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消积帖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8571发布日期:2019-01-14 20:01阅读:8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外用药物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黑膏药,具体涉及一种小儿消积帖黑膏药。



背景技术:

中医药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内病外治法是中医的主要法则之一。中医外治(“经皮给药”)法源远流长,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医学典籍《内经素问》中就有记载。祖国医学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内病外治的应用,并不断得以总结提高、深化、发展、飞跃。历年来,内病外治已成为临床治疗的常态法则。

膏药是我国中医药制剂中的一种传统剂型,也是内病外治的典型代表之一,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油、丹熬炼而成的“膏”的记载。刘宋《刘涓子鬼遗方》中亦有多种“薄贴”的记载。“薄”指软膏,“帖”指膏药。唐、宋以来对膏药的应用更加广泛,清代昊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为膏药在应用方面的专著,目前中医临床及民间仍然广泛使用膏药。

膏药常应用于消肿、拔毒、生肌等外治方面,但它通过外贴,还能起到内治作用,如驱风寒、和气血、消痰痞、通经活络、祛风湿、治跌打损伤等。《理瀹骈文》上论及膏药的作用时,有“截”“拔”之说,谓“凡病所集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外,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方法的改变,对儿童饮食习惯影响较大,因母乳不足或长期饮食不调,过食生冷之物,导致儿童疳积疾病增多,所畏疳积中原称五积症,即食积、气积、寒积、虫积、痰积,现代医学称为腹腔淋巴结炎,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黄肌瘦、食欲欠佳、头发稀疏、发黄易落、手心热、嗜食异物,偏食,大便腥粘,腹部凹陷如舟,或腹部膨胀,生长发育缓慢,常伴有无规律的腹痛,腹泻,时长发热,夜间较明显,虫积因过食肥甘之物,主要表现为腹大坚硬,口臭,舌面白溺或有红点。其五积症多见于小儿,尤其多见1-5岁儿童。为减少或避免给儿童因服药或打针造成的痛苦,利用膏药外贴达到治疗目的,无疑对儿童的无痛苦治疗具有实用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小儿疳积症提供一种小儿消积帖黑膏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小儿消积帖黑膏药,其特征是所述的黑膏药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黄连50g,茯苓50g,白术50g,炒神曲50g,炒山楂50g,炒麦芽50g,陈皮50g,益智仁50g,广木香50g,山药50g,砂仁50g,使君子50g,胡黄连50g,川楝子50g,莪术50g,甘草50g,香油1500g,黄丹500g。

按照膏药种类区分,以油与黄丹为基质的为黑膏药。黑膏药系以食用植物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热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其中植物油可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玉米胚芽油、大豆油、麻油(俗称香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以麻油为最好,其优点是熬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

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东丹、陶丹,为橘黄色、质重、粉末状,其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铅(pb3o4),纯度要求在95%以上。黄丹在使用时如含有水分聚成颗粒,下丹时易沉于锅底,不易与油充分反应,因此在使用前应在铁锅中炒干,并过筛成细粉再加入油中。

黑药膏制备的现有技术提示,组方所含中药成份为有效成份,亦称为主药;植物油和黄丹则为辅药。本发明的制法采用我国传统黑膏药的制法,采用香油和铅丹为基质,将药物经高温炼制加工而成。其具体方法包括将处方中中药材与油同置炸料罐中加热炸制,温度控制在200℃-220℃,至枯黄,滤过去渣后,炼油,温度控制在320℃-330℃,下丹收膏、去火毒后回锅分摊于无纺布上面,即可。

本发明组合物中:

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神曲:甘、辛、温。归脾、胃经。消食化积,健脾和胃。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食少泄泻。炒神曲是取神曲块,用麸皮炒至深黄色,炒神曲气味甘香,以醒脾和胃为主,多用于食积不化之不思饮食、腔腹胀满、肠鸣泄泻。

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淤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炒山楂,是取净山楂片,炒至色变浑。炒山楂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多用于饮食积滞。

麦芽:甘、平。归脾、胃经。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用于积食不消,脘腹胁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腺胀痛,妇女断乳,肝郁胁痛,肝胃气痛。炒麦芽,是取净麦芽,炒至棕黄色。炒麦芽性偏温而气香,长于行气消食,回乳消胀,多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

陈皮: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益智仁:为益智成熟果实除去杂质及外壳获得。味辛、温。归脾、肾经。暖肾固精宿尿,温脾止泻摄唾。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遗精白浊,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

广木香:苦、辛、温。归脾、胃、大肠、三焦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胁、脘腹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砂仁:辛,温。归脾、胃、肾经。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使君子:甘,温。归脾、胃经。杀虫消积。用于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胡黄连:苦,寒。归肝、胃、大肠经。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泻痢,黄胆尿赤,痔疮肿痛。

川楝子: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

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

甘草:甘,平,归心、肺、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储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本发明中采用的所有中药原料均为市售符合标准的商品,所需的炒制品均按中药相关炮灸规范严格炮针炙加工程序炒制。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系采用纯中药原料经过特殊的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其制备的黑膏药帖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很容易经过贴敷的神厥穴达到吸收发挥治疗功效,使之呈现出消食、消积、消痞、消滞、消痛、消胀、清热、活血的综合治疗效果。

本发明制备的黑膏药使用方便,每帖敷贴于肚脐上(即神厥穴),三天换1次,5帖15天为一疗程。本发明人三代从医,有近百年的临床经验,每年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黑膏药帖治疗疳积患儿近万人次,据有病案记载的病人进行统计,其有效率在100%,治愈率在96%以上,用药后无不良反应,黑膏药帖的贴敷治疗,减少了儿童的吃药或注射带来的痛苦,也减少了因此而产生的副作用。为儿童疳积的治疗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本发明采用祖上的有效传承药方,严格按照传统的黑膏药制备方法,缜密药材准备、配料、提取、炼油、下丹成膏、脱毒处理、涂布、贴片包装全部流程的控制,使得本黑膏药帖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为小儿疳积的治疗和康复,形成了巨大的应用市场,产生较好的医疗贡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组方

黄连50g,茯苓50g,白术50g,炒神曲50g,炒山楂50g,炒麦芽50g,陈皮50g,益智仁50g,广木香50g,山药50g,砂仁50g,使君子50g,胡黄连50g,川楝子50g,莪术50g,甘草50g,香油1500g,黄丹500g。

2、制法

按照黑膏药现有技术将上述原料制作成黑膏药即可,每帖膏药的药量不少于12克,建议15-20克。

本发明制备所得黑膏药使用方法:黑膏药帖仅限于外用,稍加热后贴于神厥穴(肚脐),3天一帖,5帖为一疗程(15天)。

临床疗效:

病例1:龚某,女,7岁,家长代诉已有半年时间食欲不佳,常有腹痛,夜间腹部膨胀,常有低热。观察面部发黄清瘦;贴本发明的黑膏药帖3天换1次,共5帖(15天)1个疗程后,治愈,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病例2:高某,男,1岁,饮食明显减少有月余,精神萎靡不振,大便少且粘、伴有腥臭,夜间不眠、哭闹,低热并伴有咳嗽;贴本发明的黑膏药帖,3天换一次,共贴四帖,12天,治愈,且无复发现象。

病例3:汤某某,女,11个月,母乳不足,以喂奶粉为主,有近三个月时间,时常发热、咳嗽,夜间哭闹,腹部膨胀,常腹泻,发育迟缓;贴本发明黑膏药帖,3天换一次,共贴五帖,15天,治愈,且无复发现象,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病例4:曹某某,女,2岁,家长反应,该病童长期食欲不佳,食量少且偏食,体征表现为面黄肌瘦,头发稀疏,常常腹部膨胀,腹部疼痛,夜间经常有低热,咳嗽;贴本发明黑膏药帖,3天换一次,在贴5帖15天后,基本治愈,后又加贴1帖,18天后痊愈,后经追访无复发现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