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治疗中风及后遗症康复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3838发布日期:2018-11-17 00:38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防、治疗中风及后遗症康复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风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症状包括头痛、呕吐、眩晕、肢体和面部的感觉异常、口角流涎、突发的视感障碍、意识障碍等。它还包括偏瘫,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中风偏瘫后遗症多属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治疗的药物有西药和中药,由于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有的甚至是需要终生服用,长期服用西药具有较大的副作用,服用中药有的效果不甚理想,有的价格较高,患者难以承受,有的需要煎服,服用不便。一般都采取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临床用药最常见的几种药品是:华佗再造丸、大活络丸、通心络胶囊、步长脑心通胶囊、消栓通络片、血塞通软胶囊等,但对一些病症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预防、治疗中风及后遗症康复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具有疗效好、服用方便、没有副作用的优点,其制备工艺简单,且不会导致有效成分的丧失。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预防、治疗中风及后遗症康复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

牛黄1-2份、蟾酥1-2份、麝香1-2份、羚羊角3-5份、朱砂4-6份、干蜈蚣4-7份、干全蝎8-10份、干水蛭15-25份、僵蚕25-35份、甘草15-25份。

优选地,还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

牛黄1份、蟾酥1份、麝香1份、羚羊角4份、朱砂5份、干蜈蚣5份、干全蝎9份、干水蛭20份、僵蚕30份、甘草20份。

优选地,还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

怀牛膝13-17份、桑寄生8-12份、苏合香4-6份、远志13-17份、狗脊13-17份、双钩藤8-12份、枣仁8-12份。

优选地,还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

怀牛膝15份、桑寄生10份、苏合香5份、远志15份、狗脊15份、双钩藤10份、枣仁10份。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预防、治疗中风及后遗症康复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如下:

s1:按重量取牛黄、蟾酥、麝香、羚羊角、朱砂、怀牛膝、桑寄生、苏合香、远志、狗脊、双钩藤和枣仁,备用;

s2:按重量取干蜈蚣、干全蝎、干水蛭、僵蚕、甘草,备用;

s3:将s2中的材料与牡蛎粉混合后放入砂锅中,用文火炒至焦黄;

s4:将s3中的牡蛎粉分离出去后,剩下的药物料与s1中的原料混合研磨成粉,过筛后制成制剂。

优选地,所述s4中筛的孔径为80-100目。

优选地,所述s4中的制剂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中的一种。

本发明所使用的各中药成分的作用机理:

牛黄:牛黄能对抗由咖啡因、樟脑和印防己毒素等引起的小鼠中枢兴奋症状,并可增强水合氯醛、乌拉坦、吗啡或巴比妥钠的镇咳作用;牛磺酸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可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或踏轮活动,增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作用;牛黄还有抗惊厥作用;牛磺酸有显著镇痛作用;

蟾酥:味甘、辛,性温,有毒,具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的功效,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

麝香:味辛,性温;归心、肝、脾经;香烈窜散,可升可降,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催生下胎的功效,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痛经,积聚,心腹暴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恶疮,喉痹,口疮,牙疳,虫蛇咬伤,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羚羊角:味咸,性寒,归肝、心经,具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的功效,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热痉厥,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朱砂:甘,微寒,归心经,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

怀牛膝:苦酸,平。入心、肝、大肠三经,活血散瘀,祛湿利尿,清热解毒。治淋病,尿血,妇女经闭,症瘕,风湿关节痛,脚气,水肿,痢疾,疟疾,白喉,痈肿,跌打损伤;

桑寄生:苦甘,平,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用于肝肾不足、血虚失养的关节不利、筋骨痿软、腰膝酸痛,养血安胎。该品能养血安胎气,补肾固胎元,用于血虚胎动不安;

苏合香:辛;甘;温;无毒,入肺;肝;脾;胃经,通窍辟秽,开郁豁痰,行气止痛。主中风,痰厥,气厥之寒闭症,温疟,惊痫,湿浊吐利,心腹卒痛以及冻疮,疥癣;

远志:味苦、辛、温,归心、肾、肺经,安神益智,解郁。治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

狗脊: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下肢无力;

双钩藤:归肝、心经,主治小儿惊风;夜啼;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

枣仁:性平,味甘、酸。归心、肝经;具有养心,安神,敛汗的功效。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盗汗;

干蜈蚣:辛,温,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主治痉挛抽搐、疮疡肿毒、瘰疬结核、风湿顽痹、顽固性头痛;

干全蝎:,平,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主治小儿惊风,痉挛抽搐,癫痫,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作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牙痛,耳聋,疝气腹痛,瘰疬痰核,痈肿疮毒,风疹顽癣,虫蛇咬伤,烧烫伤;

干水蛭:咸苦,平,有毒;入肝、膀胱二经;主治月经闭止、症瘕腹痛、蓄血、损伤瘀血作痛、痈肿丹毒等症;

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用于治疗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等症;

甘草:甘,平;入脾、胃、肺经;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中药制作工艺简单,且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不会丧失;制得的中药具有疗效好、服用方便、没有副作用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1

s1:按重量取牛黄1克、蟾酥1克、麝香1克、羚羊角3克、朱砂5克,备用;

s2:按重量取干蜈蚣4克、干全蝎8克、干水蛭15克、僵蚕25克、甘草15克,备用;

s3:将s2中的材料与牡蛎粉混合后放入砂锅中,用文火炒至焦黄;

s4:将s3中的牡蛎粉分离出去后,剩下的药物料与s1中的原料混合研磨成粉,过100目筛后制成第一组药物。

实施例2

s1:按重量取牛黄1克、蟾酥1克、麝香1克、羚羊角5克、朱砂5克,备用;

s2:按重量取干蜈蚣7克、干全蝎10克、干水蛭25克、僵蚕35克、甘草25克,备用;

s3:将s2中的材料与牡蛎粉混合后放入砂锅中,用文火炒至焦黄;

s4:将s3中的牡蛎粉分离出去后,剩下的药物料与s1中的原料混合研磨成粉,过100目筛后制成第二组药物。

实施例3

s1:按重量取牛黄1克、蟾酥1克、麝香1克、羚羊角4克、朱砂5克,备用;

s2:按重量取干蜈蚣5克、干全蝎9克、干水蛭20克、僵蚕30克、甘草20克,备用;

s3:将s2中的材料与牡蛎粉混合后放入砂锅中,用文火炒至焦黄;

s4:将s3中的牡蛎粉分离出去后,剩下的药物料与s1中的原料混合研磨成粉,过100目筛后制成第三组药物。

实施例4

s1:按重量取牛黄1克、蟾酥1克、麝香1克、羚羊角4克、朱砂5克、怀牛膝13克、桑寄生8克、苏合香5克、远志13克、狗脊13克、双钩藤8克、枣仁8克,备用;

s2:按重量取干蜈蚣5克、干全蝎9克、干水蛭20克、僵蚕30克、甘草20克,备用;

s3:将s2中的材料与牡蛎粉混合后放入砂锅中,用文火炒至焦黄;

s4:将s3中的牡蛎粉分离出去后,剩下的药物料与s1中的原料混合研磨成粉,过100目筛后制成第四组药物。

实施例5

s1:按重量取牛黄1克、蟾酥1克、麝香1克、羚羊角4克、朱砂5克、怀牛膝17克、桑寄生12克、苏合香5克、远志17克、狗脊17克、双钩藤12克、枣仁12克,备用;

s2:按重量取干蜈蚣5克、干全蝎9克、干水蛭20克、僵蚕30克、甘草20克,备用;

s3:将s2中的材料与牡蛎粉混合后放入砂锅中,用文火炒至焦黄;

s4:将s3中的牡蛎粉分离出去后,剩下的药物料与s1中的原料混合研磨成粉,过100目筛后制成第五组药物。

实施例6

s1:按重量取牛黄1克、蟾酥1克、麝香1克、羚羊角4克、朱砂5克、怀牛膝15克、桑寄生10克、苏合香5克、远志15克、狗脊15克、双钩藤10克、枣仁10克,备用;

s2:按重量取干蜈蚣5克、干全蝎9克、干水蛭20克、僵蚕30克、甘草20克,备用;

s3:将s2中的材料与牡蛎粉混合后放入砂锅中,用文火炒至焦黄;

s4:将s3中的牡蛎粉分离出去后,剩下的药物料与s1中的原料混合研磨成粉,过100目筛后制成第六组药物。

为了服用方便,将实施例1-6所得的药物制成胶囊服用,服用时每次约12g,24h服药一次,用大枣和黄酒为药引。

典型病例

病例1(中风患者)

朱xx,男,80岁,汉族,书法家,1997年6月患中风急性期,经人民医院抢救进入康复期出院。同月24日开始服用第一组药物,自中药内服封闭康复治疗一个疗程(20天),达到生活自理,步行2公里有余。

病例2(中风患者)

程xx,男,64岁,退休干部,1998年春节前一天患中风急性期,经人民医院抢救7天进入康复期出院。春节后农历正月初六开始服用第二组药物,自中药内服封闭康复治疗一个疗程(20天),达到生活自理,并能做饭、洗菜、打扫卫生等一些零碎活。

病例3(中风患者)

赵xx,女,50岁,农民,2006年5月8日患中风急性期,经医院抢救6天进入康复期出院。2006年5月20日开始服用第三组药物,自拟中药内服封闭,康复治疗不到一个疗程(20天)达到生活自理,步行2公里有余。

病例4(中风患者)

谷xx,女,59岁,农民,2007年12月患中风急性期,经医院抢救10天出院康复两个多月未见好转;2008年4月20日开始服用,第四组药物,自拟中药内服封闭康复治疗两个疗程(40天)至今生活自理。

病例5(中风患者)

胥xx,男,70岁,农民,2007年3月18日患急性中风经本市人民医院抢救治疗20天出院,右侧上下肢体受阻,生活不能自理;于2007年4月10日开始服用第五组药物,自拟中药胶囊康复一个疗程(28天)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

病例6(预防中风)

陈xx,男,77岁,社区退休干部,工作期间就换与高血压、高血脂十几年,经过本市、本省等多家医院治疗只能缓解,不见康复现象,病症进入小中风症状;2007年7月开始服用自拟中药内服封闭一个疗程(20天)后恢复正常至今。

病例7(大脑发育过快所致偏瘫)

王xx,男,3岁11个月,2008年3月患偏瘫在医院治疗一个多月后,右上下肢不能使用;2008年5月开始服用第六组药物,自拟中药一个疗程(20天)后恢复正常,无遗留任何病症表现,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活泼可爱至今。

病例8(脑出血)

王玉兰,女,59岁,2010年3月患中风偏瘫急性期,经人民医院抢救7天转入康复期无明显效果出院。2010年4月开始服用自拟中药一个疗程(20天)后恢复正常,达到了生活自理之目的。

病例9(主干梗塞)

霍xx,男,67岁,退休干部,2011年4月患急性中风偏瘫,经本市人民医院抢救治疗一个月转入本院康复科一个月,言语吐字不清,左上下肢体受阻,没有明显效果,2011年6月20日开始服用自拟中药胶囊25天,言语清晰,服药45天上下肢体活动恢复至今。

病例10(主干梗塞)

徐xx,男,35岁,农民,2012年4月患急性中风送往医院抢救治疗一个月,言语吐字不清,左侧上下肢体受阻,生活不能自理;2012年5月18日开始服用自拟中药胶囊15天言语吐字清晰,服用40天肢体运用自如,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有许多二甲医院治疗留有后遗症的病例,并经医生会诊不会继续好转的病例,服用本中药后大部分都能继续好转。

有许多中风病人康复后继续服用本中药,复发率明显低于不服用本中药的情况。

另外,发明人在部分老龄人员(50—80岁)中实验,长期间断或不间断服用,发生中风的几率明显低于不服用的人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