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体表肿瘤伤口的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5004发布日期:2019-02-22 20:3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处理体表肿瘤伤口的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具体是一种用于处理体表肿瘤伤口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多数体表肿瘤患者通过规范的治疗能获得很好的疗效,少数患者因各种原因未及时采取规范的治疗手段,使得肿瘤不断生长,浸润皮肤形成突出结节和(或)凹性溃疡。肿瘤血管丰富,易出血,伴随疼痛、肿瘤伤口大量分泌物并有腐臭味,给患者和周围人带来心理不适,影响患者的社会交往和形象,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由于此类肿瘤伤口渗液较多,目前针对这种现象没有合适的渗液收集设备,临床上多采用外科换药处理,需频繁换药保持局部干燥,但是,肿瘤伤口清除敷料时肿瘤伤口极易出血,加重溃烂,增加患者的痛苦。

一般常规治疗疗效差,肿瘤伤口经久不愈,延长患者病程,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此外,频繁换药和更换污染衣物,增加了医疗护理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处理体表肿瘤伤口的保护装置。

这种装置成本低、实用性好、操作简单、结合持续吹氧方法进行伤口护理,能减少换药次数,同时避免伤口出血,减少伤口渗液,去除恶臭,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处理体表肿瘤伤口的保护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包括套接在一起的渗液收集底座和伤口保护罩,所述渗液收集底座包括呈中空的第一管状体和与第一管状体一端连接的中间带通孔的呈平板状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一组固定孔,固定孔用于穿接固定绳将渗液收集底座固定在患者身体的创口周边,第一管状体与固定板的交界处设有渗漏孔,当渗液收集底座固定后渗漏孔处于渗液收集底座的水平最低位置以管道的形式向下开口,开口便于接引流袋收集渗血、渗液;所述伤口保护罩呈中空的第二管状体,第二管状体的一端密封,密封的一端呈弧面状,第二管状体上设有一组带盖帽的通气孔,第二管状体套在第一管状体的外面。

所述通孔的孔径大小可调,便于针对不同创口创面的大小可灵活调节通孔的孔径大小。

所述第一管状体的外壁上设有一组凸体,所述第二管状体上设有一组开口,开口的位置、外形形状与凸体一致,这样第二管状体套在第一管状体的外面时会更紧密、更稳定。

所述第二管状体的内径等于第一管状体的外径,使得套装时更紧密、更稳定。

所述第一管状体的材质为软材质,如塑料。

所述第二管状体的材质为软材质,如塑料。

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至少4个。

所述通气孔的数量为至少个,其中,至少有一个在第二管状体的弧形顶部。

所述凸体的数量为至少4个。

当渗液收集底座固定好后,依据医生对伤口评估,根据伤口大小和渗液情况调节氧流量5-10升/小时,打开一个通气孔的盖帽,通过通气孔对患者进行高流量氧气进行伤口吹氧治疗,吹氧时间持续到伤口无渗液,伤口结痂为止。

这种装置,可以减少衣物摩擦和外力作用造成破溃出血,可从不同部位对伤口进行吹氧治疗,提高局部组织氧浓度,减少厌氧菌感染,从而减少渗液和恶臭产生,加速伤口愈合,效果好。

这种装置成本低、实用性好、操作简单、结合持续吹氧方法进行伤口护理,能减少换药次数,同时避免伤口出血,减少伤口渗液,去除恶臭,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渗液收集底座2.伤口保护罩1-1.第一管状体1-2.固定板3.通孔4.固定孔5.渗漏孔6.第二管状体7.通气孔8.凸体9.开口10.盖帽11.固定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发明的的限定。

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用于处理体表肿瘤伤口的保护装置,包括套接在一起的渗液收集底座1和伤口保护罩2,所述渗液收集底座1包括呈中空的第一管状体1-1和与第一管状体1-1一端连接的中间带通孔3的呈平板状的固定板1-2,固定板1-2上设有一组固定孔4,固定孔4用于穿接固定绳11将渗液收集底座1固定在患者身体的创口周边,第一管状体1-1与固定板1-2的交界处设有渗漏孔5,当渗液收集底座1固定后渗漏孔5处于渗液收集底座1的水平最低位置以管道的形式向下开口,开口便于接引流袋收集渗血、渗液;所述伤口保护罩2呈中空的第二管状体6,第二管状体6的一端密封,密封的一端呈弧面状,第二管状体6上设有一组带盖帽10的通气孔7,第二管状体6套在第一管状体1-1的外面。

所述通孔3的孔径大小可调,便于针对不同创口创面的大小可灵活调节通孔3的孔径大小。

所述第一管状体1-1的外壁上设有一组凸体8,所述第二管状体6上设有一组开口9,开口9的位置、外形形状与凸体8一致,这样第二管状体6套在第一管状体1-1的外面时会更紧密、更稳定。

所述第二管状体6的内径等于第一管状体1-1的外径,使得套装时更紧密、更稳定。

所述第一管状体1-1的材质为软材质,本例为塑料。

所述第二管状体6的材质为软材质,本例为塑料。

所述固定孔5的数量为至少4个。

所述通气孔7的数量为至少5个,其中,至少有一个在第二管状体6的弧形顶部,本例中,通气孔7的数量为9个。

所述凸体8的数量为至少4个。

当渗液收集底座1固定好后,依据医生对伤口评估,根据伤口大小和渗液情况调节氧流量5-10升/小时,打开一个通气孔7的盖帽10,通过通气孔7对患者进行高流量氧气进行伤口吹氧治疗,吹氧时间持续到伤口无渗液,伤口结痂为止。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体表肿瘤伤口的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套接在一起的渗液收集底座和伤口保护罩,所述渗液收集底座包括呈中空的第一管状体和与第一管状体一端连接的中间带通孔的呈平板状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一组固定孔,第一管状体与固定板的交界处设有渗漏孔;所述伤口保护罩呈中空的第二管状体,第二管状体的一端密封,密封的一端呈弧面状,第二管状体上设有一组带盖帽的通气孔,第二管状体套在第一管状体的外面。这种装置成本低、实用性好、操作简单、结合持续吹氧方法进行伤口护理,能减少换药次数,同时避免伤口出血,减少伤口渗液,去除恶臭,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陈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8.10.17
技术公布日:2019.0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