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止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49662发布日期:2018-11-07 09:3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止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不分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尤其是夏秋季为多,此病的危害极大,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

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腹泻病的药物主要是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但该类药物会对人体产生诸多副作用。临床上还有一些中药,如复方苦参肠炎康片,虽然起到一定疗效,但会出现用药后产生便秘的副作用。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药物在临床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用于止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制备方法,使其既能快速起效治疗腹泻,又能不产生便秘的副作用,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止泻的中药组合物,使其既能快速起效治疗腹泻,又能不产生便秘的副作用,从而克服现有的治疗腹泻药物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止泻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苦参500-1200份、黄连350-1050份、白芍150-450份、车前子150-450份、甘草125-375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苦参500-1200份、黄连350-1050份、白芍150-450份、车前子150-450份、甘草125-375份、颠茄流浸膏4-10份。

进一步改进,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苦参950份、黄连700份、白芍300份、车前子300份、甘草250份、颠茄流浸膏7份。

进一步改进,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1)取所述重量份的半量份的白芍粉碎成细粉,过100目,备用;

(2)取所述重量份的苦参粉碎成粗粉,用0.1mol/l盐酸浸渍20-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至无生物碱反应时为止,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0,减压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备用;

(3)取所述重量份的黄连切片,加水浸渍半小时后煎煮三次,加水量分别为12倍、10倍、8倍量,煎煮时间分别为2h、1h、1h,分次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冷却至40℃时缓缓加乙醇,使乙醇含量达80%,充分搅拌,静置12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3-4倍水,调ph至5.0,充分搅拌并加热至沸腾,静置48h,取上清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备用;

(4)取所述重量份的甘草和剩余重量份的白芍切片,加10倍量水煎煮2h,煎液滤过,药渣加入所述重量份的车前子包煎,加8倍量水煎煮1h,煎液滤过,两次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浸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12h,滤过,回收乙醇,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备用;

(5)将所述步骤(2)、(3)、(4)得到的浸膏合并,加入所述重量份的颠茄流浸膏,充分搅拌均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白芍细粉,混匀,即得。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用于止泻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为由上述的用于止泻的中药组合物制成的片剂、胶囊剂、丸剂或颗粒剂。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制剂为包糖衣片剂。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用于止泻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苦参500-1200份、黄连350-1050份、白芍150-450份、车前子150-450份、甘草125-375份、颠茄流浸膏4-10份、硬脂酸镁2.5-7.5份,蔗糖2.5-7.5份;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所述重量份的半量份的白芍粉碎成细粉,过100目,备用;

(2)取所述重量份的苦参粉碎成粗粉,用0.1mol/l盐酸浸渍20-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至无生物碱反应时为止,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0,减压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备用;

(3)取所述重量份的黄连切片,加水浸渍半小时后煎煮三次,分次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冷却至40℃时缓缓加乙醇,使乙醇含量达80%,充分搅拌,静置12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3-4倍水,调ph至5.0,充分搅拌并加热至沸腾,静置48h,取上清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备用;(4)取所述重量份的甘草和剩余重量份的白芍切片,加10倍量水煎煮2h,煎液滤过,药渣加入所述重量份的车前子包煎,加8倍量水煎煮1h,煎液滤过,两次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浸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12h,滤过,回收乙醇,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备用;

(5)将所述步骤(2)、(3)、(4)得到的浸膏合并,加入所述重量份的颠茄流浸膏,充分搅拌均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白芍细粉,混匀,加乙醇制粒,整粒后加所述重量份的硬脂酸镁,压片,包糖衣,即得。

其中,步骤(3)中黄连用水煎煮三次的加水量分别为12倍、10倍、8倍量,煎煮时间分别为2h、1h、1h。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简单,制备工艺简便,在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腹泻病方面具有明确疗效,且不存在便秘等不良反应,克服了现有临床用药的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包括苦参950g、黄连700g、白芍300g、车前子300g、甘草250g、颠茄流浸膏7ml。

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1)取白芍150g粉碎成细粉,过100目,出粉率达94%,细粉备用;

(2)取苦参950g粉碎成粗粉,用0.1mol/l盐酸浸渍24小时后,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附条29页流浸膏剂与浸膏项下的渗漉法,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至无生物碱反应时为止,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0,减压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备用;

(3)取黄连700g切片,加水浸渍30min,煎煮三次,加水量分别为12倍、10倍、8倍量,煎煮时间分别为2h、1h、1h,分次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冷却至40℃时缓缓加乙醇,使乙醇含量达80%,充分搅拌,静置12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3-4倍水,调ph至5.0,充分搅拌并加热至沸腾,静置48h,取上清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备用;

(4)取甘草250g和剩余重量份的白芍150g切片,加10倍量水煎煮2h,煎液滤过,药渣加入车前子300g包煎,加8倍量水煎煮1h,煎液滤过,两次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浸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12h,滤过,回收乙醇,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备用;

(5)将上述步骤(2)、(3)、(4)得到的浸膏合并,加入颠茄流浸膏7ml,充分搅拌均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白芍细粉,混匀,即得中药组合物1。

得到该步骤(5)制备的中药组合物1后,向该中药组合物1中加乙醇制粒,整粒后再加入0.3%硬脂酸镁5g,混匀,压片,最后再采用蔗糖溶液包糖衣,即得包糖衣片剂,即复方苦参肠炎康片。

实施例2

该实施例2的中药组合物包括苦参500g、黄连1050g、白芍150g、车前子450g、甘草125g、颠茄流浸膏10ml。

该实施例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1)取白芍75g粉碎成细粉,过100目,出粉率达93%,细粉备用;

(2)取苦参500g粉碎成粗粉,用0.1mol/l盐酸浸渍24小时后,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附条29页流浸膏剂与浸膏项下的渗漉法,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至无生物碱反应时为止,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0,减压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备用;

(3)取黄连1050g切片,加水浸渍30min,煎煮三次,加水量分别为12倍、10倍、8倍量,煎煮时间分别为2h、1h、1h,分次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冷却至40℃时缓缓加乙醇,使乙醇含量达80%,充分搅拌,静置12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3-4倍水,调ph至5.0,充分搅拌并加热至沸腾,静置48h,取上清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备用;

(4)取甘草125g和剩余重量份的白芍75g切片,加10倍量水煎煮2h,煎液滤过,药渣加入车前子450g包煎,加8倍量水煎煮1h,煎液滤过,两次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浸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12h,滤过,回收乙醇,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备用;

(5)将上述步骤(2)、(3)、(4)得到的浸膏合并,加入颠茄流浸膏10ml,充分搅拌均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白芍细粉,混匀,即得中药组合物2。

得到该步骤(5)制备的中药组合物2后,向该中药组合物2中加乙醇制粒,整粒后再加入0.3%硬脂酸镁2.5g,混匀,压片,即得中药片剂。

实施例3

该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包括苦参1200g、黄连350g、白芍450g、车前子150g、甘草375g、颠茄流浸膏4ml。

该实施例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1)取白芍225g粉碎成细粉,过100目,出粉率达94%,细粉备用;

(2)取苦参1200g粉碎成粗粉,用0.1mol/l盐酸浸渍24小时后,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附条29页流浸膏剂与浸膏项下的渗漉法,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至无生物碱反应时为止,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0,减压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备用;

(3)取黄连350g切片,加水浸渍30min,煎煮三次,加水量分别为12倍、10倍、8倍量,煎煮时间分别为2h、1h、1h,分次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冷却至40℃时缓缓加乙醇,使乙醇含量达80%,充分搅拌,静置12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3-4倍水,调ph至5.0,充分搅拌并加热至沸腾,静置48h,取上清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备用;

(4)取甘草375g和剩余重量份的白芍225g切片,加10倍量水煎煮2h,煎液滤过,药渣加入车前子150g包煎,加8倍量水煎煮1h,煎液滤过,两次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浸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12h,滤过,回收乙醇,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备用;

(5)将上述步骤(2)、(3)、(4)得到的浸膏合并,加入颠茄流浸膏4ml,充分搅拌均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白芍细粉,混匀,即得中药组合物3。

得到该步骤(5)制备的中药组合物3后,用该中药组合物3制备颗粒剂。

当然,还可采用上述实施例1-3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胶囊剂或丸剂等剂型。

其中,上述各原料药的提取工艺选择步骤为:

1、黄连提取工艺选择

分别选择渗漉法和水煎法进行提取,其中渗漉法分别以0.1%、0.4%、0.7%、1.0%酸水或乙醇进行渗漉,然后分别检测各提取液中的小檗碱总量,结果如下表1。

表1各提取方法得到的提取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mg)

从以上结果可知,提取小檗碱含量最高的方法为水煎法,不同浓度算渗漉所得小檗碱总量均小于水煎法所得小檗碱的含量,且酸的消耗量大,加碱中和后,增加无机盐类,因此不适合大生产;50%乙醇渗漉所得小檗碱总量最小,且耗醇量大,成本高,故不适用批量生产。因此,黄连原料的提取方法定位水煎法。

发明人又经过无数次实验,得到采用黄连水煎法的提取条件为:黄连切片,加水浸渍30min,煎煮三次,加水量分别为12倍、10倍、8倍量,煎煮时间分别为2h、1h、1h,分次过滤,合并滤液后,再采用醇沉,浓度为80%乙醇,最终得到的最佳的黄连提取物浸膏。

2、苦参提取工艺选择

分别以0.1%、1.0%盐酸和0.5%硫酸、50%乙醇进行渗漉筛选,然后分别检测各提取液中的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50%乙醇渗漉液中生物碱含量只有0.1%盐酸渗漉液的1/3,用稀硫酸渗漉得到的渗漉液中和酸性后会产生硫酸盐,硫酸盐有轻度致泻作用,故放弃,而采用1.0%盐酸的渗漉液由于酸度太高,易造成容器腐蚀,放弃,最终选择采用0.1%盐酸进行渗漉作为苦参的提取工艺。

3、甘草、车前子、白芍提取工艺选择

将该3味药作为一组,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煎煮时加水倍数、醇沉浓度、煎煮时间、次数进行设计,以绿原酸总量和固形物总量为测定指标进行研究,设计三因素、四水平l9(34)试验,结果如下表2。

表2甘草、车前子、白芍采用l9(34)正交实验的结果

分析结果见表3表4:

表3氯原酸总量方差分析表

备注:f0.05(2.6)=5.14f0.01(2.6)=10.9

从表3的方差分析可见,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因素a具有极显著性的影响,其他条件影响不大显著。

表4固形物方差分析表

备注:f0.08(2.6)=5.14f0.01(2.6)=10.9

从表4的固形物方差分析可看出,显著性影响最大的仍然是a,加水倍量为10,其他影响不显著,因此我们确定最佳工艺以a2b2c3d1为宜。即10倍的水,醇浓度为65%,煎煮时间1小时一次即可。

应用实施例

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痢疾杆菌所致小鼠急性腹腔感染的影响

本实验取上述实施例1至3得到的中药组合物1、2、3为实验组,以苦参芩连片为药物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为模型对照组,用于研究不同组别对痢疾杆菌所致小鼠急性腹腔感染的影响,其结果如下表5。

表5上述中药组合物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所致小鼠急性腹腔感染的影响

注:**p<0.01,*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

从表5可知,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所致小鼠急性腹腔感染有显著的对抗作用(p<0.05,p<0.01),且该中药组合物1的中剂量(5.0g/kg)和中药组合物2、中药组合物3与苦参芩连片的抑制作用相当(p>0.05)。

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痢疾杆菌所致大鼠急性腹腔感染的影响

本实验取上述实施例1至3得到的中药组合物1、2、3为实验组,以苦参芩连片为药物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为模型对照组,用于研究不同组别对痢疾杆菌所致大鼠急性腹腔感染的影响,其结果如下表6。

表6上述中药组合物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所致大鼠急性腹腔感染的影响

注:**p<0.01,*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

从表6可知,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所致大鼠急性腹腔感染有显著的对抗作用(p<0.05,p<0.01),且该中药组合物1的中剂量(5.0g/kg)和中药组合物2、中药组合物3与苦参芩连片的抑制作用相当(p>0.05)。

3、本发明中药制剂对人体止泻效果的影响

(1)病例选取选取100例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8岁,这些患者均患有急性腹泻,腹泻症状严重。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人,一组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制成的复方苦参肠炎康包糖衣片治疗,一组采用现有苦参芩连片治疗。

(2)本发明复方苦参肠炎康包糖衣片和苦参芩连片均采用每日三次,每次4片,每片0.4克的用量方式,3天为一个疗程。

(3)疗效标准:(a)显效:用药30min后腹泻停止,每日大便3次以下,其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b)有效:用药2h后腹泻停止,每日大便3次以下,其它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c)好转:用药12h后腹泻出现减轻。

(4)疗效结果:用药后,开始观察治疗效果,以及是否产生便秘的不良反应情况。其结果见表7。

表7中药组合物制成的包糖衣片治疗腹泻的临床疗效结果

从表7可知,本发明复方苦参肠炎康包糖衣片治疗腹泻总有效率高达92%以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仅12%,相对于现有药物苦参芩连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6%,有了显著的降低,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成的复方苦参肠炎康包糖衣片不仅能有效治疗腹泻疾病,还能克服现有药物治疗腹泻同时带来便秘的不良反应。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