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椎外壳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5010发布日期:2019-02-22 20:3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脊椎外壳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脊椎外壳复位器。



背景技术:

人长期直立行走或过载负荷或外力撞击,容易给脊椎、骶髂关节、膝关节等受力关节部位造成不同程度的错位或磨损,因此脊柱椎骨错位及髂骨错位、膝关节半月板磨损是人们在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疾病,目前对于这类病症的治疗方式多是采用先复位或者牵引矫正,然后再进行康复治疗方式。现有的复位器材大多结构简单,且存在了康复时间较长,治疗后容易复发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脊椎外壳复位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椎外壳复位器,通过将固定杆从限位板上拔出,然后根据患者的使用需求,对限位杆在限位槽内的位置进行移动,从而改变调节杆和垫枕的放置角度,可以很好的保护患者颈部的脊椎部分,提高了使用时的舒适度,减少了康复时间,降低了复发的可能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脊椎外壳复位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侧设有升降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顶端设有第一连接轴承,所述第一连接轴承顶部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顶端设有复位板,所述复位板顶部开设有复位槽,所述复位槽内壁上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外壁套设有复位辊,所述复位槽底部设有加热管,所述复位板上设有第二连接轴承,所述第二连接轴承上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端部设有垫枕,所述调节杆侧壁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复位板端部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板上贯穿设有固定杆,所述限位板侧壁设有第一磁石,所述固定杆端部设有第二磁石。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底端和升降杆底端均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顶端和升降杆顶端均与复位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二连接杆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复位板设置为弧形,所述旋转轴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复位辊通过旋转轴与复位槽活动连接,所述加热管设置于复位辊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通过第二轴承与复位板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杆与调节杆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杆插接于限位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限位槽呈垂直设置,所述固定杆与限位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杆通过限位孔贯穿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石嵌设于限位板的侧壁上,所述第二磁石设置于固定杆靠近第一磁石的一端,所述第一磁石与第二磁石相贴合。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将固定杆从限位板上拔出,然后根据患者的使用需求,对限位杆在限位槽内的位置进行移动,从而改变调节杆和垫枕的放置角度,可以很好的保护患者颈部的脊椎部分,提高了使用时的舒适度;

2、本实用可通过复位辊可在旋转轴上转动,对患者的康复部位进行按摩和推拿,复位辊随着患者身体的移动而进行转动,使得患者的康复部位可以得到很好的按摩和理疗,减少了康复时间,降低了复发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复位板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a部分细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支撑杆、3升降杆、4第一连接轴承、5第二连接杆、6复位板、7第一磁石、8第二磁石、9复位槽、10旋转轴、11复位辊、12加热管、13第二连接轴承、14调节杆、15垫枕、16限位杆、17限位孔、18限位板、19限位槽、20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脊椎外壳复位器,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设有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一侧设有升降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2顶端设有第一连接轴承4,所述第一连接轴承4顶部设有第二连接杆5,所述第二连接杆5顶端设有复位板6,所述复位板6顶部开设有复位槽9,所述复位槽9内壁上设有旋转轴10,所述旋转轴10外壁套设有复位辊11,所述复位槽9底部设有加热管12,加热管12进行工作,对复位辊11进行加热工作,所述复位板6上设有第二连接轴承13,所述第二连接轴承13上设有调节杆14,所述调节杆14端部设有垫枕15,所述调节杆14侧壁设有限位杆16,所述限位杆16上开设有限位孔17,所述复位板6端部设有限位板18,所述限位板18上开设有限位槽19,所述限位板18上贯穿设有固定杆20,所述限位板18侧壁设有第一磁石7,所述固定杆20端部设有第二磁石8。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杆底端和升降杆3底端均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5顶端和升降杆3顶端均与复位板6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二连接杆5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位板6设置为弧形,所述旋转轴1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复位辊11通过旋转轴10与复位槽9活动连接,所述加热管12设置于复位辊11的底部。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杆14通过第二轴承与复位板6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杆16与调节杆14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杆16插接于限位槽19内部。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杆20与限位槽19呈垂直设置,所述固定杆20与限位板18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杆20通过限位孔17贯穿限位杆16。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磁石7嵌设于限位板18的侧壁上,所述第二磁石8设置于固定杆20靠近第一磁石7的一端,所述第一磁石7与第二磁石8相贴合。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3,使用时,患者躺在复位板6上,同时加热管12进行工作,对复位辊11进行加热工作,同时复位辊11可在旋转轴10上转动,对患者的康复部位进行按摩和推拿,复位辊11可随着患者身体的移动而进行转动,使得患者的康复部位可以得到很好的按摩和理疗,可以通过升降杆3调节复位板6的放置角度,同时复位板6上还设置了可调节角度的垫枕15,使得患者在使用时可以更加舒适,通过将固定杆20从限位板18上拔出,然后根据患者的使用需求,对限位杆16在限位槽19内的位置进行移动,从而改变调节杆14和垫枕15的放置角度,然后再将固定杆20贯穿限位板18,同时插接于限位杆16上的限位孔17内,此时,固定杆20端部的第二磁石8对限位板18侧壁上的第一磁石7进行吸附,对限位杆16进行固定,使得调节杆14和垫枕15的放置角度得到固定,可以很好的保护患者颈部的脊椎部分,提高了使用时的舒适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