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部引流管防堵塞定时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2693发布日期:2019-01-08 20:34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脑部引流管防堵塞定时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脑部引流管防堵塞定时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脑血管自发性破裂或遭受外部的伤害后,会形成颅内血肿或者脑积水,使颅内压力增高,并因此带来一些列严重的后果,因此临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或者创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需要进行脑室外引流术或血肿腔钻孔引流术。如图1所示,此类手术的引流方法较多,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将引流管1插入到颅腔3内直接引流,但是引流效果不理想,目前尚没有能很好地解决引流管堵管的方法,特别是引流管1的入口端很容易被颅腔3内的淤血块2堵塞。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引流的顺利进行,医护人员需要手动将堵塞在引流管1入口端的淤血块2清理开,具体的做法如图2所示,首先将引流管1弯折形成一个u形弯折段4,并且用其中一只手握住u形弯折段4,这样在u形弯折段4的弯曲部分便形成了一个管径收缩点5,然后用另外一只手在u形弯折段4和颅腔3之间的引流管1上任取一点进行挤压,该点称为挤压点6,挤压的时候因为管径收缩点5处流通不畅,所以引流管1内的液体会向引流管1的入口端流动,将入口端的淤血块2冲刷开之后回流到颅腔3内,之后重新进入到引流管1内被引流出颅腔3。

现有技术虽然能够消除堵塞的情况,但是占用医护人员大量的时间,当患者比较多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不能及时处理的情况,严重的会导致患者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脑部引流管防堵塞定时挤压装置,能够自动定时完成对引流管的挤压,从而大量节省医护人员的时间,而且还能够有效防止因为医护人员遗漏造成引流管长时间堵塞危及患者健康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脑部引流管防堵塞定时挤压装置,包括呈长方体状的基体,基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纳脑部引流用引流管的导向槽,导向槽沿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贯通基体的两个端壁,基体上还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沿基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贯通基体的靠近导向槽的一个侧壁,第一凹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输出轴朝向第一凹槽的贯通端,且第一气缸的输出轴通过连接器与引流管相连接,第二凹槽内靠近贯通端的位置固定设置有限位板,第二凹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输出轴朝向第二凹槽的贯通端,且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与限位板分别位于引流管的两侧;所述基体为中空结构,基体内设置有控制器,基体上还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面板,显示屏、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基体上还转动设置有两组限位轮,每组限位轮的数量为若干个,两组限位轮分别位于所述导向槽的两侧,限位轮用于防止所述引流管从所述导向槽内脱离。

所述限位轮同轴固连有第二转轴,所述基体内转动设置有转动块,第二转轴穿入到基体内并且与转动块同轴固连,限位轮上还设置有与引流管相贴合的弧形面,弧形面的弧度为π/6~π/4。

所述连接器包括两个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转动连接的夹持件,两个夹持件上各固定设置有一个连接座,两个连接座相贴合时围合出一个螺孔,通过一个螺栓与螺孔配合将两个夹持件固定连接,且两个夹持件固定连接时围合出一个圆柱形内壁,圆柱形内壁与所述引流管相贴合。

所述限位板和所述顶板均设置为圆弧形板,限位板对应的圆心角和顶板对应的圆心角相等,限位板的长度大于顶板的长度。

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开关按键、复位按键、增加间隔时间按键和减少间隔时间按键。

还包括盖板,盖板为长方形板,盖板的两条短边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端部挡板,端部挡板与盖板相互垂直,盖板的其中一条长边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基体的另外一个侧壁转动连接,盖板的另外一条长边固定连接有侧部挡板,侧部挡板与盖板垂直并且侧部挡板的高度与端部挡板的高度相等。

两个所述端部挡板上各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侧部挡板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当盖板与所述基体合拢时第一通孔与所述导向槽相连通并且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连通。

所述盖板上还开设有观测窗,当盖板与所述基体合拢时观测窗覆盖在所述显示屏上。

所述侧部挡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接板,所述基体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与卡接板相匹配的卡接点。

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自动定时完成对引流管的挤压,从而大量节省医护人员的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防止因为医护人员遗漏造成引流管长时间堵塞危及患者健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脑部引流方式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清理引流管入口端堵塞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基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引流管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7是限位轮的可调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引流管,2-淤血块,3-颅腔,4-u形弯折段,5-管径收缩点,6-挤压点,7-限位轮,8-基体,9-卡接点,10-显示屏,11-第一凹槽,12-夹持件,13-第一气缸,14-控制面板,15-开关按键,16-增加间隔时间按键,17-复位按键,18-减少间隔时间按键,19-限位板,20-第二凹槽,21-顶板,22-第二气缸,23-第一转轴,24-盖板,25-端部挡板,26-第一通孔,27-卡接板,28-侧部挡板,29-第二通孔,30-观测窗,31-导向槽,32-充电接口,33-弧形面,34-第二转轴,35-转动块,36-螺栓,37-连接座,38-第三转轴,39-转动套,40-活动腔,41-位移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3至7,图3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基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引流管设置方式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7是限位轮的可调节结构示意图。

一种脑部引流管防堵塞定时挤压装置,包括呈长方体状的基体8,基体8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纳脑部引流用引流管1的导向槽31,导向槽31沿基体8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贯通基体8的两个端壁,基体8上还开设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0,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0均沿基体8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贯通基体8的靠近导向槽31的一个侧壁,第一凹槽11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13,第一气缸13的输出轴朝向第一凹槽11的贯通端,且第一气缸13的输出轴通过连接器与引流管1相连接,第二凹槽20内靠近贯通端的位置固定设置有限位板19,第二凹槽20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22,第二气缸22的输出轴朝向第二凹槽20的贯通端,且第二气缸22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顶板21,顶板21与限位板19分别位于引流管1的两侧;基体8为中空结构,基体8内设置有控制器,基体8上还设置有显示屏10和控制面板14,显示屏10、控制面板14、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22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如图3,在图中a方向为引流管1的正常引流方向,b方向为挤压引流管1时引流管1内液体的流动方向。在使用之前先完成引流管1的安装,首先将引流管1的流入端插入到患者的颅腔3内,并且将靠近颅腔3的一部分引流管1固定好,具体的可以将其固定在病床的床头上,然后使用连接器将引流管1上的某一点第一气缸13的输出轴相连接,将该点称为连接点,最后将连接点两侧的引流管1放入到导向槽31内。安装好之后,通过控制面板14设置好定时挤压的时间间隔,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时间间隔设置为三十分钟,设置好的时间间隔在显示屏10上进行显示。之后,在引流过程中,每经过三十分钟,控制器首先控制第一气缸13输出,由第一气缸13推动连接器移动,连接器在移动过程中将引流管1弯折形成u形弯折段4,并且同时在弯折部位形成管径收缩点5,因为靠近患者颅腔3的一部分引流管1是固定的,所以在弯折的过程中不会导致引流管1从颅腔3内抽出。然后控制器控制第二气缸22输出,由第二气缸22推动顶板21移动,顶板21在移动过程中将引流管1向限位板19方形推动,进而通过顶板21和限位板19的配合对引流管1进行挤压,使引流管1内的部分液体向颅腔3的方向流动,并最终在引流管1的流入端对淤血块2进行冲击,从而实现挤压引流管1,避免引流管1堵塞的目的。完成一次挤压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22复位,引流管1重新恢复到正常的引流操作。

本发明能够自动定时完成对引流管1的挤压,保证引流管引流通畅,及时将脑内淤血引流至体外,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促进病人恢复,减少住院天数,从而降低病人医疗成本。而且,还能够大量节省医护人员的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能够有效防止因为医护人员遗漏造成引流管1长时间堵塞危及患者健康的效果。

在基体8上还转动设置有两组用于防止引流管1从导向槽31内脱离的限位轮7,每组限位轮7的数量为若干个,两组限位轮7分别位于导向槽31的两侧。限位轮7具体的设置方式为:限位轮7同轴固连有第二转轴34,基体8内转动设置有转动块35,第二转轴34穿入到基体8内并且与转动块35同轴固连,限位轮7上还设置有与引流管1相贴合的弧形面33,弧形面33的弧度为π/6~π/4。在将引流管1放入到导向槽31内的过程中,可以先对引流管1进行挤压,使引流管1的径向宽度减小,可以顺利地从两组限位轮7之间通过,当引流管1进入到导向槽31内之后,自动回弹到正常状态,回弹完毕之后引流管1的关闭贴合在两组限位轮7上的弧形面33上,从而实现利用限位轮7防止引流管1从导向槽31内脱离的目的。同时,在第一气缸13对引流管1进行弯折的时候,因为限位轮7可以绕第二转轴34转动,所以限位轮7不会对引流管1的移动造成阻碍。

靠近边缘的一组限位轮7还可以设置为可调节结构,具体结构为:在基体8上开设有活动腔40,活动腔40内活动设置有转动套39,转动块50转动设置在转动套39内,转动套39还转动连接有位移螺栓41,位移螺栓41沿基体8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与基体8螺纹配合,位移螺栓41的头部穿出基体8。位移螺栓41与转动套39具体的转动连接方式可以为万向节连接。通过可调节结构,可以通过调节两组限位轮7之间的距离来满足不同尺寸引流管1的使用需要,具体的调节方式为转动位移螺栓41来使位移螺栓41沿基体8的宽度方向移动,进而依次带动转动套39和转动块35在活动腔40内沿基体8的宽度方向移动,最终改变两组限位轮7之间的距离。应用该结构时,导向槽31的尺寸可以根据全部引流管1的型号来确定,以能够容纳最大尺寸的引流管1为准,这样当需要使用尺寸较小的引流管1的时候,就可以保证限位轮7能够贴近引流管1,从而起到对引流管1的限位作用。

连接器的具体结构为:连接器包括两个与第一气缸13的输出轴转动连接的夹持件12,夹持件12通过第三转轴38与第一气缸13的输出轴实现转动连接,两个夹持件12上各固定设置有一个连接座37,两个连接座37相贴合时围合出一个螺孔,通过一个螺栓36与螺孔配合将两个夹持件12固定连接,且两个夹持件12固定连接时围合出一个圆柱形内壁,圆柱形内壁与引流管1相贴合。在将连接器与引流管1上的连接点进行连接的时候,首先将螺栓36从螺孔内旋出,使两个夹持件12相互分离,之后将引流管1放入到两个夹持件12之间,重新转动两个夹持件12使两个连接座37相互贴合围合出螺孔,再利用螺栓36与螺孔的配合将两个连接座37连接起来即可。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两个连接座37之间还可以通过插销和插孔的配合实现连接,或者通过磁性配合实现连接,亦或者通过粘扣实现连接。

进一步的,将限位板19和顶板21均设置为圆弧形板,限位板19对应的圆心角和顶板21对应的圆心角相等,限位板19的长度大于顶板21的长度。限位板19和顶板21与引流管1相接处的时候接触面均为圆弧形面,没有棱角,所以能够防止在挤压引流管1的时候对其造成损伤。同时,限位板19与顶板21可以实现无缝贴合,能够避免挤压的时候从引流管1排出的液体量过少而无法完成疏通。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挤压的时间间隔可以设置为不同的数值,但是都应该保持稳定,不能忽快忽慢,为了避免无关人员对时间间隔或者引流管1产生干扰,本发明还包括盖板24,盖板24为长方形板,盖板24的两条短边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端部挡板25,端部挡板25与盖板24相互垂直,盖板24的其中一条长边通过第一转轴23与基体8的另外一个侧壁转动连接,盖板24的另外一条长边固定连接有侧部挡板28,侧部挡板28与盖板24垂直并且侧部挡板28的高度与端部挡板25的高度相等。在设定好时间间隔并且开始引流之后,将盖板24盖在基体8上,对基体8上的各个部件进行保护。

在设置盖板24的基础上,为了避免盖板24对引流管1和第一气缸13产生影响,在盖板24的两个端部挡板25上各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26,侧部挡板28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29,当盖板24与基体8合拢时第一通孔26与导向槽31相连通并且第二通孔29与第一凹槽11相连通,当盖板24盖在基体8上的时候,引流管1可以从第一通孔26中穿过,连接器可以从第二通孔29中穿过。为了避免盖板24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患者移动等原因而打开,在侧部挡板28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接板27,基体8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与卡接板27相匹配的卡接点9,盖板24在盖到基体8上的时候通过卡接板27与卡接点9的配合完成对盖板24的锁紧。

考虑到医护人员在巡查病房的时候需要准确掌握患者的情况,如果每次都通过打开盖板24来观察时间间隔的话过于繁琐,因此盖板24上还开设有观测窗30,当盖板24与基体8合拢时观测窗30覆盖在显示屏10上。

本发明中,控制器选择单片机,在控制面板14上设置有开关按键15、复位按键17、增加间隔时间按键16和减少间隔时间按键18,单片机通过驱动电路控制显示屏10、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22,均为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再赘述其结构和连接方式。同时,在基体8内部还设置有电源,并且在基体8的侧部设置用于向电源进行充电的充电接口32。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