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犬猫皮肤病的中药涂抹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79186发布日期:2020-05-19 21:04阅读:1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犬猫皮肤病的中药涂抹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犬猫皮肤病的中药涂抹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宠物皮肤病以细菌性,真菌性,螨虫性最为普遍。然而皮肤病在治疗前一定要精确确诊,而当下皮肤病临床治疗普遍存在治疗粗狂,未经确诊就凭经验用药治疗的,以致药物滥用严重,致使病情延误甚至病情恶化。例如,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情况严重,激素类药物的滥用导致全身的副作用和严重的继发感染,真菌的耐药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真菌性皮肤病的治疗需要做真菌培养和菌种鉴定后才能有针对性的给药治疗,而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夫不经鉴定就凭经验给药,易造成菌种的耐药。且由于抗真菌药大多毒副作用比较大,而减少用药疗程,或降低用药剂量而达不到有效杀菌浓度。有人研究显示其所在区域犬小孢子菌已对大部分的抗真菌药产生抗药性。犬螨虫性皮肤病尤其疥螨可引起高度的瘙痒,主人通常强烈要求止痒治疗,而大夫通常会应用糖皮质类固醇制剂作为止痒剂,这样会更加加重病情,甚至引起脓皮症等继发性感染。四月龄以下幼犬,局部型蠕形螨通常不需要治疗即可自然痊愈,但主人往往不理解不给药的治疗措施,会自己买止痒药或转诊到其他医院,一旦应用激素类止痒药,往往会引发真正严重的皮肤病。对于以上列举的情况如果应用中成药制剂能够有效控制瘙痒等临床症状,可以为大夫赢得充足的时间做足够的检查确诊,也可以让动物主人信任大夫听从大夫的医嘱,以给予治疗最大的配合。

对于以上西医用药的不足之处,中兽医却可以很好的弥补其缺陷,中药不会产生耐药性,并可有效减轻瘙痒等令动物主人懊恼的症状。日本有兽医将小柴胡汤作为止痒剂治疗皮肤病的瘙痒;日本津村制药的十味败毒汤治疗由外寄生虫皮肤炎引起的瘙痒症;中国农业大学林德贵教授应用中药方剂外敷止痒效果显著;由原解放军军需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癣螨净系列中药制剂应用与宠物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所以中西结合治疗动物皮肤病必然会成为宠物临床皮肤病治疗的潮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涂抹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涂抹剂,由包括下述组分的原料制成:白蔹、白鲜皮、黄连和苦参。

其中,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可为:

其中,所述白蔹为白蔹的块根,所述黄连为黄连的根茎,所述苦参为苦参的根,所述白鲜皮为白鲜皮的根皮。

优选地,所述中药涂抹剂,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可为:

所述中药涂抹剂是按照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的:

按比例称量白蔹、白鲜皮、黄连和苦参,加水浸泡后煎煮,浓缩,分装,即可。

所述浸泡用水与药材总质量的比可为:900ml-1000ml:100g,具体可为1000ml:100g。

所述浓缩可为浓缩至生药浓度1克/毫升。

所述分装在室温下进行。

上述中药涂抹剂在制备下述产品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治疗动物皮肤瘙痒的产品;

2)治疗动物皮肤损伤的产品;

3)治疗动物皮肤病的产品。

所述动物具体可为犬猫。

所述皮肤损伤具体可为皮肤溃疡。

所述皮肤病具体可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皮肤病。

本发明研发一味复方中药外用搽剂,用于宠物临床皮肤病的诊疗。既可以有效减轻机体的瘙痒症状,又能对症治疗皮肤溃疡等皮肤损伤症状。为临床一线宠物医生准确完备诊断皮肤疾病争取足够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急性皮肤刺激试验评分结果图。

图2为不同中药组方擦剂对4-ap诱发小鼠舔体反应的抑制作用图。(a同模型组比较,p<0.05;a同模型组比较p<0.01;b同惠康皮宁1号组比较,p<0.05;b同惠康皮宁1号组比较p<0.01;c同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c同阳性对照组比较,p<0.01。)

图3为溃疡病变皮肤体积的变化图。

图4为涂药1天不同组溃疡病变皮肤体积的变化图。(*同模型组比较,p<0.05;**同模型组比较p<0.01。)

图5为涂药7天不同组溃疡病变皮肤体积的变化图。(*同模型组比较,p<0.05;**同模型组比较p<0.01。)

图6为涂药14天溃疡病变皮肤体积的变化图。(a同模型组比较,p<0.05;a同模型组比较p<0.01;b同惠康皮宁1号组比较,p<0.05;b惠康皮宁1号组比较p<0.01)

图7为涂药20天不同组溃疡病变皮肤体积的变化图。(a同模型组比较,p<0.05;a同模型组比较p<0.01;b同惠康皮宁1号组比较,p<0.05;b惠康皮宁1号组比较p<0.01)

图8为涂药7天不同组白细胞检测结果图。(a同正常组比较,p<0.05;a同正常组比较p<0.01。b同模型组比较,p<0.05;b同模型组比较p<0.01。c同惠康皮宁1号组比较,p<0.05;c同惠康皮宁1号组比较p<0.01。)

图9为涂药14天不同组白细胞检测结果图。(a同正常组比较,p<0.05;a同正常组比较p<0.01;b同模型组比较,p<0.05;b同模型组比较p<0.01;c同惠康皮宁1号组比较,p<0.05;c同惠康皮宁1号组比较p<0.01。)

图10为涂药20天不同组白细胞检测结果图。(a同正常组比较,p<0.05;a同正常组比较p<0.01;b同模型组比较,p<0.05;b同模型组比较p<0.01;c同惠康皮宁1号组比较,p<0.05;c同惠康皮宁1号组比较p<0.01。)

图11为涂药7天不同组皮肤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图。

图12为涂药14天不同组皮肤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图。

图13为涂药20天不同组皮肤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生物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中药涂抹剂的制备

白蔹4份,白鲜皮2份,黄连2份,苦参2份,将上述药物按比例称量,共100克,加入1000毫升水浸泡2小时,常规煎煮,浓缩至生药浓度1克/毫升,室温分装。

实施例2急性皮肤刺激试验

实验目的是研发临床应用的外用药物,首先要确保药物对皮肤不会造成伤害而加重疾病。所以先做急性皮肤刺激试验,若急性实验对皮肤有损伤则需要再增加作慢性皮肤刺激试验。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

18~22g清洁级昆明小鼠10只雌雄各半,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饲养观察一周确定健康后开始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1只,惠康皮宁1号组3只,惠康皮宁2号组3只,惠康皮宁3号组3只。

药品试剂

配制好的复方中药:

惠康皮宁1号:白蔹4份,白鲜皮2份,石菖蒲2份,苦参2份;

惠康皮宁2号:白蔹4份,白鲜皮2份,黄连2份,苦参2份;

惠康皮宁3号:苦参4份,蛇床子2份,白鲜皮2份,地肤子2份。

制备方法:将上述各配方所用药材以1000ml:100g的配比加水浸泡后常规煎煮,浓缩至生药浓度1克/毫升,室温分装,即可。

脱毛膏,油纸,透气胶带,纱布,剪毛剪。

实验方法

试验前24h,将小鼠背部脊柱两侧的毛用脱毛膏褪毛,去毛范围约2cm×2cm。取配制好的中药药液0.1ml涂抹在皮肤上,然后用油纸覆盖,再用透气胶带加以固定。24h后拆除油纸用温水洗除药物。洗去药物后1、24、48h观察涂药部位的皮肤反应用下表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表1皮肤刺激试验反应评分

表2皮肤刺激强度评分

结果

评分结果如下所示。

急性皮肤刺激试验评分结果

表3皮肤刺激强度评分结果

除去药物后1、24、48h观察涂药部位的皮肤反应,均未见明显的皮肤变化(如图1所示)。

皮肤急性刺激试验结果显示,三个组方中药对皮肤都无刺激性。复方中药制剂外用与瘙痒性皮肤疾病在人医医学临床上非常常见,一般都没有皮肤损伤性。此实验,所应用三个复方的药物以及剂量在医学临床上经常用到,又经实验验证。所以可以放心应用于临床。

实施例3中药组方止痒药效学研究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及分组

清洁级昆明小鼠60只,雌雄各半,购自北京市维通利华公司。适应性饲养5天。随机分为5组。

模型组:只注射4-ap,没有给予止痒药物治疗。

阳性对照组:先涂抹氢化可的松软膏,再注射4-ap。

惠康皮宁1号组:先涂抹惠康皮宁1号中药,再注射4-ap。

惠康皮宁2号组:先涂抹惠康皮宁2号中药,再注射4-ap。

惠康皮宁3号组:先涂抹惠康皮宁3号中药,再注射4-ap。

阳性对照组:氢化可的松软膏

4-氨基吡啶(4-ap)

实验方法

先把小鼠后背部脱毛2×2cm大小的一块区域,24小时后给药。模型组涂蒸馏水,阳性对照组涂氢化可的松软膏,用药组分别涂惠康皮宁1号中药,惠康皮宁2号中药,惠康皮宁3号中药。40分钟后,每只小鼠脱毛区域皮下注射0.01%4-ap0.2ml。立即放入到一个空间较大的鼠笼内,观察10分钟内的小鼠舔体反应次数。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q检验分析。

结果

结果见表4和图2。

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用药组的小鼠舔体次数均明显减少。惠康皮宁1号组和惠康皮宁2号组小鼠的舔体次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惠康皮宁3号组小鼠的舔体次数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惠康皮宁3号组小鼠的舔体次数与惠康皮宁1号组和惠康皮宁2号组小鼠的舔体次数相比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惠康皮宁3号中药组方的止痒效果不好。惠康皮宁1号组和惠康皮宁2号组小鼠的舔体次数与氢化可的松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氢化可的松涂抹后,抑制舔体反应的作用最强,中药惠康皮宁1号和惠康皮宁2号的作用次之但也可以有效降低舔体反应。

表4不同中药组方擦剂对4-ap诱发小鼠舔体反应的抑制作用

讨论

在临床皮肤病的诊疗中,虽然激素药物的止痒作用优于中药的药效,然而激素药物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会趁机大肆繁殖,造成皮肤疾病的加剧。在当下的宠物皮肤病临床中,不经确诊就给予药物治疗的做法是非常普遍的,并不是技术手段达不到确诊,而是主人通常把止痒作为最重要的一项来要求临床大夫。临床医生不得不在没有明确确诊的前提下,就大量给与药物治疗。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比如自配抗生素喷剂的应用,抗生素在体表的浓度达不到有效治疗浓度不但不利于治疗疾病,反而造成微生物耐药的问题。本实验所研发的外用中药搽剂,创新之处在于皮肤疾病确诊之前,用来止痒。虽然止痒效果不如氢化可的松等激素类止痒药物,但是却可以有效降低动物的瘙痒情况,让动物主人面对伴侣宠物的搔抓时内心不再十分焦急,主人可以接受大夫的建议,给大夫1到2个星期的时间来做充足的检查,确诊病因后再有的放矢的科学规范用药。因此,本实验所研发中药方剂对临床皮肤疾病的一个比较大的贡献是给予临床医师一个详细检查确诊皮肤疾病的时间。

实施例4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皮肤病药效学研究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及分组

spf级昆明小鼠140只,雌性,购自北京市维通利华公司。适应性饲养7天。随机分为五组。除正常组外每组30只小鼠,正常组15只小鼠。①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②模型组:造模后,不作任何治疗处理;③惠康皮宁1号组:造模后,药物治疗;④惠康皮宁2号组:造模后,药物治疗;⑤阳性对照组:造模后,药物治疗;

实验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株由北京农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惠赠。菌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为3-5×109cfu/ml。

实验药物

惠康皮宁1号组

惠康皮宁2号组

惠康皮宁3号组

阳性对照组:回阳生机膏(药店购买成品药)

实验方法

模型制备方法

小鼠适应饲养7天后开始试验。将小鼠用戊巴比妥钠麻醉(1%的戊巴比妥钠溶液,按50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每只注射0.2ml),采取俯卧位姿势,用动物专用脱毛液均匀地涂在背部,等3到4分钟,鼠毛呈粘液状时,用纱布稍微用力擦拭擦掉毛发,并用室温清水冲洗掉脱毛液,再用干净的纱布擦干。24小时后即可以试验。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用戊巴比妥钠麻醉(药量同上),用手术刀片轻轻刮伤背部皮肤,以出现皮肤轻度渗血为宜。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均匀涂在背部,1次/天,连续涂抹三天。

治疗方法

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不做治疗处理;其余各组分别涂抹惠康皮宁1号,惠康皮宁2号,阳性对照组中药搽剂,3次/天。各组小鼠均常规饲养,自由饮水、进食。治疗时间为20天。

实验观察指标

动物体征,一般生活行为状态观察

观察记录各组动物的体征,生理,行为变化,动物死亡情况。

溃疡病变皮肤体积的变化

分别于第1天取模型组,惠康皮宁1号组,惠康皮宁2号组,阳性对照组每组30只小鼠测量溃疡的长度与宽径;第7天取模型组,惠康皮宁1号组,惠康皮宁2号组,阳性对照组每组20只小鼠测量溃疡的长度与宽径;第14天,取模型组,惠康皮宁1号组,惠康皮宁2号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2只小鼠测量溃疡的长度与宽径;第20天取模型组,惠康皮宁1号组,惠康皮宁2号组,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小鼠测量溃疡的长度与宽径。按照v=(π/6*l*w2)计算溃疡的体积。其中l表示长度,w表示宽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

白细胞检测

分别于第7天,第14天,第20天。取模型组,惠康皮宁1号组,惠康皮宁2号组,阳性对照组每组小鼠6只,正常组2只,做血常规白细胞检测。在进行检测前12h禁食,前1h禁水。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心脏穿刺采1.0ml左右,注入到肝素钠抗凝管中,并立即进行检测。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

皮肤的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与观察

分别于第7天,第14天,第20天做白细胞检测处死的小鼠,处死后立即取皮,用眼科手术剪将病变部位的皮肤连同周围正常组织的皮肤一同取下,放入10%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切片,镜下观察。

结果

小鼠一般生活行为观察

观察发现,在治疗的前3天,模型组和药物治疗组的小鼠活动减少,蜷卧身体,相互叠压,模型组与治疗组小鼠精神活动状态相似。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药物治疗组比模型组小鼠精神活动明显好转。观察发现从第5天开始阳性对照组和惠康皮宁2号药物治疗组的小鼠精神活动相比模型组的小鼠活动要活跃,第9天时各组小鼠的精神活动都较少,发蔫并喜欢凑群。第13天开始,阳性对照组和惠康皮宁2号药物治疗组的小鼠活动明显增多,放置到大笼子里时有逃跑的意识和跳动;第15天开始,惠康皮宁1号组和模型组的小鼠活动也增多,捕捉时有抗拒反应;18天后,各组小鼠的精神活动都较活跃,放置到大笼子里时有逃跑的意识和跳动。

在开始治疗后7天内,模型组小鼠死亡4只,阳性对照组死亡2只,惠康皮宁2号组死亡2只,惠康皮宁1号组死亡3只。7到14天内模型组小鼠死亡5只,阳性对照组死亡1只,惠康皮宁2号组死亡2只,惠康皮宁1号组死亡4只。14天到20天模型组小鼠死亡1只,惠康皮宁2号组死亡0只,惠康皮宁1号组死亡0只,阳性对照组死亡0只。总死亡率,模型组为33.3%,惠康皮宁2号组为13.3%,阳性对照组为10%,惠康皮宁1号组为23.3%。可见阳性对照组和惠康皮宁2号组中药对小鼠的保护率明显高于惠康皮宁1号组和模型组,惠康皮宁2号组中药的保护作用强于惠康皮宁1号中药。

表5各组小鼠死亡情况表

皮肤溃疡病变体积变化

表6溃疡病变皮肤体积的变化

治疗后第1天,即形成溃疡,测量并计算各组小鼠的溃疡面积。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组溃疡面积虽然均有差异,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

治疗后第7天,测量并计算各组小鼠的溃疡面积。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惠康皮宁2号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小鼠皮肤溃疡面积均降低,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惠康皮宁1号组的小鼠皮肤溃疡面积降低,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惠康皮宁2号中药和阳性对照组药物的药效比惠康皮宁1号中药药效明显。

治疗第14天,测量并计算各组小鼠的溃疡面积。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溃疡面积都下降,且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与惠康皮宁1号组比较,惠康皮宁2号组和阳性对照组溃疡面积下降,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惠康皮宁2号组与阳性对照组溃疡面积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三组药物都起到一定作用,而惠康皮宁2号中药和阳性对照组药物的效果优于惠康皮宁1号药物;惠康皮宁2号中药与阳性对照组药物的效果相当。

治疗第20天,测量并计算各组小鼠的溃疡面积。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溃疡面积都下降,且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与惠康皮宁1号组比较,惠康皮宁2号组和阳性对照组溃疡面积下降,且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5)。惠康皮宁2号组与阳性对照组溃疡面积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三组药物都起到一定作用,而惠康皮宁2号中药和阳性对照组药物的效果优于惠康皮宁1号药物;惠康皮宁2号中药与阳性对照组药物的效果相当。

白细胞检测结果

表7白细胞检测结果

第7天,与正常组比较,各组的白细胞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模型组,惠康皮宁1号组,惠康皮宁2号组与正常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阳性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组的白细胞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阳性对照组和惠康皮宁2号组的小鼠白细胞总数与模型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均极显著(p<0.01),惠康皮宁1号组的小鼠白细胞数量与模型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惠康皮宁1号组的小鼠白细胞数量比惠康皮宁2号组高,且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惠康皮宁1号中药的抗炎效果不如惠康皮宁2号中药。阳性对照组和惠康皮宁2号组的白细胞数量比其他组都低,且二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惠康皮宁2号中药的效果与阳性对照药物的效果类似。

第14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惠康皮宁1号组的白细胞数值均升高,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而阳性对照组和惠康皮宁2号组的白细胞数值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到第14天,阳性对照组和惠康皮宁2号组的小鼠的白细胞数值已经回归正常,药效显著。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惠康皮宁2号组的白细胞数值均降低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惠康皮宁1号组的白细胞数值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惠康皮宁1号中药的效果不如惠康皮宁2号中药。

第20天,与模型组比较,各组的白细胞数量均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20天时炎症已基本消失,白细胞都恢复到正常。

皮肤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其7天的组织切片结果显示: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在第七天的皮肤结构都处于损伤阶段,都有炎性细胞。

第14天的切片结果显示:正常组小鼠皮肤未作处理,保持正常结构。模型组小鼠皮肤切片比较明显的一个特征是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毛囊缺失严重,角质层和表皮层缺损。惠康皮宁2号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小鼠创面愈合较好,比较明显的一个特征是有较发达的毛囊和汗腺。

第20天的结果显示: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的创面愈合基本良好,均可见到毛囊和汗腺以及新生血管;模型组和惠康皮宁1号组与惠康皮宁2号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炎性细胞数量更多。

讨论

皮肤是机体的表面器官,作为机体的第一道防御屏障,其本身具有物理性,化学性,微生物学性的抵抗次序。可抑制病原菌的侵入,维持皮肤表面的菌群平衡。正常情况下,皮肤表面存在着密度差异巨大的正常菌群,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或者皮肤受到损伤时,皮肤微环境的正常的湿度,温度,菌群会发生改变;致病菌或条件性致病菌得到增生机会大量繁殖并侵入皮肤不同深层,造成或轻或重的皮肤感染。

犬的脓皮病是发生在皮肤浅层或毛囊的细菌感染,损害了毛囊,形成疖病或蜂窝织炎,在犬皮肤病中常见。此疾病临床症状以溃疡、糜烂、蜂窝织炎、痂皮形成为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造成犬脓皮症的最常见的一种细菌,当皮肤受损或当机体免疫力降低导致皮肤免疫力下降,金黄色葡萄球菌会趁机进入易感部位,大量繁殖并进入皮肤深层。

本实验需用到大量动物,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根据前期实验摸索的用药剂量(0.5ml/100g)。小鼠背部脱毛,用手术刀片轻轻刮伤皮肤,并用注射器针头刺破几个伤口,把菌悬液均匀的涂在皮肤受损处。皮肤受损的创伤处,刀片刮伤的主要在表层,针头刺破的能够达到皮肤深层,机体免疫力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很快繁殖。造模后,受损皮肤即形成溃疡,糜烂,并有脓性分泌物,结痂。这些临床表现符合脓皮症的症状表现。

本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惠康皮宁2号和阳性对照药物效果显著,惠康皮宁1号效果不显著。与模型组比较,惠康皮宁2号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小鼠死亡率低,小鼠精神状态相比更偏向活跃。20天取材时,惠康皮宁2号组和阳性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75.6%和80.15%,相比模型组的50.6%有明显的改善。血常规结果显示,在治疗的第7天,与模型组相比惠康皮宁2号组和阳性对照组的白细胞总数差异极显著,说明惠康皮宁2号中药和阳性对照中药能够降低炎症反应这和小鼠的精神活动表现为相对活跃是一致的。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惠康皮宁2号组和阳性对照组可见较发达的毛囊和汗腺,表明病变处的愈合情况良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