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75629发布日期:2018-10-30 15:1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动脉血管发生硬化而引起的心脏缺血或出血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心脑血管疾病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心脑血管疾病,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心肌缺血损伤后心肌细胞坏死,形成瘢痕,从而引起心室的重构,心功能日益恶化,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死亡。而心室重构主要是根据心脏超声波测量心脏的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及心室间隔(ivs)等指标来进行判断。全球每年约有1700万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接近世界人口总死亡数的1/4。其中因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导致死亡的占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的50%以上。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目前,世界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或药物多种多样,如使用传统的西药治疗,如阿司匹林、β阻滞剂等;手术治疗法,如外科搭桥手术等;膳食疗法,如患者应该少量多餐,食物应清淡、富有营养和容易消化,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等等;以及中药治疗法,如独参汤、五福心脑清、步长脑心通、生脉散等中药药方。其中西药疗法疗效虽好,但副作用大并且具有窄谱性,手术治疗法易给患者留下手术后遗症,膳食疗法见效慢,市售中药制剂疗效虽好,但多半配方过于复杂,制备工艺繁琐,或因价格偏高,有一定的普及困难等问题等等缺点。但中药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降血脂方面已经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而且因其独特的药物特性,如含有多种成分并且靶向多种蛋白靶点,因此开发基于中药配方的药物有降低副作用,减少后遗症和见效快等优点。所以开发以中药为基础的药物制剂,并且简化配方和制备方法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活血化瘀,理气化痰,补气生脉,调血脉止痛作用的中药制剂,对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明显效果,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党参20~40g、云苓12~25g、白术12~25g、麦冬12~25g、大枣10~30g、茯苓12~25g、合欢皮14~24g、夜交藤14~24g、远志15~23g、积壳15~23g、白芍15~23g、黄芪30~50g、丹皮13~22g、大贝母20~40g、甘草18~30g和首乌10~30g。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的中药制剂,其中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党参25~35g、云苓16~20g、白术16~20g、麦冬16~20g、大枣15~25g、茯苓16~20g、合欢皮17~19g、夜交藤17~19g、远志17~19g、积壳16~20g、白芍17~19g、黄芪35~45g、丹皮16~20g、大贝母25~35g、甘草22~26g和首乌15~25g。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的中药制剂,其中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党参30g、云苓18g、白术18g、麦冬18g、大枣20g、茯苓18g、合欢皮18g、夜交藤18g、远志18g、积壳18g、白芍18g、黄芪40g、丹皮18g、大贝母30g、甘草24g和首乌20g。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的中药制剂为汤剂、散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滴丸剂中任意一种。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治疗心脑血管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按原料配比分别称取各原料药,粉碎至100~150目后,然后混合均匀后,放入提取器中,加水浸泡2~3小时,第一次蒸煮2~3小时,滤出,第二次蒸煮1.5~2小时,第三次蒸煮0.5~1小时滤出,同时收集滤渣,并将三次滤出的滤液合并得提取滤物,所述提取滤物即为汤剂;或者将所收集的滤渣经烘干后,并粉碎成100~150目细粉,然后加入所述提取滤物中,混合均匀后并加热浓缩,浓缩至为密度1.2~1.3稠膏状,最后经烘干后,并粉碎成200~400目细粉,即可制备得散剂;或者将得散剂加入辅料适量,然后采用常规工艺制成方式,即可制备得所述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滴丸剂。其中辅料是指填充剂、润滑剂,填充剂包括可溶或微溶性钙盐、甘露醇、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润滑剂包括微粉硅胶,滑石粉、硬脂酸镁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填充剂和润滑剂都制药领域中常用的辅料添加剂。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选用党参、云苓、白术、麦冬、大枣、茯苓、合欢皮、夜交藤、远志、积壳、白芍、黄芪、丹皮、大贝母、甘草和首乌共十六味中药为原料,制成为汤剂、散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滴丸剂中的任意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理气化痰,补气生脉,调血脉止痛作用。对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明显效果,所选药材配伍相宜,安全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治疗成本低,不易复发,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党参20g、云苓12g、白术12g、麦冬12g、大枣10g、茯苓12g、合欢皮14g、夜交藤14g、远志15g、积壳15g、白芍15g、黄芪30g、丹皮13g、大贝母20g、甘草18g和首乌10g。

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按原料配比分别称取各原料药,粉碎至100~150目后,然后混合均匀后,放入提取器中,加水浸泡2~3小时,第一次蒸煮2~3小时,滤出,第二次蒸煮1.5~2小时,第三次蒸煮0.5~1小时滤出,同时收集滤渣,并将三次滤出的滤液合并得提取滤物,所述提取滤物即为汤剂;或者将所收集的滤渣经烘干后,并粉碎成100~150目细粉,然后加入所述提取滤物中,混合均匀后并加热浓缩,浓缩至为密度1.2~1.3稠膏状,最后经烘干后,并粉碎成200~400目细粉,即可制备得散剂;或者将得散剂加入辅料适量,然后采用常规工艺制成方式,即可制备得所述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滴丸剂。其中辅料是指填充剂、润滑剂,填充剂包括可溶或微溶性钙盐、甘露醇、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润滑剂包括微粉硅胶,滑石粉、硬脂酸镁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填充剂和润滑剂都制药领域中常用的辅料添加剂。用法每日3次,饭后服用,其中汤剂每次30~40毫升,而散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滴丸剂为每次200~250毫克,用温白开水冲服。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党参25g、云苓16g、白术16g、麦冬16g、大枣15g、茯苓16g、合欢皮17g、夜交藤17g、远志17g、积壳16g、白芍17g、黄芪35g、丹皮16g、大贝母25g、甘草22g和首乌15g。

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按原料配比分别称取各原料药,粉碎至100~150目后,然后混合均匀后,放入提取器中,加水浸泡2~3小时,第一次蒸煮2~3小时,滤出,第二次蒸煮1.5~2小时,第三次蒸煮0.5~1小时滤出,同时收集滤渣,并将三次滤出的滤液合并得提取滤物,所述提取滤物即为汤剂;或者将所收集的滤渣经烘干后,并粉碎成100~150目细粉,然后加入所述提取滤物中,混合均匀后并加热浓缩,浓缩至为密度1.2~1.3稠膏状,最后经烘干后,并粉碎成200~400目细粉,即可制备得散剂;或者将得散剂加入辅料适量,然后采用常规工艺制成方式,即可制备得所述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滴丸剂。其中辅料是指填充剂、润滑剂,填充剂包括可溶或微溶性钙盐、甘露醇、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润滑剂包括微粉硅胶,滑石粉、硬脂酸镁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填充剂和润滑剂都制药领域中常用的辅料添加剂。用法每日3次,饭后服用,其中汤剂每次30~40毫升,而散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滴丸剂为每次200~250毫克,用温白开水冲服。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党参30g、云苓18g、白术18g、麦冬18g、大枣20g、茯苓18g、合欢皮18g、夜交藤18g、远志18g、积壳18g、白芍18g、黄芪40g、丹皮18g、大贝母30g、甘草24g和首乌20g。

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按原料配比分别称取各原料药,粉碎至100~150目后,然后混合均匀后,放入提取器中,加水浸泡2~3小时,第一次蒸煮2~3小时,滤出,第二次蒸煮1.5~2小时,第三次蒸煮0.5~1小时滤出,同时收集滤渣,并将三次滤出的滤液合并得提取滤物,所述提取滤物即为汤剂;或者将所收集的滤渣经烘干后,并粉碎成100~150目细粉,然后加入所述提取滤物中,混合均匀后并加热浓缩,浓缩至为密度1.2~1.3稠膏状,最后经烘干后,并粉碎成200~400目细粉,即可制备得散剂;或者将得散剂加入辅料适量,然后采用常规工艺制成方式,即可制备得所述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滴丸剂。其中辅料是指填充剂、润滑剂,填充剂包括可溶或微溶性钙盐、甘露醇、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润滑剂包括微粉硅胶,滑石粉、硬脂酸镁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填充剂和润滑剂都制药领域中常用的辅料添加剂。用法每日3次,饭后服用,其中汤剂每次30~40毫升,而散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滴丸剂为每次200~250毫克,用温白开水冲服。

实施例4: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党参35g、云苓20g、白术20g、麦冬20g、大枣25g、茯苓20g、合欢皮19g、夜交藤19g、远志19g、积壳20g、白芍19g、黄芪45g、丹皮20g、大贝母35g、甘草26g和首乌25g。

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按原料配比分别称取各原料药,粉碎至100~150目后,然后混合均匀后,放入提取器中,加水浸泡2~3小时,第一次蒸煮2~3小时,滤出,第二次蒸煮1.5~2小时,第三次蒸煮0.5~1小时滤出,同时收集滤渣,并将三次滤出的滤液合并得提取滤物,所述提取滤物即为汤剂;或者将所收集的滤渣经烘干后,并粉碎成100~150目细粉,然后加入所述提取滤物中,混合均匀后并加热浓缩,浓缩至为密度1.2~1.3稠膏状,最后经烘干后,并粉碎成200~400目细粉,即可制备得散剂;或者将得散剂加入辅料适量,然后采用常规工艺制成方式,即可制备得所述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滴丸剂。其中辅料是指填充剂、润滑剂,填充剂包括可溶或微溶性钙盐、甘露醇、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润滑剂包括微粉硅胶,滑石粉、硬脂酸镁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填充剂和润滑剂都制药领域中常用的辅料添加剂。用法每日3次,饭后服用,其中汤剂每次30~40毫升,而散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滴丸剂为每次200~250毫克,用温白开水冲服。

实施例5: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党参40g、云苓25g、白术25g、麦冬25g、大枣30g、茯苓25g、合欢皮24g、夜交藤24g、远志23g、积壳23g、白芍23g、黄芪50g、丹皮22g、大贝母40g、甘草30g和首乌30g。

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按原料配比分别称取各原料药,粉碎至100~150目后,然后混合均匀后,放入提取器中,加水浸泡2~3小时,第一次蒸煮2~3小时,滤出,第二次蒸煮1.5~2小时,第三次蒸煮0.5~1小时滤出,同时收集滤渣,并将三次滤出的滤液合并得提取滤物,所述提取滤物即为汤剂;或者将所收集的滤渣经烘干后,并粉碎成100~150目细粉,然后加入所述提取滤物中,混合均匀后并加热浓缩,浓缩至为密度1.2~1.3稠膏状,最后经烘干后,并粉碎成200~400目细粉,即可制备得散剂;或者将得散剂加入辅料适量,然后采用常规工艺制成方式,即可制备得所述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滴丸剂。其中辅料是指填充剂、润滑剂,填充剂包括可溶或微溶性钙盐、甘露醇、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润滑剂包括微粉硅胶,滑石粉、硬脂酸镁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填充剂和润滑剂都制药领域中常用的辅料添加剂。用法每日3次,饭后服用,其中汤剂每次30~40毫升,而散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滴丸剂为每次200~250毫克,用温白开水冲服。

临床典型病例如下:

1、王xx,男,52岁,患冠心病,贵州省修文县人。2003年5月就诊,患者呼吸紧迫,心前区剧烈紧缩性疼痛,并放射到左右后背、颈部、上肢、上腹部等部位,胸骨下部紧缩性疼痛。心电图查s-t段下移,心律不齐。5月20日服用本发明所述中药制剂,3天转危为安。后连续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2个月。随访,患者诊状消失,心功能正常,15年来患者健康生活。

2、李xx,女,63岁,患肺心病,重庆北培人。2002年6月2日就诊,胸骨后压迫感,胸闷,呼吸困难,似喘气,端座呼吸,伴有头昏。服用本发明所述中药制剂,5天转危为安。后连续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3个月。随访,16年来心功能正常,患者健康生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