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伤口久不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4497发布日期:2018-11-17 00:43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伤口久不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创伤是指身体任何部位的钝性和刺入性损伤,这种损伤由暴力事件或手术引起。创伤性伤口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外伤之一,外伤伤口如果长期不愈合,容易引发感染,如果伤口的感染没有控制住,伤口是很难愈合的,即使暂时愈合,内部存留细菌,也容易复发。

创伤的愈合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组织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伤口的愈合分为三类,一期愈合、二期愈合和三期愈合。一期愈合是伤口边缘接近关闭而没有空腔或伤口内不留死腔,例如外科切口无组织缺损、清洁的撕裂伤;二期愈合的概念是伤口开放,见于组织遭破坏或者组织丢失;三期愈合是被延迟的初期闭合,例如某些伤口,特别见于无组织丢失而感染的伤口,在治疗感染时而开放伤口及后期以外科闭合的伤口。伤口愈合的三种类型中发生三个主要的阶段包括:①机体对伤口的反应及调整愈合活动过程的炎性阶段;②机体所在环境及产生组织再生的增生阶段;③修复为变硬及形成疤痕组织的变异阶段。虽然愈合的三个阶段相互交错,但都是连续发生的。

西医治疗外伤伤口久不愈合的处理方法通常疗程久、愈合缓慢,疗效甚微,愈合后容易留下疤痕,影响美观。中医上认为伤口感染久治不愈,多因机体气血失调,经络阻滞、瘀血停留,燥热、浊气聚于患处而发病。中医治疗伤口愈合的方法主要有外敷、内服。中医上用于处理外伤伤口的中药有很多种,但是由于配方和制作方法的不同,作用和效果各不相同,有的仅限于浅表创面的愈合,有的药效小,治疗疗程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各种久不愈合的创伤性伤口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可用于机体任何部位和深度的创面,见效快,用药后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伤口久不愈合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血竭10-40份、鸡血藤10-50份、三七30-60份、龟甲20-60份、续断20-60份、菟丝子10-40份、穿山龙20-50份、苍术20-50份、土茯苓25-60份、炉甘石30-60份、当归20-50份、黄柏20-50份、地枫皮25-50份、茜草根15-45份、川芎20-40份、白芷20-40份、白芍20-55份、赤芍25-50份、芝麻油300-1500份。

作为优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血竭30份、鸡血藤30份、三七40份、龟甲40份、续断40份、菟丝子30份、穿山龙40份、苍术30份、土茯苓40份、炉甘石40份、当归30份、黄柏40份、地枫皮40份、茜草根30份、川芎30份、白芷30份、白芍40份、赤芍30份、芝麻油1000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为外用药剂。

作为优选,所述外用药剂为油剂。

用于伤口久不愈合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比例称取原料血竭、鸡血藤、三七、龟甲、续断、菟丝子、穿山龙、苍术、土茯苓、炉甘石、当归、黄柏、地枫皮、茜草根、川芎、白芷、白芍、赤芍,粉碎后过200目筛;(2)将上述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加入芝麻油中,加热至80-120℃,保温30-90分钟后降至室温;(3)密封浸泡10-20天后,过滤,得滤液即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油剂。

本发明各有效成分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治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本草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

炉甘石:甘,平。归胃经。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用于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现代实用中药》:用于慢性溃疡、下腿溃疡之不易收口者,有防腐生肌之功。

龟甲:咸、甘,微寒。归肝、肾、心经。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

茜草根:苦,寒。归心、肝经。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黄疸,慢性气管炎。《别录》: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主痹及热中,伤跌折。《纲目》: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

续断:苦、辛,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腰背酸痛;肢节痿痹;跌扑创伤、损筋折骨、胎动漏红、血崩、遗精、带下、痈疽疮肿。《本经》: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脾经。解毒,除湿,利关节。主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疗疔疮,痈肿,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d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盗汗;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药品化义》:黄柏,味苦入骨,是以降火能自顶至踵,沦肤彻髓,无不周到,专泻肾与膀胱之火。盖肾属寒水,水多则惭消,涸竭则变热。若气从脐下起者,阴火也。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肺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血竭:甘、咸,平。归心、肝经。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主治跌打损伤;内伤瘀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及痔疮。《唐本草》:主五脏邪气,带下,止痛,破积血,金创生肉。《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恶疮疥癣久不合者。

鸡血藤:苦、甘,温。归肝、肾经。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有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等功效。《饮片新参》: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

菟丝子:甘,温。归肾、肝、脾经。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之功效。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本草正义》:菟丝为养阴通络之上品。汗去面颇,亦柔润肌肤之功用。

苍术:辛、苦,温。归胃、脾经。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夜盲。《玉楸药解》: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去漏,化癣,除症,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疠,回筋骨之痿软,清溲溺之混浊。

地枫皮:微辛、涩,温。归膀胱、肾经。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劳伤腰痛。《新华本草纲要》:树皮:味辛,涩、性温,有小毒。有驱风除湿,行气止痛的功能。

川芎:辛,温。归胆、肝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

赤芍:苦,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穿山龙:苦,平。归肝、肺经。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用于风湿痛,风湿关节痛,筋骨麻木,大骨节病,跌打损伤,支气管炎。《陕西中草药》:治咳嗽,风湿性关节炎,大骨节病关节痛,消化不良,疟疾,跌打损伤,痈肿恶疮。

当归:辛、甘,温。归心、脾、肝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本草新编》:当归,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虽有上下之分,而补血则一。入心、脾、肝三脏。但其性甚动,入之补气药中则补气,入之补血药中则补血,无定功也。

芝麻油:甘、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

上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伤口久不愈合的中药组合物采用的各味中药药材可相互协同,以三七、炉甘石、龟甲为君药,茜草根、续断、土茯苓、黄柏、白芍为臣药,穿山龙、当归为使药,其余为佐药,以凉血、生血、滋润收口为主要功效,功用以活血化瘀,收敛祛湿,去腐生肌,不添加其他添加剂,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祛腐排脓之功效,可用于机体任何部位和深度的创面,见效快,伤口愈合时间快,坏死组织脱落速度快,去腐生肌作用明显;采用中药药油代替了手术治疗,不需住院,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用药后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瘢痕小,组织损害少,减少瘢痕生成,减少瘢痕挛缩,尽可能的保护患者自身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伤口久不愈合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血竭30份、鸡血藤30份、三七40份、龟甲40份、续断40份、菟丝子30份、穿山龙40份、苍术30份、土茯苓40份、炉甘石40份、当归30份、黄柏40份、地枫皮40份、茜草根30份、川芎30份、白芷30份、白芍40份、赤芍30份、芝麻油1000份。

中药组合物为外用药剂。

中药组合物为外用油剂。

用于伤口久不愈合的中药组合物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上述比例称取原料血竭、鸡血藤、三七、龟甲、续断、菟丝子、穿山龙、苍术、土茯苓、炉甘石、当归、黄柏、地枫皮、茜草根、川芎、白芷、白芍、赤芍,粉碎后过200目筛;(2)将上述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加入芝麻油中,加热至100℃,保温60分钟后降至室温;(3)密封浸泡15天后,过滤,得滤液即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油剂。

实施例2

一种用于伤口久不愈合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血竭10份、鸡血藤30份、三七30份、龟甲20份、续断60份、菟丝子25份、穿山龙30份、苍术40份、土茯苓50份、炉甘石30份、当归40份、黄柏30份、地枫皮30份、茜草根45份、川芎40份、白芷20份、白芍30份、赤芍40份、芝麻油800份。

用于伤口久不愈合的中药组合物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上述比例称取原料血竭、鸡血藤、三七、龟甲、续断、菟丝子、穿山龙、苍术、土茯苓、炉甘石、当归、黄柏、地枫皮、茜草根、川芎、白芷、白芍、赤芍,粉碎后过200目筛;(2)将上述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加入芝麻油中,加热至120℃,保温30分钟后降至室温;(3)密封浸泡20天后,过滤,得滤液即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油剂。

实施例3

一种用于伤口久不愈合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血竭40份、鸡血藤50份、三七50份、龟甲50份、续断20份、菟丝子30份、穿山龙20份、苍术50份、土茯苓25份、炉甘石60份、当归20份、黄柏35份、地枫皮45份、茜草根25份、川芎35份、白芷40份、白芍55份、赤芍50份、芝麻油1200份。

用于伤口久不愈合的中药组合物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上述比例称取原料血竭、鸡血藤、三七、龟甲、续断、菟丝子、穿山龙、苍术、土茯苓、炉甘石、当归、黄柏、地枫皮、茜草根、川芎、白芷、白芍、赤芍,粉碎后过200目筛;(2)将上述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加入芝麻油中,加热至80℃,保温90分钟后降至室温;(3)密封浸泡10天后,过滤,得滤液即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油剂。

实施例4

一种用于伤口久不愈合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血竭10份、鸡血藤10份、三七30份、龟甲20份、续断20份、菟丝子10份、穿山龙20份、苍术20份、土茯苓25份、炉甘石30份、当归20份、黄柏20份、地枫皮25份、茜草根15份、川芎20份、白芷20份、白芍20份、赤芍25份、芝麻油300份。

用于伤口久不愈合的中药组合物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上述比例称取原料血竭、鸡血藤、三七、龟甲、续断、菟丝子、穿山龙、苍术、土茯苓、炉甘石、当归、黄柏、地枫皮、茜草根、川芎、白芷、白芍、赤芍,粉碎后过200目筛;(2)将上述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加入芝麻油中,加热至90℃,保温80分钟后降至室温;(3)密封浸泡5天后,过滤,得滤液即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油剂。

实施例5

一种用于伤口久不愈合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血竭40份、鸡血藤50份、三七60份、龟甲60份、续断60份、菟丝子40份、穿山龙50份、苍术50份、土茯苓60份、炉甘石60份、当归50份、黄柏50份、地枫皮50份、茜草根45份、川芎40份、白芷40份、白芍55份、赤芍50份、芝麻油1500份。

用于伤口久不愈合的中药组合物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上述比例称取原料血竭、鸡血藤、三七、龟甲、续断、菟丝子、穿山龙、苍术、土茯苓、炉甘石、当归、黄柏、地枫皮、茜草根、川芎、白芷、白芍、赤芍,粉碎后过200目筛;(2)将上述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加入芝麻油中,加热至110℃,保温50分钟后降至室温;(3)密封浸泡18天后,过滤,得滤液即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油剂。

实施例6

一种用于伤口久不愈合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血竭15份、鸡血藤15份、三七39份、龟甲30份、续断25份、菟丝子18份、穿山龙30份、苍术25份、土茯苓35份、炉甘石38份、当归25份、黄柏30份、地枫皮35份、茜草根40份、川芎25份、白芷25份、白芍30份、赤芍35份、芝麻油500份。

用于伤口久不愈合的中药组合物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上述比例称取原料血竭、鸡血藤、三七、龟甲、续断、菟丝子、穿山龙、苍术、土茯苓、炉甘石、当归、黄柏、地枫皮、茜草根、川芎、白芷、白芍、赤芍,粉碎后过200目筛;(2)将上述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加入芝麻油中,加热至100℃,保温60分钟后降至室温;(3)密封浸泡15天后,过滤,得滤液即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油剂。

临床资料:

总计120例病患,其中男56例,女64例,年龄最大者80岁,年龄最小者3岁。疗效标准:治愈:创口完全愈合,不留疤痕;显效:创口基本愈合或结痂;有效:创口明显缩小,炎症表现减轻;无效:创口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更加严重。治疗效果:120例中,98例治愈,15例显效,7例有效,0例无效,治愈率82%,总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

病例1:

刘xx,女,80岁,家住许昌县电视台家属院,面部患有麟状细胞癌,面部组织发生坏死而脱落形成溃疡,使用实施例1的配方制成的药油,每日涂抹患处三次,用药10天,溃疡面明显缩小,用药一个月后,创口基本愈合,3个月后创口完全痊愈,不再需要用药。

病例2:

卢xx,男,50岁,襄县双庙前卢村人,电击伤感染形成骨坏死,使用本发明药油,每日用药,5个月痊愈。

病例3:

李xx,男,29岁,许昌河街白兔寺人,受刀伤,刀口一个月未愈合,使用本发明药油每日涂抹于患处,28天伤口完全痊愈。

病例4:

李xx,男,17岁,家住许昌市工路段小区,大面积伤口感染,使用本发明配方制备的药油,每天涂抹患处2次,65天痊愈。

病例5:

王xx,男,20岁,家住许昌七八一小区,小腿二度烫伤,真皮损伤,红肿疼痛,皮肤溃烂不愈合,使用本发明配方制备的药油,每天涂抹患处2次,26天好完。

病例6:

王xx,女,54岁,家住许昌学院家属院,腿部皮肤溃疡,使用本发明配方制备的药油,每天涂抹患处2次,2个月痊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