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枢椎棘突的螺钉钢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5855发布日期:2019-01-14 19:38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枢椎棘突的螺钉钢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枢椎棘突的螺钉钢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常用的枢椎固定技术包括经c1-2关节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椎板螺钉,以上技术具有损伤椎动脉的风险。其中,由于螺钉穿寰枢关节四层皮质骨固定,margerl经关节螺钉提供着坚强的固定,但经关节螺钉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和椎动脉损伤的风险。椎弓根螺钉同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椎弓根的角度、直径、椎动脉和横突孔的位置可能存在变异,良好的螺钉钉道必须避开椎管和横突孔,在有些病例中,由于枢椎椎弓根过小或椎动脉位置偏内、“高位骑跨”等解剖因素,可能不宜使用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枢椎经椎板螺钉固定也已应用于临床,但jea等和wang均有枢椎椎板螺钉置入椎管并发症发生的报告。

枢椎解剖结构独特,其棘突在颈椎中最大,研究ct测量棘突中份基底部的平均宽度为(20.7±1.3)mm,这为经枢椎棘突螺钉固定提供了可能性,可在临床上作为一种新的枢椎后路固定方法补充使用。由于棘突螺钉位于c2的后方结构,钉道完全避开横突孔,所以这项技术几乎没有椎动脉损伤的风险,然而枢椎棘突螺钉固定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就是螺钉可能突破腹侧皮质进入椎管侵犯颈髓,枢椎棘突螺钉这一技术风险限制了这项技术在临床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用于枢椎棘突的螺钉钢板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枢椎棘突的螺钉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棘突螺钉、峡部螺钉以及棘突钢板,该棘突钢板包括与棘突侧方的解剖学结构相匹配的第一板体和与椎板的解剖学结构相匹配的第二板体,上述第一板体上开设有供棘突螺钉插入的第一通孔,而第二板体上开设有供峡部螺钉插入的第二通孔,使用状态下,从枢椎横断面可见,上述第一通孔与棘突钢板所在侧的棘突基底相对,上述棘突螺钉的中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10°,且棘突螺钉的尖端从另一侧的棘突基底穿出,上述第二通孔与c2/c3关节突关节的上方相对,且峡部螺钉的中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5°~30°。

为进一步避免峡部螺钉侵犯椎动脉,所述第二通孔与c2/c3关节突关节的上方5mm处相对,即峡部螺钉的进钉点在c2/c3关节突关节的上方5mm,这样在峡部螺钉进入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其侵犯椎动脉。

为提高本发明中棘突钢板的适用性,使其适用于更多具有不同枢椎棘突形态的个体,所述第一板体所在平面与第二板体所在平面所成的夹角为125°~135°。

为减少棘突钢板与棘突侧方和椎板的剖离范围,使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能更好地分别贴付在棘突侧方和椎板上,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交界处贴合棘突侧方与椎板的交界处而呈平滑过渡。

为使棘突钢板内部结构稳固,从而能更好稳固地固定棘突的相应处,所述棘突钢板为一体件。

手术操作中本发明中的螺钉钢板系统需要与其他手术器具联用,为方便使用,所述棘突螺钉和峡部螺钉均包括用于与其他手术器械连接的头部和杆部。

作为优选,所述棘突螺钉和峡部螺钉的杆部的直径均为3.5mm~4.0mm,进一步,棘突螺钉的杆部的长度为22mm~24mm,所述峡部螺钉的杆部的长度为16mm~18mm,从而能保证棘突螺钉和峡部螺钉所需的进针深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由加压孔槽和螺孔部分交叠而成的锁定加压孔,从而能对断骨面进行较好的固定和/或加压,增加术中固定的灵活性,提升治疗效果,有利于术后恢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螺孔部分的中心轴与第一板体所在平面所成的角度为85°~90°,所述第二通孔的螺孔部分的中心轴与第二板体所在平面所成的角度为65°~70°,从而使得棘突螺钉的进钉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10°,峡部螺钉的进钉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5°~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第一板体与棘突侧方的解剖学结构相匹配,第二板体与椎板的解剖学结构相匹配,并且上述第一板体上开设有供棘突螺钉插入的第一通孔,第二板体上开设有供峡部螺钉插入的第二通孔,从而能使该棘突钢板稳固地固定在枢椎棘突的相应处。同时,使用状态下,从枢椎横断面可见,上述第一通孔与棘突钢板所在侧的棘突基底相对,上述棘突螺钉的中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10°,且棘突螺钉的尖端从另一侧棘突基底穿出,从而能避免棘突螺钉置入椎管,最大程度地降低侵犯脊髓的可能性,同时上述第二通孔与c2/c3关节突关节的上方相对,且峡部螺钉的中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5°~30°,从而能避免峡部螺钉侵犯椎动脉。可见,本发明中的螺钉钢板系统在稳固固定枢椎棘突骨折处的基础上,能有效避免对枢椎正常功能的侵害,从而有效提高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螺钉钢板系统使用状态下的枢椎横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用于枢椎棘突的螺钉钢板系统,包括棘突螺钉51、峡部螺钉52以及棘突钢板3,图1中分别采用棘突螺钉51和峡部螺钉52的中轴线来表示两者的设置位置。上述棘突钢板3包括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其中第一板体31与棘突侧方的解剖学结构相匹配,第二板体32与椎板的解剖学结构相匹配。为提高本发明中棘突钢板3的适用性,使其适用于更多具有不同枢椎棘突形态的个体,上述第一板体31所在平面与第二板体32所在平面所成的夹角α为125°~135°,此外,为减少棘突钢板3与棘突侧方和椎板的剖离范围,使得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能更好地分别贴付在棘突侧方和椎板上,上述第一板体31与第二板体32的交界处贴合棘突侧方与椎板的交界处而呈平滑过渡。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棘突钢板3为一体件,从而能使棘突钢板3内部结构稳固,继而能更好稳固地固定棘突的相应处。

进一步,上述第一板体31上开设有供棘突螺钉51插入的第一通孔41,而第二板体32上开设有供峡部螺钉52插入的第二通孔42。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均为一个,各通孔均为由加压孔槽和螺孔部分交叠而成的锁定加压孔,从而能对断骨面进行较好的固定和/或加压,增加术中固定的灵活性,提升治疗效果,有利于术后恢复。进一步,上述第一通孔41的螺孔部分的中心轴与第一板体31所在平面所成的角度γ为85°~90°,上述第二通孔42的螺孔部分的中心轴与第二板体32所在平面所成的角度ε为65°~70°,从而使得棘突螺钉51的进钉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为5°~10°(本实施例中优选为5°),峡部螺钉52的进钉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δ为25°~30°(本实施例中优选为30°)。

具体地,在使用状态下,从枢椎横断面可见,上述第一通孔41与棘突钢板3所在侧的棘突基底相对(即棘突螺钉51的进钉点为棘突基底),上述棘突螺钉51的中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为5°~10°(本实施例中优选为5°),且棘突螺钉51的尖端从另一侧的棘突基底穿出,上述第二通孔42与c2/c3关节突关节的上方(即峡部螺钉52进钉点为c2/c3关节突关节的上方)相对,且峡部螺钉52的中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δ为25°~30°(本实施例中优选为30°)。

这样本发明中第一板体31与棘突侧方的解剖学结构相匹配,第二板体32与椎板的解剖学结构相匹配,并且上述第一板体31上开设有供棘突螺钉51插入的第一通孔41,第二板体32上开设有供峡部螺钉52插入的第二通孔42,从而使该棘突钢板3能稳固地固定在枢椎棘突的相应处。同时,使用状态下,从枢椎横断面可见,上述第一通孔41与棘突钢板3所在侧的棘突基底相对,上述棘突螺钉51的中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为5°~10°,且棘突螺钉51的尖端从另一侧的棘突基底穿出,从而能避免棘突螺钉51置入椎管,最大程度地降低侵犯脊髓1的可能性,同时上述第二通孔42与c2/c3关节突关节的上方相对,且峡部螺钉52的中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δ为25°~30°,从而能避免峡部螺钉52侵犯椎动脉2。可见,本发明中的螺钉钢板3系统在稳固固定枢椎棘突骨折处的基础上,能有效避免对枢椎正常功能的侵害,从而有效提高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优选地,第二通孔42与c2/c3关节突关节的上方5mm处相对,即峡部螺钉52的进钉点为在c2/c3关节突关节的上方5mm,这样在峡部螺钉52进入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其侵犯椎动脉2。

本实施例中,上述棘突螺钉51和峡部螺钉52均包括用于与其他手术器械连接的头部501和杆部502,从而方便手术过程中本发明中的螺钉钢板系统与其他手术器械联用,增加可操作性。优选地,各上述棘突螺钉51和峡部螺钉52的杆部502的直径均为3.5mm~4.0mm,进一步,棘突螺钉51的杆部502的长度为22mm~24mm,上述峡部螺钉52的杆部502的长度为16mm~18mm,从而能保证棘突螺钉51和峡部螺钉52所需的进针深度。

以上上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