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5995发布日期:2019-01-05 10:2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美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皮肤护理器,具体地,涉及一种美容器。



背景技术:

美容器是一种常见的脸部皮肤护理设备,其常见的名称为微晶焕肤仪,其能够磨擦脸部皮肤,使得皮肤老化的角质脱离皮肤,且其能够将脱离皮肤的角质同步吸走收集,以便统一清理。专利申请cn201210048953.6公开了一种常见的美容器,其包含有磨皮件、抽气装置、过滤层和收集器等结构。抽气装置在工作时会对皮肤产生作用,通称为对肌肤进行提拉按摩。现有的美容器并不能对皮肤进行滋润保护,对于柔嫩的皮肤,提拉按摩会在皮肤表面留下痕迹,尽管痕迹可逐步消解,但该类型的美容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美容器以解决现有的美容器在对皮肤进行提拉按摩时不能同步滋润皮肤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美容器,包含:具有第一通道的磨皮机构、驱动空气流入第一通道内的抽气机构、以及控制抽气机构工作的控制机构;磨皮机构用以摩擦皮肤以使角质脱离皮肤后吸入第一通道;所述磨皮机构还具有供水气喷出以湿润皮肤的第二通道;所述美容器还包含空气加湿机构,空气加湿机构连通第二通道的进口端和抽气机构的出气端。

较佳地,用以过滤脱离皮肤的角质的包含连通第一通道的出口端和抽气机构的进气端的第一过滤组件。

较佳地,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含第一壳部、第二壳部、以及第一过滤件;第一壳部具有连通抽气机构的进气端的第一气嘴;第二壳部具有连通第一通道的出口端的第二气嘴;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相拼接形成连通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的容置腔;所述第一过滤件配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之间。

较佳地,所述磨皮机构包含:基体、磨皮件;所述第一通道包含位于基体上的第一通道部;所述第二通道包含位于基体上的第二通道部;所述磨皮件配置于第一通道部(5a)的进口端且至少让位出部分第一通道部的进口端。

较佳地,所述磨皮机构还包含支架,所述支架可分离地配置于基体上,且所述支架具有支架主体、位于支架主体上且连通第一通道部的出口端和第一过滤组件的第一连通部、位于支架主体上且连通第二通道部的进口端和空气加湿机构的第二连通部。

较佳地,所述过滤机构还包含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部内;所述抽气机构能够带动空气流经第二过滤件,以使第二过滤件过滤所述角质。

较佳地,所述第二通道部绕设于所述第一通道部外周。

较佳地,所述第二通道部的出口端为多个,沿周向间隔配置。

较佳地,多个所述第二通道部的出口端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端的外周。

较佳地,所述空气加湿机构包含:带有进液口的储液箱、遮盖进液口的外盖、位于储液箱内的吸水棉;所述储液箱连通第二通道的进口端和抽气机构的出气端。

较佳地,用以过滤脱离皮肤的角质的过滤机构包含第二过滤件,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抽气机构能够带动空气流经第二过滤件,以使第二过滤件过滤所述角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1、本方案的抽气机构工作时,一方面,抽气机构的进气端驱动空气流入第一通道使得经磨皮机构摩擦后脱离皮肤的角质吸入第一通道;另一方面,在空气加湿机构存储水或护肤液时,抽气机构的出气端同步驱动空气带动空气加湿机构内的水或护肤液以水汽的形式流入第二通道,以喷出以湿润皮肤;本方案的美容器在磨皮时兼具湿润皮肤的功能,可减轻现有的美容器在提拉按摩时会在皮肤表面留下痕迹的问题;

2、本方案的抽气机构兼具带动空气流入第一通道和带动空气流出第二通道的作用,相较于设两个抽气机构控制空气分别相对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流动的方案,本方案结构较为紧凑;

3、本方案的过滤机构可包含第一过滤组件和/或第二过滤件,进而可根据实际产品需要灵活配置。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美容器的示意图;

图2绘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美容器的分意图;

图3绘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体的示意图;

图4绘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4,在第一实施例中,本申请的美容器包含:具有第一通道m1的磨皮机构1、驱动空气流入第一通道m1内的抽气机构2、过滤机构、以及控制抽气机构2工作的控制机构(图未示)。磨皮机构1用以摩擦皮肤以使角质脱离皮肤后吸入第一通道,过滤机构用以对进入第一通道m1后的角质进行过滤。磨皮机构1还具有供水气喷出以湿润皮肤的第二通道m2,第一通道m1与第二通道m2相分离。美容器还包含空气加湿机构4,空气加湿机构4连通第二通道m2的进口端和抽气机构2的出气端2b,抽气机构2能够带动空气依次流经空气加湿机构4和第二通道m2。需说明的是,在图1和图2中,省略了封装磨皮机构1、抽气机构2、过滤机构、空气加湿机构4和控制机构的壳体,以及连接抽气机构2和控制机构的电连接线,控制机构可为常见的pcb电路板结构,壳体上可对应配置有控制开关。壳体轮廓可为常见的方便手部抓持的结构。图示中第一通道m1和第二通道m2的路径以虚线表示。抽气机构2包括但不限于仅有一个出气端2b;不与加湿机构4连通的出气端2b可与外界直接连通,或者与可收集脱离皮肤的角质的收集结构连接。

第一实施例的过滤机构包含第一过滤组件3和第二过滤件8。如图所示,第一过滤组件3连通第一通道m1的出口端和抽气机构2的进气端2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组件3包含第一壳部3a、第二壳部3b、以及第一过滤件3c;第一壳部3a具有连通抽气机构2的进气端2a的第一气嘴,第二壳部3b具有用以连通第一通道m1的出口端的第二气嘴,且第一壳部3a和第二壳部3b相拼接形成连通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的容置腔;第一过滤件3c配置于容置腔内,且位于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之间。第一壳部3a和第二壳部3b可由相拼接的状态恢复至相分离地状态,进而长期使用后,用户可取出第一过滤件3c进行更换。

第一实施例的磨皮机构1包含:基体5、磨皮件6和支架7。如图4和图3,基体5包含外侧环形壳体和套设于外侧环形壳体的内侧环形壳体,外侧环形壳体的延伸长度长于内侧环形壳体,以便支架7的外周能够通过卡接于外侧环形壳体下侧的内周上的方式配置于基体5上。第一通道m1包含位于基体5上的第一通道部5a(对应于内侧环形壳体),第二通道m2包含位于基体5上的第二通道部5b(对应于外侧环形壳体和内侧环形壳体之间)。第二通道部5b绕设于第一通道部5a外周,支架主体7a套设于基体5内。磨皮件6配置第一通道部5a的进口端,磨皮件6可为带有均匀分布的通孔的结构,即磨皮件6通过其上的通孔让位出部分第一通道部5a的进口端,通孔用以供角质进入第一通道部5a内。支架7可分离地配置于基体5上,且支架7具有支架主体7a、位于支架主体7a上且连通第一通道部5a的出口端和第一过滤组件3的第一连通部7b、位于支架主体7a上且连通第二通道部5b的进口端和空气加湿机构4的第二连通部7c。第一连通部7b贯通支架主体7a的上下表面,且具有位于支架主体7a上下两侧的延伸端,其上侧延伸端连通第一通道部5a的出口端,其下侧延伸端通过第一软管l1连通第一过滤组件3,过滤组件3通过第二软管l2连通于抽气机构2。第二连通部7c贯通支架主体7a的上下表面,且其具有位于支架主体7a下侧的延伸端,该延伸端通过第三软管l3连通于空气加湿机构4,空气加湿机构4通过第四软管l4连通于抽气机构2。第二过滤件8位于第一连通部7b内,抽气机构2能够带动空气流经第二过滤件8,以使第二过滤件8过滤角质。如图3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通道部5b的出口端为多个(本实施例为四个),沿周向间隔配置。多个第二通道部5b的出口端位于第一通道m1的出口端的外周。但容易理解,第二通道部5b的出口端和第一通道m1的出口端的具体位置并不限于上述方式。

空气加湿机构4包含:带有进液口的储液箱4a、遮盖进液口的外盖4b、位于储液箱4a内的吸水棉4c;储液箱4a连通第二通道m2的进口端和抽气机构2的出气端2b。

抽气机构2可为常见的抽气泵。第一过滤件3c和第二过滤件8可为防尘棉。相较于第二过滤件8,第一过滤件3c可为能够过滤颗粒尺寸较小的角质的过滤件,能够过滤颗粒尺寸较小的角质的过滤件的价格通常高于仅能够过滤颗粒尺寸较大的角质的过滤件的价格。相较于仅采用第一过滤件或第二过滤件时,为了过滤所有颗粒尺寸,则第一过滤件或第二过滤件需采用能够过滤颗粒尺寸较小的角质的过滤件,其需经常更换过滤件,成本较高。而本实施例同时包含第一过滤件3c和第二过滤件8,两者的过滤精度不同,长期使用时,经常需要更换的是第二过滤件8,而第一过滤件3c不需长期更换,采用该方案,可兼顾过滤效果和用户使用成本。

以上即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但容易理解,第一过滤组件3和第二过滤件8在结构上并不相互依附,因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过滤机构可仅包含第一过滤组件3或第二过滤件8。亦应理解,第一过滤组件3的具体亦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可位于同一壳部上。亦应理解,磨皮机构和空气加湿机构的具体结构亦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另需说明的是,在前一实施例中,磨皮机构1包含了支架7,但的另一实施例中,亦可不包含支架7,并对应调整基体和磨皮件的结构,例如将基体上调整成使第一通道部和第二通道部为并行的管状结构,而非前述实施例中第二通道部绕设于第一通道部外周的形式,在该设计思路下,并行的第一通道部和第二通道部两者的出气端可分别对应连接至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如此即可省略支架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