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1093发布日期:2019-01-05 10:45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特别是一种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中药。



背景技术:

儿童紫癜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的毛细血管及小血管,伴免疫球蛋白a沉积的系统性小血管炎。临床以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和肾脏不同程度受损为特征。20%-60%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即紫癜性肾炎henöchschönleinpurpuranephritis,hspn),hspn是全身疾患累及肾脏的常见原因,占儿童继发性肾脏疾病的40%-70%。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对全国105所医院的调查结果表明,hspn仅次于急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居第3位。部分hspn患儿病程迁延,严重者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严重地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紫癜性肾炎属于中医学“血证”“紫癜”“紫癜风”“葡萄疫”等范畴,小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气虚不能抵御外邪,兼之患儿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更易损伤正气,易反复外感,且小儿阳常有余,外邪入里易化热化火,内扰营血,灼伤血络,破血妄行,溢于脉外,出现皮肤紫癜;反复出血,血去气伤,气虚日久,统血无力,血失统摄,溢于脉外,易导致皮肤紫癜反复新出。病久易致脾肾亏损,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液,水湿泛溢肌肤,可使皮肤水肿。虚火内灼下焦肾脏,气虚无力统摄膀胱血络,血渗尿中而出现血尿,肾气虚,失其封藏之职,精微外泄则发生蛋白尿;气津两伤,无力抗邪,则病程迁延难愈。目前临床治疗hspn多采用201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定的常规治疗方案。该方案根据hspn患者的病理分型不同给予不同的治疗,hspn的病理按iskdc分类标准分为6型:i型,肾小球轻微异常;ⅱ型,单纯系膜增生,ⅱa.局灶/节段,ⅱb.弥漫性;ⅲ型,系膜增生,伴有<50%肾小球新月体形成/节段性病变(硬化、粘连、血栓、坏死),ⅲa.局灶/节段,ⅲb.弥漫性;iv型,病变同ⅲ级,50%~75%的肾小球伴有上述病变,iva.局灶/节段,ivb.弥漫性;v型,病变同ⅲ型,>75%的肾小球伴有上述病变,va.局灶/节段,vb.弥漫性;vi型,膜增生样肾小球肾炎。对于孤立性血尿或病理i级患者指南建议密切观察及长期随访;孤立性微量蛋白尿或合并镜下血尿或病理ⅱa级:持续蛋白尿>0.5~1g/(d·1.73m2)的紫癜性肾炎患儿,通常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部分研究报道雷公藤多苷对于消除镜下血尿有很好的疗效;非肾病水平蛋白尿或病理为hspnⅱb、ⅲa型:acei或arb治疗,对于持续蛋白尿>1g/(d·1.73m2)、gfr>50ml/(min·1.73m2)的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肾病水平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或病理ⅲb、ⅳ级: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来氟米特、硫唑嘌呤)治疗;急进性肾炎或病理ⅴ级、ⅵ级:多采用三至四联疗法。目前临床有使用丙种球蛋白及血浆去除法治疗hspn个案报道,疗效存有争议。而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加重感染,并且对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副作用;免疫抑制剂对肝肾可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并且还会产生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综上所述,尿蛋白、尿潜血及皮肤紫癜频繁复发依然成为治疗的难点。研究表明hspn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免疫反应,感染是常见诱因。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患者多病程长,缠绵难愈,多为该病程的中后期,病初使用大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日久耗气伤阴,则出现气阴两伤,气不摄血,肺、脾、肾三脏气虚可使水液代谢失常,肾失封藏则精微外漏,水肿、紫癜经久反复,血尿、蛋白尿长期不好转;因此,提供一种副作用小、治疗疗程短、减少病情反复发作的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中药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中药,可有效解决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服用安全,疗效好的用药问题。

本发明根据中医药学治病机理,以改善血管微循环、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保护肾脏为目的,以益气养阴、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健脾补肾为治则,据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由以下重量计的:生地6-12g、太子参15-20g、白术6-12g、丹皮9-15g、山药12-20g、赤芍6-12g、大青叶9-15g、紫草6-12g、小蓟6-15g、丹参9-15g、茜草炭9-15g、侧柏炭9-15g、川芎6-12g、三七粉3-6g、五味子9-15g、茯苓9-15g、乌梅6-12g和炙甘草3-6g作原料药物制成,其中,将上述除三七粉外,其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1000-1800ml水浸泡30min,武火煎沸,改用文火煎20-30min,过滤,得第一滤液;滤渣加800-1600ml水,武火煎沸,改用文火煎20-30min,过滤,得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浓缩至100-150ml,将三七粉加入浓缩液,混匀即得。

本发明纯中药配制,具有益气养阴、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健脾补肾之功效,疗效好,用药安全,可以保护肾脏,提高免疫功能,调节免疫机体免疫紊乱,减少皮肤紫癜频繁复发,并降低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从根源上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缩短病程,预防其反复复发,是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药物上的创新,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可由以下实施例给出。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生地8-10g、太子参16-19g、白术8-10g、丹皮11-13g、山药15-18g、赤芍7-11g、大青叶11-13g、紫草8-10g、小蓟8-12g、丹参11-13g、茜草炭11-13g、侧柏炭11-13g、川芎8-10g、三七粉4-5g、五味子11-13g、茯苓11-13g、乌梅8-10g和炙甘草4-5g作原料药物制成,其中,将上述除三七粉外,其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1200-1600ml水浸泡30min,武火煎沸,改用文火煎20-30min,过滤,得第一滤液;滤渣加1000-1400ml水,武火煎沸,改用文火煎20-30min,过滤,得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浓缩至100-150ml,将三七粉加入浓缩液,混匀即得。

实施例2

本发明一种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生地6g、太子参15g、白术6g、丹皮9g、山药12g、赤芍6g、大青叶9g、紫草6g、小蓟6g、丹参9g、茜草炭9g、侧柏炭9g、川芎6g、三七粉3g、五味子9g、茯苓9g、乌梅6g和炙甘草3g作为原料药物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发明一种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生地9g、太子参18g、白术9g、丹皮12g、山药15g、赤芍9g、大青叶12g、紫草9g、小蓟12g、丹参12g、茜草炭12g、侧柏炭12g、川芎9g、三七粉3g、五味子12g、茯苓12g、乌梅9g和炙甘草4g作为原料药物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发明一种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生地12g、太子参20g、白术12g、丹皮15g、山药20g、赤芍12g、大青叶15g、紫草12g、小蓟15g、丹参15g、茜草炭15g、侧柏炭9-15g、川芎12g、三七粉6g、五味子15g、茯苓15g、乌梅12g和炙甘草6g作为原料药物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在上述分组中,其中: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功效。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大青叶:苦、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功效。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紫草:甘、咸、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功效。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

小蓟:甘、苦、凉,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功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瘍肿痛。

茜草炭:苦、寒,归肝经。具有凉血,祛瘀,收敛止血,通经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瘀阻经闭,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侧柏炭:苦、涩、寒,归肺、肝、脾经。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用于吐血,魈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侧柏叶做炭用专事收敛止血之功。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三七粉: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功效。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功效。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炙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上述组份配伍科学、合理,各药物间相辅相成,使各具特色的组分组成一个整体,而发挥更好的作用,具有益气养阴、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健脾补肾之功效,本方中生地黄、太子参、白术、丹皮、山药诸药合用既能益气养阴、健脾固肾,为君药。缓则治本,急则治标,赤芍、大青叶、小蓟、紫草、丹参为臣药,凉血止血活血效力强,在急性出血主要用于清热止血,既可以达到止血不留瘀,又能活血不出血;茜草炭、侧柏炭二药烧炭存性,其性涩,入血分,有收敛之功,增强止血之功,是治标之法,诸药凉涩,恐致留瘀,以丹参、川芎、三七粉行气活血,使止血而不留瘀,上述五味药为佐药。五味子和茯苓可以健脾化湿,少量乌梅既能收敛止血,又能生津,三者相配伍,可以缩短病程,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兼补虚为使药。上述中药经过合理配伍对于儿童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并经临床资料得到了充分证明,有关临床资料如下:

儿童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2017年9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肾脏病学组《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2016)》的诊断标准:在过敏性紫癜病程6个月内,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其中血尿和蛋白尿的诊断标准分别为:血尿:肉眼血尿或1周内3次镜下血尿,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hp);蛋白尿:满足以下任一项者:①1周内3次尿常规定性采尿蛋白阳性;②24h尿蛋白定量>150mg或尿蛋白/肌酐(mg/mg)>0.2;③l周内3次尿微量白蛋白高于正常值。

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辨证标准:

主要症状:病程较久,平素易感冒,多数已无皮肤紫癜,或紫癜时发时止,可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及眼睑浮肿,严重者可伴全身水肿。

次要症状:面色少华,时有乏力,手足心热,或长期低热,纳差,眠可,大便偏稀,小便正常,或有夜尿增多。

伴见症状:腹部隐痛或关节痛,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痛、咽部暗红。

舌脉:舌质淡红,舌苔少,脉沉细或弱。

纳入标准:⑴符合以上hspn中医、西医诊断标准者;⑵年龄小于16岁;⑶肝、肾功能正常;⑷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⑴对方案中涉及的药物过敏者;⑵近一月内参加其他药物临床实验者;⑶依从性差,不能按医嘱服药者。

病例分组:本发明选取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为2.7岁-16岁,对照组选取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患者36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为2.6岁-16岁。两组比例的病程、病情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案: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中药治疗,早晚各一次,每次50-75ml,饭后半小时温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统计疗效。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药物选择依据201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定的常规治疗方案,1个月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统计疗效。

疗效评价:⑴完全有效:症状完全缓解,尿常规检查正常,24小时尿蛋白小于0.15g/24h,随访3-6个月病情无复发;⑵显著有效:症状完全缓解,尿常规检查:隐血-∽1+,尿蛋白-∽1+,尿红细胞计数较治疗前下降80%以上,24小时尿蛋白较前下降80%以上;⑶有效:症状部分缓解(主要症状:皮肤紫癜新出频率较前下降,伴随症状:感染频次较前下降,腹痛、关节痛、神经性血管水肿等症状部分缓解),尿常规检查:隐血、尿蛋白程度同前或较前轻度下降,尿红细胞计数较治疗前下降30%-80%,24小时尿蛋白较前下降30%-80%;⑷无效:临床症状或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甚至加重者。

统计学处理

按上述治疗方案,4个疗程,统计疗效,其中,治疗组完全有效19例,显著有效9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1.6%;对照组完全有效12例,显著有效9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72.2%。二者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表明该发明中药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效果显著,达到临床治疗目的,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

患儿,男,6岁。2017年9月就诊。以“发现双下肢皮肤紫癜6月余,伴尿检异常5月”为代主诉。患儿病初因感冒后出现双下肢出现少量针尖至绿豆大小紫癜,色淡红,压之不褪色,抚之不碍手,对称分布,伴有腹痛,无关节痛,查尿常规无异常,至当地诊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间断予“蒲地蓝、清开灵、双嘧达莫、维生素c、芦丁片、强的松、抗生素及抗过敏药”等药物口服1月余,紫癜紫癜仍有少量反复新出,服药1月后查尿常规:隐血1+,尿蛋白3+,红细胞计数:162/µl,24小时尿蛋白1956mg/24h,再次住院治疗,肾脏穿刺结果示:hspn(ⅲa型,新月体比例6.3%),予足量激素口服联合环磷酰胺冲击3个疗程,尿蛋白消退,尿潜血未见减轻,在激素减至20mg,qd时,尿蛋白再次出现,后多次复查尿常规:隐血1+∽3+,尿蛋白1+∽3+,红细胞计数:28.3-96.8/µl,24小时尿蛋白0.3-1.59g/24h。家属为求中医治疗,遂至我院门诊。就诊时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双眼睑及双下肢轻度浮肿,下肢肌肤甲错,无腹痛及关节痛,时有头晕,患儿易感冒,时有乏力,经常口干,手足心热,纳差,眠可,大便偏稀,日2-3次,小便正常。查体: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双眼睑及双下肢轻度浮肿。查尿常规:隐血3+,尿蛋白2+,红细胞计数:86/µl,24小时尿蛋白1.69g/24h。诊为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型)。服用本发明中药治疗,患儿继续服用强的松,尿蛋白转阴后减停,服用中药1月后紫癜无新出,查尿常规:隐血1+,尿蛋白1+,红细胞计数:56.3/µl,24小时尿蛋白863.3mg/24h。临证加减一直服中药3个月,期间紫癜持续无新出,上述实验室检查持续好转,临床兼症明显改善,服药3月后查尿常规无异常,24小时尿蛋白123mg/24h,后又坚持服药巩固治疗1月。停药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儿紫癜性肾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持续无异常。

综上所述,本发明纯中药配制,组份配伍科学、合理,各药物间相辅相成,使各具特色的组分组成一个整体,而发挥更好的作用,具有益气养阴、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健脾补肾之功效,疗效好,有效率达91.6%,用药安全,可以保护肾脏,提高免疫功能,调节免疫机体免疫紊乱,减少皮肤紫癜频繁复发,并降低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从根源上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见效快,用药安全,缩短病程,预防其反复复发,是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药物上的创新,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