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郁脾虚型胃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1257发布日期:2018-12-14 22:16阅读:12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肝郁脾虚型胃痛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是脾胃病科常见疾病,中医称之为“胃痛”、“胃脘痛”“便血”等,临床以上腹痛、腹胀、呕吐、嗳气、泛酸、打饱嗝、咽不适等症状为主,严重者可伴有便血、呕血,甚至消化道穿孔,并发癌变等,严重危害广大人民健康。《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外台秘要·心痛方》:“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也”;明清时期的中医古籍文献中辨证施治“胃痛”的名著为李东垣的《脾胃论》。

胃病的中医证型较多,可以采用的辨证方法也较纷杂,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阴阳辨证等从古至今都有采用。概而言之,大抵临证时宜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为总纲,至于临床辨证,主要当分虚实两类,其实证多见于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瘀血停胃证型,虚证多见于胃阴亏虚和脾胃虚寒,虚实夹杂者有肝郁脾虚,气虚血瘀。因肝郁脾虚而引起的“胃炎,胃痛、十二指肠溃疡”疾病是脾胃病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该类并症的药剂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肝郁脾虚型胃痛的中药组合物,本方为外邪影响,饮食失节,肝郁气滞,导致脾胃失和,脾胃虚弱而导致的的“胃痛、胃胀,嗳气,反酸,呕吐,便血”等病症而设,把中药组合物制成合剂具有吸收快、奏效迅速等优点,可大量生产,免去临用煎药的麻烦,应用方便;经浓缩工艺,服用剂量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肝郁脾虚型胃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党参5-15g,柴胡3-10g,乌贼骨10-30g,珍珠母25-35g,白芍5-15g,甘草3-10g,白及10-15g,枳实3-10g。

一种治疗肝郁脾虚型胃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分原料制成,其进一步优选组成为:党参8-12g,柴胡5-10g,乌贼骨15-25g,珍珠母25-35g,白芍8-12g,甘草5-10g,白及10-15g,枳实5-10g。

一种治疗肝郁脾虚型胃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分原料制成,其进一步优选组成为:党参10g,柴胡6g,乌贼骨20g,珍珠母30g,白芍10g,甘草6g,白及12g,枳实6g。

本发明中各中药成份的药理分析如下:

党参,中药名。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西党参)codonopsispilosulanannf.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tangshenoliv.的干燥根。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现代药理研究,党参可显著降低胃液、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抗溃疡、抗胃粘膜损伤的作用,对胃肠运动亦有一定的影响。

柴胡,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ie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功效。主治表证发热,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脏器脱垂,退热截疟。

乌贼骨,又名海螵蛸,中药名。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maindronideroehebrune或金乌贼sepiaesculentahoyle的干燥内壳。分布于浙江、福建、山东等地。具有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之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吞酸;外治损伤出血,湿疹湿疮,溃疡不敛。

甘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白芍,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主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宜: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宜食;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者宜食。

白及,中药名。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的块茎。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主治出血证,痈肿疮疡,手足皲裂,水火烫伤。

枳实,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sinensisosbeck的干燥幼果。具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的功效。主治胃肠积滞,湿热泻痢,胸痹,结胸,气滞胸胁疼痛,产后腹痛。

肝郁脾虚型胃痛治疗应以“疏肝解郁,益气健胃”为原则,该中药组合物由柴胡、党参、白芍、甘草、乌贼骨、珍珠母、延胡索、枳实、白及9味中药组成,处方来源于古方“柴胡疏肝散”、“健胃愈疡颗粒”加减化裁而成,《上海市医院制剂手册》(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第3版>)。

方解:方中柴胡,性寒,有疏肝理气解郁之功效;党参,性平,有健脾益气之功效,二者合用,共为君药。白芍性凉,味苦酸,益阴柔肝,缓急止痛;乌贼骨,味咸,涩,性温,有收涩敛疮,制酸止痛作用;珍珠母,甘咸,性寒,有滋阴养血,制酸止痛之功效,三者合用,共为臣药。白及,苦、甘、涩,性寒,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作用;延胡索,甘、苦、温,具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之功效;枳实,行气消积,和胃降逆,三者均为佐药。甘草,为使,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具有“疏肝解郁,益气健胃,制酸止痛”之效,主要用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治疗肝郁脾虚型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命名为乌及健胃方,处方源自古方“柴胡疏肝散”、“健胃愈疡颗粒”加减化裁按“已有制剂注册标准的制剂”进行研究而成;专为外邪影响,饮食失节,肝郁气滞,导致脾胃失和,脾胃虚弱而导致的“胃痛、胃胀,嗳气,反酸,呕吐,便血”等病症而设,治疗肝郁脾虚而引起的“胃炎,胃痛、十二指肠溃疡”疾病;把中药组合物制成合剂具有吸收快、奏效迅速等优点,可大量生产,免去临用煎药的麻烦,应用方便。经浓缩工艺,服用剂量大大减小,且可加入矫味剂,口感好,易为患者所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柴胡疏肝散,中医方剂名。为理气剂,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其组成为:陈皮(醋炒)、柴胡,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甘草(炙)。

方义,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若情志不遂,木失条达,则致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故见胁肋疼痛,胸闷,脘腹胀满;肝失疏泄,则情志抑郁易怒,善太息;脉弦为肝郁不舒之征。遵《内经》“木郁达之”之旨,治宜疏肝理气之法。方中以柴胡功善疏肝解郁,用以为君。香附理气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以止痛,二药相合,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并增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共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

配伍特点,以疏肝理气为主,疏肝之中兼以养肝,理气之中兼以调血和胃。

加减化裁,若胁肋痛甚者,酌加郁金、青皮、当归、乌药等以增强其行气活血之力;肝郁化火者,可酌加山栀、黄芩、川楝子以清热泻火。

健胃愈疡颗粒,中成药名。为和解剂,具有疏肝健脾,生肌止痛之功效。主治肝郁脾虚,肝胃不和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胀痛,嗳气吞酸,烦躁不适,腹胀便溏;消化性溃疡见上述证候者。其组成为:柴胡,党参,白芍,延胡索,白及,珍珠粉,青黛,甘草。性状为:褐黑色颗粒;气微,味苦。现代应用: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胃炎、成熟性疣状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

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党参益气健脾为君药;白芍柔肝止痛,延胡索行气止痛为臣药;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珍珠粉收敛生肌,青黛清泻郁热为佐药;甘草调和为使药。全方疏肝健脾,行气止痛,收敛生肌,清泻郁热。

肝郁脾虚型胃痛治疗应以“疏肝解郁,益气健胃”为原则,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肝郁脾虚型胃痛的中药组合物,由柴胡、党参、白芍、甘草、乌贼骨、珍珠母、延胡索、枳实、白及9味中药组成,命名为乌及健胃方,该方来源于古方,柴胡疏肝散,健胃愈疡颗粒加减化裁而成,《上海市医院制剂手册》(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第3版>)。

乌及健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胃痛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乌及健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胃痛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肝郁脾虚型胃痛门诊或住院病人,在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常规西医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乌及健胃方煎服,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5.65%。结论:用乌及健胃方治疗治疗肝郁气滞型胃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临床资料

共100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患者,符合肝郁气滞型诊断标准,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21~78岁,平均(35.8±2.1)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1年,其中慢性胃炎56例,十二指肠溃疡34例,胃溃疡10例。

治疗方法

在常规西医治疗(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基础上加用乌及健胃方煎服。

乌及健胃方:党参10g,柴胡6g,乌贼骨20g,珍珠母30g,白芍10g,甘草6g,白及12g,枳实6g。水煎,每天1剂,每天早、晚各1次口服。1-2月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评价。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显效:胃痛、胃胀、呕吐以及嗳气等症状消除,体征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病情有加重趋势。

胃镜检查疗效。显效:胃镜检查充血、水肿以及溃疡等消除。有效:胃镜检查充血、水肿及溃疡等有所改变:无效:胃镜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

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1.65%且选取一部分病人复查肝功能,患者无异常改变,结论:用乌及健胃方治疗治疗肝郁气滞型胃痛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33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