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0069发布日期:2019-02-10 13:31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



背景技术:

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脑出血引起的,发生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等有关。脑溢血后传统治疗是用药物,但药物止血较慢,出现凝血后,开颅手术,往往会留下后遗症。而介入治疗手术(动脉微导丝扩张手术和支架植入手术)是通过采用一系列介入器械与材料和现代化数字诊疗设备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操作;它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只需局部麻醉,开1-2mm的小口即可,因而它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和安全可靠等优点,从而可以大大减轻病人所承受的痛苦。

根据上述,脑神经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在人体大腿动脉血管部位开一个小洞,然后用一根微导丝深入病人体内脑血管,进行脑血管疾病的微创腔内手术治疗。其中微导管在深入指定位置后,为了提高治疗的稳定和准确,微导管的牢固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但现有的微导管,因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缺少很好的固定,因此不仅提高了手术的风险,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操作负担,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包括导丝,还包括导管本体、避让孔、敷贴、软垫、卡套、夹板、螺纹套、手柄、绝缘套、推板、弹簧、导电块、电磁铁,所述的避让孔位于导管本体内部,所述的避让孔为圆形通孔,且所述的避让孔与导丝滑动相连,所述的敷贴贯穿于导管本体外壁,所述的敷贴与导管本体滑动相连,所述的软垫贯穿于导管本体外壁,所述的软垫与导管本体滑动相连,且所述的软垫与敷贴采用胶粘剂相连,所述的卡套贯穿于导管本体外壁,所述的卡套与导管本体滑动相连,且所述的卡套与软垫采用胶粘剂相连,所述的夹板位于卡套内部右侧上下两端,所述的夹板右侧与卡套一体相连,所述的螺纹套贯穿于卡套外壁右侧,所述的螺纹套与卡套螺纹相连,所述的手柄位于导管本体右侧下端,所述的手柄与导管本体一体相连,所述的绝缘套位于手柄左侧,所述的绝缘套与手柄采用胶粘剂相连,且所述的绝缘套与导管本体采用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推板贯穿于绝缘套内部上端,所述的推板与绝缘套滑动相连,所述的弹簧贯穿于推板外壁上端,所述的弹簧与推板采用焊接相连,所述的导电块位于推板底部,所述的导电块与推板采用胶粘剂相连,且所述的导电块与绝缘套滑动相连,所述的电磁铁位于绝缘套内部下端,所述的电磁铁与绝缘套采用螺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导管本体内部右侧还设有导向孔,所述的导向孔为锥形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卡套内部上下两端还设有避空孔,所述的避空孔为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手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手柄采用螺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手柄内部左侧下端还设有开关,所述的开关与手柄采用螺栓相连,且所述的开关分别与电磁铁和蓄电池导线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导管本体前端还设有刻度表,所述的刻度表与导管本体一体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手术时,医护人员首先将导管本体从患者微创口置入,再将敷贴粘贴于患者皮肤,即实现卡套的固定,接着医护人员通过现有的医学医学,来移动导管本体,即实现导管本体处于脑血管治疗部位,然后旋转螺纹套,实现螺纹套顺着卡套外壁作由右向左旋转,当螺纹套接触到夹板后,通过螺纹套的推动力作用,实现夹板向内移动,即夹板接触到导管本体,即实现对导管本体的夹持,此时通过上述操作,从而确保了导管本体与卡套的有效固定,即达到对导管本体的定位作用,接着当医护人员操作导丝时,可预先打开开关,实现蓄电池与电磁铁的通电,即电磁铁开启后达到对导电块的吸引,实现导电块带动推板克服弹簧的回弹力作由上向下运动,即推板向下从而取消对导丝的夹持,实现了导丝与导管本体的活动状态,接着可操作导丝,即实现导丝顺着避让孔进行滑动,当导丝到达治疗区域后停止移动,为了确保导丝的定位固定效果,医护人员可关闭开关,即蓄电池与电磁铁之间断电,实现电磁铁的停止工作,即电磁铁取消对导电块的吸引,在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使得推板顺着绝缘套作由下向上运动,即通过推板的向上运动,从而能够夹持导丝,实现导丝的有效固定,方便了后续医护人员的操作,该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操作简单、功能强大,首先通过导管固定式设计,能够达到对导管的定位固定,确保了后续操作过程中的稳定和安全,其次通过夹持式导丝机构的配合效果,也能够对导管内部的导丝进行定位,提高了治疗操作的精准性,减轻了医护人员操作的负担,最终达到很好的临床推广应用目的,同时,导向孔是为了便于导丝插入,避空孔是为了对夹板进行避让,绝缘套起到绝缘保护效果,刻度表是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对导管本体置入的深度尺寸进行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的主视图;

图2是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的剖视图;

图3是绝缘套部位剖视放大图;

图4是卡套部位剖视放大图。

导丝1、导管本体2、避让孔3、敷贴4、软垫5、卡套6、夹板7、螺纹套8、手柄9、绝缘套10、推板11、弹簧12、导电块13、电磁铁14、导向孔201、刻度表202、避空孔601、蓄电池901、开关90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包括导丝1、导管本体2、避让孔3、敷贴4、软垫5、卡套6、夹板7、螺纹套8、手柄9、绝缘套10、推板11、弹簧12、导电块13、电磁铁14,所述的避让孔2位于导管本体2内部,所述的避让孔3为圆形通孔,且所述的避让孔3与导丝1滑动相连,所述的敷贴4贯穿于导管本体2外壁,所述的敷贴4与导管本体2滑动相连,所述的软垫5贯穿于导管本体2外壁,所述的软垫5与导管本体2滑动相连,且所述的软垫5与敷贴4采用胶粘剂相连,所述的卡套6贯穿于导管本体2外壁,所述的卡套6与导管本体2滑动相连,且所述的卡套6与软垫5采用胶粘剂相连,所述的夹板7位于卡套6内部右侧上下两端,所述的夹板7右侧与卡套6一体相连,所述的螺纹套8贯穿于卡套6外壁右侧,所述的螺纹套8与卡套6螺纹相连,所述的手柄9位于导管本体2右侧下端,所述的手柄9与导管本体2一体相连,所述的绝缘套10位于手柄9左侧,所述的绝缘套10与手柄9采用胶粘剂相连,且所述的绝缘套10与导管本体2采用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推板11贯穿于绝缘套10内部上端,所述的推板11与绝缘套10滑动相连,所述的弹簧12贯穿于推板11外壁上端,所述的弹簧12与推板11采用焊接相连,所述的导电块13位于推板11底部,所述的导电块13与推板11采用胶粘剂相连,且所述的导电块13与绝缘套10滑动相连,所述的电磁铁14位于绝缘套10内部下端,所述的电磁铁14与绝缘套10采用螺栓相连,所述的导管本体2内部右侧还设有导向孔201,所述的导向孔201为锥形通孔,所述的卡套6内部上下两端还设有避空孔601,所述的避空孔601为通孔,所述的手柄9内部还设有蓄电池901,所述的蓄电池901与手柄9采用螺栓相连,所述的手柄9内部左侧下端还设有开关902,所述的开关902与手柄9采用螺栓相连,且所述的开关902分别与电磁铁14和蓄电池901导线相连,所述的导管本体2前端还设有刻度表202,所述的刻度表202与导管本体2一体相连。

该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手术时,医护人员首先将导管本体2从患者微创口置入,再将敷贴4粘贴于患者皮肤,即实现卡套6的固定,接着医护人员通过现有的医学医学,来移动导管本体2,即实现导管本体2处于脑血管治疗部位,然后旋转螺纹套8,实现螺纹套8顺着卡套6外壁作由右向左旋转,当螺纹套8接触到夹板7后,通过螺纹套8的推动力作用,实现夹板7向内移动,即夹板7接触到导管本体2,即实现对导管本体2的夹持,此时通过上述操作,从而确保了导管本体2与卡套6的有效固定,即达到对导管本体2的定位作用,接着当医护人员操作导丝1时,可预先打开开关902,实现蓄电池901与电磁铁14的通电,即电磁铁14开启后达到对导电块13的吸引,实现导电块13带动推板11克服弹簧12的回弹力作由上向下运动,即推板11向下从而取消对导丝1的夹持,实现了导丝1与导管本体2的活动状态,接着可操作导丝1,即实现导丝1顺着避让孔3进行滑动,当导丝1到达治疗区域后停止移动,为了确保导丝1的定位固定效果,医护人员可关闭开关902,即蓄电池901与电磁铁14之间断电,实现电磁铁14的停止工作,即电磁铁14取消对导电块13的吸引,在弹簧12的回弹力作用下,使得推板11顺着绝缘套10作由下向上运动,即通过推板11的向上运动,从而能够夹持导丝1,实现导丝1的有效固定,方便了后续医护人员的操作,同时,导向孔201是为了便于导丝1插入,避空孔601是为了对夹板7进行避让,绝缘套10起到绝缘保护效果,刻度表202是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对导管本体2置入的深度尺寸进行掌握。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