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植物天然提取物的抗细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4466发布日期:2018-11-17 00:43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有植物天然提取物的抗细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植物天然提取物的抗细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我国淡水鱼养殖业快速发展,集约化养殖越来越普遍,许多养殖户盲目的追求高产,养殖密度越来越大,达到养殖环境无法承担的地步,导致各种鱼病发生的机率逐渐上升,形成了“三鱼两药”的被动局面,出现了诸多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菌性疾病作为一种危害最广最易发的鱼病,一直严重制约着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很多细菌性疾病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治疗,高发的病症,占据了相当的比例。通常情况下,有很多细菌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发生改变时,如气温和水质突变、外界应激产生、饵料供应不足、鱼体免疫力下降或受伤等因素,细菌就会趁虚而入,大量侵入宿主,从而导致细菌性疾病的暴发,给渔业生产和渔业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鱼类细菌性疾病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其成为一种较为难以治疗的病症之一。而在未使用生态鱼药或抗生素替代药品时,国内外使用抗生素类、合成抗菌类药物和硝基呋喃类药物等较为普遍,如链霉素类、氯霉素、红霉素、泰乐菌素、阿伏霉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黄安噻唑、磺胺脒等合成抗菌类药物,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西林、呋喃妥因、呋喃那斯等硝基呋喃类药物等,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因其高度的致癌性、致突变性和毒性,对鱼体和人体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危害,现在绝大部分在很多国家被列为禁用药品,无法在鱼类养殖过程中进行使用。因此,亟需研究、开发和利用新型的生态鱼药,鱼用中草药等来缓解这一现状。为此,我们开展了中草药治疗鱼类细菌性疾病的研究,期望通过浸浴给药或者饲料添加的方式就能够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疾病,达到防治的目的。近年来由细菌引起的鱼类疾病呈上升趋势,造成养殖鱼种和成鱼大量死亡,给水产养殖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特别是池塘高密度养殖和观赏鱼养殖更容易发生,一旦发病,鱼类摄食下降或停止摄食,感染率和死亡率高达80%以上。

中草药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环保型绿色药物,具有高效、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残留少等诸多优点,且来源广、成本低,在目前全面提倡健康养殖的新形势下,应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还未见钩吻作为中药在预防水产养殖细菌性疾病的研究和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含有植物天然提取物的抗细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含有植物天然提取物的抗细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制备原料:

优选地,所述抗细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制备原料:

本发明发现了钩吻中提取的钩吻生物总碱,并配合苦楝子、大蒜、大黄、马齿苋、土茯苓、水花生和艾草,在上述所述的制备原料重量份范围内,对细菌性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进一步地,本发明经过大量试验,在上述制备原料重量份范围内筛选出上述优选制备原料重量配比,在上述优选制备原料重量配比下,本发明抗细菌剂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疾病。与本发明上述所述的制备原料重量份范围内的其他抗细菌剂相比,将上述优选的抗细菌剂按相同的重量比添加到饲料中进行连续投喂来治疗早期细菌性疾病,申请人发现在相同投喂量的情况下连续投喂8周,含有上述优选的抗细菌剂的颗粒饲料达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所述的抗细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从钩吻中提取钩吻生物总碱,将提取的钩吻生物总碱制成粉剂;

(2)将苦楝子、大蒜、大黄、马齿苋、土茯苓、水花生和艾草分别打碎,然后分别用乙醇溶液进行回流提取,提取后过滤并浓缩、冷却,将步骤(1)制成的粉剂与浓缩冷却后的苦楝子提取物、大蒜提取物、大黄提取物、马齿苋提取物、土茯苓提取物、水花生提取物和艾草提取物混合得到所述抗细菌剂。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分别用四倍重量的70%体积浓度的乙醇溶液进行回流提取,重复3-4次,每2小时,提取温度为42-58℃;浓缩后的提取物的浓度均为1.1-1.3g/ml。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饲料组合物,包括基础饲料、甜菜碱、血粉、面粉以上述所述的抗细菌剂。

优选地,所述抗细菌剂与基础饲料的重量比为1:1000;所述甜菜碱的重量为所述抗细菌剂与饲料的总重量的1%-1.5%,所述血粉的重量为所述抗细菌剂与饲料的总重量的1%-1.5%,所述面粉的重量为所述抗细菌剂与饲料的总重量的1.5%-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合抗菌制剂,包括上述所述的抗细菌剂,以及钩吻生物总碱粉剂。所述抗细菌剂与钩吻生物总碱粉剂分开放置,不混合在一起。

本发明提供了钩吻、钩吻生物总碱、或者上述所述的抗细菌剂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细菌性疾病或寄生虫病的药物、药物组合物、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所述的抗细菌剂和钩吻生物总碱粉剂联合使用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细菌性疾病或寄生虫病的药物或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

优选地,所述细菌性疾病由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

本发明提供了钩吻、钩吻生物总碱、或者上述所述的抗细菌剂在制备抑制志贺邻单胞菌的制剂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植物天然提取物的抗细菌剂,所述抗菌剂对早期细菌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钩吻提取物的用途,具体是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志贺邻单胞菌的抑菌效果十分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钩吻生物总碱对这四种试验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钩吻生物总碱对类志贺邻单胞菌抑菌情况的曲线图,注:钩吻生物总碱浓度以原料湿重计算;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钩吻生物总碱对温和气单胞菌抑菌情况的曲线图,注:钩吻生物总碱浓度以原料湿重计算。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类的细菌性疾病,特别是爆发性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在整个池塘或网箱等养殖鱼的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池塘或网箱养殖鱼的情况,不同于人类或动物,将每1个个体分别隔离起来进行治疗是困难的,即使池塘或网箱内的鱼一部分发生了细菌性疾病,也会瞬间扩大到感染整体。因此,即使一部分被确认为发病,也必须对池塘或网箱整体进行投药来控制细菌性疾病的爆发。另外,对于在养殖场内蔓延的情况,也必须对同一养殖场内全部鱼塘的鱼进行投药来控制细菌性疾病,否则会导致细菌性疾病爆发,甚至影响整个养殖区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污染。本发明人等为了获得鱼类细菌性疾病防治的有效物质,对多个中草药进行了反复的试验研究,广泛范围的化合物反复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本发明发现了钩吻中提取的钩吻生物总碱,并配合苦楝子、大蒜、大黄、马齿苋、土茯苓、水花生、艾草等,做成混剂浸出物,或者饲料添加剂等,对细菌性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中的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的中草药的研发。本发明的钩吻生物总碱由天然钩吻植物获得,每份产品需要钩吻原料(12-18g),再结合其他原料(原料皆为已经除去杂质、切断且晒干好的)制备而成,其中苦楝子(22-35g),大蒜(21-38g),大黄(14-21g),马齿苋(17-26g),土茯苓(23-32g),水花生(25-35g),艾草(28-36g)、甜菜碱,血粉,面粉。同时,本发明特别提供适合于在鱼塘或网箱等养殖场中被大量一起饲养的养殖鱼的细菌性疾病驱除的用法、用量。

本发明为了更好的获得中草药的使用配伍和方法,以尽量减少原材料的使用、最大可能的达到防治的目的,进行了配制和方法的改良。配置方面,分两种方法,一是在池塘进水口留一个小型储水池,将钩吻茎和叶提取的天然钩吻生物总碱制成粉剂,提前2-3天浸泡在储水池中,使其充分溶解和扩散,进水时直接随水流流向整个池塘,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或者按照1-1.5kg/亩钩吻粉剂,在池塘进水期,全池泼洒,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预防细菌性疾病爆发的效果。同时对池塘寄生虫病也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也可以进一步控制从外界环境中混入的新的寄生虫。若为网箱养殖,可使用内服和外用相结合的方法,因网箱养殖水体较大,特别是水库,湖泊等,外用容易导致药物流失严重,因此本发明采用内服为主、外用为辅的方法进行给药。具体方法是紧贴网箱外部,用塑料布、彩条布等连鱼带水兜起,向兜内泼洒渔药同时充氧,既不增加药量,又可延长用药时间,增强防治效果。内服可将浸出液倍量用水稀释后,拌匀或喷洒在颗粒饵料上晒干后,投喂病鱼。本发明为获得更好的防治效果,将钩吻茎和叶做成粉剂后,按一定比例添加到基础饲料中做成钩吻颗粒饲料,在进行10-12周投喂后,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由于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较为普遍,也是较难治疗的一种。因此,我们主要针对草鱼、鳙鱼、罗非鱼、胡子鲶、黄颡鱼、光倒刺鲃等鱼类肠道细菌性疾病进行了预防和和治疗。本发明的细菌性疾病可以口服给药,特别是可以通过混合到饲料后喂食的方法给药,对于鱼体的细菌性疾病能发挥生长抑制效果或者杀虫效果。本发明的用法、用量适用于大量的鱼一起饲养的养殖场中的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投喂饲料中加入钩吻生物总碱粉剂,制成100mg-150mg/kg的颗粒饲料,在鱼苗培育期,进行连续7-10周的投喂,可以很好的预防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的发生。而在成鱼养殖或亲鱼培育期期,若发现所养殖鱼种发生细菌性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初期,可投喂350-400mg/kg的颗粒饲料进行连续8-12周的投喂,对早期细菌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实施例1

我们采用琼脂扩散法,利用钩吻生物总碱对温和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钩吻生物总碱对这四种试验菌均有抑制作用,如图1所示。

同时,我们利用生长曲线法测定了供试菌在不同钩吻生物总碱浓度下od值的变化情况。绘制的生长曲线直观反映不同的钩吻茎生物总碱浓度对类志贺邻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生长状况的影响。如图2所示。图2生长曲线表明,在24h~40h期间,细菌生长衰亡期内,三种浓度下的钩吻茎生物总碱对类志贺邻单胞菌保持一定的抑制效果使菌量持续下降,40h后,500g/l浓度下的该菌,其生长仍被抑制。图2生长曲线表明,在500g/l的药液浓度下,在24h~56h期间,菌体数量仍持续受到抑制,呈缓慢下降状态,抑菌效果不如类志贺邻单胞菌抑菌效果明显。可以看出,钩吻生物总碱对两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类志贺邻单胞菌的抑菌效果十分明显。

实施例2

本发明对抗细菌剂的原料配比进行了研究,具体配方如下:

配方1:

钩吻12重量份,苦楝子31重量份,大蒜33重量份,大黄18重量份,马齿苋22重量份,土茯苓29重量份,水花生32重量份,艾草30重量份。

配方2:

钩吻14重量份,苦楝子33重量份,大蒜28重量份,大黄20重量份,马齿苋18重量份,土茯苓26重量份,水花生27重量份,艾草32重量份。

配方3:

钩吻16重量份,苦楝子24重量份,大蒜36重量份,大黄14重量份,马齿苋17重量份,土茯苓32重量份,水花生29重量份,艾草28重量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钩吻原料冷冻抽干,保持有效成分的活性,提取钩吻生物总碱制成粉剂;

(2)将其他原料先后置于粉碎机中打碎,分别用四倍重量的70%浓度的乙醇溶液进行回流提取,重复3次,每2小时,温度为50℃,过滤并浓缩,冷却,使各原料的提取物浓缩后浓度约为1.2g/ml;将制成的钩吻生物总碱粉剂和浓缩冷却后的其他原料的提取物混合制成抗细菌剂。

按照上述制备方法分别得到配方1的抗细菌剂、配方2的抗细菌剂和配方3的抗细菌剂,将上述制备的抗细菌剂按照1:1000的重量比添加到饲料中进行连续投喂来治疗早期细菌性疾病,申请人发现在相同投喂量的情况下连续投喂8周,含有配方1的抗细菌剂的颗粒饲料达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实施例3

在大宗淡水鱼养殖和光倒刺鲃亲鱼和苗种培育过程中遇到的细菌性疾病做了如下实例:

按照如下组分配制联合抗菌制剂:

钩吻(18g),苦楝子(31g),大蒜(33g),大黄(18g),马齿苋(22g),土茯苓(29g),水花生(32g),艾草(30g)。

用药方式:

(1)将钩吻原料冷冻抽干,保持有效成分的活性。提取钩吻生物总碱制成粉剂和将其他原料先后置于粉碎机中打碎,分别用四倍重量的70%浓度的乙醇溶液进行回流提取,重复3-4次,每2小时,温度为42-58℃,过滤并浓缩,冷却,使各原料的提取物浓缩后浓度约为1.1-1.3g/ml;将制成的钩吻生物总碱粉剂的2/3和浓缩冷却后的其他原料的提取物混合制成甲药剂。将制成的钩吻生物总碱粉剂的1/3作为乙制剂保存,或用要提前3天按照比例直接浸泡在储水池中,使其充分溶解和扩散。

(2)将步骤(1)的甲药剂按照1:1000的重量比添加到饲料中混合均匀,加入两者总重量的2.5%的面粉和两者总重量1.2%的甜菜碱以及两者总重量1%的血粉,同时喷洒部分水,制成药饵然后风干备用;

(3)投喂:投喂之前降低1/3-1/4的水位(约50cm水位),按照水产品总重量的3%-5%进行投喂,先投喂部分未添加甲药剂的饲料,然后再投喂含甲药剂的饲料,投喂1小时后,打开蓄水池,将充分溶解和扩散的乙制剂流入养殖池塘;

(4)隔3天再按原方法制作药物重新处理池塘,连用2次后,视病情决定是否再次增加疗程。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