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9472发布日期:2019-04-17 03:1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按摩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按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合主动式按摩与交互式按摩双重功效的按摩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按摩方式包括人力按摩和机器按摩,以上两者方式都属于被动式按摩,施按者或机器在动作而被按者是不动的,然而,一般当被按摩者躺着、趴着或坐着让身体静态的接受按摩时,筋、骨、肌、膜皆被身体压制住,而没有松解缓冲的空间,如此按摩的效果较为有限;再者,人力按摩被按者需要大脑思索身体讯息,再转换成语言告诉施按者,然后施按者的大脑又将讯息转换成身体指令才施力,转换过程经常会失真,无法清楚掌握痛点及力道;而机械式按摩力道一致,调轻无法纾解酸痛点,调重酸痛点以外又不舒服,按摩椅仅局限在身体特定部位如背部和足部进行呆板地按摩,无法针对全身提供有效的保健效果。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先前的发明创造中,创造出一主动式按摩方式,当按摩者站着运用自身体重动态的自我按摩时,筋膜能有滑动的空间,引动筋回槽的效果如地心引力一样自然,很多歪斜跑掉的筋骨结构会自行归位;且按摩力道深度可自行掌握,让全身都按摩得到,能深度刺激经络穴位、骨骼、筋肉、血管、淋巴、神经、皮肤,提升自体免疫力,并且不光是按摩,还兼施以拉筋和运动,同时站着按摩更能促进骨头的再塑作用,可以防止骨质流失。

本申请发明人还创造出一交互式按摩方式,让身体自然律动伸展不需出力,配合按摩设备释放的回力机制让筋骨呈空位松软不拮抗状态解放肌纤维之间的长期粘黏,快速达到松解肌肉筋膜与摇开关节粘连之功效,然而按摩盘的轴心枢接于主杆的轴端,远离立柱,使用者难以同时接触到立柱和环转机构,只能单独使用主动式按摩或是交互式按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按摩设备,可调整适当的高度和适当的倾斜角度,让使用者任何角度都可以同时达到主动式按摩和交互式按摩,体验性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按摩设备包括立柱、连结机构和环转机构;所述环转机构通过连结机构可转动地套设于立柱的外围;所述立柱的尺寸对应于人体高度;所述连结机构夹掣连结立柱;连结机构包括夹掣调整模块和枢接调整模块,所述夹掣调整模块设有包夹立柱的夹持部,且夹掣调整模块可延着立柱纵向移动以进行高度调整;所述枢接调整模块包括连接件和角度调整组件,枢接调整模块通过连接件与环转机构固定连接,枢接调整模块通过角度调整组件与夹掣调整模块枢接。

所述夹掣调整模块还设有快拆紧固件,所述快拆紧固件与夹持部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枢接调整模块还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一端与连接件固定连接,加强杆的另一端与夹掣调整模块枢接。

所述角度调整组件包括倾角定位件,倾角定位件的一端插设于夹掣调整模块上的轴孔内,以使枢接调整模块定位。

所述立柱的顶端设有回力束缚件,回力束缚件包括吊环、弹性绳、一个以上的弹簧定位扣和绳钩;弹性绳一端通过吊环与立柱的顶端连接,弹性绳的另一端设有绳钩,弹簧定位扣设置于弹性绳上,且弹簧定位扣之间可调整距离。

所述环转机构包括内环和外环;外环套接在内环的外周,且内环和外环之间设有回力驱动模块;所述回力驱动模块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滚珠和若干弹性件,各弹性件的两端分别顶抵接触滚珠,从而使外环相对于内环可转动。

所述环转机构的外周设有节凸和电疗端子,所述节凸和电疗端子沿外环间隔排列。

所述环转机构上设有可拆卸的转盘套,所述转盘套上设有节凸。

所述环转机构或立柱内设有发热体。

所述按摩设备设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设于连结机构上,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路盒、盒盖、马达和齿轮座;所述控制电路盒内设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可与发热体、电疗端子和马达电连接,盒盖设于控制电路盒的上方,盒盖上具有电连接控制电路板的操作接口;所述马达连接齿轮座,外环上装有与齿轮座啮合的内齿环,马达动作带动齿轮座传动,齿轮座啮合传动内齿环,该内齿环连动该环转机构旋转。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环转机构套设于该立柱外围,该环转机构得以围绕该立柱转动;可调整适当的高度和适当的倾斜角度,让使用者任何角度都可以同时接触到该立柱和该环转机构,身体肌肉的一端用该立柱揉压(主动式按摩),另一端用该环转机构回旋拨转(交互式按摩),如同弹吉他一手压弦一手拨弦,产生的双重刺激能迅速消除肌肉僵硬,和肌肉本能的滑动与拮抗,比单独使用主动式按摩或是交互式按摩更能达到快速松解关节滑膜、韧带及关节囊、肌肉筋膜粘连之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按摩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结机构和环转机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枢接调整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环转机构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内环和外环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环转机构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图6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外环推挡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装有转盘套的按摩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装有控制模块的连结机构和环转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装有回力束缚件的按摩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立柱,11回力束缚件,111吊环,112弹性绳,113弹簧定位扣,114绳钩,2连结机构,21夹掣调整模块,211快拆紧固件,212收容空间,22枢接调整模块,221轴孔,222倾角定位件,223轴芯,224加强杆,3环转机构,31内环,31a内环断面,311向外弧形凸面,312凹槽,3121内环推挡闸,313线路容置孔道,3131发热体,32外环,32a外环断面,321向内弧形凹面,322凹槽,3221外环推挡闸,323勾扣,324节凸,3241转盘套,325电疗端子,33回力驱动模块,331滚珠,332弹性件,34控制模块,340线路容置孔道开口,341控制电路盒,342盒盖,343马达,344齿轮座,345内齿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对称的组件编号仅标示其一。

参见图1,按摩设备包括立柱1、连结机构2和环转机构3;所述环转机构3通过连结机2构套设于立柱1的外围。

参见图1~3和9,连结机构2包括:夹掣调整模块21和枢接调整模块22。

所述夹掣调整模块21包括:夹持部和快拆紧固件;所述夹持部对应立柱1的断面形状呈包夹状;所述快拆紧固件与夹持部可拆卸地连接,当选择合适的高度后,快拆紧固件将夹持部锁紧。

本实施例中,夹掣调整模块21以两个板夹分别抵掣立柱1,快拆紧固件211包括t型轴螺丝、华司和环形螺母;夹持部设有收容空间212,将t型轴螺丝穿设于收容空间212内,配合华司和环形螺母将夹持部锁紧牢固。

夹掣调整模块21上设有快拆紧固件211,如此,环转机构3能沿着立柱1纵向移动进行高度调整。

所述枢接调整模块与夹掣调整模块枢接,枢接调整模块包括连接件、角度调整组件和加强杆。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两边对称向内凹的弧框,相应地,弧框具有凸出面,弧框通过凸出面与环转机构固定连接,夹掣调整模块设于弧框内,且通过角度调整组件与弧框的内凹面枢接。

所述角度调整组件包括倾角定位件222和轴芯223;弧框内凹面的枢接轴上设有环状的有内齿的轴孔221,轴孔221内套有对应环状的具有外齿的倾角定位件222,该倾角定位件222固设于环形插销的轴芯223上,该轴芯223末端设有一定位珠,并且附有配件包括一华司、一伸缩弹簧、一c型弹簧,该等配件随轴芯223插设于该夹掣调整模块21的收容空间212内,操作时轴芯223向外拉起选择倾角,向内压入立即定位;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9~10,倾角定位件222系以螺锁定位固定件(止付)呈现;

所述加强杆224的一端固定设于弧框的内边缘,加强杆224的另一端与夹掣调整模块枢接,加强杆224设有轴孔221及防脱扣,套接夹掣调整模块21之倾角定位件222。

环转机构通过连结机构设于立柱的外外围,如此,可依需求任意改变环转机构3使用的角度,能配合身体各部位的需求进行按摩。

立柱1、连结机构2和环转机构3的态样并不以本实施例所揭露的为限,如图9所示,也可改设为其它的等效实施态样。

参见图2、4~8,环转机构3包括内环31和外环32,外环32相对于内环31可转动。

内环31的内缘与弧框的内凹面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螺锁、一体成形或其它方式;内环31的外缘为向外弧形凸面311,该向外弧形凸面311具有至少一凹槽312;外环32的内缘为向内弧形凹面321,向内弧形凹面321具有之至少一凹槽322,凹槽312和凹槽322共同形成环状的容置孔道;

所述容置孔道内装有回力驱动模块33,所述回力驱动模块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滚珠331和若干弹性件332,且各滚珠331分别抵持于凹槽312、322,各弹性件332的两端则分别顶抵接触滚珠331,从而使内环31和外环32相互平稳转动,供使用者以身体带动该环转机构3达到正反拨转肌肉按摩的功效;此外,该外环32的二翼向内延伸形成勾扣323,如此,内环31和外环32卡接于一起而能相对旋转;内环31设有至少一线路容置孔道313,以供电源线路穿绕其中。

通过环转机构3枢接连结机构2,其可依需求任意改变高度与角度,例如水平、垂直、内斜角、外斜角、点对点(即穴位),对应人体从头到脚的各肌肉纤维走向有直、有横、有外斜、有内斜、有浅层、有深层,运用该环转机构3旋转施力于不同肌肉的纵轴或横轴,做到各种体位角度都能轻松且深度的按摩,纾解全身肌肉,刺激不同曲率的穴位及神经经络,恢复健康的效果。

参见图6,从环转机构3的内环断面31a、外环断面32a所示,在凹槽312、322中各自设有至少一内环推挡闸3121与外环推挡闸3221,如图8所示为外环推挡闸的结构,内环推挡闸和外环推挡闸的结构相同,内环推挡闸3121和外环推挡闸3221闸顶填平凹槽312、322,两端则呈1/4圆凹面墙顶抵接触两侧的滚珠331,使内环31和外环32的凹槽312、322彼此行径不互相干涉。

回力驱动模块33平均分隔装设有若干滚珠331以及若干弹性件332,受外力带动而旋转时,内、外环推挡闸产生一推、一挡相反于该转动力矩的复位回力(被压缩与膨胀的作用而产生回力),进而驱动外环32反转,如此,回力驱动模块让身体自然律动伸展不需出力,配合该回力驱动模块33释放回力机制让筋骨呈空位松软不拮抗状态解放肌纤维之间的长期粘黏,快速达到拨转肌肉筋骨回归正位,而自行快速复原僵硬、紧绷、酸痛的肌肉。

本实施例弹性件332并不以弹簧为限,也可为硅胶或设置为气压、油压或磁扭力或电磁扭力等型态,只要能在该回力驱动模块33相对于内环31和外环32转动时提供复位回力的机构,皆属于本发明中回力驱动模块33的等效实施;

较佳地,内环推挡闸3121与外环推挡闸3221可用螺锁或其它方式选择进入或退出凹槽312、322,供使用者操控以自身需要施以切换于一空转状态或是一回力状态,及依身体感觉及所需的按摩节奏和力道改变环转机构3的转动幅度。

参见图4和6,内环31设有至少一线路容置孔道313供至少一发热体3131及电源线路穿绕其中,本实施例中发热体3131为一发热线,以助于该环转机构3提供适宜的温度达到炙熨功效热身苏筋活骨,以使能量透过皮肤与穴位传达至人体深层的组织与器官,利用适当的热度来温暖腧穴以促进气血循环和柔软僵硬的肌肉;另外,也可在立柱1内设有一发热体3131,让使用者任何角度都可以同时接触到该立柱和该环转机构,利用发热体3131摩擦身体而影响皮下的筋膜张力与体液循环,达到调节身体机制并恢复健康的功能。

参见图1、2、6和11,环转机构3的外周设有至少一节凸324与电疗端子325沿环形延伸方向间隔排列,该节凸324表面概呈半球面,能在按压身体时提供较大的按摩面积,可拨开筋结并可拆解筋出槽、骨错缝的酸痛;该电疗端子325为一电极导体,一端呈光滑凸出状以助于输出电压及电流至人体,而其它部分则由绝缘外壳封装形成,电源经由环转机构3设有至少一线路容置孔道313连接至控制电路盒341,该电疗端子325可供使用者操作而利用适当的电流强度与频率刺激细胞、神经、肌肉、关节,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如图9所示,环转机构3设有一转盘套3241;该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节凸324设于一转盘套3241上,该转盘套3241装配于该环转机构3上,并且容易拆卸清洁或更换。

参见图1、2和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按摩设备设有一控制模块34,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路盒341、盒盖342、马达343和齿轮座344;控制模块连接于加强杆224上,加强杆显示于图1与图2,在图11为方便表示,加强杆与连结机构2分离。

所述控制电路盒341具有与线路容置孔道313和线路容置孔道开口340相通的控制电路板容置空间(图中未显示),控制电路板容置空间内设有控制电路板,所控制电路板与发热体、电疗端子和马达电连接,盒盖342设于控制电路盒341上方,该盒盖342上具有电连接控制电路板的操作接口,使该控制模块34可供使用者操作电疗端子325,而利用适当的电流强度与频率刺激细胞、神经、肌肉、关节,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且该控制模块34还可供使用者操作发热体3131,以适当的热度来温暖腧穴以促进气血循环和柔软僵硬的肌肉,达到调节身体机制并恢复健康的功能;

所述马达连接齿轮座,外环32上装有与齿轮座啮合的内齿环,控制模块34可供使用者操作马达343,该马达343动作带动齿轮座344传动,齿轮座344啮合传动内齿环345,该内齿环345连动该环转机构3旋转,并能时且准确地控制按摩力道,避免因按摩力道过大造成受伤或按摩力道过小而按摩效果不佳,尤其能帮助筋膜卡死或长期肢体障碍不能久站者或严重僵硬且肌力不足者,以及希望更快速达到拨转肌肉筋骨回归正位,使僵硬、紧绷及酸痛等肌肉状况快速复原者,利用控制模块来节省体力,以加速恢复健康。

参见图12,按摩设备的立柱1的顶端设有一回力束缚件11,该回力束缚件11包括吊环111、弹性绳112、一个以上的弹簧定位扣113和绳钩114。

弹性绳112的一端通过吊环111与立柱1的顶端连接,弹性绳112的另一端设有绳钩114,弹簧定位扣113设置于该弹性绳112上,且弹簧定位扣113之间可调整适当距离;绳钩114勾住弹簧定位扣113,如此,使用者能透过回力束缚件11将身体与立柱1及环转机构3环绕束缚,使按摩过程能推抵地更加紧密,进而达到省力的功效,且利用弹性绳112所产生的回力来消除使用者本能拮抗,达到让肌肉放松使筋回到正常的位置的目的,而且可腾出双手顺着自身的筋膜张力方向揉捏,筋膜受到三重刺激松解跳开,让肌群还原;使用者也可将绳钩114勾住吊环111,从而将手或脚或身体吊挂于弹性绳112所围绕出的环状结构,利用弹性绳112产生的回力达到运动、拉筋等功效,进而锻炼肌肉收缩、放松和重力拉扯来解放肌纤维之间的长期沾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