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止血淀粉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5027发布日期:2018-11-17 00:4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止血淀粉的制备方法,属于医用止血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止血材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止血材料主要有纤维蛋白胶、明胶海绵、胶原、壳聚糖、中药植物药及矿物药和沸石等。然而,纤维蛋白胶虽有良好的粘合性,但由于其不能压迫止血,无法单独应用于大创面止血,此外因其源自动物和人体的血液,易致过敏和病毒感染;明胶海绵的多孔结构使得对血液有很强的吸收作用,并激活血小板,促进血栓形成,但其对内脏创伤部位的粘附性较差,且在体内降解吸收性较差,大大地增加了伤口部位感染的风险;壳聚糖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对人体无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而且具有一定的止血性能,但其自身的止血作用有限,对于广泛性出血创面的止血性能并不显著,常需要复合凝血因子、氯化钙等其他止血剂。此外,其体内降解过程的相对不可控也较大的制约了其在外科手术,尤其是持续时间长,创面大的手术中的应用。中药植物药及矿物药虽然价格便宜,但配比方式多样,部分配方可能有刺激性和毒性,止血效果差,许多情况下需要加压,使用不便,不可用于深部创伤,缺乏体内用剂型;沸石及沸石颗粒的止血粉类,虽然止血效果好、速度快、可用于创伤,灾害,战伤所致深部组织止血;且止血时产生高温烧灼,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但是不可降解,不可用于和平时期外科手术;吸水产热过于剧烈,可能导致周边组织坏死;止血之后可能残留微小沸石粉末,可能会导致局部炎症消退过慢及疼痛;可见,体表出血和一般性的软组织出血已有一些止血方法,但需进一步提升其安全性与有效性;而对实质性脏器创面的止血则仍是外科领域面临的难题。

淀粉因为其丰富的资源和低廉的成本在工业上广为应用。近年来,淀粉因高粘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而在生物材料领域崭露头角。止血用淀粉微球不含有任何动物源或人源性的成分,可避免过敏风险。此外,其吸水性好,并具有亲水性分子滤网的作用,通过聚集血液中的固体成分,提高创面附近凝血因子的浓度而促进止血。与此同时,淀粉在体内可被淀粉酶降解,一定时间后即可被完全吸收,术后不引起组织粘连,也不破坏新生上皮和血痂。加上应用简单,淀粉基止血材料已成为目前国内外临床使用广泛、也较为有效的新型止血材料之一,尤其是针对实质性脏器止血,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已被初步证明。

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故、自然灾害、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出血得不到有效控制会严重威胁伤员生命安全。因此尽早控制出血成为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现有

止血材料如止血細带等因止血时间长、易感染、易与伤口粘附、不易换药等缺点影响其止血效果。研制出一种安全、快速、高效止血的止血材料对于控制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淀粉是一种来源于天然植物、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生物相容性好,不含动物源或人源性成分,能被人体内的淀粉酶水解,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医用材料。多孔淀粉是一种新型的变性淀粉,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它可通过对血液中水分的吸收,増加血液粘稠度,将大呈红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聚集在淀粉颗粒表面,依靠血液自身的凝血机制来法到止血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止血材料。但由于多孔淀粉的止血效果有限,止血过程中结构易巧塌等缺点,需对其进行必要改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今开发出来的多孔止血淀粉使用过程中结构易松散巧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孔止血淀粉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取淀粉和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淀粉糊;

(2)取吐温60和环己烷,在55°c水浴条件下搅拌至吐温60全部溶解,得到混合液a;

(3)在机械搅拌和超声条件下将淀粉糊滴入混合液a,持续搅拌和超声乳化20min,得到淀粉乳液;

(4)取硫酸亚铁铵、硫酸铁铵、油酸钠和60℃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b,6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溶于80ml淀粉乳液,搅拌并水浴加热至55℃,得到浓碱乳液;

(5)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将混合液b迅速滴入浓碱乳液中反应,然后维持水浴55℃10min,再降低搅拌速度,水浴升温至85℃,保温30~120min,得到混合液c;

(6)取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并将其加入混合液c,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得到混合液d;

(7)取聚乙二醇、三偏磷酸钠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e;

(8)将混合液d和混合液e置于微波化学反应器,在60℃条件下反应30min后取出,离心破乳,依次用丙酮,乙酸乙酯和无水乙醇洗涤数次,离心过滤,将滤渣干燥,得到多孔止血淀粉。

步骤(1)所述淀粉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1。

步骤(2)所述吐温60和环己烷的质量比为1:12。

步骤(3)所述机械搅拌速率为900r/min,超声功率为300w。

步骤(4)所述取硫酸亚铁铵、硫酸铁铵、油酸钠和60℃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20:3:100。

步骤(5)所述快速搅拌速率为1200r/min,降低后滤速为600r/min。

步骤(6)所述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的质量比为1:5:1。

步骤(7)所述聚乙二醇、三偏磷酸钠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2:3:50。

步骤(8)所述丙酮,乙酸乙酯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1:1,洗涤次数为5~8次。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1)通过加入交联剂和制孔剂对淀粉进行改性,使得淀粉中的醇羟基和交联剂中的多元官能团结合,形成二醚键或二酯键,使两个及两个以上淀粉分子连接在一起,呈现多维空间的多孔网络微球状;由于表面积增大了很多,所以极大地提高了吸附能力,能够快速吸收血液中的水分,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同时淀粉较为安全环保,对人体伤害小,使用过程无痛苦;

(2)在多孔淀粉中掺入了纳米磁粉,多孔淀粉大量的孔隙能够为纳米磁粉提供充足的附着点;在多孔淀粉止血过程中,由于吸收大量水分,普通淀粉会变得松散而导致结构坍塌,混入纳米磁粉后,多孔淀粉内部的磁粉与多孔淀粉孔隙中的纳米磁粉相互作用,能够保持多孔淀粉的结构,提高多孔淀粉的整体紧密性,便于后期回收清理;

(3)本发明所制备的多孔止血淀粉具有多孔隙的特点,能够快速吸收血液中的水分,达到凝血止血效果,通过淀粉中的磁性粉体提高了止血淀粉的结构紧密性,避免了由于止血淀粉吸收水分后导致的结构坍塌而影响止血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取50~100g淀粉和50~100g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淀粉糊;取10~20g吐温60和120~240g环己烷,在55°c水浴条件下搅拌至吐温60全部溶解,得到混合液a;在机械搅拌和超声条件下将淀粉糊滴入混合液a,持续搅拌和超声乳化20min,得到淀粉乳液;取20~40g硫酸亚铁铵、40~80g硫酸铁铵、6~12g油酸钠和200~400g60℃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b,80ml6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溶于80ml淀粉乳液,搅拌并水浴加热至55℃,得到浓碱乳液;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将混合液b迅速滴入浓碱乳液中反应,然后维持水浴55℃10min,再降低搅拌速度,水浴升温至85℃,保温30~120min,得到混合液c;取1~2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并将其加入混合液c,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5~10g过硫酸钾和1~2g亚硫酸氢钠,得到混合液d;取2~4g聚乙二醇、3~6g三偏磷酸钠和50~100g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e;将混合液d和混合液e置于微波化学反应器,在60℃条件下反应30min后取出,离心破乳,依次用丙酮,乙酸乙酯和无水乙醇洗涤5~8次,离心过滤,将滤渣干燥,得到多孔止血淀粉。

实例1

取50g淀粉和50g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淀粉糊;取10g吐温60和120g环己烷,在55°c水浴条件下搅拌至吐温60全部溶解,得到混合液a;在机械搅拌和超声条件下将淀粉糊滴入混合液a,持续搅拌和超声乳化20min,得到淀粉乳液;取20g硫酸亚铁铵、40g硫酸铁铵、6g油酸钠和200g60℃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b,80ml6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溶于80ml淀粉乳液,搅拌并水浴加热至55℃,得到浓碱乳液;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将混合液b迅速滴入浓碱乳液中反应,然后维持水浴55℃10min,再降低搅拌速度,水浴升温至85℃,保温30min,得到混合液c;取1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并将其加入混合液c,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5g过硫酸钾和1g亚硫酸氢钠,得到混合液d;取2g聚乙二醇、3g三偏磷酸钠和50g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e;将混合液d和混合液e置于微波化学反应器,在60℃条件下反应30min后取出,离心破乳,依次用丙酮,乙酸乙酯和无水乙醇洗涤5次,离心过滤,将滤渣干燥,得到多孔止血淀粉。

实例2

取75g淀粉和75g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淀粉糊;取15g吐温60和180g环己烷,在55°c水浴条件下搅拌至吐温60全部溶解,得到混合液a;在机械搅拌和超声条件下将淀粉糊滴入混合液a,持续搅拌和超声乳化20min,得到淀粉乳液;取30g硫酸亚铁铵、60g硫酸铁铵、9g油酸钠和300g60℃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b,80ml6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溶于80ml淀粉乳液,搅拌并水浴加热至55℃,得到浓碱乳液;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将混合液b迅速滴入浓碱乳液中反应,然后维持水浴55℃10min,再降低搅拌速度,水浴升温至85℃,保温75min,得到混合液c;取1~2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并将其加入混合液c,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7g过硫酸钾和1.5g亚硫酸氢钠,得到混合液d;取3g聚乙二醇、4.5g三偏磷酸钠和75g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e;将混合液d和混合液e置于微波化学反应器,在60℃条件下反应30min后取出,离心破乳,依次用丙酮,乙酸乙酯和无水乙醇洗涤7次,离心过滤,将滤渣干燥,得到多孔止血淀粉。

实例3

取100g淀粉和100g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淀粉糊;取20g吐温60和240g环己烷,在55°c水浴条件下搅拌至吐温60全部溶解,得到混合液a;在机械搅拌和超声条件下将淀粉糊滴入混合液a,持续搅拌和超声乳化20min,得到淀粉乳液;取40g硫酸亚铁铵、80g硫酸铁铵、12g油酸钠和400g60℃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b,80ml6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溶于80ml淀粉乳液,搅拌并水浴加热至55℃,得到浓碱乳液;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将混合液b迅速滴入浓碱乳液中反应,然后维持水浴55℃10min,再降低搅拌速度,水浴升温至85℃,保温120min,得到混合液c;取2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并将其加入混合液c,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10g过硫酸钾和2g亚硫酸氢钠,得到混合液d;取4g聚乙二醇、6g三偏磷酸钠和100g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e;将混合液d和混合液e置于微波化学反应器,在60℃条件下反应30min后取出,离心破乳,依次用丙酮,乙酸乙酯和无水乙醇洗涤8次,离心过滤,将滤渣干燥,得到多孔止血淀粉。

取本发明制备的多孔止血淀粉及市售止血淀粉进行检测,具体检测结果如下:

(1)检测方法:

于猪肝脏表面用手术刀切取肝脏浆膜层面积2cm×1cm,创面深度为0.3cm,制成出血创面,采用的实验止血材料有:实例1-3的多孔止血淀粉对创面进行止血,并以市售止血淀粉为对照组。出血后,立即将止多孔止血淀粉在伤口上并用医用外科手套或止血纱布在多孔止血淀粉上施压,阻断血流,1~2min后将手套或纱布轻轻松开,观察止血效果、手套及纱布是否粘连及凝血块,揭开时造成再次出血。止血后无需将多孔止血淀粉拿开,而是用生理盐水做适当浸润冲洗即可。

试验结果:

实例1-3多孔止血淀粉实验组止血效果均较为理想,且使用方便。实验组的多孔止血淀粉遇血后立即吸水/血、并与血液形成粘性的多孔止血淀粉凝血块胶状体,在1-2分钟内均可有效地控制肝脏创面的出血,对照组明市售止血淀粉需要5-10分钟或以上的时间才可以控制出血。实验组的多孔止血淀粉遇血后与肝脏创面组织紧密粘附,促进凝血,并形成对创面出血点破损血管的封闭作用。实验组的多孔血淀粉易操作,使用方便,与按压的手套或纱布敷料不发生粘连,揭开手套或纱布时不会破坏凝血块,不会造成再次出血。而对照组市售止血淀粉吸水/血的速度慢,须多次挤压海绵体,与创面的组织粘附性很弱,止血效果较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