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云诊疗档案及病患管理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5726发布日期:2019-02-01 18:42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云诊疗档案及病患管理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软件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云诊疗及病患管理平台。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医患之间,存在以下问题:

1、医疗机构的数据不公开

解决方式是开发一个院外系统,利用病患的诊疗单据,产生诊疗数据。但是这需要数据安全、录入工作量大且需要专业知识。

2、病患治疗情况难采集

解决方式是利用诊疗处方数据,系统形成治疗提醒,通过采集对提醒的应答,跟踪病患治疗依从度以及治疗效果或不适症。但是手机操作系统关闭了应用程序的闹钟功能,无法做到有效提醒。

3、医师与病患不沟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的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云诊疗档案及病患管理平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云诊疗档案及病患管理平台,包括:病患平台、医师平台和云诊疗档案服务器,其中,

所述病患平台安装于病患或家属的移动终端上,用于接收病患或家属录入的位置信息、病患信息,为所述病患建立诊疗档案,并与所述医师平台同步所述病患的治疗信息并向所述病患提供相应的诊疗建议和用药信息,以供所述病患实时查看自己的诊疗信息;

所述医师平台安装于医师的移动终端上,用于根据预存的医师资料验证注册用户是否为医师及地理位置是否为执业场所,如果是则通过,否则作为违纪记录提供至后台,在医师成功登录后,查看自己病人的上传数据、随诊数据和诊疗档案,以对病历单据与病患自填信息和电子病历进行对比,并在诊疗过程结束后,上传该病患的病历数据和病历照片至所述云诊疗档案服务器,所述病患和家属通过所述病患平台查看上述病历数据和病历照片;

所述云诊疗档案服务器与所述病患平台和所述医师平台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病患的诊疗档案信息和治疗信息。

进一步,所述病患平台和所述医师平台采用微信小程序形式,通过扫描二维码添加到病患和医师的移动终端上。

进一步,所述病患在首次登录所述病患平台,录入的所述病患信息,包括:病患本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社保号、联系方式和基础体征数据,其中,所述病患平台支持证件扫描识别功能。

进一步,还包括:治疗提示器,所述治疗提示器由病患随身携带,且与所述病患平台无线通信,用于同步所述病患平台上的治疗信息和时间序列、随诊安排的时间序列、运动提示的时间序列,并发出相应的振铃提示,

所述治疗提示器上安装有按键和显示屏,所述病患通过所述治疗提示器上的按键进行交互,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时间序列、天气信息和治疗提示信息。

进一步,所述治疗提示器与所述病患平台采用蓝牙方式进行通信。

进一步,治疗提示器的背面设置有多个放置盒,用于分别存放所述病患的药品和紧急联系方式卡片。

进一步,所述病患平台还用于向病患提供随诊问卷、用药信息、就诊信息、运动提示信息和健康管理数据。

进一步,所述病患平台还用于复诊、随诊、接诊和转诊在线操作功能。

进一步,所述云诊疗档案及病患管理平台采用单向单次授权管理,所述医师单次授权病患或经过身份核查的固定的服务人员进行诊疗档案的首次录入或修改录入,并且一旦医师审核通过诊疗档案,则禁止他人对其进行修改;

所述病患的诊疗档案设置访问限制,仅允许病患、家属、诊疗相关医师以及实名认证系统管理员查看。

进一步,所述云诊疗档案服务器内数据库执行加密管理,所述医患平台和所述医师平台进行数据访问时进行秘钥管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云诊疗档案及病患管理平台,以微信公众账号的形式,利用网站的形式完成转接诊以及复诊功能,用微信小程序实现前述产品的功能内容,开发蓝牙硬件提示器、实现医师教育、深度数据挖掘、实现在线问诊。本发明采集诊疗数据,打破医疗机构信息孤岛;医疗机构间,轻松完成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形成从医院诊室到病患生活空间的治疗闭环;数据按层级打开,助力科室学术建设;轻松应对药企的数据需求,且真实有效;通过标准诊断数据库和标准医药数据库,对临床诊疗标准化进行的监督和完善;病患参与治疗更加省心,定期随诊更加安心。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云诊疗档案及病患管理平台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云诊疗档案及病患管理平台的示意图;

图3a和图3b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治疗提示器的正面示意图;

图4a和图4b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治疗提示器的反面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治疗提示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云诊疗档案及病患管理平台,包括:病患平台1、医师平台2和云诊疗档案服务器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病患平台1和医师平台2采用微信小程序形式,通过扫描二维码添加到病患和医师的移动终端上。

具体的,病患平台1安装于病患或家属的移动终端上,用于接收病患或家属录入的位置信息、病患信息,为病患建立诊疗档案,并与医师平台2同步病患的治疗信息并向病患提供相应的诊疗建议和用药信息,以供病患实时查看自己的诊疗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病患在首次登录病患平台1,录入的病患信息,包括:病患本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社保号、联系方式和基础体征数据,其中,病患平台1支持证件扫描识别功能。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病患平台1还用于向病患提供随诊问卷、用药信息、就诊信息、运动提示信息和健康管理数据。

具体的,病患平台1使用场景包括:

1.病患端的小程序分发渠道,最重要的在科室。

2.每个医生有小程序分发二维码。

3.病患扫码安装小程序。

4.打开小程序。(已安装小程序的病患,再次诊疗,从本项开始)

5.小程序要求打开位置服务,没有位置服务,小程序退出工作。

6.扫描诊疗二维码或转诊二维码。

为节省医师的诊疗时间,本项以后都需要离开诊室后才做。所以,扫码后要生成一个带有医师、地点、时间的空白档案,与小程序的用户关联。该关联用户随后再将病患关联上去。

7.首次打开小程序要求注册。本相提供利用微信绑定的电话快速注册的选项。

8.首次注册小程序的,需要录入病患信息:病患本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社保号。本相提供证件扫描识别。

9.可以添加病患。

10.为新建立的病患设置治疗提示器。

11.把空白的诊疗档案关联上就诊的病患。

12.病患进入小程序,按照系统要求进行诊疗档案建立、随诊问卷操作、使用治疗提示器、同步治疗数据等日常操作。

病患平台1的微信小程序-病患端功能以及页面设定

1.小程序的主要功能要直接呈现出来

2.扫码功能。病患扫码时,要审核扫码位置和二维码提供的地理位置信息是否相符,否则扫码失败。

3.当前需要填写的空白档案。

4.当前需要回答的随诊问卷。

5.当前的用药信息

6.当前的就诊信息

7.当前的运动提示信息

8.当前的健康管理数据。

9.病患管理。

病患平台1的次要功能在二级页面,包括:

·某人的(先选择)

·基本体检数据

·疼痛管理

·血糖管理

·血压管理

病患档案数据分析。其实疼痛、血糖、血压的随诊,可以设定为目标值模式,甚至系统可自动生成。

·就诊管理

·运动管理,例如:微信步数

·消息

·通讯录管理

·个人信息页面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云诊疗档案及病患管理平台,还包括:治疗提示器,治疗提示器由病患随身携带,且与病患平台1无线通信,用于同步病患平台1上的治疗信息和时间序列、随诊安排的时间序列、运动提示的时间序列,并发出相应的振铃提示。

治疗提示器被用户手机管理。用户可以为治疗提示器进行命名,以便区分管理不同病患的提示器。治疗提示器在与手机连接后,可以从手机上同步治疗信息和时间序列;随诊安排的时间序列;运动提示的时间序列,并产生相应的振铃提示。病患通过提示器正面上方的按键与提示器进行交互,并把事件执行情况记录在提示器中,通过蓝牙连接同步到系统。其中,治疗提示器与病患平台采用蓝牙方式进行通信。需要说明的是,治疗提示器与病患平台的通信方式不限于蓝牙,还可以采用其他无线通信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a和图3b所示,治疗提示器上安装有按键和显示屏,病患通过治疗提示器上的按键进行交互,显示屏用于显示时间序列、天气信息和治疗提示信息。其中,治疗提示器的管理的状态:在线、离线、关机。

具体的,治疗提示器正面分成三个部分:

·提示器按钮:暂停、完成、拒绝。

·高反差电子墨显示屏。

·可以放置三次外出带药的透明药盒。

·药盒材质亚克力,电子墨屏幕嵌入镀膜拉丝铝

此外,如图4a和图4b所示,治疗提示器的背面设置有多个放置盒,用于分别存放病患的药品和紧急联系方式卡片。

具体的,治疗提示器背面的设计突出在上方并排的两个透明卡盒,可以存放老年卡和门禁卡。卡盒下面的是防治老人紧急联系人信息以及老人住址的透明信息放置展示盒。背面卡盒及信息放置盒材料亚克力。

如图5所示,治疗提示器的侧面是电源开关。

本发明的治疗提示器具有以下特点:大小适中,适合手拿;重量适中;提供3-4种颜色,一遍区分;屏幕亮度感光识别;机顶按钮大些,凸起高,适合老人使用;音量可调;满足户外收听;可以考虑干电池替换供电;播放手机内的节目;插卡播放;aux音频输入;fm收音机;蓝牙数据,设置设备的名字和治疗安排提示包;显示时间;电量、温度、蓝牙状态、科室-用药提示、科室-随诊提示、科室-就诊提示、运动提示。

医师平台2安装于医师的移动终端上,用于根据预存的医师资料验证注册用户是否为医师及地理位置是否为执业场所,如果是则通过,否则作为违纪记录提供至后台.

具体的,通过扫描地点与医师执业地点的核对,以及对医师锁在诊室的图片(医师预先上传的图片。如果诊室内的布局改变很大,医师可以再次上传图片)的图像比对,实现杜绝伪造、仿制医师诊疗或转诊二维码,进而生成医师不知情的虚假病历。

在医师成功登录后,查看自己病人的上传数据、随诊数据和诊疗档案,通过医师核对病历单据(影像)信息与病患自填信息,以及病历单据(影像)信息与院内电子病历的对比,杜绝病历数据的错误、篡改和伪造。并在诊疗过程结束后,上传该病患的病历数据和病历照片至云诊疗档案服务器,病患和家属通过病患平台查看上述病历数据和病历照片。

此外,病患平台还用于复诊、随诊、接诊和转诊在线操作功能。

医师平台2的微信小程序-医师端使用场景如下:

·医师端的小程序分发渠道主要在执业科室。科室内张贴小程序二维码。

·医师注册信息要提前导入,否则医师端小程序进去的时候提示:“您不是注册医师”。

·医师端登录需要审核地理位置,不在注册的执业场所,则不能提供诊疗或转诊二维码。

·病患扫码要审核扫码位置和二维码提供的地理位置是否相符,否则扫码失败。失败记录成为违纪记录提供到后台。

·医师增加执业地点,需要在线申报,后台比准后,生成新的执业地点二维码。

·医师在诊疗过程结束后,应要求病患或家属使用诊疗档案的病患客户端进行病历重要数据以及病历照片的上传。

·需要复诊的,即使安排了预约号,也要在用户上传档案并审核通过后,在系统中设置复诊时间,以保证用户的依从性,以及诊疗数据的连续性。

·需要转诊的,最好能进行相应的检查,然后在用户上传档案并审核通过后,在系统中安排转诊,以提供良好的转诊接诊依据。

·强烈建议安排系统随诊,取得长期治疗的一手数据。

·医师可以在小程序医师端看到自己病人的上传数据、随诊数据以及完整的诊疗档案组,是科研、论文的重要素材。

·医师通过病患的评价,可以赢得声望。在线问诊的需求量大,就能赢得收入,也更有机会接触具有代表性的病历从线上问诊,到安排预约号转入临床。临床的诊疗数据又可以进入系统,成为医师的提升素材。

·医师通过复诊、随诊、转诊、接诊、论文投稿等实际操作可以赢得积分。通过积分,可以换取宝贵的专家教学、重要的医学文献以及科研入组的机会

医师平台2的微信小程序-医师端功能以及页面设定如下:

·医师端的主要功能直接呈现出来

·主题活动

·二维码管理:展现,申请台历

·诊疗档案审核:审核时间、地点、重点数据(疼痛指数、病症、处方)、照片

·诊疗安排:复诊、随诊、结语

·随诊特情

·转诊

·接诊

医师平台的次要功能

·我的

·数据

·论文

·收入

·积分

·声望

·消息

·通讯录管理

·个人信息页面

云诊疗档案及病患管理平台采用单向单次授权管理,医师单次授权病患或经过身份核查的固定的服务人员进行诊疗档案的首次录入或修改录入,并且一旦医师审核通过诊疗档案,则禁止他人对其进行修改。

病患的诊疗档案设置访问限制,仅允许病患、家属、诊疗相关医师以及实名认证系统管理员查看,并实现每次方案的电子指纹管理(访问人的唯一号、时间、地理位置三位一体的电子签章)。

云诊疗档案服务器3与病患平台1和医师平台2连接,用于存储病患的诊疗档案信息和治疗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云诊疗档案服务器3内数据库执行加密管理,医患平台和医师平台进行数据访问时进行秘钥管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云诊疗档案及病患管理平台,以微信公众账号的形式,利用网站的形式完成转接诊以及复诊功能,用微信小程序实现前述产品的功能内容,开发蓝牙硬件提示器、实现医师教育、深度数据挖掘、实现在线问诊。本发明采集诊疗数据,打破医疗机构信息孤岛;医疗机构间,轻松完成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形成从医院诊室到病患生活空间的治疗闭环;数据按层级打开,助力科室学术建设;轻松应对药企的数据需求,且真实有效;通过标准诊断数据库和标准医药数据库,对临床诊疗标准化进行的监督和完善;病患参与治疗更加省心,定期随诊更加安心。

本发明实施例的云诊疗档案及病患管理平台的数据安全要求如下:

(1)规避错误的诊疗数据

1.1保证诊疗过程真实存在

保障方式:通过地理位置、诊室内部影像重叠、医师脸部id的三重审核,确保授权地点是在医师执业的诊室内。

1.2保证诊疗单据、影像照片出自该诊疗过程

保障方式:当场进行诊疗单据拍照,超出规定时间或离开当前地理位置后,失去拍照上传的授权。

1.3保证数据录入的正确性

保障方式:专业医学编辑团队,利用诊疗单据的照片进行数据的录入。

(2)规避错诊疗数据外泄

保证诊疗数据的接触者可以被核实、被追诉

保障方式:本系统能接触病患档案的,只有医师、病患以及服务人员。对服务人员进行数据接触电子指纹管理。

本发明的云诊疗档案及病患管理平台,可以应用于以下方向:院外系统、医联体内部实现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工具、医联体学科管理工具、医师与病患信息交互以及沟通工具、医师的诊疗助手、药企患者用药跟踪和反馈工具、药企病理征集工具、多方高质量和多维度病例收集工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