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中医家庭监护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7280发布日期:2018-12-28 20:3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中医家庭监护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远程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中医家庭监护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随着人工智能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跨领域合作产生的远程医疗领域蓬勃发展,进而降低了用户与医生必须“面对面”诊断的要求,使患者就医越来越方便。如何提供一种更加便于用户与医生交互的家庭监护报警系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中医家庭监护报警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中医家庭监护报警系统,包括:家庭端监护装置和服务器,其中,所述家庭端监护装置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其中,所述家庭监护装置安装于用户的家中,用于采集家庭环境中用户的声音数据、体征数据、图像数据和环境数据,然后将上述数据通过网络远程发送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构建每个用户的数据库,并为每个用户建立深度学习模型,以及接收并存储来自所述家庭监护装置的数据,对上述进行分析,识别出该数据对应的家庭成员,将该家庭成员的数据存入对应用户的数据库中,然后利用该用户的深度学习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为该用户分析出对应的身体健康建议,并将上述身体健康建议内容传输给用户设备以供用户查阅。

进一步,所述家庭监护装置包括:采集设备、路由器和移动终端,其中,所述采集设备集成有声音传感器、摄像头、接触式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

所述声音传感器为一个或多个,布置在家中,实时采集室内人员的音频数据;

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和体态特征;

所述接触式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的体征数据;

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温差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呼吸频率;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内环境的温湿度数据;

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数据;

所述路由器与所述声音传感器、摄像头、压力传感器、温差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网络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接触式传感器由用户佩戴,将采集到的体征数据实时传送至所述移动终端,由所述移动终端将体征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并提供身体突发状况报警操作。

进一步,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身体健康建议,并提供给用户查看。

进一步,所述云服务器中存储有每个用户的深度学习模型,所述深度学习模型根据该用户的数据的更新,进行自适应调整。

进一步,所述云服务器根据面部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确定用户,并将上述面部图像数据存储在对应的数据库中,并利用该用户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机器视觉分析,得出健康分析结果。

进一步,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分析用户体态特征,得出用户正常站立、行走、坐、卧等正常体态及用户抽搐、跌倒、昏迷非正常体态,可用于非正常体态报警。

进一步,所述云服务器对声音数据进行音频处理,过滤掉环境中的噪音,解析出一个或多个人声,然后对人声进行识别,确定每个人声对应的用户,分别存储到对应的用户数据库中,并利用该用户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机器音频分析,得出健康分析结果。

进一步,所述服务器中的数据供医院和医生调用,当用户到医院就诊时,由医生从服务器中查询该用户数据库中的数据,为诊疗提供建议。

进一步,所述体征数据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率、心率、高低压数据、血氧含量。

进一步,所述采集设备为单独终端或集成于移动终端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中医家庭监护报警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中医的望闻问切中的,望、闻、切三个步骤通过使用对应的采集设备,实现对用户信息的实时采集,可使用户实时享受中医对自身身体状态的监护。

2、本发明的深度学习可对针对每个患者建立各自的深度学习模型,使模型对患者的历史数据进行学习,使系统逐渐的“更了解”患者,随着使用次数增多逐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本发明采集的原始数据、诊断结果均由数据库存储,可供医生查阅,可让医生查阅原始数据及监护/分析结果,并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由于系统的便利性,用户可存储较多的日常数据,在就医时医生可参考的日常数据越多越有利于诊断。

4、本发明除接触式体征采集设备均不予用户接触,且接触式体征采集设备也不会与用户交互。系统对用户的监护功能并不会影响用户的日常生活,可让用户在无“就医”感的情况下,实时监护自身身体状况。

5、相比于现有的手环等产品,本系统会对采集到的脉搏信息进行脉搏分析,给出脉搏分析报告,同时根据每日提问、心率、高低压的数据进行分析,给出体征分析报告,而不是单纯的让用户看原始数据。

6、相比于单纯使用手环等产品,本系统联合使用了摄像头、音频采集设备、环境采集设备,可更全面的综合的分析用户状况,利用中医望诊、闻诊理论在非接触情况下,给用户更多更全面的监护。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中医家庭监护报警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中医家庭监护报警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云服务器的架构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服务器端和家庭端的交互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中医家庭监护报警系统,主要涉及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四大部分,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发明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中医家庭监护报警系统,包括:家庭端监护装置100和服务器200,其中,家庭端监护装置100与服务器200进行通信。

具体的,家庭监护装置安装于用户的家中,用于采集家庭环境中用户的声音数据、体征数据、图像数据和环境数据,然后将上述数据通过网络远程发送至服务器200。

参考图4,家庭监护装置包括:采集设备、路由器和移动终端,其中,采集设备集成有声音传感器、摄像头、接触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差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需要说明的是,采集设备为单独终端或集成于移动终端中。

具体的,声音传感器为一个或多个,布置在家中,实时采集室内人员的音频数据。其中,声音传感器采集的音频数据包括:室内说话人的音频、夜间鼾声等室内数据。

摄像头可以安装在室内或房屋大门处,用于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然后将采集到面部数据用于后期的面色分析等。摄像头还可以安装在室内用于采集室内人员的体态特征,可分析出室内人员当前是正常站立、行走、坐、卧等正常体态及抽搐、跌倒、昏迷等非正常体态

接触式传感器由用户佩戴,用于采集用户的体征数据,将采集到的体征数据实时传送至移动终端,由移动终端将体征数据发送至服务器20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接触式传感器获取用户的体温、脉搏、心率、高低压等用户体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体征数据中有脉搏信息,可仿照医学的“切诊”得出脉搏分析结果。

此外,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内环境的温湿度数据。空气质量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数据。通过上述在室内安装的温湿度传感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等,以获取用户所处环境数据,以便于后期作为向用户提供健康建议的参考数据。

路由器与声音传感器、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网络发送至服务器200。

综上,在用户家庭中,布置摄像头、声音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等采集设备,并通过wi-fi或其他无线及有线方式连接到家用路由器,并经过路由器发送数据到服务器200。同时家庭成员佩戴接触式体征采集设备用于采集心率、脉搏、高低压、体温等体征数据并直接传递给手机,经过手机发送数据到服务器200。除此以外用户手机可以通过app查看每日的分析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家庭端装置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200的方式有多种,通过无线wifi对于wifi是否用相同的表述方式,如“wi-fi”网络传输,或者通过设备自带sim字母全大写卡的形势经过蜂窝网络直接发送数据到服务器200。只要满足数据传输要求即可,对数据传输方式不做限制。

参考图3,服务器200主要用于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主要分为数据层和业务层。其中,数据层用于分别存储上述采集设备采集的内容。业务层用于针对不同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每个用户建立独有的深度学习模型,系统可随着用户数据量的增加,逐渐适应用户的特征,提高准确率。其中,服务器200可以采用云服务器200。

参考图3,服务器200用于构建每个用户的数据库,并为每个用户建立深度学习模型,以及接收并存储来自家庭监护装置的数据,对上述进行分析,识别出该数据对应的家庭成员,将该家庭成员的数据存入对应用户的数据库中,然后利用该用户的深度学习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为该用户分析出对应的身体健康建议,并将上述身体健康建议内容传输给用户设备以供用户查阅。例如,服务器200可以并将数据进行分析后每日发送信息给用户手机,供用户查看。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200中存储有每个用户的深度学习模型,深度学习模型根据该用户的数据的更新,进行自适应调整。

云服务器200根据面部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确定用户,即,确定具体是哪个家庭成员,并将上述面部图像数据存储在对应的数据库中,并利用该用户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机器视觉分析,得出健康分析结果,例如,仿照医学的“望诊”得出分析结果。

云服务器200对声音数据进行音频处理,过滤掉环境中的噪音,解析出一个或多个人声,然后对人声进行识别,确定每个人声对应的用户,即,后将每个人的声音进行识别确定具体是哪个家庭成员。然后分别存储到对应的用户数据库中,并利用该用户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机器音频分析,得出健康分析结果,即仿照医学的“闻诊”得出分析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声音数据包括说话声音、鼾声等任何声音。

接触式传感器获取用户的体温、脉搏、心率、高低压等用户体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特征体征数据中有脉搏信息,可仿照医学的“切诊”得出脉搏分析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还用于接收服务器200返回的身体健康建议,并提供给用户查看。

服务器200中的数据供医院和医生调用,当用户到医院就诊时,由医生从服务器200中查询该用户数据库中的数据,为诊疗提供建议。具体的,用户每一时刻的体征数据均被存储,用户在房间内的音频数据可以被存储,用户在经过摄像头的图像数据可以被存储。这些数据可供医院的医学研究使用,也可在用户就诊时供医生查阅,提高医生对用户的了解程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中医家庭监护报警系统的安装及工作过程如下:

1、设施安装:室内安装一个或摄像头,用于采集图像数据;室内安装一个或多个音频采集设备,用于采集音频数据;室内安装一个或多个环境采集设备,用于采集环境数据;家庭成员佩戴可采集到“体温、脉搏、心率、高低压”等体征数据的设备。

2、设备配置:将所有上述设备配置到可连接到服务器状态。

3、安装手机应用,并注册用户信息,通过手机拍照获取用户图像设备用于后续人脸识别,以便识别家庭不同成员;通过手机语音录音获取用户声音特征以便识别家庭不同成员;通过与家庭设备的绑定,以便服务器及时将各种采集设备的分析结果推送到用户手机。

4、用户于家中正常生活,不需要刻意改变生活方式以适应新的系统;当音频采集设备采集到说话声/夜间打鼾声等市内声音时,传递到服务器,识别并存入对应用户的数据库;体征传感器采集到设备后传递到服务器,并存入对应用户的数据库。

5、系统定期分析用户数据,并将分析结果传递给用户手机。

6、系统定期根据用户已有的数据进行学习,优化针对每个用户的深度学习模型。

7、当用户就医时,医生可查阅历史所有原始数据及系统自动分析的结果报告。

8、身体突发状况报警。

本发明的数据采集涉及到声音数据、体征数据、图像数据、环境数据等多种数据类型的采集;数据存储指使用成熟的云服务器/云数据库存储上述采集到的数据,用于构建用户体征原始数据库;数据分析指在云服务器中构建针对上述数据的经过特定算法计算得到最终的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指将结果传输给用户设备以供用户查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中医家庭监护报警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中医的望闻问切中的,望、闻、切三个步骤通过使用对应的采集设备,实现对用户信息的实时采集,可使用户实时享受中医对自身身体状态的监护。

2、本发明的深度学习可对针对每个患者建立各自的深度学习模型,使模型对患者的历史数据进行学习,使系统逐渐的“更了解”患者,随着使用次数增多逐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本发明采集的原始数据、诊断结果均由数据库存储,可供医生查阅,可让医生查阅原始数据及监护/分析结果,并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由于系统的便利性,用户可存储较多的日常数据,在就医时医生可参考的日常数据越多越有利于诊断。

4、本发明除接触式体征采集设备均不予用户接触,且接触式体征采集设备也不会与用户交互。系统对用户的监护功能并不会影响用户的日常生活,可让用户在无“就医”感的情况下,实时监护自身身体状况。

5、相比于现有的手环等产品,本系统会对采集到的脉搏信息进行脉搏分析,给出脉搏分析报告,同时根据每日提问、心率、高低压的数据进行分析,给出体征分析报告,而不是单纯的让用户看原始数据。

6、相比于单纯使用手环等产品,本系统联合使用了摄像头、音频采集设备、环境采集设备,可更全面的综合的分析用户状况,利用中医望诊、闻诊理论在非接触情况下,给用户更多更全面的监护。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