾灸的穴位主穴:肺俞、大椎、风门、天突;配穴:痰多加脾俞、丰隆,脾肾两虚加脾俞、肾俞、足三里;肺气虚加肺俞、太渊、膏盲;外感引起的加身柱、风池;4、本艾条用于预防咳嗽,适合艾灸气海穴5、本艾条作为室内熏香使用;6、本发明有助于室内环境的清洁和杀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治疗儿童咳嗽的药用艾条及制作方法,步骤如下:(1)取三年陈艾绒5g,同时取粉碎到20目的干品苏叶、桑叶、辛夷花和荆芥各0.1g;(2)将上述五种药材混匀,按照传统艾条制作方法生产出成品艾条。实施例2:一种用于治疗儿童咳嗽的药用艾条及制作方法,步骤如下:(1)取两年陈艾绒5g,同时取粉碎到30目的干品苏叶0.2g、桑叶0.3g、辛夷花0.2g、荆芥0.1g;(2)将上述五种药材混匀,按照传统艾条制作方法生产出成品艾条。实施例3:一种用于治疗儿童咳嗽的药用艾条及制作方法,步骤如下:(1)取两年陈艾绒10g,同时取粉碎到30目的干品苏叶0.3g、桑叶0.8g、辛夷花1.3g、荆芥0.3g;(2)将上述五种药材混匀,按照传统艾条制作方法生产出成品艾条。对比例1:该对比例为将实施例1中的三年陈艾绒用七年陈艾绒代替,其余均相同。对比例2:该对比例为将实施例1中的辛夷花去除,其余均相同。对比例3:该对比例为将实施例1中的桑叶用菊花代替,其余均相同。对比例4:该对比例为将实施例1中的荆芥用防风代替,其余均相同。疗效观察一、一般资料:对70例外感咳嗽的儿童进行试灸,分为七组,每组10名儿童,每天试灸一次,试灸周期为7天;二、诊断标准:所有儿童按外感咳嗽临床表现或医院诊断结论确诊。三、治疗方法:用本发明实施例1~3及对比例1~4制成的艾条艾灸大椎和风门穴10分钟。四、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咳嗽临床症状消失;2、有效:咳嗽临床症状表现轻微;3、无效:咳嗽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五、结果分析:每组儿童使用相应原料配方制成的艾条艾灸大椎和风门穴10分钟,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治疗标准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第七组治愈10996454有效0113423无效0001233由表1中第一~七组疗效效果可知,按实施例1~3相应原料配方制成的艾条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起效快一次即见效。由表1可知在相同条件下实施例1相应原料配方制成的艾条,临床效果对比疗效显著优于对比例1相应原料配方制成的艾条,而且实施例1对儿童刺激性较小。由表1可知在相同条件下实施例1相应原料配方制成的艾条,临床效果对比疗效显著优于对比例2相应原料配方制成的艾条。发现该发明所提供的艾条中几中药材协同发挥艾草的通经络、苏叶的宣肺止咳、桑叶的清肺润燥、辛夷花的通窍消炎和荆芥的祛痰和平喘等功效,缺一不可。由表1可知在相同条件下实施例1相应原料配方制成的艾条,临床效果对比疗效显著优于对比例3和4相应原料配方制成的艾条。因此可知实施例1相应原料配方之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而对比例3中例如桑叶与菊花均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但桑叶性寒,主入肺经,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善于清肺润燥,并能凉血止血。当用菊花替代桑叶后,原料配方中协同增效作用消失,临床效果变差。对比例4中荆芥与防风均微温不燥,药性和缓,表寒表热用之皆宜;且能消散疮疡。但荆芥轻透力强,并能宣透疹毒,以治麻疹不透;炒炭又能止血,用治吐衄下血。当用防风替代荆芥后,原料配方中协同增效作用消失,临床效果变差。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艾条中几中药材不是单纯药效类似就可以等效替代的,而是从各药彼此协调的角度考虑的,可能药效相似的药物很多,但是能够达到协调性好的药物却不多见。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