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77006发布日期:2018-12-22 09:10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周围性面瘫治疗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大多数是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引起,多与病毒感染有关,以抗炎治疗为主。

目前面瘫的治疗方式有中医治疗法和西药治疗法,中医治疗法多采用中药、烟熏以及针灸等方式,其治疗效果虽无毒副作用、治疗彻底,但是见效慢,需要多个疗程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而采用西药治疗法治疗快,但是毒副作用大、治疗成本高昂且治疗不彻底。

面瘫的临床治疗中缺乏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的综合治疗包,该治疗笔可即取即用,常见的做法为临床医师根据个人经验进行自主配制,因而产生的多种不同的治疗药物造成药物管理极为不规范且药效难以保证,同时自行配制治疗药物费时费力;现有的用于治疗面瘫的西药,如常用的甲钴胺和泼尼松等西药,多为口服方式,该方式存在药物吸收率低的缺点,难以发挥药物的最大药效,造成此类昂贵药物的浪费,隐形地增加了用药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药物,该药物包括:

敷贴,由基托片和涂敷于基托片上的药膏组成,所述药膏由红花、桃仁、白芷、白附子、防风、细辛、川乌、蓖麻仁和胡椒研磨成粉末后加入聚乙烯醇配制而成;

针剂,甲钴胺和泼尼松作为溶剂与生理盐水混合配制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药膏中的红花、桃仁、白芷、白附子、防风、细辛、川乌、蓖麻仁和胡椒用量分别为30重量份、30重量份、30重量份、30重量份、30重量份、30重量份,50重量份、70重量份和30重量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甲钴胺、泼尼松和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0%、20%和60%。

一种神经内科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红花30g、桃仁30g、白芷30g、白附子30g、防风30g、细辛30g、川乌50g、蓖麻仁70g和胡椒30g放入电动打粉机中打粉,过100目筛,直至全部粉末过筛;

(2)步骤(1)中得到的粉末倒入盛有2倍量聚乙烯醇的搅拌器中,循环搅拌10min得到药膏;

(3)将药膏均匀涂抹于基托片上,涂抹面积控制在2cm×2cm,基托片涂抹药膏的一面覆以与基托片面积大小相同的离型纸。

由上述的药物制成的治疗包,包括无菌密封袋、密封敷贴、盛有针剂的安剖瓶和一次性注射器,密封敷贴和安剖瓶密封封装于无菌密封袋中,护理包保存于冰箱中,温度控制为4℃。

进一步的,治疗包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撕开无菌密封袋,取出密封敷贴和安剖瓶37℃水浴30min,撕开密封袋取出敷贴,敷贴贴于下关、颊车、地仓及阳百穴处,一天一次。

(2)一次性注射器吸取针剂,静脉注射,一天一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药物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减少单纯依靠西药带来的毒副作用的同时提高了中药的治愈彻底性,同时该药物组合具有更高的经济性,通过中西药相搭配使用的方式提高用药经济性,且利用该药物制成的综合治疗包,提高了用药的规范性,即取即用的方式可节约医护人员的时间,提升治疗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所述的治疗包的封装示意图;

图2是所述的药膏的制备流程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无菌密封袋,2-密封敷贴,3-盛有针剂的安剖瓶,4-一次性注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阅图1-2所示,一种神经内科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药物,该药物包括:敷贴,由基托片和涂敷于基托片上的药膏组成,所述药膏由红花、桃仁、白芷、白附子、防风、细辛、川乌、蓖麻仁和胡椒研磨成粉末后加入聚乙烯醇配制而成;针剂,甲钴胺和泼尼松作为溶剂与生理盐水混合配制而成。

药膏中的红花、桃仁、白芷、白附子、防风、细辛、川乌、蓖麻仁和胡椒用量分别为30重量份、30重量份、30重量份、30重量份、30重量份、30重量份,50重量份、70重量份和30重量份。甲钴胺、泼尼松和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0%、20%和60%。

一种神经内科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红花30g、桃仁30g、白芷30g、白附子30g、防风30g、细辛30g、川乌50g、蓖麻仁70g和胡椒30g放入电动打粉机中打粉,过100目筛,直至全部粉末过筛;

(2)步骤(1)中得到的粉末倒入盛有2倍量聚乙烯醇的搅拌器中,循环搅拌10min得到药膏;

(3)将药膏均匀涂抹于基托片上,涂抹面积控制在2cm×2cm,基托片涂抹药膏的一面覆以与基托片面积大小相同的离型纸。

由上述的药物制成的治疗包,包括无菌密封袋1、密封敷贴2、盛有针剂的安剖瓶3和一次性注射器4,密封敷贴和安剖瓶密封封装于无菌密封袋中,护理包保存于冰箱中,温度控制为4℃。

治疗包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撕开无菌密封袋,取出密封敷贴和安剖瓶37℃水浴30min,撕开密封袋取出敷贴,敷贴贴于下关、颊车、地仓及阳百穴处,一天一次。

(2)一次性注射器吸取针剂,静脉注射,一天一次。

实施例2

本治疗包的使用效果通过以下临床试验得到:

(1)试验对象的选择

选择首发症状为患侧耳后或乳突区疼痛、面歪、口角漏水、噎食患者,男女各30例,年龄区间为20-60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1-3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2)对比试验

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并于下关、颊车、地仓及阳百穴处贴涂覆有聚乙烯醇的敷贴,一天一次,持续用药2周;

治疗组:注射治疗包中的针剂并于下关、颊车、地仓及阳百穴处贴涂覆有本发明中的药膏的敷贴,一天一次,持续用药2周。

在上述试验过程中,保证两组患者用药量相同,注射用的生理盐水和针剂的用量相同且均为50ml,涂覆聚乙烯醇的敷贴和涂有药膏的敷贴的贴覆时间保持相同为3h。

(3)评价标准

治愈:双侧额纹、鼻唇沟恢复对称,蹙眉与闭眼时鼻唇沟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小留残渣,说话和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

好转:双侧额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进食齿颊间不留残渣,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

(4)试验数据及分析

表1两组疗效对比

从表1中可得到,治疗组中施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的有效治愈率为93.3%,而对照组中施用的聚乙烯醇和生理盐水的有效率为13.3%,充分证明了该药物的组合即敷贴和针剂可有效治愈周围性面瘫,而该中西药结合的方式结合两者的优点并克服了各自的缺点,且中西药搭配使用的方式可节约单纯依靠昂贵的西药的使用量,从而减轻了患有的用药经济负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