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鼠尾静脉注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76017发布日期:2020-03-10 09:44阅读:8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鼠尾静脉注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小鼠尾静脉注射方法。



背景技术:

药理实验阶段分为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人体),动物实验时药物开发应用于人体之前的必经阶段,药物进入人体,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消积的影响常常会带给人体痛苦,甚至危害生命,所以,必须要经过长时间大量的动物实验观察。动物药理实验可以有效地评估药品的有效率、安全性等指标。可以帮助确定药物应用的安全剂量范围,避免剂量过大造成损伤,有利于避免或者减少药物在人体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动物实验已经成为生物医药科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实验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哺乳类实验动物中,早在17世纪就有人用小鼠做实验,由于小白鼠的基因数列和人类的差不多,一些医学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验都是由小白鼠来完成,很多人类难以治愈的疾病可以通过在小白鼠身上找到相似性状,在各种实验研究中,小鼠现已成为使用量最大、研究最详尽,用途最多的哺乳类实验动物。小鼠实验在各领域实验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新药研发领域,大批量的药敏、药效、药物动力学等研究中更为广泛。实验小鼠给药的方式包括尾静脉注射、灌肠给药、腹腔注射、皮下注射、侧脑室注射、鼻腔给药等,其中为静脉注射是实验小鼠最常见的给药方式之一。

在药理实验中,由于小鼠属于活体动物,并且小鼠体型较小,行动敏捷,行动不可控,导致进行小白鼠的尾静脉注射过程非常费时费力,有时还有可能咬伤实验人员,因此,为保护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确保实验安全地进行,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小鼠进行有效固定。目前虽然有固定装置可以进行辅助小鼠药理实验的进行,但实验操作是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如下:

1、在进行小鼠尾静脉注射时,传统使用的固定装置大多是将小鼠固定在特制的固定器内,但是固定效果不好,对于辅助药理实验进行的效果不佳,因此急缺一种能够实现小鼠有效固定的实验设备;

2、现有的小鼠固定装置,大多是将小鼠装入在一个玻璃容器内,再将小鼠尾巴留在玻璃容器外,在实验过程中,小鼠仍能在容器内进行小范围内的蹿动,容易从玻璃容器的开口处逃出,需实验人员再将小鼠装回在玻璃容器内,很容易出现实验人员被小鼠咬伤的情况;

3、使用的固定小鼠的容器有固定的容积,不能根据小鼠自身的体重与大小进行改变,实用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药理实验的进行;

4、现有的固定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对小鼠的尾部进行固定,尾静脉注射时小鼠尾巴无法拉直,导致注射针头不能准确地进入小鼠尾静脉血管内,使得尾静脉注射过程费时费力,大大降低尾静脉注射的效率;

5、现有的固定装置,装小鼠的筒体以及与筒体相配合使用的实验固定台,需要配合使用才能进行实验,结构较为复杂笨重,操作较为不便;

6、目前使用的实验固定台不能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角度的调节,不利于药理实验的进行;

7、在给小鼠进行尾静脉注射之前,必须对小鼠称重,然后根据小鼠体重计算给药剂量。但称重的过程中,小鼠经常在天平托盘上爬行甚至逃脱,导致称量不准确,使用其他容器将小鼠固定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再将小鼠与容器一起放在天平上进行测量,但是容器不能对于小鼠的各个部位进行固定,小鼠仍会有小范围的活动,导致结果不准确,耽误尾静脉注射给药的时间,影响实验进程。

在进行小鼠的药理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上述的问题不能解决,提出一种能实现在药理实验中,有效固定小鼠的小鼠尾静脉注射方法,对于医学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鼠尾静脉注射方法,在药理实验过程中,可实现满足不同规格、体重大小的小鼠固定以及小鼠安放与注射过程一体化,解决了传统药理实验中,固定装置对小鼠体重有限定以及小鼠填装时需要“硬塞”的不便,本发明操作便捷,优化小鼠填装方式及鼠尾静脉注射操作。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鼠尾静脉注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将置具竖直放置,具体为:逆时针旋拧松紧螺栓,u型夹板夹持松动,用手顺时针转动置具,使置具处于竖直放置状态,再顺时针旋拧松紧螺栓使u型夹板与立板之间夹持紧固,固定置具的位置;

s2:小鼠夹取,具体为:打开平面板,取出隔板上的头部固定件,通过弧形塑料板内环的下部小口卡套在老鼠脖颈处,并通过弧形塑料板两侧的插头和插孔进行固定,老鼠头部卡套上头部固定件后实验人员通过抓握头部固定件实现提拿老鼠的,避免在提拿老鼠过程中老鼠撕咬实验人员手部;

s3:小鼠填装,具体为:将头部固定件连同老鼠从隔板上的开口放入并将头部固定件放在卡放口内,通过头部固定件外壁上的限位棱实现对头部固定件的限位卡放,从而获取老鼠头部的卡放限位,将上肢捆扎带的扎带尾穿过穿扎头的穿孔,并向外拉动调节,确定鼠的上肢扎住不易动弹,再通过下肢捆扎带将鼠的下肢扎住,此时鼠的尾巴可以穿过通孔穿出到置具的外部;

s4:固定置具注射操作位置,具体为:逆时针旋拧松紧螺栓,u型夹板夹持松动,用手逆时针转动置具,使置具向下方转动,转动到适合实验操作的倾斜角度后,再顺时针旋拧松紧螺栓使u型夹板与立板之间夹持紧固,固定置具的位置;

s5:小鼠尾部注射:将鼠尾放置在下延板后表面上泡沫垫中部设有的前后贯通并与置具底面的通孔相接的沟槽内,按压鼠尾使鼠尾卡放入沟槽内的数个开口式卡扣内,对鼠尾限位,然后对小鼠尾部静脉注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小鼠尾静脉注射方法,在药理实验过程中,可实现满足不同规格、体重大小的小鼠固定以及小鼠安放与注射过程一体化,解决了传统药理实验中,固定装置对小鼠体重有限定以及小鼠填装时需要“硬塞”的不便,本发明操作便捷,优化小鼠填装方式,同时小鼠装载设备与底座通过旋转改变角度的方式避免传统需要将小鼠装载设备拆卸下来填装的不便;

通过在罩体内设置头部固定件,可根据小鼠的体现卡套在小鼠脖颈处,不仅方便了对小鼠的挂放,而且为实验人员提拿小鼠提供了方便,有效防止了小鼠撕咬实验人员手部,为实验人员的实验提供了极大便利,在小鼠填装时只需拎起小鼠头部使其脖颈卡在弧形塑料板内环的下部小口内即可实现对小鼠的吊挂,直接一步式装载,避免传统向固定空间大小的罩体内硬塞小鼠的不便,同时小鼠吊挂的方式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小鼠装填;

通过设置上肢捆扎带与下肢捆扎带,可实现根据小鼠的体重不同进行“贴身”捆绑固定,使小鼠尾静脉注射方法适用于多种体型、体重的小鼠的固定,在固定过程中,可将小鼠上肢、下肢进行有效的固定,使得小鼠在药理实验过程中不能窜动,有利于药理实验中尾静脉注射的进行,更有利于药理实验的进行,还能将小鼠的头部进行固定,避免小鼠咬伤工作人员;

通过设置松紧螺栓,可以调节罩体与底座之间的角度,实现小鼠装填时旋转罩体使其竖直放置,装填完毕,再旋转至水平或稍倾斜角度实现注射,避免传统设备还需将罩体从固定台上卸下装填小鼠再将其装上进行注射的不便;

通过将小鼠的尾巴固定在沟槽内,并使得其尾巴被拉直,便于小鼠尾静脉注射的进行,可有效避免因小鼠尾部摆动,无法进行药理实验,可使尾静脉注射过程十分轻松快捷,极大提高小鼠尾静脉注射效率有。

通过设置u型夹板、立板和松紧螺栓,可根据实验人员的需求调整合适进行尾静脉注射的注射角度,并且角度调节后可通过松紧螺栓的顺时针转动,将u型夹板与立板之间夹持的更加紧固,实现置具的固定与角度调节和小鼠的固定一体化,使置具在药理实验过程中不易晃动,有利于尾静脉注射的进行,避免传统药理实验时,需要使用装小鼠的器具与固定器具的实验台配合使用才能进行实验,结构复杂笨重,操作不便。

通过在置具的底面设置通孔以及在泡沫垫上表面设置与通孔相接的沟槽,在尾静脉注射的药理实验过程中,可对小鼠尾巴进行固定,便于为静脉注射,避免由于小鼠尾巴摆动导致不能完成注射过程或者扎伤小鼠,有利于药理实验的进行,可相应的较少为药理实验进行时间。

通过在置具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隔板、上肢捆扎带和下肢捆扎带,以及在隔板的中部设置锁颈口,隔板以及锁颈口可实现小鼠头部的固定,使鼠的头部不易晃动,避免小鼠逃离或者咬伤实验人员,配合上肢捆扎带和下肢捆扎带相互配合使用,将小鼠的上肢以及下肢捆绑住,实现小鼠在置具中的固定,避免传统药理实验中,将小鼠放在固定装置内部的时候,小鼠没有全身固定还会进行窜动,不利于尾静脉注射的进行,还有可能抓伤工作人员。

通过在上肢捆扎带和下肢捆扎带的一端分别设置穿扎头,以及在置具壁面设置的上下侧壁孔,上肢捆扎带与下肢捆扎带的穿扎头通过上下侧壁孔并通过铆钉进行固定,上肢捆扎带和下肢捆扎带为可松式扎带,可针对小鼠的身形不同实现“贴身”捆绑,解决了传统固定装置的容积有限,不能根据小鼠自身的体重与大小进行改变,使得固定装置的使用具有很多局限性的问题。

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辅助进行小鼠体重的测量,将小鼠固定在小鼠尾静脉注射方法后,放在天平进行测量,通过减去小鼠尾静脉注射方法的重量来得知小鼠本身的体重,可避免传统测量小鼠体重时,由于不能固定小鼠,由于测量小鼠体重不准确而带来的耽误尾静脉注射给药的时间,影响实验进程的情况发生,减少实验误差,提高了实验精度,极大的提高药理实验的便利性。本发明对于小鼠的固定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同时实验人员可以对小鼠快速地、合理地、稳妥地、独立地进行尾静脉注射,避免实验人员被小鼠抓伤或者咬伤,以便于药理实验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小鼠尾静脉注射装置放置器具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小鼠尾静脉注射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小鼠尾静脉注射装置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小鼠尾静脉注射装置头部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小鼠尾静脉注射装置下延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置具;2.开口;3.隔板;4.头部固定件;5.上肢捆扎带;6.侧壁孔;7.穿扎头;8.手压柄;9.下肢捆扎带;10.通孔;11.前延板;12.u型夹板;13.穿孔;14.螺母;15.平面板;16.合叶;17.拉手;18.锁吸件;19.锁插件;20.下延板;21.泡沫垫;22.沟槽;23.立板;24.松紧螺栓;25.底座,26.卡放口;27.开口;28.弧形塑料板;29.插孔;30.插头;31.限位棱;32;开口式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一种小鼠尾静脉注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将置具1竖直放置,具体为:逆时针旋拧松紧螺栓24,u型夹板12夹持松动,用手顺时针转动置具1,使置具1处于竖直放置状态,再顺时针旋拧松紧螺栓24使u型夹板12与立板23之间夹持紧固,固定置具1的位置;

s2:小鼠夹取,具体为:打开平面板15,取出隔板3上的头部固定件4,通过弧形塑料板28内环的下部小口卡套在老鼠脖颈处,并通过弧形塑料板28两侧的插头30和插孔29进行固定,老鼠头部卡套上头部固定件4后实验人员通过抓握头部固定件4实现提拿老鼠的,避免在提拿老鼠过程中老鼠撕咬实验人员手部;

s3:小鼠填装,具体为:将头部固定件4连同老鼠从隔板3上的开口27放入并将头部固定件4放在卡放口26内,通过头部固定件4外壁上的限位棱31实现对头部固定件4的限位卡放,从而获取老鼠头部的卡放限位,将上肢捆扎带5的扎带尾穿过穿扎头7的穿孔,并向外拉动调节,确定鼠的上肢扎住不易动弹,再通过下肢捆扎带9将鼠的下肢扎住,此时鼠的尾巴可以穿过通孔10穿出到置具1的外部;

s4:固定置具1注射操作位置,具体为:逆时针旋拧松紧螺栓24,u型夹板12夹持松动,用手逆时针转动置具1,使置具1向下方转动,转动到适合实验操作的倾斜角度后,再顺时针旋拧松紧螺栓24使u型夹板12与立板23之间夹持紧固,固定置具1的位置;

s5:小鼠尾部注射:将鼠尾放置在下延板20后表面上泡沫垫21中部设有的前后贯通并与置具1底面的通孔10相接的沟槽22内,按压鼠尾使鼠尾卡放入沟槽22内的数个开口式卡扣32内,对鼠尾限位,然后对小鼠尾部静脉注射。

本发明还给出一种小鼠尾静脉注射装置,结合附图1--5所给出的结构,包括支架体,所述的支架体由置具1和底座25组成,所述的置具1为半圆筒体结构的透明玻璃材质制成,所述的置具1的一侧边与前端平面板15的一侧边通过竖向排列的数个合叶16活动连接,所述的置具1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的平面板15的另一侧边通过竖向排列的数个配套的插锁连接,所述的插锁由锁吸件18和锁插件19组成,数个锁吸件18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置具1的前开口侧边的上下部,与数个锁吸件18相对的数个锁插件19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平面板15的一侧边面上,在每一锁插件19上分别设有插入到每一锁吸件18插口内的插头,在每个插头上分别设有螺纹孔,在每一锁吸件18的插口内横向穿插有与插头上的螺纹孔相匹配的螺栓杆,在螺栓杆的外端连接有转柄,通过旋拧转柄将锁吸件18内的螺栓杆拧入到锁插件19插头上的螺纹孔内,即可实现平面板15与置具1的紧固闭合,在所述的置具1的上端设有弧形开口2,设置开口2是为了方便实验用鼠的呼吸,避免实验用鼠缺氧死亡,在所述的置具1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隔板3、上肢捆扎带5和下肢捆扎带9,在所述隔板3前侧设有开口27,在所述开口27内设有卡放口26,在所述卡放口26内卡放有头部固定件4,所述的头部固定件4由弧形塑料板28组成,在所述弧形塑料板28的一端设有数个插头30,在所述弧形塑料板28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插头30相适配的有序排列的插孔29,在所述弧形塑料板28外边面下侧设有限位棱31,设置头部固定件4是为了将实验用鼠的脖颈卡住,不仅方便实验人员提拿小鼠,而且还可避免小鼠的头部晃动而逃离或撕咬实验人员手部,在所述的上肢捆扎带5和下肢捆扎带9的一端分别设有穿扎头7,每一穿扎头7分别穿过置具1壁面设有的上下侧壁孔6并分别通过铆钉固定在上下侧壁孔6内,在每一穿扎头7上分别活动连接有手压柄8,上肢捆扎带5和下肢捆扎带9为可松式扎带,直接穿孔一拉即可,按住手压柄8,扎带卡齿自动松开扎带,即可重复捆扎,在所述的置具1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头部固定件4相对的通孔10,设置通孔10是为了将实验用鼠的尾巴穿出到置具1的外部,在所述的置具1底面的前端设有前延板11,在所述的前延板11的下表面前边沿中部固定连接有倒置的u型夹板12,所述的底座25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立板23带有穿孔的上部活动插入在所述的u型夹板12内,松紧螺栓24依次穿过u型夹板12一侧面上的穿孔13以及立板23上部的穿孔与u型夹板12另一侧面上的穿孔13内嵌的螺母14螺纹连接,松紧螺栓24顺时针转动时,u型夹板12与立板12之间夹持的更加紧固,同时使置具1稳固位置不易转动,松紧螺栓24逆时针转动时,u型夹板12与立板12之间的夹持距离张开,u型夹板12松动,此时可以调节置具1的角度,可横向可竖向,确定角度后顺时针转动松紧螺栓24即可固定置具1,在所述的置具1底面与所述的前延板11相叠处的下端连接有下延板20,下延板20的高度低于立板23的高度,当置具1立起时,下延板20同时立起,避免下延板20碰触到底座25的上表面,在所述的下延板20的后表面胶粘有泡沫垫21,在所述的泡沫垫21的外表面中部设有前后贯通的并与置具1底面的通孔10相接的沟槽22,在所述下延板20上的沟槽22上间隔有序设有数个开口式卡扣32,实验用鼠的尾巴穿过通孔10后,顺势放置在沟槽22内,通过按压尾巴是的小鼠的尾巴卡放在开口式卡扣32内,从而避免小鼠尾巴摆动。

实施本发明所述的小鼠尾静脉注射装置,做药理实验时,一般都是通过实验用小白鼠来进行测试,本设备使用时,首先确保置具1处于立起状态并且平面板15正对前方,打开平面板15,取出隔板3上的头部固定件4,通过弧形塑料板28内环的下部小口卡套在老鼠脖颈处,并通过弧形塑料板28两侧的插头30和插孔29进行固定,老鼠头部卡套上头部固定件4后实验人员通过抓握头部固定件4即可实现对老鼠的提拿,从而有效避免在提拿老鼠过程中老鼠撕咬实验人员手部;将头部固定件4连同老鼠从隔板3上的开口27放入并将头部固定件4放在卡放口26内,通过头部固定件4外壁上的限位棱31可实现对头部固定件4的限位卡放,从而实现对老鼠头部的卡放限位,此时鼠的头部卡在隔板3的上方,使鼠的头部不易晃动,避免逃离,将上肢捆扎带5的扎带尾穿过穿扎头7的穿孔,并向外拉动调节,确定鼠的上肢扎住不易动弹,再通过下肢捆扎带9将鼠的下肢扎住,此时鼠的尾巴可以穿过通孔10穿出到置具1的外部,顺势放置在沟槽22内,盖上平面板15并锁紧,逆时针旋拧松紧螺栓24,u型夹板12夹持松动,手部拨动置具1,使其向下方转动,转动到适合实验操作的倾斜角度后,顺时针旋拧松紧螺栓24使u型夹板12与立板23之间夹持紧固,同时带动置具1固定位置,此时平面板15朝向下方与底座25相对,实验用小白鼠在置具1内处于腹部向下的趴状,鼠尾在沟槽22内放置,按压鼠尾使得鼠尾卡放入沟槽22内的数个开口式卡扣32内,从而避免鼠尾摆动,此时即可对小白鼠的尾巴进行实验测试;本发明在药理实验过程中,实现小鼠固定以及尾静脉注射时调整装置在适合进行实验的角度于一身,解决了传统药理实验中,固定装置的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以及操作台不能改变角度的问题。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