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膏剂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86685发布日期:2020-05-08 18:53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药物搽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用软膏剂。



背景技术:

紫苏是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也可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等。现有技术公开了多种添加紫苏成分的加工制品,如保健品、食品、香料、药剂等。但鲜有关于添加紫苏成分的用于皮肤瘙痒、蚊虫叮咬、湿疹、肿痛等症的药剂报到。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治疗较为棘手,单纯西药疗效不够满意,如大多数患者常用含有激素成分的外用药膏、药水涂抹,副作用大,一旦停药,就会反复发作,甚至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此外,夏季蚊虫叮咬频繁发生,皮肤常有皮肤瘙痒、蚊虫叮咬瘙痒或肿痛等发生,特别是婴幼儿皮肤娇嫩,需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或副作用个药剂。因此,研发一种无任何激素添加的纯天然皮肤瘙痒、蚊虫叮咬、湿疹、肿痛用外用搽剂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膏剂,该软膏剂天然无刺激,特别适合婴幼儿、儿童用于皮肤瘙痒、蚊虫叮咬、湿疹、肿痛、青春痘等症。

本发明内容(包括权利要求书)的“紫苏或其提取物”后接“与”、“和”,或接“、”,都表示“紫苏或其提取物”取一种与后文记载的内容的关系是“与”、“和”,或并列关系(、)。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膏剂,组成包括紫苏或其提取物、基质,并以紫苏或其提取液作为产品中针对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活性组份。

以上所述活性组份,是指在软膏剂产品中发挥治疗作用的部分;所述“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组份”,是采用中医药君臣佐使配伍理论而言,在该理论中,君药即为针对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组份。当然,本发明所述用途并不限于以中药配伍的形式,只要在产品的成分中对产品的主要功效具有主要贡献作用,即为上述“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组份”。

进一步地,紫苏或其提取物占产品中对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活性组份总质量的50%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软膏剂中活性组份还包括茶油;进一步地,紫苏或其提取物与茶油的总和占产品中活性组份总质量的50%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紫苏提取物为紫苏叶汁或紫苏叶提取液,所述紫苏为粉碎的紫苏叶;紫苏或紫苏提取物与茶油的质量比为以紫苏或紫苏提取物中的紫苏叶汁与茶油的质量比为(80-120):(35-55)计,进一步以(95-105):(40-50)计。

进一步地,所述软膏剂为乳剂型基质的乳膏剂,乳膏剂的基质为硬脂酸、卡波姆或水溶性基质。软膏剂也可以是其他基质的软膏剂,如水溶性基质。

本发明提供的软膏剂,包括以下以质量份计的组分:

紫苏或紫苏提取物以其中紫苏叶汁质量计80~120份、茶油35~55份、卡波姆2.5~3份、防腐剂0.5~0.9份、蓖麻油0.85~0.10份、双丙甘醇2.5~3份、三乙醇胺0.025~0.030份。

进一步地,软膏剂中卡波姆的含量为1-1.25%,药用乙醇的含量为10-20%,茶油含量为25-33%。

进一步地,所述防腐剂为苯氧乙醇和尼泊金甲酯,苯氧乙醇为0.4~0.5质量份,尼泊金甲酯为0.25~0.35质量份。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紫苏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按照配配方量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即可。

制备时,各配方物料的添加顺序没有严格限制,出于减少添加量较少的物料因粘附容器壁等带来的损失,和添加量较少的物料或固体物料在整体混合物中充分混合均匀的目的,最好按照一下方法中的顺序添加,并最好将双丙甘醇、苯氧乙醇、尼泊金甲酯混合溶解呈独立的混合液再添加。因此,所述乳膏剂的制备方法优选如下:

按照配方量,将茶油与卡波姆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紫苏提取液搅拌均匀,再加入蓖麻油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将双丙甘醇、防腐剂混合溶解后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倒入所述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后加入三乙醇胺,搅拌均匀。

或按照配方量,将茶油与卡波姆混合均匀,将双丙甘醇、防腐剂混合溶解后得到混合液,将所得混合液与紫苏提取液混合均匀后一起加入混匀的茶油与卡波姆中,再加入蓖麻油和三乙醇胺混合均匀。

将茶油与卡波姆混合时,最好先将茶油加入容器中,以免卡波姆粘附容器壁造成损失。此外,搅拌的时间应该以搅拌至质地细腻均匀,无颗粒为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软膏剂在制备用于皮肤瘙痒和/或湿疹和/或青春痘的产品中的用途。

所述产品可以是药物,保健品,也可以是允许具有相关功效的外用化妆品、消毒产品、保健品和药品等,具有治疗或缓解皮肤瘙痒、蚊虫叮咬、湿疹、青春痘等症功效。

本发明还提供了紫苏或其提取物在制备用于青春痘的产品中的应用,其中,紫苏或其提取物作为产品中针对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活性组份。

当然紫苏或其提取物作为产品中的唯一活性组份。

所述活性组份,是指在产品中发挥治疗作用的部分。所述产品,可以是药品,也可以是允许具有相关功效的外用化妆品、消毒产品、保健品和药品等。所述药品包括用于皮肤瘙痒和湿疹的凝胶剂、乳膏剂、搽剂或喷剂。

所述“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组份”,是采用中医药君臣佐使配伍理论而言,在该理论中,君药即为针对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组份。当然,本发明所述用途并不限于以中药配伍的形式,只要在产品的成分中对产品的主要功效具有主要贡献作用,即为上述“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组份”。

进一步地,紫苏或其提取物占产品中活性组份总质量的50%以上;进一步地,占60%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中,其活性组份还包括茶油;进一步地,紫苏或其提取物与茶油的总和占产品中活性组份总质量的50%以上。

本发明提供的紫苏或其提取液与茶油的联合用途,具体是将紫苏或其提取液与茶油在制备用于青春痘的联合用产品中的应用。

所述“联合用产品中的应用”是指,紫苏或其提取物分别在两个产品中,该两个产品在使用时候组合使用或搭配使用。

进一步地,紫苏或紫苏提取物与茶油的质量比为以紫苏或紫苏提取物中的紫苏叶汁与茶油的质量比为(80-100):(45-50)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青春痘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紫苏或其提取物,其中紫苏的质量百分比为50%以上,进一步地,占60%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物的组分还包括茶油,其中紫苏或其提取物与茶油的总和占产品中活性组份总质量的50%以上。

以上所有技术方案中,所述紫苏提取物为紫苏叶汁或紫苏叶提取液,所述紫苏为粉碎的紫苏叶。

优选地,所述紫苏叶汁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择取新鲜紫苏叶进行榨汁,榨汁后过滤去除沉淀物。

优选地,所述紫苏叶提取液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取所述紫苏叶汁,脱色或部分脱色,液体部分即为紫苏叶提取液;进一步地,所述脱色或部分脱色,是采用乙醇沉淀方式实现;更进一步地,采用乙醇沉淀方式,是将紫苏叶汁与乙醇混合,致使乙醇终浓度在10~20%,可以是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沉淀后,取液体部分,即得紫苏叶提取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软膏剂具有治疗或缓解皮肤瘙痒、蚊虫叮咬、湿疹、肿痛、青春痘的作用,特别是可用于儿童皮肤湿疹,蚊虫叮咬后皮肤红肿及瘙痒,可以达到立即止痒的效果。主要组分紫苏、茶油均为天然组分,安全、无刺激无副作用,特别适用于婴幼儿皮肤外用。

2、本发明为湿疹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无副作用的药剂。

3、本发明所述软膏剂组成简单,制备方便。

4、本发明提供了紫苏以及紫苏和茶油组合的新用途,为治疗青春痘提供了一种新的天然无刺激的治疗物质和组合物,提供了青春痘治疗相关产品的研究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紫苏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所述紫苏提取液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择取新鲜紫苏叶进行榨汁,榨汁后加入体积分数为95%乙醇脱色,每0.85份鲜榨紫苏汁加入0.15份95%的乙醇,搅拌均匀后4℃冷藏静置1小时,取出放入冷冻离心机中离心处理,取上清液即为紫苏提取液。离心处理条件为在4℃,4000rpm转速下离心10min。通常100g紫苏叶得到40g的汁(紫苏提取液)。

实施例1

(1)称取45g茶油于烧杯中,加入2.5g卡波姆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紫苏提取液100g,搅拌均匀,再加入0.85g蓖麻油,搅拌均匀;

(2)另取一烧杯加入双丙甘醇2.5g、苯氧乙醇0.5g、尼泊金甲酯0.35g混合并搅拌至溶解,然后倒入步骤(1)所得混合物中搅拌均匀;

(3)用移液枪量取0.025g(约125μl)三乙醇胺,滴加入步骤(2)中所得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即得紫苏凝胶剂。

实施例2

(1)称取40g茶油于烧杯中,加入3g卡波姆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紫苏提取液80g,搅拌均匀,再加入0.95g蓖麻油,搅拌均匀;

(2)另取一烧杯加入双丙甘醇3g,苯氧乙醇0.5g,尼泊金甲酯0.35g混合并搅拌至溶解,然后倒入步骤(1)所得混合物中搅拌均匀;

(3)用移液枪量取0.025g(约125μl)三乙醇胺,滴加入步骤(2)中所得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即得紫苏凝胶剂。

实施例3

(1)称取50g茶油于烧杯中,加入2.5g卡波姆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紫苏提取液90g,搅拌均匀,再加入1.0g蓖麻油,搅拌均匀;

(2)另取一烧杯加入双丙甘醇3g,苯氧乙醇0.4g,尼泊金甲酯0.30g混合并搅拌至溶解,然后倒入步骤(1)所得混合物中搅拌均匀;

(3)用移液枪量取0.030g(约128μl)三乙醇胺,滴加入步骤(2)中所得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即得紫苏凝胶剂。

实施例4

硬脂酸基质的乳剂型基质软膏:

配方:紫苏提取物5~8份、硬脂酸1.2~1.5份、单硬脂酸甘油酯0.4~0.6份、甘油1~3份、三乙醇胺0.15~0.2份、尼泊金乙酯0.005~0.008份、蒸馏水5~8份。

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尼泊金乙酯共置于干燥烧杯内,水浴加热50~60℃,使全溶;将甘油、蒸馏水置另一烧杯中,加热至50℃左右,边搅拌便加入三乙醇胺;在水相中加入紫苏提取物后,马上将油相逐渐加入水相,边加边搅拌混合,至室温后即成均匀的乳膏。

实施例5

水溶型基质软膏:

配方:紫苏提取液15~18份、甲基纤维素3~5份、甘油5~8份、苯甲酸钠0.02~0.05份、蒸馏水4~6份。

将苯甲酸钠溶于水,加热后冷却至室温,加入紫苏提取液;将甲基纤维素与甘油在研钵中研匀;边研边将水相倒入研钵中,研匀即得。

一、不同基质制备的软膏剂的性能比较

以制剂的稳定性、亲肤性、成模性为指标,将实施例1、实施例4、实施例5三种不同基质制备的软膏剂进行比较,观察制剂的外观及涂抹效果,并进行制剂稳定性考察。结果见表1。

表1紫苏乳膏制备工艺基质筛选

表1结果表明,乳剂型基质稳定性较水溶型基质强,适用范围广,且涂抹不易有残留。在硬脂酸基质和卡波姆基质中,卡波姆基质不需加热,且稳定性较强。

二、紫苏乳膏剂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指标筛选

正交实验:取紫苏提取液34ml,以每份软膏成品60g为标准,以光泽性、流动性、均匀度和离心性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3,结果见表4,表5。

制备的软膏剂,以以光泽性、涂展性、均匀度和离心性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考察该工艺,评分标准见表2。

表2紫苏软膏剂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指标评分

表3紫苏软膏剂处方制备工艺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表4紫苏软膏剂处方制备工艺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5紫苏软膏剂处方制备工艺方差分析

根据筛选结果,按最优组方a1b2c3制备两批紫苏乳膏,观察紫苏乳膏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处方工艺稳定,可重复性高,合理可行。

结果:

本发明所述乳膏剂为中药o/w型乳膏剂,o/w型乳膏剂较w/o型乳膏剂油腻性小,更易清洗,且具有保护、柔润皮肤,保持皮肤水分的功能。本实验选用三种基质进行对比筛选。其中,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的紫苏乳膏,制备方法简单,透皮性好,对皮肤和粘膜无刺激性,适合皮肤局部外用且稳定性好。

一、蚊虫叮咬测试实验

(1)准备

经过常规检查,在排除了过敏性体质者、合并心血管肝肾等系统性疾病者、有精神病者、两周内服用过糖皮质激素者以及因蚊虫叮咬引起全身并发症的患者后选择2018年被蚊虫叮咬症状明显的身体健康的教师、学生及教师家属120例人,随机分组。其中紫苏提取液组(a组)40人,男性28人,女性12人,年龄3~52,平均年龄为(20.95±5.25)岁;紫苏提取液+茶油组(b组)40人,男性26人,女性14人,年龄4~50岁,平均年龄为(21.92±4.95)岁;茶油组(c组)40人,男性26人,女性14人,年龄4~58,平均年龄为(22.26±6.25)岁;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实验方法

a组患者选用紫苏提取液涂擦,蚊虫叮咬后立即涂擦患处,每日涂搽3次。在提前培训好受试者如何进行痒痛和红肿疗效判断的基础之上,请受试者分别于10min、30min、24h后观察并在统一发放的表格上记录蚊虫叮咬患处痒痛、红肿症状缓解的时间。

b组患者采用紫苏提取液+茶油涂抹患处,每日3次。与a组同样的时段观察并记录蚊虫叮咬患处痒痛、红肿症状缓解的时间。

c组患者用茶油涂抹患处,每日3次,与a组同样的时段观察并记录蚊虫叮咬患处痒痛、红肿症状缓解的时间。

对所有记录进行统计,对比a组、b组和c组红肿、痛痒症状缓解的时间,分析两者治疗蚊虫叮咬的效果。

(3)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分为4级: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症状消失;

显效:皮损消退面积≥60%,瘙痒感、肿胀基本消失;

有效:皮损消退面积≥30%,轻度瘙痒和肿胀;

无效:皮损消退面积<30%,瘙痒及局部肿胀无改善甚至加重。

(5)统计学方法。

选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取x2检验,疗效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结果

三组止痒效果比较。治疗后,a、b组止痒疗效显著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b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治愈疗效比较。治疗后,b组止痒疗效显著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接受治疗的患者中皮损搔抓明显者,在使用生a、b治疗时,无任何刺痛,也未发生任何接触性皮炎,但c组治疗组出现2例皮炎,说明a、b组中添加紫苏提取液后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二、湿疹治疗效果测试实验

(1)实验准备

选取年龄在2个月到3岁的小儿湿疹患儿,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水泡,糜烂症状。随机将患儿分为紫苏提取液组(80例),记为a组;紫苏提取液+茶油(80例),记为b组;茶油组(80例),记为c组。三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都基本一致。

(2)实验方法

将三组患儿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均匀涂抹在患处,每日三次。

(3)效果判定标准

对三组患儿的总体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患儿在持续半个月的治疗后红斑、水泡、丘疹等症状完全消失则判定为显效;若患儿在持续半个月的治疗后红斑、水泡、丘疹等症状只是得到明显改善而没有完全消失则判定为有效;若患儿在持续半个月的治疗后红斑、水泡、丘疹等症状没有改善或出现加重则判定为无效。

(4)结果

a组显效5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7.5%;

b组中显效60例,有效2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c显效40例,有效2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75%;

以上结果显示,b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和c组(p<0.05)

三、青春痘治疗效果测试实验

(1)实验准备

选取女大学生15例(年龄在19-21岁),临床表现脸部有不同程度的青春痘。随机将患儿分为紫苏提取液组(50例),记为a组;紫苏提取液+茶油(50例),记为b组;茶油组(50例),记为c组。三组患者在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都基本一致。

(2)实验方法

将三组患者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均匀涂抹在患处,每日三次。

(3)效果判定标准

对三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患者在持续3天的治疗后青春痘消退则判定为显效;若在持续3天的治疗后青春痘只是得到明显改善而没有完全消失则判定为有效;若患者在持续3天的治疗后青春痘没有改善或出现加重则判定为无效。

(4)结果

a组显效2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0%;

b组中显效50例,有效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c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7%;

以上结果显示,b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和c组(p<0.05)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证明紫苏具有缓解和治疗皮肤瘙痒、蚊虫叮咬、湿疹,青春痘等症的效果,可将其用于制备皮肤瘙痒、蚊虫叮咬、湿疹、青春痘等症的药物中作为主要功效成分。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可将紫苏和茶油组合使用,具有优于单独紫苏提取液或茶油的止痒和治疗湿疹、青春痘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