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探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07154发布日期:2020-03-31 10:2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血氧探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氧探头。



背景技术:

血氧饱和度是临床医疗上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是反应人体呼吸功能及血液中氧含量是否正常的重要生理参数。通过对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血氧含量,对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行监控,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目前,医疗工作人员主要采用指夹式血氧传感器测量人体的血氧饱和度。采用指夹式血氧传感器测量血氧饱和度的过程中,主要依靠传感器结构中的扭簧提供加紧力,由于夹簧提供的加紧力不可调节,由于扭簧提供的加紧力不可调节,太紧会造成压伤,太松又容易造成传感器脱落,造成测量结构不准确,给血氧测量过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氧探头,可调节夹紧力,提高测试的舒适度和测试的准确性。

本申请所述血氧探头包括夹持头和调节部,所述夹持头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所述调节部装配于所述夹持头上,用以调节所述第一夹持体和所述第二夹持体之间的夹持力。

其中,所述调节部包括绑带,所述绑带缠绕于所述第一夹持体和所述第二夹持体上,用以调节所述第一夹持体和所述第二夹持体之间的夹持力。

其中,所述调节部包括两个限位臂、第一锁持体和第二锁持体,两个所述限位臂的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体或所述第二夹持体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限位臂的另一端上均设有所述第一锁持体,所述第二夹持体或所述第一夹持体的相对两侧设有所述第二锁持体,所述第一锁持体与所述第二锁持体之间可拆卸地锁紧。

其中,所述调节部包括多个调节位和控制环,多个所述调节位依次排列于所述第一夹持体背离所述第二夹持体的表面,所述控制环设于所述第二夹持体上,或者,所述控制环设于所述第一夹持体背离所述第二夹持体的表面,多个所述调节位依次排列于所述第二夹持体上,所述控制环卡持于任一所述调节位上以调节所述夹持头的夹持力。

其中,绑带包括相对的两个连接端,所述调节部还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地装配于所述第二夹持体背离所述第一夹持体或所述第一夹持体背离所述第二夹持体的表面,所述绑带的两个连接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旋转轴上,且在所述旋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绑带锁紧或张开。

其中,所述调节部包括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装配于所述旋转轴上,以调节所述旋转轴旋转。

其中,所述绑带包括缠绕段和由所述缠绕段一端延伸的固定段,所述缠绕段缠绕于所述第一夹持体和所述第二夹持体上,所述固定段至少部分缠绕于所述缠绕段上。

其中,所述绑带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以使所述固定段可拆卸地锁紧于所述缠绕段上。

其中,所述缠绕段上设有通环,所述固定段穿过所述通环与所述缠绕段锁紧。

其中,所述血氧探头包括线缆固定带,所述线缆固定带用于将所述血氧探头的导线固定于腕部。

本申请所述血氧探头通过采用所述调节部调节所述第一夹持体和所述第二夹持体之间的夹紧力,测量过程中可以根据指头的大小来调整夹紧力,不会夹得太紧,也不会夹得太松,不仅提高了患者血氧测量过程中的舒适度,还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所述血氧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述血氧探头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血氧探头中绑带与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所述血氧探头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血氧探头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血氧探头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血氧探头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所示血氧探头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血氧探头中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4所示血氧探头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4所示血氧探头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血氧探头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所述血氧探头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所述血氧探头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所示血氧探头中夹持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所示血氧探头中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在第一腔室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所示血氧探头中遮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所述血氧探头中线缆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血氧探头100,夹持在患者的指头(手指头或脚指头)上以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氧探头100包括夹持头10和调节部(图未示)。夹持头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体11和第二夹持体12,调节部装配于夹持头10上,用以调节第一夹持体11和第二夹持体12之间的夹持力。其中,血氧探头100还包括光发射器(图未示)和光接收器(图未示)。光发射器嵌设于第一夹持体11内且向位于第一夹持体11和第二夹持体12之间的指头发射光线,光接收器20嵌设于第二夹持体12内且接收经过指头的光线。需要说明的是,光发射器发出的光通过指头后,被光接收器接收到,转化成电信号传输到监护仪中,从而监护仪根据光的吸收量来计算出患者血液中的血氧饱和度。

当利用本申请血氧探头100进行血氧测量时,指头放入第一夹持体11和第二夹持体12之间,调节部通过调节第一夹持体11和第二夹持体12之间的角度以调节弹性夹持腔14的大小,进而调节夹持头10对指头的夹持力,直至将指头夹紧于弹性夹持腔14内。本申请血氧探头100通过采用调节部调节第一夹持体11和第二夹持体12之间的夹紧力,测量过程中可以根据指头的大小来调整夹紧力,不会夹得太紧,也不会夹得太松,不仅提高了患者血氧测量过程中的舒适度,还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

本申请中,夹持头10由硅胶等柔软的材料制成,由于硅胶无毒,且与人体皮肤具有较好的生物兼容性,当夹持头10佩戴在指头上时,柔软的硅胶增加了夹持头10夹持指头时的舒适度。进一步的,夹持头10还包括连接在第一夹持体11和第二夹持体12之间的弯曲段13。第一夹持体11、第二夹持体12和弯曲段13围成弹性夹持腔14,弹性夹持腔14为与指头形状相配合的u型腔,且弹性夹持腔14远离弯曲段13的一侧为开口方向,指头从开口方向进入弹性夹持腔14内。

请参阅图2,在本申请血氧探头100的第一种实施例中,调节部包括绑带200,绑带200缠绕于第一夹持体11和第二夹持体12上,以调节第一夹持体11和第二夹持体12之间的夹紧力。其中,绑带200由硅胶制成,不仅可以提高绑带200的柔软度,还可以多次重复使用,避免浪费。可以理解的是,当夹持头10由硅胶制成时,绑带200可以与夹持头10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绑带200也可以由布料等其他材料制成,可以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更换,避免交叉感染。

绑带200包括第一侧边213,第一侧边213朝远离绑带200的方向上延伸有遮光片214,绑带200缠绕于夹持头10上,遮光片214的延伸方向与夹持头10的开口方向相反,以遮挡外界环境光,防止外界环境光进入弹性夹持腔14内。具体的,遮光片214包括两片子遮光片,绑带200缠绕于夹持头10上时,两片子遮光片相对设置,沿遮光片214的延伸方向上,两片子遮光片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即两片子遮光片呈收拢的状态,以提高遮光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当绑带200还未装配到夹持头10上时,两个子遮光片呈互相靠拢的趋势,此时两个子遮光片之间张开的宽度小于血氧探头100的宽度。当绑带200装配到夹持头10上时,两个子遮光片会完全贴合在夹持头10的两侧,以使绑带200装配在夹持头10上时,遮光片214完全包裹弹性夹持腔的两侧,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来自夹持头10后方、上方和下方三个方向的外界光线的阻隔,提高血氧测量的精准度。当夹持头10夹持不同粗细的指头上时,两个子遮光片会根据血氧探头100张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一直保持与夹持头10的外表面贴合的状态,以达到遮光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在夹持头10上直接设计遮光结构,本申请在绑带200上设计遮光片214使得血氧探头100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增加了佩戴的舒适性。

第一夹持体11包括背离第二夹持体12的第二面114。第二面114上设有凹槽116,凹槽116的宽度不小于绑带200的宽度,绑带200缠绕于第一夹持体11的部分位于凹槽116内,以对绑带200进行限位,防止绑带200跑偏。可以理解的是,绑带200位于凹槽116的部分采用不可拆卸或可拆卸的方式装配于第一夹持体11上,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其中,不可拆卸的方式包括与第一夹持体11一体成型或采用胶粘等方式固定于凹槽116,以增加绑带200与第一夹持体11之间的稳定性。可拆卸的方式包括采用魔术贴或卡扣或直接套设于暗槽116内,以方便对绑带200进行更换。

第二夹持体12背离第一夹持体11的表面上凸设有定位环125,绑带200穿过定位环125以缠绕于第二夹持体12和第一夹持体11上,定位环125限定和固定绑带200,防止绑带200移位脱落。具体的,定位环125位于第二夹持体12靠近弯曲段13的一端,且定位环125的宽度不小于绑带200的宽度,以使绑带200可轻松穿过定位环125。进一步的,定位环125与凹槽116对应设置,以共同对绑带200进行限位。本实施例中,定位环125与安装座121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血氧探头100的其他实施例中,定位环125也可以与第二夹持体12一体成型,有效保证定位环125与第二夹持体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一并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调节部还包括旋转轴202,旋转轴202可旋转地装配于第二夹持体12背离第一夹持体11表面或第一夹持体11背离第二夹持体12的表面,绑带200的两个连接端201分别固定于旋转轴202上,且在旋转轴202转动时带动绑带200锁紧或张开。具体的,两个连接端21设于绑带200的相对两端,绑带200包括相对设置的内表面203和外表面204,绑带200缠绕于夹持头10上,内表面203与夹持头10的表面贴合。内表面203包括位于一个连接端201上的第一固定区域203a,外表面203包括位于另一个连接端201上的第二固定区域204a,第一固定区域203a和第二固定区域204a间隔固定于旋转轴202上,以实现旋转轴202转动时带动绑带200锁紧或张开。本实施例中,当旋转轴202顺时针旋转时,绑带200放松,当旋转轴202逆时针旋转时,绑带200收紧。

调节部还包括调节旋钮205,调节旋钮205装配于旋转轴202上,以调节旋转轴202旋转。具体的,旋转轴202旋转装配于第二夹持体12的定位环125上。进一步的,旋转轴20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旋转装配于定位环125内,第二端伸出定位环125,调节旋钮202固定于第二端的外表面,以便于通过旋转调节旋钮205而旋转旋转轴202,进而实现对绑带200的调节。本实施例中,调节旋钮205位于旋转轴202与弹性夹持腔14开口方向背离的一端,使得指头位于弹性夹持腔14时,调节旋钮205不会压迫到指头附近的皮肤。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血氧探头100的第二种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绑带200包括缠绕段210和由缠绕段210一端延伸的固定段220。缠绕段210缠绕于夹持头10的外表面,固定段220至少部分缠绕于缠绕段210上。具体的,缠绕段2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缠绕段210缠绕于夹持头10上时,第一表面211与夹持头10的外表面贴合。固定段220包括与第一表面211位于同一表面的第三表面221,固定段220缠绕于缠绕段210上时,第三表面221与第二表面212相贴合。其中,缠绕段210和固定段220采用硅胶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当夹持头10也由硅胶制成时,绑带200可与夹持头10一体成型。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绑带200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缠绕段210包括u型空腔,u型空腔收容夹持头10。具体的,第一表面211为与夹持头10的外表面相配合的u型面,使用绑带200时,可直接将缠绕段210套设在夹持头10的外表面,再将固定段220缠绕在缠绕段210上,实现绑带200与夹持头10的快速装配,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缠绕段210与夹持头10贴合的表面上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凸起215,缠绕段210缠绕于夹持头10上时,两个凸起215分别收容于夹持头10中弹性夹持腔14的相对两侧,以固定位于弹性夹持腔14内的指头,增加夹持头10的佩戴稳定性。具体的,两个凸起215设于第一表面211上,当缠绕段210缠绕于夹持头10上时,两个凸起215分别设于弹性夹持腔14的两侧。当测量的指头较细时,两个凸起215起到缩小弹性夹持腔14的作用,将指头固定在弹性夹持腔14内,防止指头跑偏,减少窜光和夹持头10脱落的现象。需要了解的是,窜光是指血氧探头100中的光发射器的光线不经过指头而直接经弹性夹持腔14的腔壁反射进入光接收器20,而影响血氧测量的结果。

优选的,凸起215为空心结构,避免指头放入弹性夹持腔14内时,凸起215对指头造成压伤,同时空心的凸起215受挤压变形时,指头与弹性夹持腔14的接触面积也会增大,摩擦力增大,进一步减小了夹持头10佩戴在指头上掉落的风险。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往凸起215的空腔中填充棉花等弹性填充物,以使凸起215为实心结构,同样可以起到弹性固定指头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表面211上也可以设置多个凸起215,当缠绕段210缠绕于夹持头10上时,多个凸起215对称分布于弹性夹持腔14的两侧,以防止位于弹性夹持腔14中的指头跑偏。

固定段220与缠绕段210相连接。固定段220包括抗拉材料层223,以保护绑带200,防止绑带200因多次使用而变形,进而提高绑带200的使用寿命。具体的,抗拉材料层223设于第三表面221上,且抗拉材料层223由柔软的尼龙材料或其他布料制成,以在不提高绑带200硬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证绑带200的整体柔软性。可以理解的是,抗拉材料层通过胶粘或其他方式固定于第三表面221上,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抗拉材料层223也可以设于第四表面222上,或者通过硅胶模压或者注塑等形式形成于固定段220的中间,形成类似三明治的结构。

进一步的,绑带200包括固定件,固定件用以固定段220可拆卸地锁紧于缠绕段210上。

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件为魔术贴,魔术贴包括毛面(loop面)231a和勾面(hook面)231b,勾面231b和毛面231a分别设于缠绕段210和固定段220上,即缠绕段210和固定段220利用魔术贴可进行重复贴合使用的原理相结合。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分别设于”并不对设置的位置顺序进行限制,即上述勾面231b和毛面231a分别设于缠绕段210和固定段220上的描述并不对勾面231b和毛面231a的具体位置进行限制,也即勾面231b可以设于缠绕段210或固定段220上,毛面231a相应地设于固定段220或缠绕段210上。

可以理解的是,魔术贴的毛面231a是细小柔软的纤维面,当毛面231a设于绑带200上时,不会影响绑带200的柔软性。而勾面231b设于第三表面221上而勾面231b是较硬且带有钩刺的面,为了减小勾面231b对绑带200的柔软性的影响,勾面231b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勾面231c。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毛面也可以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毛面,以进一步提高绑带200的柔软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毛面231a设于第二表面212上。具体的,毛面231a部分覆盖第二表面212,且毛面231a设于第二表面212背离固定段220的一端。进一步的,毛面231a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a1和第二端(图未示)。第一端a1位于毛面231a背离固定段220的一端,第二端位于毛面231a朝向固定段220的一端。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毛面231a也可以完全铺设在第二表面212上,使用者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毛面231a在第二表面212上的面积占比进行适应性调节,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勾面231b设于第三表面221上。具体的,勾面231b位于第三表面221远离缠绕段210的一端,以使勾面231b与毛面231a贴合后,固定段220没有多余部分未缠绕在血氧探头100上,提高使用过程中的整洁度。当离缠绕段210最远的一个子勾面231c与第一端a1贴合时,绑带200围成的区域最大,此时夹持头10中弹性夹持腔14的尺寸最大,也就是弹性夹持腔14能夹持最粗指头的状态。当离缠绕段210最近的一个子勾面231c与第二端贴合时,绑带200围成的区域最小,此时夹持头10的弹性夹持腔14的尺寸最小,也就是弹性夹持腔14能夹持最细指头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勾面231b也可以设于第三表面221朝向缠绕段210的一端,在第二表面212上增设一收纳环,当勾面231b与毛面231a贴合后,固定段220未缠绕在血氧探头100上的部分通过收纳环进行收纳,同样可以提高使用时的整洁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勾面231b也可以设于第二表面212上,毛面231a相应地设于第三表面221,同样可以实现缠绕段210和固定段220之间的可拆卸地结合,此时绑带200的其他具体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固定件包括固定环232,固定环232设于缠绕段210或固定段220的表面,固定环232供固定段220或缠绕段210穿过且固定环232中内环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固定段220或缠绕段210的厚度。其中,固定环232与绑带200一体成型,由于硅胶与硅胶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当固定段220或缠绕段210穿过固定环232时,两者之间产生摩擦力的使固定段220或缠绕段210收紧于固定环232内,即缠绕段210和固定段220之间通过摩擦力锁紧的原理相结合。需要说明的是,固定环232中内环的高度是指固定环232的内环中与绑带200相对设置的内壁与绑带200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环232设于缠绕段210的第二表面212上,固定段220穿过固定环232时,两者之间产生摩擦力而使固定段220锁紧于固定环232内。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环232可以为多个,多个固定环232间隔设置于第二表面212上,固定段220依次穿过多个固定环232,以增加摩擦力,提高固定段220与缠绕段210之间的结合力。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固定环232中只要有一个固定环232的宽度小于固定段220的宽度,即可实现固定段220和缠绕段210之间的摩擦力锁定结构,其余的固定环232可以对固定段220多余的部分进行收纳,提高绑带使用过程中的整洁度。

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与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固定件包括卡扣233a和多个第一通孔233b,卡扣233a和多个第一通孔233b分别设于缠绕段210和固定段220上,卡扣233a可与第一通孔233b卡持。其中,卡扣233a与绑带200一体成型,卡扣233a包括背离绑带200的卡持端233c,卡持端233c的尺寸大于第一通孔233b的尺寸,以使卡扣233a穿过第一通孔233b后,卡持端215b不会轻易穿过第一通孔233b而使固定段220从缠绕段210上脱落,保证固定段220与缠绕段210之间的结合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扣也可以装配于绑带上,而不与绑带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扣233a设于第二表面212上,多个第一通孔233b设于固定段220上。当卡扣233a穿过最靠近缠绕段211的第一通孔233b时,绑带200围成的区域最小,此时夹持头10中弹性夹持腔14的尺寸最小,即弹性夹持腔14能夹持最细指头的状态;当卡扣233a穿过离缠绕段211最远的第一通孔233b时,绑带200围成的区域最小,此时夹持头10中弹性夹持腔14的尺寸最大,即弹性夹持腔14能夹持最粗指头的状态。

进一步的,固定件还包括收纳环233d,收纳环233d位于卡扣233a和多个第一通孔233b之间,以收纳固定段。当固定段220中的一个第一通孔233b与卡扣233a扣合后,固定段220剩下的部分穿过收纳环233d以使固定段220整体都缠绕在缠绕段210上,以提高绑带200使用时的整洁度。可以理解的是,当收纳环233d中内环的高度小于固定段220的厚度时,固定段220穿过收纳环233d时,两者之间产生摩擦力,增加固定段220与缠绕段210之间的结合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卡扣233a可以设于固定段220的第三表面221上,多个第一通孔233b相应地设于缠绕段210上,卡扣233a与第一通孔233b卡合时,卡扣233a的卡持端233c抵持于夹持头10的表面,以实现缠绕段210与固定段220之间可拆卸地结合。鉴于该实施方式下,缠绕段210与固定段220之间其他部分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类似,在此不作过多阐述。

请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与上述三种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缠绕段210上设有通环234,固定段220穿过通环234与缠绕段210锁紧。其中,通环234贯穿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通环234的宽度不小于固定段220的宽度,以方便固定段220从第一表面211上穿过通环234后,再缠绕于缠绕段210上。可以理解的是,通环234的宽度也可以略小于固定段220的宽度,以使固定段220穿过通环234时两者之间产生摩擦力,保证固定段220与缠绕段210之间的结合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环234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等,只要固定段220能够穿过通环234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段220穿过通环234,缠绕于缠绕段210上时,固定段220的第三表面221与第二表面212贴合。进一步的,通环234设于缠绕段210背离固定段220的一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段220完全缠绕在缠绕段210上,以保证绑带200使用时的整洁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环234也可以设于缠绕段210的其他的位置,可以在第二表面212靠近固定段220的位置设置收纳环,以提高整洁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的具体结构包括且不限于第一种至第三种实施方式所列举的情况,以使固定段220可拆卸地装配于缠绕段210上。由于在不同的固定件的情况下,绑带200的具体结构与上述三种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结构相同,在此就不作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0,在本实施例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四种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固定段220包括与第三表面221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222,第四表面222与第一表面211位于同一表面,固定段220穿过通环234,再缠绕在缠绕段210上时,第四表面222与第二表面212贴合。为了便于对本实施方式进行理解,接下来,以毛面231a设于第二表面212上,勾面231b设于第四表面222上为例对本实施例绑带200进行说明。

具体的,毛面231a设于第二表面212朝向固定段220的一端。当离缠绕段210最近的一个子勾面231c与第一端a1结合时,绑带200围成的区域最小,此时夹持头10的弹性夹持腔14的尺寸最小,也就是弹性夹持腔14能夹持最细指头的状态;当离缠绕段210最远的一个子勾面231c与第二端a2结合时,绑带200围成的区域最大,此时夹持头10中弹性夹持腔14的尺寸最大,也就是弹性夹持腔14能夹持最粗指头的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当本实施方式固定件包括固定环232或固定件包括卡扣233a和多个第一通孔233b时,绑带200围成区域的最大最小状态与固定件包括魔术贴的情况类似,在此不作过多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1,在本实施例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四种和第五种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缠绕段210部分固定于第一夹持体11或第二夹持体12的表面。其中,缠绕段210固定于第一夹持体11或第二夹持体12的部分可以与夹持头10一体成型,或采用胶粘等方式固定于夹持头10上。

本实施方式中,缠绕段210远离固定段220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夹持体11背离第二夹持体12的表面,且通环234伸出第一夹持体210。具体的,第一表面211远离固定段220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夹持体11背离第二夹持体12的表面,固定段220从第一表面211穿过通环234后,缠绕于缠绕段210上,第三表面221与第二表面212贴合。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段220穿过通环234缠绕于缠绕段210上,第四表面222与第二表面212贴合,如图1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绑带200中固定件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以使缠绕段210和固定段220之间实现可拆卸地结合,上述几种实施例只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已。此外,缠绕段210和固定段220也可以通过直接打结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以缠绕于夹持头10的外表面,鉴于可行的方式太多,本申请在此不作一一列举。

请参阅图13,在本申请血氧探头100的第三种实施例中,与上述两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调节部包括两个限位臂235、第一锁持体和第二锁持体,两个限位臂235的一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夹持体11或第二夹持体12的相对两侧,两个限位臂235的另一端上均设有第一锁持体,第二夹持体12或第一夹持体11的相对两侧设有第二锁持体,第一锁持体和第二锁持体之间可拆卸地锁紧。具体的,调节部还包括连接于两个限位臂235之间的主体(图未示),主体装配于第一夹持体11或第二夹持体12上,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主体固定于第一夹持体11背离第二夹持体12的表面,两个限位臂235伸出第一夹持体11。第一锁持体设于限位臂235朝向第一夹持体11的表面上,第二锁持体设于第二夹持体12背离第一夹持体11的表面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锁持体和第二锁持体的锁持方式有多种,包括第二种实施例中所列举的魔术贴锁持、摩擦力锁持或扣孔锁持的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结构,以第一锁持体为魔术贴的毛面236a,第二锁持体为魔术贴的勾面236b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的,毛面236a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236c和后端236d,前端236c为毛面236a向第二夹持体12延伸的末端,后端236d为毛面236a背离上述末端的另一端。第二夹持体12与限位臂235相对的外表面上设有勾面236b,当前端236c与勾面236b离第一夹持体11最近的一端贴合时,为夹持头10能夹持最粗指头的状态;当后端236d与勾面236离第一夹持体11最远的一端贴合时,为夹持头10能夹持最细指头的状态。进一步的,勾面236b可通过胶粘等方式装配于第二夹持体12背离第一夹持体11的表面。其中,勾面236b可以部分或完全铺设于第二夹持体12背离第一夹持体11的表面,使用者根据不同的需求可对勾面236b的大小进行适应性调节。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两个限位臂235上的第一锁持体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将与之对应配合的第二锁持体结构相应改变即可。

请参阅图14,在本实施例血氧探头100的第四种实施例中,与上述三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调节部包括多个调节位237和控制环238,多个调节位237依次排列于第一夹持体11背离第二夹持体12的表面,控制环238设于第二夹持体12上,控制环238卡持于任一调节位237上以调节夹持头10的夹持力。具体的,第一夹持体11背离第二夹持体12的表面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237a,相邻两个凸起237a之间形成一个调节位237,控制环238卡持于调节位237即控制环238抵持于凸起237a上。控制环238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杆238a和连接两个支撑杆238a的卡合杆238b,两个支撑杆238a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夹持体12的相对两侧,另一端伸出第二夹持体12与卡合杆238b固定连接。当卡合杆238b卡持于离第一夹持体11最远的一个调节位237上时,第一夹持体11与第二夹持体12之间的夹角张开最小,此时为夹持头10能夹持的最细指头的状态;当卡合杆238b卡持于离第一夹持体11最近的一个调节位237时,第一夹持体11与第二夹持体12之间的夹角张开最大,此时为夹持头10能夹持的最粗指头的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环可以设于第一夹持体背离第二夹持体的表面,相应地,多个调节位依次排列于第二夹持体上,控制环卡持于任一调节位上以调节夹持头的夹持力。

在本申请中,请参阅图15,夹持头10的第一夹持体11内设有第一腔室101,光发射器收容于第一腔室101内且向弹性夹持腔14发射光线,光接收器20嵌设于第二夹持体12内且接收光发射器发射的光线。

第一夹持体11朝向第二夹持体12的表面设有第一安装槽111,光发射器固定于第一安装槽111内,第一安装槽111安装定位光发射器,防止光发射器移位。具体的,第一夹持体11内设与过渡腔103连通的第一腔室101,第一安装槽111与第一腔室101连通,第一夹持体11包括第一安装座112,第一安装座112固定于第一腔室101靠近弹性夹持腔14的一侧,第一安装槽111设于第一安装座112内。

进一步的,第一夹持体11包括朝向第二夹持体12的第一面113。第一面113与指头的指甲盖形状相配合,以使指头位于弹性夹持腔14内时,指头的指甲盖附近皮肤能与第一面113紧密贴合。进一步的,第一面113上设有与第一安装槽111连通的第一安装孔115,光发射器固定于第一安装槽111内时,光发射器的发射面位于第一安装孔115内且与第一面113平齐,以向弹性夹持腔14内的指头发射光线。其中,光发射器内设有两个发光元件,一个发光元件向指头发射红外光,另一个向指头发射红光,最终根据含氧的血红蛋白和不含氧的血红蛋白对红外光和红光的吸收率不同,计算出这两种血红蛋白的比例,从而计算出人体的血氧饱和度。

第一夹持体11包括背离弯曲段13的走线段117,走线段117朝向背离第二夹持体12的方向翘起。具体的,走线段117伸出第二夹持体12,当部分患者存在手指或者脚趾上翘的情况时,指头夹持与弹性夹持腔14中,可以有效避免走线段117压迫到指头附近的皮肤,减少压伤现象,提高血氧测量过程中的舒适度。

第二夹持体12与第一夹持体11相对设置。第二夹持体12朝向第一夹持体11的表面设有第二安装槽121,第二安装槽121与第一安装槽111相对设置,光接收器20固定于第二安装槽内,第二安装槽122定位光接收器20,防止光接收器20移位。优选的,第二安装槽121与第一安装槽111正对设置,以保证光接收器20能与光发射器对齐,进而准确接收光发射器的光信号。具体的,第二夹持体12内嵌设有第二安装座122,第二安装槽121设于第二安装座122内。

进一步的,第二夹持体12包括朝向第一夹持体11的第三面123。第三面123为与指头的指腹相配合的u型面,以使指头位于弹性夹持腔14内时,指腹能与第三面123贴合。光接收器20固定于第二安装槽122内时,光接收器20的接收面与第三面123平齐,以接收光发射器20发射的光线。本实施例中,光接收器20与光发射器20正对,以准确接收光反射器20发射的光穿透指头后的光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夹持体12内设有第二腔室102,当第二安装座122装于第二腔室102内后,将光接收器20固定于第二安装槽122内,再采用灌胶的方式将第二腔室102填满,以将光接收器20和第二安装座122固定于第二腔室102内,且此时第二夹持体12为实心结构,可以减小血氧探头100的厚度,进而提高血氧探头100的紧凑程度。

弯曲段13连接第一夹持体11和第二夹持体12。弯曲段13位于弹性夹持腔14的表面凸设有凸起131,凸起131靠近第二夹持体12,用于抵持插入弹性夹持腔14的指头,以使夹持头10佩戴在指头上时,凸起131能与指腹良好贴合,防止光发射器发射的光线通过弹性夹持腔14的腔壁直接反射到光接收器20,提高血氧测量的准确度。进一步的,弯曲段13内设有过渡腔103,过渡腔103与第一腔室101连通,以在指头夹紧在弹性夹持腔14的过程中形成缓冲,提高指头被夹持的舒适度。可以理解的是,过渡腔103还可容血氧探头100的走线通过以与光接收器20电连接。

请参阅图16,第一夹持体11内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通孔118,血氧探头100包括第一导线40和第二导线50,第一导线40由通孔118延伸至第一安装槽111内与光发射器电连接,第二导线50由通孔118外延伸至第二安装槽121内与光接收器20电连接。具体的,通孔118设于走线段117背离弯曲段13的端面且与第一腔室101连通,第一导线40由通孔118穿过第一腔室101至第一安装槽111内与光发射器连接以向光发射器传输电信号,第二导线50由通孔118穿过第一腔室101、第一安装槽111、过渡腔103至第二安装槽121内与光接收器20电连接以向光接收器20传输电信号。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111的尺寸大于光发射器的尺寸,且光发射器的宽度大于第一导线40和第二导线50的宽度之和。当光发射器放置于第一安装槽111内后,需采用灌胶的方式将光发射器固定于第一安装槽111内,相比于第一导线40和第二导线50从第一安装槽111的上方或两侧走线,第一导线40和第二导线50从第一安装槽111中走线,有效减小了第一夹持体11的宽度和厚度。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安装槽111的尺寸刚好与光发射器的尺寸相同时,光发射器放置于第一安装槽111内时,不需要采用灌胶的方式固定光发射器,此时第一导线40和第二导线即可以从第一安装槽111中走线,也可以从第一安装槽111的上方或者两侧走线。

进一步的,第一导线40和第二导线50背离第一夹持体10的一端伸出夹持头10与接头(图未示)相连,接头可与血氧主电缆或者监护仪相连,以检测信号传送给血氧主电缆或监护仪。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不对接头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制,也可以做成usb或者miniusb接口的形式与移动终端连接。

一并参阅图17,夹持头10上设有装配于弯曲段13上的至少两片挡光片30,挡光片30由弯曲段13向弹性夹持腔14的开口方向延伸并部分遮挡弹性夹持腔14,以将外界环境光阻隔在弹性夹持腔14外。具体的,每一挡光片30与夹持头10贴合的表面为弧形面,以使两片挡光片30装配到弯曲段13上时,两个挡光片30之间呈收拢的状态,提高挡光片30对弹性夹持腔14的遮光效果。进一步的,血氧探头100还包括连接两片挡光片30的连接片31,连接片31装配于弯曲段13背离弹性夹持腔14开口的一侧,连接片31和两片挡光片30采用弹性材料一体成型。在挡光片30和连接片31未装配到弯曲段13上时,两片挡光片30呈向内收拢的趋势,两片挡光片30的弧度要比装配到弯曲段13上时大,当装配到弯曲段13上时,两片挡光片30的弧度会变小至与弯曲段13的表面紧密贴合,当从图1的视角从上往下看时呈c型,从右往左看时也呈c型,当利用血氧探头100进行测量时,两片挡光片30与夹持头10完全贴合,减少漏光风险。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挡光片30与绑带200上的遮光片214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同时存在。当仅有挡光片30存在时,第一侧边213只要覆盖子遮光片31朝向弹性夹持腔14的一端即可将外界环境光阻隔在弹性夹持腔14外。

请参阅图18,本申请中,血氧探头100还包括线缆固定带300,线缆固定带300将血氧探头100的导线固定于腕部。具体的,线缆固定带300将第一导线50和第二导线60远离夹持头10的一端固定在腕部(手腕或脚腕)处。可以理解的是,在进行血氧测量过程中,第一导线50和第二导线60伸出夹持头10一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极易被扯动而使夹持头10从指头上脱落,线缆固定带300将第一导线50和第二导线60不稳定的部分固定在腕部降低了夹持头10脱落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当血氧探头100不进行血氧测量时,线缆固定带200还可以将第一导线50和第二导线60伸出夹持头10的部分收纳起来,提高整洁度。

线缆固定带300由硅胶制成,不仅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还有利于提高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具体的,线缆固定带300包括第一段310、与第一段310连接的第二段320和结合件。第一段310缠绕于腕部,第一段310背离腕部的表面设有固定部,固定部固定第一导线50和第二导线60。第二段320缠绕于第一端310上,结合件将第二段320可拆卸地装于第一段310上。第五表面312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固定部3121和第三结合件。

本实施例中,固定部为固定环311,固定环311与线缆固定带300一体成型,以增加固定环311与线缆固定带300之间的稳定性。具体的,固定环311的开口方向与线缆固定带300的长度方向垂直,且固定环311的宽度不大于第一导线50和第二导线60的宽度和,以使第一导线50和第二导线60穿过固定环311后能被约束住。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部3121也可以为其他可固定导线的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结合件包括固定扣331和多个第二通孔332,固定扣331和多个第二通孔332分别设于第一段310和第二段320上,以使第一段310和第二段320采用类似孔扣的方式结合而缠绕于腕部。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扣331与固定环311设于同一表面。具体的,固定扣331设于固定环311背离第二段320的一侧,且固定扣331与第一段310一体成型,多个第二通孔332间隔设于第二段320上。固定扣331包括背离线缆固定带300的固定端,固定端的尺寸大于第二通孔332的尺寸,以使固定扣331穿过第二通孔332后,固定端不会轻易穿过第二通孔332而使线缆固定带300从腕部脱落。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扣331穿过不同位置的第二通孔332以使线缆固定带300围成的区域大小不同,以使线缆固定带300可针对性地穿戴于不同粗细的腕部。当固定扣331穿过最靠近第一段310的第二通孔332时,线缆固定带300围成的区域最小,此时为线缆固定带300所能佩戴的最细的腕部状态;当固定扣332穿过离第一段310最远的第二通孔332时,线缆固定带300围成的区域最小,此时为线缆固定带300所能佩戴的最细的腕部状态。

进一步的,结合件还包括位于固定环311背离固定扣331一侧的收纳环333。当固定扣331与第二通孔332扣合后,第二段320剩余的部分穿过收纳环333而缠绕于腕部上,以提高线缆固定带300使用时的整洁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结合件还可以为其他的可以使第一段310和第二段320进行可拆卸结合的结构,如上述绑带200中所采用的魔术贴结合或摩擦力结合的结构,由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线缆固定带300的结构大体相同,在此不作过多描述。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