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椎曲度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7271发布日期:2018-12-28 20:3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脊椎曲度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椎曲度牵引器。

背景技术

成人的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共同构成。它分颈椎、胸椎、腰椎和骶尾骨4个区域,在自然生理状态下侧面观,呈一条曲线,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骶尾骨后凸,形成4个生理弯曲。这样的结构让脊柱得以像一条弹簧一样富有弹性,既能负重,又能减震。

脊椎病就是脊椎的骨质、椎间盘、韧带、肌肉发生病变,进而压迫、牵引刺激脊髓、脊神经、血管、植物神经从而出现复杂多样的症状。常见病种为颈椎病(如颈椎突出症)、腰椎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前市场上针对治疗脊椎病而研发的脊椎按摩枕,在使用按摩枕的过程中,用户需要躺卧或者倚靠在按摩枕上进行对脊椎部位的按摩。当用户躺卧或者倚靠在按摩枕时,按摩枕需要承受用户躺卧或者倚靠时巨大的作用力,按摩枕会发生较大甚至严重的变形,导致按摩枕不能实现如预期一样对脊椎部位的按摩效果。有一些按摩枕甚至会因为变形过大,而无法恢复成原来的形状,导致按摩枕无法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脊椎曲度牵引器,既可以有针对性地牵引按摩脊椎两边的神经而且在牵引按摩过程中不损伤脊椎,又可以在对脊椎部位进行牵引按摩时不发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牵引按摩效果,同时兼顾舒适度。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脊椎曲度牵引器,包括枕体,所述枕体设有上表面、下表面、侧面,所述上表面为符合脊椎生理曲度的曲面,上表面的中部为脊椎安置区,上表面的左侧为左按摩区,上表面的右侧为右按摩区,所述左按摩区、右按摩区分别设有若干突点,所述枕体的邵氏硬度为10ha~30ha。

上表面中部的脊椎安置区是平滑无突点的区域,在脊椎曲度牵引器的使用过程中,将脊椎靠在脊椎安置区,可以使脊椎在牵引按摩过程中不会受到突点的压迫而损伤。分别位于上表面两侧的左按摩区、右按摩区分别设有若干突点,左按摩区和右按摩区可以有针对性地牵引、按摩脊椎周围肌肉及软组织,让每一节脊椎都得到微牵伸,缓解椎间盘内压,促进椎间盘新陈代谢,增强腹部、腰部、背部、肩部、胸部、颈部肌力。其中,微牵伸包括静态牵伸和动态牵伸。

在使用脊椎曲度牵引器进行脊椎部位牵引按摩的过程中,用户躺卧或者倚靠其上,脊椎会放置在枕体的上表面,上表面所呈的曲面符合脊椎的生理曲度,可以使脊椎与上表面更加贴合,每一节脊椎都受到了枕体的承托,从而可以调整人体脊柱生物力学动态平衡,修复脊椎的生理曲度,可轻松实现整个脊椎的曲度牵伸,并且没有出现脊椎架空的现象,使脊椎受力而损伤,在牵引按摩过程中用户的体验也会更加舒适。

而且,枕体需要提供一定的承载力,保证枕体不会变形、塌陷而影响牵引按摩效果,同时还要保证用户在躺卧或者倚靠在枕体上时不会感到过硬的压迫,使牵引按摩过程中用户的体验更加舒适。因此,枕体的邵氏硬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优选为10ha~30ha。

进一步地,所述脊椎安置区的宽度为7cm~9cm。

7cm~9cm的宽度刚好可以适应人体脊椎的尺寸,并留有一定的移动空间,可以保护脊椎在牵引按摩过程中不会受到突点的压迫而导致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左按摩区所设突点的分布与右按摩区所设突点的分布相互对称。

左按摩区和右按摩区的突点对称分布,可以使得左按摩区和右按摩区的突点对称地按摩、牵引脊椎两侧的神经和肌肉,提高脊椎曲度牵引器对缓解和治疗脊椎病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突点排列成若干纵列。

左按摩区和右按摩区的突点排列成平行于脊椎的纵列,可以沿着脊椎的方向有序地按摩、牵引脊椎两侧的神经和肌肉。

进一步地,部分纵列的突点比其它纵列的突点尺寸大。

根据脊椎两侧的神经分布以及肌肉的特点,可以设计部分纵列的突点相对较大,部分纵列的突点相对较小,相对较大的突点可以对脊椎两侧的重点神经、重点肌肉进行较大力度的牵引按摩,对次要神经、次要肌肉或者不能承受大力度牵引按摩的神经和肌肉进行较小力度的牵引按摩。

优选地,靠近脊椎的纵列突点尺寸较大,因为靠近脊椎两侧的部位是疼痛感较明显的部位,也是靠近病灶的部位,所以较大尺寸的突点可以对靠近脊椎的两侧神经、肌肉进行重点地、力度较大地按摩和牵引,从而更有效地缓解疼痛感、更有效地作用于病灶。

进一步地,所述突点分别集中排列在左按摩区和右按摩区内的梯形区域,所述梯形区域两个底边分别与脊椎安置区的长边平行,靠近脊椎安置区的底边比远离脊椎安置区的底边长。

最靠近脊椎的神经和肌肉,也是最靠近病灶的地方。在左按摩区和右按摩区中将突点集中在梯形区域内,在靠近脊椎的地方排列较多突点,在远离脊椎的地方排列较少的突点,可以对靠近病灶的地方进行重点牵引按摩,对远离病灶的地方进行轻柔牵引按摩。

进一步地,所述部分或全部突点设有容置腔。

突点内设有容置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突点的容置腔内放置不同对治疗有效果的物品,提高脊椎曲度牵引器的缓解和治疗效果。

优选地,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磁石、中药、远红外线制品的一种或多种。

在突点所设的容置腔内可以放置磁石,对脊椎部位进行磁疗;也可以放置对脊椎病有疗效的中药,在牵引按摩过程中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的挥发,对脊椎部位进行药疗;也可以放置远红外线制品,对脊椎部位进行远红外线治疗;还可以放置磁石、中药、远红外线制品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以同时获得这些物品所带来的牵引按摩治疗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枕体下方设有可拆卸的增高垫。

在使用脊椎曲度牵引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人体脊椎曲线的特点,决定是否在枕体下方设置增高垫,通过增高垫提高枕体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增高垫为可堆叠的多个。

在使用脊椎曲度牵引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人体脊椎曲线的特点,选择堆叠多少个增高垫,从而调整枕体的高度以获取更舒适的牵引按摩过程。

优选地,所述增高垫的尺寸设有多种规格。

所堆叠的增高垫设有不同高度的多种规格,用户可以根据自身人体脊椎曲线的特点,选择不同规格的增高垫可以堆叠出不同的高度组合,从而更加方便灵活地调整枕体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上表面、下表面、侧面的一个或多个包裹有可拆卸的枕巾。

为了避免枕体被弄脏,在上表面、下表面或侧面包裹枕巾。在使用过程中枕巾被弄脏时,可以将枕巾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或更换,保持上表面、下表面、侧面的清洁。

优选地,所述枕巾采用远红外线材料或纳米竹炭材料或其结合。

远红外线能够深入人体的皮下组织,因此利用远红外线反应,使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复活酵素,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而且远红外线渗透力可达肌肉关节深处,使身体内部温暖,放松肌肉,带动微血管网的氧气及养分交换,并排除积存体内的疲劳物质和乳酸等老化废物,对消除内肿、缓和酸痛的效果显著。包裹在上表面、下表面、侧面的枕巾采用远红外线材料,在用户使用脊椎曲度牵引器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对脊椎部位进行热疗,从而提高脊椎曲度牵引器对脊椎病的缓解和治疗效果。

纳米竹炭材料具有清除异味、吸湿防霉、抑菌驱虫等功能。包裹在上表面、下表面、侧面的枕巾采用纳米竹炭材料,在用户使用脊椎曲度牵引器的过程中,可以祛湿吸汗、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

包裹在上表面、下表面、侧面的枕巾还可以采用远红外线材料和纳米竹炭材料的结合,使用户在使用脊椎曲度牵引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两种材料所带来的按摩和治疗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控制脊椎曲度牵引器枕体的邵氏硬度以及枕体的上表面曲度,使得脊椎曲度牵引器可以舒缓脊柱周围肌肉及软组织,让每一节脊椎都得到微牵伸,缓解椎间盘内压,促进椎间盘新陈代谢,增强腹部、腰部、背部、肩部、胸部、颈部肌力,调整脊柱生物力学动态平衡,修复脊椎的生理曲度,而且在对脊椎部位进行牵引按摩时可以不发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牵引按摩效果,同时兼顾舒适度;

(2)通过将脊椎曲度牵引器的上表面划分出脊椎容置区、左按摩区和右按摩区,可以让脊椎安置在脊椎容置区内,同时左按摩区和右按摩区对脊椎两侧的神经和肌肉进行按摩和牵引,可以使脊椎在牵引按摩过程中不会受到突点的压迫而损伤;

(3)通过设计突点的排布,可以提高脊椎曲度牵引器对脊椎病的缓解和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的“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脊椎曲度牵引器,包括枕体1,所述枕体设有上表面2、下表面4、侧面5,上表面2为符合脊椎生理曲度的曲面,上表面2的中部为脊椎安置区21,上表面2的左侧为左按摩区22,上表面2的右侧为右按摩区23,所述左按摩区22、右按摩区23分别设有若干突点3,所述枕体1的邵氏硬度为10ha~30ha。

位于上表面2中部的脊椎安置区21是平滑无突点3的区域,分别位于上表面2左右两侧的左按摩区22、右按摩区23是设有突点3的区域。

上表面2中部的脊椎安置区21是平滑无突点3的区域,在使用脊椎曲度牵引器的过程中,将脊椎安置在脊椎安置区21,可以使脊椎在牵引按摩过程中不会受到突点3的压迫而损伤。同时让左按摩区22和右按摩区23对脊椎周围肌肉及软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牵引、按摩,让每一节脊椎都得到微牵伸,缓解椎间盘内压,促进椎间盘新陈代谢,增强腹部、腰部、背部、肩部、胸部、颈部肌力。其中,微牵伸包括静态牵伸和动态牵伸。

在使用脊椎曲度牵引器进行脊椎部位牵引按摩的过程中,用户躺卧或者倚靠在枕体1上,其脊椎会放置在枕体1的上表面2,上表面2所呈的曲面符合脊椎的生理曲度,可以使脊椎与上表面2更加贴合,脊椎的每一个部分都受到了枕体1的承托,从而可以调整人体脊柱生物力学动态平衡,修复脊椎的生理曲度,可轻松实现整个脊椎的曲度牵伸,并且没有出现脊椎架空的现象,使脊椎受力而损伤,在牵引按摩过程中用户的体验也会更加舒适。

而且,枕体1需要提供一定的承载力,保证枕体1不会变形、塌陷而影响牵引按摩效果,同时还要保证用户在躺卧或者倚靠在枕体1上时不会感到过硬的压迫,使牵引按摩过程中用户的体验更加舒适。因此,枕体1的邵氏硬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优选为10ha~30ha。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脊椎安置区21的宽度为7cm~9cm,该宽度刚好可以适应人体脊椎的尺寸,并留有一定的移动空间,可以保护脊椎在牵引按摩过程中不会受到突点3的压迫而导致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按摩区22所设突点3的分布与右按摩区23所设突点3的分布相互对称,突点3排列成若干纵列,而且部分纵列的突点3比其它纵列的突点3尺寸大。

如图1所示,左按摩区22和右按摩区23的突点3分别排列成7个平行于脊椎方向的纵列。在左按摩区22中,从左往右,第一、二、四、五、七列的突点3尺寸较小,第三、六列的突点3尺寸较大。在右按摩区23中,突点3的排列与左按摩区22的突点3排列对称。

左按摩区22和右按摩区23的突点3排列成平行于脊椎的纵列,可以沿着脊椎的方向有序地按摩、牵引脊椎两侧的神经和肌肉。

根据脊椎两侧的神经分布以及肌肉的特点,可以设计部分纵列的突点3相对较大,部分纵列的突点3相对较小,相对较大的突点3可以对脊椎两侧的重点神经、重点肌肉进行较大力度的牵引按摩,对次要神经、次要肌肉或者不能承受大力度牵引按摩的神经和肌肉进行较小力度的牵引按摩。

左按摩区22和右按摩区23的突点3对称分布,可以使得左按摩区22和右按摩区23的突点3对称地按摩、牵引脊椎两侧的神经和肌肉,提高脊椎曲度牵引器对缓解和治疗脊椎病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突点3分别集中排列在左按摩区22和右按摩区23内的梯形区域,所述梯形区域的两个底边分别与脊椎安置区21的长边平行,靠近脊椎安置区21的底边比远离脊椎安置区21的底边长。

如图1所示,在左按摩区22中,从左往右数,第三列的突点3数目较第一、二列的突点3数目多,第四、五列的突点3数目较第三列的突点3数目少,第六列的突点3数目较第四、五列的突点3数目多,第七列的突点3数目较第六列的突点3数目较多,从而形成越靠近脊椎安置区21,突点3数目越多的梯形排列。右按摩区23的突点3排列与左按摩区22的突点3排列对称。

最靠近脊椎的神经和肌肉,也是最靠近病灶的地方。在左按摩区22和右按摩区23中将突点3集中在梯形区域内,在靠近脊椎的地方排列较多突点3,在远离脊椎的地方排列较少的突点3,可以对靠近病灶的地方进行重点牵引按摩,对远离病灶的地方进行轻柔牵引按摩。

在本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突点3设有容置腔31,容置腔31内可以设有磁石、中药、远红外线制品的一种或多种。

突点3内设有容置腔31,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在容置腔31内放置不同对治疗有效果的物品,提高脊椎曲度牵引器的缓解和治疗效果。

若容置腔31内放置磁石,则可以对脊椎部位进行磁疗;若放置对脊椎病有疗效的中药,则在牵引按摩过程中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的挥发,对脊椎部位进行药疗;若放置远红外线制品,对脊椎部位进行远红外线治疗。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左按摩区22和右按摩区23在靠近脊椎安置区21的第二列突点3设有了容置腔31,所设的容置腔31内均放置了磁石31。在使用脊椎曲度牵引器的过程中,用户背靠或者仰卧在枕体1上,将脊椎安置在脊椎安置区21,第二列突点3的容置腔31内的磁石31可以对脊椎部位进行有效的磁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枕体1下方设有可拆卸的增高垫。

在使用脊椎曲度牵引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人体脊椎曲线的特点,决定是否在枕体1下方设置增高垫,通过增高垫提高枕体1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高垫为可堆叠的多个。

在使用脊椎曲度牵引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人体脊椎曲线的特点,选择堆叠多少个增高垫,从而调整枕体1的高度以获取更舒适的牵引按摩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高垫的尺寸设有多种规格。

所堆叠的增高垫设有不同高度的多种规格,用户可以根据自身人体脊椎曲线的特点,选择不同规格的增高垫可以堆叠出不同的高度组合,从而更加方便灵活地调整枕体1的高度。例如,设置3种规格的增高垫,分别是厚度为1cm、1.5cm、2cm的增高垫,3种规格厚度的增高垫排列组合进行堆叠,可以得到9种不同的垫高高度,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3种规格厚度的增高垫进行排列组合,然后安设在下表面4,从而调整枕体1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表面2、下表面4、侧面5的一个或多个包裹有可拆卸的枕巾。

为了避免枕体被弄脏,在上表面2、下表面4或侧面5包裹枕巾。在使用过程中枕巾被弄脏时,可以将枕巾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或更换,保持上表面2、下表面4、侧面5的清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枕巾采用远红外线材料或纳米竹炭材料或其结合。

远红外线能够深入人体的皮下组织,因此利用远红外线反应,使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复活酵素,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而且远红外线渗透力可达肌肉关节深处,使身体内部温暖,放松肌肉,带动微血管网的氧气及养分交换,并排除积存体内的疲劳物质和乳酸等老化废物,对消除内肿、缓和酸痛的效果显著。包裹在上表面2、下表面4、侧面5的枕巾采用远红外线材料,在使用脊椎曲度牵引器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对脊椎部位进行远红外线治疗,从而提高脊椎曲度牵引器对脊椎病的缓解和治疗效果。

纳米竹炭材料具有清除异味、吸湿防霉、抑菌驱虫等功能。包裹在上表面2、下表面4、侧面5的枕巾采用纳米竹炭材料,在用户使用脊椎曲度牵引器的过程中,可以祛湿吸汗、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

包裹在上表面2、下表面4、侧面5的枕巾还可以采用远红外线材料和纳米竹炭材料的结合,使用户在使用脊椎曲度牵引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两种材料所带来的按摩和治疗效果。

脊椎曲度牵引器的使用方法可以如下:用户平躺、屈膝、提臀,把脊椎曲度牵引器放置在臀部下面,侧面5朝向脚部,上表面2的最高点24放置在尾椎骨下方,慢慢把双脚放平并保持一定时间;屈膝、提臀,把脊椎曲度牵引器往头部方向移动约2-3厘米,重复以上动作和保持时间。当脊椎曲度牵引器移动至胸椎下方时侧面5朝向头部。用于舒缓颈椎时建议让头部刚好不接触地面悬空,屈膝,颈椎不适者动作保持时间可以稍长。为增强牵伸强度,双手可缓缓往头部上举拉伸,保持的时间适当减少。

本发明使用人群包括:腰椎不适、颈椎不适、骶尾椎不适、胸椎不适、肩部不适、腰背部不适、含胸驼背、上交叉综合征、下交叉综合征、肩周炎患者;伏案工作,肩颈容易疲劳者;中老年预防及椎老化退变人群;想塑形人群(可辅助打造出马甲线、人鱼线);想缩肚囊减肥人群等。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