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手足口病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9446发布日期:2018-12-19 06:5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手足口病中药组合物。

技术背景: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的轻度不适,至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均可发生。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期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目前,西药无法有效治疗手口足病,且长期服用西药有较多副作用。而中医的治疗原则为疏风散热,利湿解毒。中医对清热解毒、化湿效用原理的有效利用及辩证论治,使中成药在手足口病的早期防治中具有独特疗效,相较于西医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地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手足口病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手足口病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金银花20-45份、板蓝根20-45份、蝉蜕10-25份、紫苏叶10-30份、粉葛根10-60份、龙胆草10-30份、黄芩10-20份、黄连10-20份、紫草10-30份。

优选的:一种治疗手足口病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中药原料药的重量份为:金银花20份、板蓝根30份、蝉蜕10份、紫苏叶15份、粉葛根30份、龙胆草15份、黄芩10份、黄连10份、紫草20份。

制备与用法:将上述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配齐,浸泡1小时,按常规煎药煎煮取汁。取适量药液均匀涂抹或喷洒在病患部位,每日3-5次。本药液无毒副作用,适用于皮肤及口腔粘膜喷敷。

药理分析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常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蝉蜕: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小儿夜啼不安。

紫苏叶:辛,微温,无毒。归经:脾经、肺经二经。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

粉葛根:味甘,性寒。归胃经。解热除烦,生津止渴。用于烦热,口渴,醉酒,喉痹,疮疖。

龙胆草:味苦,性寒。归肝、胆经。清热燥湿;泻肝定惊。主治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热病惊风抽搐。

黄芩: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紫草:苦,寒。入心包络、肝经。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用于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6]

手足口病在中医里属于“温病、疫病”范畴,其病为外感时邪,内蕴湿热所致。本中药组合物主要由金银花、板蓝根、蝉蜕、紫苏叶、粉葛根、龙胆草、黄芩、黄连、紫草等九药合用,解表化湿,清热解毒,表里双解;并且本中药组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病毒和抗菌作用,对多种呼吸道病毒株和肠道的病毒株致培养细胞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多种细菌菌株的生长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解湿热、消炎抗病毒的作用,故对治疗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

按照以下重量称取中药原料药:

金银花20-45克、板蓝根20-45克、蝉蜕10-25克、紫苏叶10-30克、粉葛根10-60克、龙胆草10-30克、黄芩10-20克、黄连10-20克、紫草10-30克。

优选的:

金银花20克、板蓝根30克、蝉蜕10克、紫苏叶15克、粉葛根30克、龙胆草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紫草20克。

将上述中药组合物浸泡1小时,按常规煎药煎煮取汁。

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应用观察:

1、一般资料:

收治门诊患者20例。

2、诊断标准:患儿单独或合并有以下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

(2)部分患儿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患儿常表现出烦躁、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部分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疱疹周围绕以红晕。

(4)部分患儿疹子出现在躯干及面部。

3、给药及疗程:

将上述的中药组合物煎煮而成的药汁涂抹或喷洒于患处皮肤及口腔粘膜,每日3-5次;疗程1-3天。

4、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用药1天后,丘疹、疱疹和溃疡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卡他症状消失。

显效:用药1天后,丘疹、疱疹和溃疡好转,体温下降大于或等于1℃,卡他症状消失。

有效:用药2天后,丘疹、疱疹和溃疡好转,体温下降等于或等于0.5℃。

5、结果:

经采用本中药组合物治疗,治疗后第一天,发热患儿体温均有明显下降或降至正常,亦有极少数患儿第二天体温降至正常,发热多在1-2天内明显缓解,疱疹及卡他症状多在1-3天内明显减轻,4-5天症状消失,无发展为重症合并心、脑、肾等受损病例。总有效率达100%,治疗时间最短1天,最长4天,平均2天。

典型案例

1、李xx,女,5岁,患儿母亲主诉手足皮肤泡疹两天。开始症状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足皮肤泡疹;无瘙痒和疼痛;无明显咳嗽,无腹泻,呕吐;起病以来患儿精神,食欲,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温37.9℃。口腔粘膜、咽部见疱疹。诊断为手足口病。

2、王xx,男,两岁。主要症状为发热,精神状态差。患儿手足部有皮疹,口腔粘膜上有红色溃疡,口腔内、软腭、硬腭、口舌内侧、手足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泡疹。经诊断为手足口病。

遂用:金银花20克、板蓝根30克、蝉蜕10克、紫苏叶15克、粉葛根30克、龙胆草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紫草20克。浸泡1小时,按常规煎药煎煮取汁。用上述药汁适量,均匀喷洒在患部。每日3-5次。无特殊情况一日后症状改善,发热消退,2-4日后痊愈。

结论:

临床观察表明,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手足口病,退热明显,疱疹及其它症状多在1-2天内缓解,表明本中药组合物在退烧,疱疹消退等方面疗效显著,在消除咽部疱疹、红肿方面疗效直接快速,这与中医治疗原则相吻合,说明本中药组合物具有退烧,抑制病毒复制,治疗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且安全、快速、无副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