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耳科用具有支撑结构的耳道清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6979发布日期:2018-12-22 07:5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医疗耳科用具有支撑结构的耳道清理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医疗耳科用具有支撑结构的耳道清理器。

背景技术

耳道清理器是耳科常用的医疗用具之一,目前,传统的耳道清理器未有支撑装置,医护人员通过手持耳道清理器,将耳道清理器处于悬空的状态给患者的耳道进行清理处理,当医护人员手部出现抖动时,若该抖动幅度极大,此时,耳道清理器会对患者的耳道造成伤害,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医疗耳科用具有支撑结构的耳道清理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医疗耳科用具有支撑结构的耳道清理器,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医疗耳科用具有支撑结构的耳道清理器,包括绑带、支撑板、放置孔、弹簧、连接套、滑套、第一螺栓、第二螺栓、led灯、摄像头、显示器、挡销,所述的支撑板位于绑带底部,所述的支撑板与绑带铆钉相连,所述的放置孔位于支撑板内部底端中侧,所述的放置孔为通孔,所述的弹簧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弹簧均匀分布于放置孔内部,所述的弹簧一端与放置孔胶粘剂相连,所述的连接套位于弹簧另一端,所述的连接套与弹簧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滑套位于连接套内部,所述的滑套与连接套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螺栓贯穿连接套顶部中侧,所述的第一螺栓与连接套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螺栓贯穿滑套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二螺栓与滑套螺纹相连,所述的led灯位于支撑板内部左侧下端,所述的led灯与支撑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摄像头位于支撑板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摄像头与支撑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显示器位于支撑板外部右侧,所述的显示器与支撑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挡销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挡销均匀环绕于支撑板前端,所述的挡销与支撑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绑带内部上下两端还设有第一让位孔,所述的第一让位孔为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绑带内部右侧还设有第二让位孔,所述的第二让位孔为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绑带左侧还设有连接带,所述的连接带两端与绑带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带外部还贯穿有日子扣,所述的日子扣与连接带活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绑带内部左侧还设有减压贴,所述的减压贴与绑带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板内部左侧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支撑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板外部右侧还设有开关,所述的开关与支撑板螺纹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医疗耳科用具有支撑结构的耳道清理器,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将绑带绑与患者的头部,并将第一让位孔处于患者的耳朵处,将第二让位孔处于患者眼部,医护人员再使用日子扣对连接带的长度进行缩短,以此让连接带连同绑带与患者连接稳固,在减压贴的作用下,缓解了日子扣对患者头部的挤压程度,医护人员再将耳道清理器插入滑套内,直至耳道清理器的首端穿过滑套后,医护人员再用手顺时针旋转第二螺栓,使得第二螺栓对耳道清理器实行挤压力,即让耳道清理器与滑套连接稳固,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开关,通过打开开关,打开摄像头、显示器以及led灯,此时,摄像头将患者耳部内的画面传递给显示器,医护人员可通过显示器显示的画面知晓患者耳部内的情况,同时,led灯对患者的耳部进行照明,便于医护人员清晰的观察显示器所显示的画面,医护人员再用手握耳道清理器的尾部,再将耳道清理器连同滑套沿着连接套的方向做由下向上移动,以此将穿过滑套的耳道清理器的首端移至患者的耳部内,即移至患者的耳道内,当耳道清理器的首端移至患者耳部内的状态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再用手顺时针旋转第一螺栓,使得第一螺栓对滑套实行挤压力,即让耳道清理器移至患者耳部内的状态被固定,通过以上方式,将耳道清理器进行支撑固定处理,医护人员再使用耳道清理器给患者的耳道进行清理处理即可,在患者耳道清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手握耳道清理器的尾部,再将耳道清理器以放置孔为圆心进行旋转,即让耳道清理器带动滑套连同连接套以放置孔为圆心进行旋转,同步,弹簧处于变形的状态,其目的是为了让耳道清理器的首端可与患者耳道的耳壁贴合稳固,确保了耳道清理器对患者耳道清理的效果,在挡销的作用下,阻挡了滑套以放置孔为圆心进行旋转直径的范围,防止耳道清理器与患者耳道的耳壁贴合幅度较大,进而造成耳道清理器伤害患者耳道耳壁的事件发生,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该医疗耳科用具有支撑结构的耳道清理器,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可将传统的耳道清理器进行支撑处理,避免医护人员手握耳道清理器因手部抖动过大进而对患者的耳道造成伤害,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蓄电池是为了给该装置提供能量供应,所述的蓄电池与led灯、摄像头、显示器以及开关导线相连,所述的摄像头为微型扇形摄像头,所述的支撑板、连接套以及滑套为透明材质。

附图说明

图1是医疗耳科用具有支撑结构的耳道清理器的局部主视剖视图;

图2是医疗耳科用具有支撑结构的耳道清理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3是支撑板的仰视图。

绑带1、支撑板2、放置孔3、弹簧4、连接套5、滑套6、第一螺栓7、第二螺栓8、led灯9、摄像头10、显示器11、挡销12、第一让位孔101、第二让位孔102、连接带103、日子扣104、减压贴105、蓄电池201、开关20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所示,医疗耳科用具有支撑结构的耳道清理器,包括绑带1、支撑板2、放置孔3、弹簧4、连接套5、滑套6、第一螺栓7、第二螺栓8、led灯9、摄像头10、显示器11、挡销12,所述的支撑板2位于绑带1底部,所述的支撑板2与绑带1铆钉相连,所述的放置孔3位于支撑板2内部底端中侧,所述的放置孔3为通孔,所述的弹簧4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弹簧4均匀分布于放置孔3内部,所述的弹簧4一端与放置孔3胶粘剂相连,所述的连接套5位于弹簧4另一端,所述的连接套5与弹簧4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滑套6位于连接套5内部,所述的滑套6与连接套5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螺栓7贯穿连接套5顶部中侧,所述的第一螺栓7与连接套5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螺栓8贯穿滑套6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二螺栓8与滑套6螺纹相连,所述的led灯9位于支撑板2内部左侧下端,所述的led灯9与支撑板2螺纹相连,所述的摄像头10位于支撑板2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摄像头10与支撑板2螺纹相连,所述的显示器11位于支撑板2外部右侧,所述的显示器11与支撑板2螺纹相连,所述的挡销12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挡销12均匀环绕于支撑板2前端,所述的挡销12与支撑板2螺纹相连,所述的绑带1内部上下两端还设有第一让位孔101,所述的第一让位孔101为通孔,所述的绑带1内部右侧还设有第二让位孔102,所述的第二让位孔102为通孔,所述的绑带1左侧还设有连接带103,所述的连接带103两端与绑带1缝合相连,所述的连接带103外部还贯穿有日子扣104,所述的日子扣104与连接带103活动相连,所述的绑带1内部左侧还设有减压贴105,所述的减压贴105与绑带1缝合相连,所述的支撑板2内部左侧还设有蓄电池201,所述的蓄电池201与支撑板2螺纹相连,所述的支撑板2外部右侧还设有开关202,所述的开关202与支撑板2螺纹相连。

该医疗耳科用具有支撑结构的耳道清理器,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将绑带1绑与患者的头部,并将第一让位孔101处于患者的耳朵处,将第二让位孔102处于患者眼部,医护人员再使用日子扣104对连接带103的长度进行缩短,以此让连接带103连同绑带1与患者连接稳固,在减压贴105的作用下,缓解了日子扣104对患者头部的挤压程度,医护人员再将耳道清理器插入滑套6内,直至耳道清理器的首端穿过滑套6后,医护人员再用手顺时针旋转第二螺栓8,使得第二螺栓8对耳道清理器实行挤压力,即让耳道清理器与滑套6连接稳固,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开关202,通过打开开关202,打开摄像头10、显示器11以及led灯9,此时,摄像头10将患者耳部内的画面传递给显示器11,医护人员可通过显示器11显示的画面知晓患者耳部内的情况,同时,led灯9对患者的耳部进行照明,便于医护人员清晰的观察显示器11所显示的画面,医护人员再用手握耳道清理器的尾部,再将耳道清理器连同滑套6沿着连接套5的方向做由下向上移动,以此将穿过滑套6的耳道清理器的首端移至患者的耳部内,即移至患者的耳道内,当耳道清理器的首端移至患者耳部内的状态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再用手顺时针旋转第一螺栓7,使得第一螺栓7对滑套6实行挤压力,即让耳道清理器移至患者耳部内的状态被固定,通过以上方式,将耳道清理器进行支撑固定处理,医护人员再使用耳道清理器给患者的耳道进行清理处理即可,在患者耳道清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手握耳道清理器的尾部,再将耳道清理器以放置孔3为圆心进行旋转,即让耳道清理器带动滑套6连同连接套5以放置孔3为圆心进行旋转,同步,弹簧4处于变形的状态,其目的是为了让耳道清理器的首端可与患者耳道的耳壁贴合稳固,确保了耳道清理器对患者耳道清理的效果,在挡销12的作用下,阻挡了滑套6以放置孔3为圆心进行旋转直径的范围,防止耳道清理器与患者耳道的耳壁贴合幅度较大,进而造成耳道清理器伤害患者耳道耳壁的事件发生,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蓄电池201是为了给该装置提供能量供应,所述的蓄电池201与led灯9、摄像头10、显示器11以及开关202导线相连,所述的摄像头10为微型扇形摄像头,所述的支撑板2、连接套5以及滑套6为透明材质。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