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科造影辅助检查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1367发布日期:2019-02-01 19:09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射科造影辅助检查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放射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放射科造影辅助检查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在现代医院建设中,放射科是一个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科室,临床各科许多疾病都须通过放射科设备检查达到明确诊断和辅助诊断。

放射科一直以来都是综合医院的传统必备科室,为医院的医疗保健科研教学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物理学、电子学与传统放射学的有机结合,使现代放射医学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放射科在医疗领域显示出了新的活力,在诊治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可代替。比如在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评比中,心内科必备心血管造影,脑外科必备脑血管造影及栓塞,消内科必备肝动脉造影,呼内科必备支气管动脉造影,普外科必备ercp,肿瘤科必备介入治疗,泌外科必备c臂下经皮肾穿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这些项目都需要放射科医生直接完成或参与实施,如果没有这些项目,在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中该项不得分,除检验科之外没有哪个科室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中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放射科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而放射科在对患者进行射线检查的时候,往往需要患者口服或者注入钡餐一类的造影剂,从而帮助医护人员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清晰度,但是在准备该类造影剂的时候,由于造影剂需要现场调配,再加上其本身容易沉淀,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并且在进行放射科检查工作的时候,射线会使空气的产生部分臭氧,影响放射室内的空气环境;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对造影剂进行充分搅拌并且在其沉淀之前及时被患者服下,同时可以净化放射室内空气的放射科用造影辅助检查成像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射科造影辅助检查成像装置。

一种放射科造影辅助检查成像装置,主要包括主体、检查舱、检查床、机箱、臭氧净化器,所述检查舱位于所述主体内底部,所述检查床安装于所述检查舱内,所述机箱位于主体内顶部,所述臭氧净化器安装于检查舱的后端外部;

检查舱内设有指示灯、底座、连接槽,并且检查舱与臭氧净化器连接的另一端的侧面设有喉管连接口,所述喉管连接口用于与喉管连接,所述指示灯安装于检查舱内顶部,用于显示主体是否工作,所述底座安装于检查舱内底部,并且底座底部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槽设置在检查床的底部,并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

机箱内设有一级搅拌箱、抽液泵、二级搅拌箱、位移槽、检查装置、控制装置,所述一级搅拌箱位于机箱内,且位于与喉管连接口不同的一端,一级搅拌箱通过导管与所述二级搅拌箱连接,所述抽液泵位于导管上,二级搅拌箱通过管道与喉管连接口连接,所述位移槽位于机箱内底部,所述检查装置安装于位移槽内,检查装置可以沿着位移槽的水平方向进行平移;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一级搅拌箱、抽液泵、二级搅拌箱、检查装置、臭氧净化器电性连接,用于接收医护人员的工作指令从而控制一级搅拌箱、抽液泵、二级搅拌箱、检查装置、臭氧净化器的工作状态;

检查装置包括超导磁体、主绕线圈、射频线圈、垫补线圈、x光发射装置,所述超导磁体安装于射频线圈内,所述主绕线圈沿超导磁体的长度方向缠绕,所述垫补线圈安装于射频线圈底部,所述x光发射装置贯穿垫补线圈并且连接于射频线圈底部中心处。

臭氧净化器顶部分别设有进风口与净化器护理门,臭氧净化器底部设有出风口;

臭氧净化器包括风管、风机一、风管门、滤网槽、滤网、风机二,所述风管连接在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所述风机一安装于风管顶部,所述风机二安装于风管底部,所述风管门安装于风管水平端顶部,所述滤网槽安装于风管内,且位于风管门下方,所述滤网安装于滤网槽顶部;

滤网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填料,用于吸附空气中的臭氧。

进一步地,所述检查床包括头垫、头垫调节装置、床体、把手、连接扣,所述连接口共两个,都固定于所述床体底部,床体通过两个连接口与两个所述连接槽连接,所述把手安装于床体侧面,所述头垫调节装置位于床体顶部靠近所述喉管连接口的一端,头垫安装于头垫调节装置顶部;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患者体型调节头垫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搅拌箱包括进液口一、一级舱体、挡板、出液口一,所述进液口一和出液口一分别相对上下设置在一级舱体的两侧,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一级舱体内;医护人员在加入钡餐时挡板可以改变钡餐在一级舱体中的流向,从而防止钡餐沉淀。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搅拌箱包括固定装置、进液口二、二级舱体、转轴、叶扇、出液口二,所述二级舱体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于机舱内,且二级舱体通过所述进液口二与所述抽液泵连接,二级舱体通过所述出液口二与喉管连接口连接,所述叶扇通过所述转轴固定于二级舱体内,叶扇用于对二级舱体内的液体进行搅拌;二级搅拌箱通过内部的叶扇对舱体内的钡餐进行充分搅拌,防止钡餐沉淀。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一的外端设有防菌隔尘网;防止在加入钡餐时细菌进入一级搅拌箱内,从而保护待检用户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位移槽内设有防辐射保护膜;防止检查装置内放射性光线泄露,对患者造成二次损害。

更进一步地,所述滤网可以采用质量分数为50-90%的mncq及质量分数为10-50%的纤维素、聚烯经纤维和聚酷服纤维构成的纸浆组成.它具有大的开孔率且间距很小,因此,与要处理的气体有大的接触面积,使气流阻力损失减小。

本发明的工作方法为:医护人员通过把手将床体拉出,通过头垫调节装置根据患者体型对头垫位置进行调节,待患者平躺于床体后,然后通过超导磁体、主绕线圈、射频线圈与垫补线圈产生放射性光线,最后通过x光发射装置产生x光从而对患者进行检查;如患者需要进行消化道造影的患者进行操作时,待患者平躺与床体上后,通过进液口一将钡餐加入一级搅拌箱内,然后通过抽液泵抽入二级搅拌箱内对钡餐进行充分搅拌,防止钡餐沉淀,随后将喉管连接至喉管连接口,通过喉管将搅拌完成的钡餐通过口服送入待检人员体内,随后再通过检查装置对待检人员进行x光检查;同时针对检查时射线产生了臭氧,臭氧净化器内的风机一工作后,使得放射科内的气体经过进风口进入风管,随后通过滤网降解臭氧,然后通过风机二的工作从出风口排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完善了x光造影检查中需要对消化道造影患者进行特殊操作的要求,通过一级搅拌箱与二级搅拌箱对钡餐进行充分搅拌震荡,防止钡餐沉淀,影响检查结果,并且可以根据患者体型结构患者头部位置,不仅减轻了患者检查时的心理负担,同时也防止对x光扫描造成影响;

同时工作时射线产生的臭氧会对放射室内的空气造成污染,臭氧净化器可以有效对放射室内的气体进行臭氧处理,降解放射室内的臭氧气体;并且本装置相比现有检查装置,造价更低,功能更加全面,可以应对不同部位对患者进行x光扫描,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级搅拌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二级搅拌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检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臭氧净化器的外观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臭氧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体、2-检查舱、3-检查床、4-机箱、5-臭氧净化器、21-喉管连接口、22-指示灯、23-底座、24-连接槽、31-头垫、32-头垫调节装置、33-床体、34-把手、35-连接扣、41-一级搅拌箱、42-抽液泵、43-二级搅拌箱、44-位移槽、45-检查装置、411-进液口一、412-一级舱体、413-挡板、414-出液口一、431-固定装置、432-进液口二、433-二级舱体、434-转轴、435-叶扇、436-出液口二、451-超导磁体、452-主绕线圈、453-射频线圈、454-垫补线圈、455-x光发射装置、51-进风口、52-风管、53-风机一、54-风管门、55-滤网槽、56-滤网、57风机二、58-出风口、59-净化器护理门。

具体实施例

为便于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射科造影辅助检查成像装置,主要包括主体1、检查舱2、检查床3、机箱4、臭氧净化器5,检查舱2位于主体1内底部,检查床3安装于检查舱2内,机箱4位于主体1内顶部,臭氧净化器5安装于检查舱2的后端外部;

如图2所示,检查舱2内设有指示灯22、底座23、连接槽24,并且检查舱2与臭氧净化器5连接的另一端的侧面设有喉管连接口21,喉管连接口21用于与喉管连接,指示灯22安装于检查舱2内顶部,用于显示主体1是否工作,底座23安装于检查舱2内底部,并且底座23底部设有凹槽,连接槽24设置在检查床3的底部,并与凹槽滑动连接;

检查床3包括头垫31、头垫调节装置32、床体33、把手34、连接扣35,连接口35共两个,都固定于床体33底部,床体33通过两个连接口35与两个连接槽24连接,把手34安装于床体侧面,头垫调节装置32位于床体33顶部靠近喉管连接口21的一端,头垫31安装于头垫调节装置32顶部;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患者体型调节头垫31的位置;

机箱4内设有一级搅拌箱41、抽液泵42、二级搅拌箱43、位移槽44、检查装置45、控制装置,一级搅拌箱41位于机箱4内,且位于与喉管连接口21不同的一端,一级搅拌箱41通过导管与二级搅拌箱43连接,抽液泵42位于导管上,二级搅拌箱43通过管道与喉管连接口21连接,位移槽44位于机箱4内底部,检查装置45安装于位移槽44内,检查装置45可以沿着位移槽44的水平方向进行平移;控制装置分别与一级搅拌箱41、抽液泵42、二级搅拌箱43、检查装置45、臭氧净化器5电性连接,用于接收医护人员的工作指令从而控制一级搅拌箱41、抽液泵42、二级搅拌箱43、检查装置45、臭氧净化器5的工作状态;

位移槽44内设有防辐射保护膜;防止检查装置45内放射性光线泄露,对患者造成二次损害;

如图6、7所示,臭氧净化器5顶部分别设有进风口51与净化器护理门59,臭氧净化器5底部设有出风口58;

臭氧净化器5包括风管52、风机一53、风管门54、滤网槽55、滤网56、风机二57,风管52连接在进风口51与出风口58之间;风机一53安装于风管52顶部,风机二57安装于风管52底部,风管门54安装于风管52水平端顶部,滤网槽55安装于风管52内,且位于风管门54下方,滤网56安装于滤网槽55顶部;

滤网56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填料,用于吸附空气中的臭氧;

更优选的,滤网可以采用质量分数为50-90%的mncq及质量分数为10-50%的纤维素、聚烯经纤维和聚酷服纤维构成的纸浆组成.它具有大的开孔率且间距很小,因此,与要处理的气体有大的接触面积,使气流阻力损失减小;

如图3所示,一级搅拌箱41包括进液口一411、一级舱体412、挡板413、出液口一414,进液口一411和出液口一414分别相对上下设置在一级舱体412的两侧,挡板413设置在一级舱体412内;医护人员在加入钡餐时挡板413可以改变钡餐在一级舱体412中的流向,从而防止钡餐沉淀;

进液口一411的外端设有防菌隔尘网;防止在加入钡餐时细菌进入一级搅拌箱41内,从而保护待检用户安全;

如图4所示,二级搅拌箱43包括固定装置431、进液口二432、二级舱体433、转轴434、叶扇435、出液口二436,二级舱体433通过固定装置431固定于机舱4内,且二级舱体433通过进液口二432与抽液泵42连接,二级舱体433通过出液口二436与喉管连接口21连接,叶扇435通过转轴434固定于二级舱体433内,叶扇435用于对二级舱体433内的液体进行搅拌;二级搅拌箱43通过内部的叶扇435对舱体内的钡餐进行充分搅拌,防止钡餐沉淀;

如图5所示,检查装置45包括超导磁体451、主绕线圈452、射频线圈453、垫补线圈454、x光发射装置455,超导磁体451安装于射频线圈453内,主绕线圈452沿超导磁体451的长度方向缠绕,垫补线圈454安装于射频线圈453底部,x光发射装置455贯穿垫补线圈454并且连接于射频线圈453底部中心处。

本发明的工作方法为:医护人员通过把手34将床体33拉出,通过头垫调节装置32根据患者体型对头垫31位置进行调节,待患者平躺于床体33后,然后通过超导磁体451、主绕线圈452、射频线圈453与垫补线圈454产生放射性光线,最后通过x光发射装置455产生x光从而对患者进行检查;如患者需要进行消化道造影的患者进行操作时,待患者平躺与床体33上后,通过进液口一411将钡餐加入一级搅拌箱41内,然后通过抽液泵42抽入二级搅拌箱43内对钡餐进行充分搅拌,防止钡餐沉淀,随后将喉管连接至喉管连接口21,通过喉管将搅拌完成的钡餐通过口服送入待检人员体内,随后再通过检查装置45对待检人员进行x光检查;臭氧净化器5内的风机一53工作后,使得放射科内的气体经过进风口51进入风管52,随后通过滤网55降解臭氧,然后通过风机二57的工作从出风口58排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