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52616发布日期:2019-02-12 22:5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治疗急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肺热引起的急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咽炎是人类常见、高发的一种病症,临床上称之为不可治愈顽症,以前在医学预防治疗上不予以重视,加之没有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使之在临床上治疗时仍沿用过去一般抗炎治疗,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咽炎绝非一般炎症,用常规的消炎、清毒治疗,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咽炎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咽炎(acutepharyngitis)是咽粘膜,并波及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之后或为上呼吸道感染之一部分。亦常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或为急性传染病之前驱症状。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容易转化成慢性咽炎,慢性咽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常规的药物治疗中,比较顽固,且反复发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压力的增加,以及雾霾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的加剧,咽炎的发病人数逐渐增多,且发病期间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咽炎的预防和治疗显得越发重要,开发更多用于咽炎治疗的药物,不仅能满足临床所需,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改善病人健康状况,提高人口健康水平,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专利cn106620202公开了一种治疗急性咽炎的中药煎剂,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加水煎制而成:生石膏20-30份、黄芩10-15份、玄参10-15份、土牛膝10-15份、浙贝10-15份、全瓜蒌10-15份,射干8-12份、赤芍8-12份、青果8-12份、薄荷5-10份、甘草3-6份、丹皮5-10份。专利cn104721510a公开了一种急性咽炎解毒止痛制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知母12-17份、射干9-14份、川贝母12-16份、半把伞10-13份、苣荬菜13-16份、白薇8-15份、薄荷12-16份、大金牛草12-16份、桑叶10-14份、柿霜9-15份、海金沙草8-16份、贯叶金丝桃11-17份、蝴蝶花11-15份、良旺茶11-15份、胡桐泪12-17份。专利cn103041160b提供了一种治疗急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包括肿节风、虎杖、石菖蒲、功劳木、胖大海、黄芩、蝉蜕、黄山药、紫菀、槐花、五倍子、猪牙皂、一枝黄花、青黛、麻黄、珠子参、玉竹、沙棘、诃子、玄参、海风藤、竹节参、马勃、南沙参、山药、儿茶、甘草。专利cn103585336a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急性咽炎的药物组合,由以下重量份原料配比制备而成:牛蒡子0.5-1.5份、硼砂8-12份、桔梗8-12份、青黛8-12份、野菊花2-4份、薄荷4-8份、黄柏4-6份、甘草2-4份、冰片2-4份。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令人意外地获得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其与现有的中药处方区别很大,该方原料简单易得,不但能够安全高效地治疗肺热引起的急性咽炎,还可以抗炎、解热、增强免疫力。另外,发明人还探索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不影响药效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将不同的中药材同时处理,很大程度地简化了制备工艺,节省了成本,得到使用方便、病人依从性较高的两种制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中药组合物,其治疗急性咽炎尤其是肺热引起的急性咽炎有很好的疗效。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肺热引起的急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药材制备而成:黄芩250-350重量份、儿茶150-300重量份、连翘250-350重量份、桔梗30-100重量份、玉竹50-120重量份、麦冬100-250重量份、地黄130-250重量份、玄参200-300重量份、甘草30-100重量份。本发明的药物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咽炎的病理机制研制而成,主要由黄芩、儿茶、连翘、桔梗、玉竹、麦冬、地黄、玄参以及甘草组成,所述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清肺、祛痰利咽的功效。方中黄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肺热咳嗽、高热烦渴;儿茶味苦、涩,性微寒,具有清肺化痰之功效,主治肺热咳嗽;连翘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高热烦渴;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之功效,主治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玉竹味甘,性微寒,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之功效,主治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主治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地黄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凉血,生津润燥之功效,主治急性热病、高热神昏、津伤烦渴、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劳热咳嗽;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之功效,主治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咽喉肿痛、白喉;甘草味甘,性平,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之功效,主治咳嗽痰多、痈肿疮毒,并可缓解药物毒性、烈性。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药材制备而成:黄芩300-330重量份、儿茶180-250g重量份、连翘300-330重量份、桔梗50-70重量份、玉竹70-100重量份、麦冬150-200重量份、地黄150-200重量份、玄参250-280重量份、甘草50-70重量份。更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药材制备而成:黄芩315重量份、儿茶200重量份、连翘315重量份、桔梗60重量份、玉竹80重量份、麦冬160重量份、地黄180重量份、玄参260重量份、甘草60重量份。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口服固体制剂或口服液体制剂。更优选地,所述口服固体制剂为颗粒剂、胶囊剂、片剂,进一步优选为颗粒剂。更优选地,所述口服液体制剂为口服液或合剂,进一步优选为口服液。优选地,当所述制剂为口服固体制剂时,其制备工艺如下:(1)提取工艺:取处方量的黄芩、儿茶、连翘、桔梗、玉竹、麦冬、地黄、玄参、甘草粉碎;加6-10倍水,浸泡1-3小时,煎煮1-3次,每次2-4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合并滤液;冷却至室温,加醇至含醇量达35%-55%,冷沉12-48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浸膏,备用;(2)制剂工艺:加入浸膏重量0.1-0.5%的三氯蔗糖和浸膏重量40-50%的糊精,喷雾制粒,按常规制剂工艺制备成口服固体制剂即可。更优选地,当所述制剂为口服固体制剂时,其制备工艺如下:(1)提取工艺:取处方量的黄芩、儿茶、连翘、桔梗、玉竹、麦冬、地黄、玄参、甘草粉碎;煎煮2次,煎煮过程中控制提取罐的蒸汽压力在0.1-0.2mpa,温度范围为98-105℃,第一次加10倍量水,浸泡3小时,煎煮4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沸水煎煮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合并滤液,冷却至室温,加醇至含醇量达38%,冷沉28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密度为1.15-1.25的浸膏,备用;(2)制剂工艺:加入浸膏重量0.3%的三氯蔗糖和浸膏重量45%的糊精,喷雾制粒,按常规制剂工艺制备成口服固体制剂即可。优选地,当所述制剂为口服液体制剂时,其制备工艺如下:(1)提取工艺:取处方量的黄芩、儿茶、连翘、桔梗、玉竹、麦冬、地黄、玄参、甘草粉碎;第一次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4-6小时后,煮沸3-5小时,提取;第二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1-3小时,提取;第三次加入4-6倍量的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2)制剂工艺: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将滤液灌装封存,110-120℃热压灭菌15-35分钟,包装,即得口服液体制剂。更优选地,当所述制剂为口服液体制剂时,其制备工艺如下:(1)提取工艺:取处方量的黄芩、儿茶、连翘、桔梗、玉竹、麦冬、地黄、玄参、甘草粉碎;第一次加入9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小时后,煮沸4小时,提取;第二次加入7倍量蒸馏水,煮沸2小时,提取;第三次加入5倍量的蒸馏水,加热煮沸1.5小时,提取;(2)制剂工艺: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将滤液灌装封存,115℃热压灭菌25分钟,包装,即得口服液体制剂。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通过多种药物的有机配伍,标本兼治,既可针对病因治疗,又针对症状迅速缓解患者的痛苦。方中黄芩苦、寒,入肺、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儿茶可清热化痰,二者配伍共为君药;连翘加强君药清热解毒之功,桔梗宣肺利咽祛痰,为臣药;玉竹、麦冬滋阴润肺,地黄、玄参清热养阴共为佐药,标本兼顾以助去邪;甘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且能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滋阴清肺、祛痰利咽之功效。试验显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肺热引起的急性咽炎,具有很好的疗效。方中黄芩所含的黄芩苷和黄芩素能够通过干扰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通路、抑制细胞因子的活性等产生解热抗炎作用;玉竹所含的玉竹多糖具有免疫调节的药理活性,可以抗炎、调节免疫力;麦冬有镇静、抗惊厥的作用,其含有的麦冬多糖可以促进血清溶血素抗体形成,提高免疫力;地黄能抑制体温中枢,具有较好的降低体温的功效,同时,地黄能明显提高淋巴细胞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可以增强人们的免疫力,免于病毒的入侵。具体实施例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肺热引起的急性咽炎的治疗作用,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介绍,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1:颗粒剂的制备处方:黄芩315kg、儿茶200kg、连翘315kg、桔梗60kg、玉竹80kg、麦冬160kg、地黄180kg、玄参260kg、甘草60kg。制备工艺:(1)提取工艺:取处方量的黄芩、儿茶、连翘、桔梗、玉竹、麦冬、地黄、玄参、甘草粉碎;煎煮2次,煎煮过程中控制提取罐的蒸汽压力在0.1-0.2mpa,温度范围为98-105℃,第一次加10倍量水,浸泡3小时,煎煮4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沸水煎煮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合并滤液,冷却至室温,加醇至含醇量达38%,冷沉28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密度为1.15-1.25的浸膏,备用;(2)制剂工艺:加入浸膏重量0.3%的三氯蔗糖和浸膏重量45%的糊精,喷雾制粒,分装,即可。实施例2:颗粒剂的制备处方:黄芩300kg、儿茶180kg、连翘300kg、桔梗50kg、玉竹70kg、麦冬150kg、地黄150kg、玄参250kg、甘草50kg。制备工艺:(1)提取工艺:取处方量的黄芩、儿茶、连翘、桔梗、玉竹、麦冬、地黄、玄参、甘草粉碎;煎煮2次,煎煮过程中控制提取罐的蒸汽压力在0.1-0.2mpa,温度范围为98-105℃,第一次加10倍量水,浸泡3小时,煎煮4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沸水煎煮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合并滤液,冷却至室温,加醇至含醇量达38%,冷沉28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密度为1.15-1.25的浸膏,备用;(2)制剂工艺:加入浸膏重量0.2%的三氯蔗糖和浸膏重量45%的糊精,喷雾制粒,分装,即可。实施例3:颗粒剂的制备处方:黄芩330kg、儿茶250kg、连翘330kg、桔梗70kg、玉竹100kg、麦冬200kg、地黄200kg、玄参280kg、甘草70kg。制备工艺:(1)提取工艺:取处方量的黄芩、儿茶、连翘、桔梗、玉竹、麦冬、地黄、玄参、甘草粉碎;煎煮2次,煎煮过程中控制提取罐的蒸汽压力在0.1-0.2mpa,温度范围为98-105℃,第一次加10倍量水,浸泡3小时,煎煮4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沸水煎煮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合并滤液,冷却至室温,加醇至含醇量达38%,冷沉28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密度为1.15-1.25的浸膏,备用;(2)制剂工艺:加入浸膏重量0.4%的三氯蔗糖和浸膏重量45%的糊精,喷雾制粒,分装,即可。实施例4:颗粒剂的制备处方:黄芩250kg、儿茶150kg、连翘250kg、桔梗30kg、玉竹50kg、麦冬100kg、地黄130kg、玄参200kg、甘草30kg。(1)提取工艺:取处方量的黄芩、儿茶、连翘、桔梗、玉竹、麦冬、地黄、玄参、甘草粉碎;加10倍水,浸泡1小时,煎煮4小时,煎煮液滤过,合并滤液;冷却至室温,加醇至含醇量达35%,冷沉12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浸膏,备用;(2)制剂工艺:加入浸膏重量0.1%的三氯蔗糖和浸膏重量50%的糊精,喷雾制粒,分装,即可。实施例5:颗粒剂的制备处方:黄芩350kg、儿茶300kg、连翘350kg、桔梗100kg、玉竹120kg、麦冬250kg、地黄250kg、玄参300kg、甘草100kg。(1)提取工艺:取处方量的黄芩、儿茶、连翘、桔梗、玉竹、麦冬、地黄、玄参、甘草粉碎;加6倍水,浸泡3小时,煎煮3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合并滤液;冷却至室温,加醇至含醇量达55%,冷沉48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浸膏,备用;(2)制剂工艺:加入浸膏重量0.5%的三氯蔗糖和浸膏重量40%的糊精,喷雾制粒,分装,即可。实施例6:口服液的制备处方:黄芩315kg、儿茶200kg、连翘315kg、桔梗60kg、玉竹80kg、麦冬160kg、地黄180kg、玄参260kg、甘草60kg制备工艺:(1)提取工艺:取处方量的黄芩、儿茶、连翘、桔梗、玉竹、麦冬、地黄、玄参、甘草粉碎;第一次加入9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小时后,煮沸4小时,提取;第二次加入7倍量蒸馏水,煮沸2小时,提取;第三次加入5倍量的蒸馏水,加热煮沸1.5小时,提取;(2)制剂工艺: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将滤液灌装封存,115℃热压灭菌25分钟,分装,即得口服液体制剂。实施例7:口服液的制备处方:黄芩300kg、儿茶180kg、连翘300kg、桔梗50kg、玉竹70kg、麦冬150kg、地黄150kg、玄参250kg、甘草50kg。制备工艺:(1)提取工艺:取处方量的黄芩、儿茶、连翘、桔梗、玉竹、麦冬、地黄、玄参、甘草粉碎;第一次加入9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小时后,煮沸4小时,提取;第二次加入7倍量蒸馏水,煮沸2小时,提取;第三次加入5倍量的蒸馏水,加热煮沸1.5小时,提取;(2)制剂工艺: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将滤液灌装封存,115℃热压灭菌25分钟,分装,即得口服液体制剂。实施例8:口服液的制备处方:黄芩330kg、儿茶250kg、连翘330kg、桔梗70kg、玉竹100kg、麦冬200kg、地黄200kg、玄参280kg、甘草70kg。制备工艺:(1)提取工艺:取处方量的黄芩、儿茶、连翘、桔梗、玉竹、麦冬、地黄、玄参、甘草粉碎;第一次加入9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小时后,煮沸4小时,提取;第二次加入7倍量蒸馏水,煮沸2小时,提取;第三次加入5倍量的蒸馏水,加热煮沸1.5小时,提取;(2)制剂工艺: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将滤液灌装封存,115℃热压灭菌25分钟,分装,即得口服液体制剂。实施例9:口服液的制备处方:黄芩250kg、儿茶150kg、连翘250kg、桔梗30kg、玉竹50kg、麦冬100kg、地黄130kg、玄参200kg、甘草30kg。制备工艺:(1)提取工艺:取处方量的黄芩、儿茶、连翘、桔梗、玉竹、麦冬、地黄、玄参、甘草粉碎;第一次加入8倍量的蒸馏水,浸泡6小时后,煮沸3小时,提取;第二次加入8倍量蒸馏水,煮沸3小时,提取;第三次加入6倍量的蒸馏水,加热煮沸1小时,提取;(2)制剂工艺: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将滤液灌装封存,120℃热压灭菌15分钟,分装,即得口服液体制剂。实施例10:口服液的制备处方:黄芩350kg、儿茶300kg、连翘350kg、桔梗100kg、玉竹120kg、麦冬250kg、地黄250kg、玄参300kg、甘草100kg。制备工艺:(1)提取工艺:取处方量的黄芩、儿茶、连翘、桔梗、玉竹、麦冬、地黄、玄参、甘草粉碎;第一次加入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4小时后,煮沸5小时,提取;第二次加入6倍量蒸馏水,煮沸1小时,提取;第三次加入4倍量的蒸馏水,加热煮沸2小时,提取;(2)制剂工艺: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将滤液灌装封存,110℃热压灭菌35分钟,分装,即得口服液体制剂。实施例11:片剂的制备处方:黄芩315kg、儿茶200kg、连翘315kg、桔梗60kg、玉竹80kg、麦冬160kg、地黄180kg、玄参260kg、甘草60kg制备工艺:(1)提取工艺:取处方量的黄芩、儿茶、连翘、桔梗、玉竹、麦冬、地黄、玄参、甘草粉碎;煎煮2次,煎煮过程中控制提取罐的蒸汽压力在0.1-0.2mpa,温度范围为98-105℃,第一次加10倍量水,浸泡3小时,煎煮4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沸水煎煮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合并滤液,冷却至室温,加醇至含醇量达38%,冷沉28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密度为1.15-1.25的浸膏,备用;(2)制剂工艺:加入浸膏重量0.3%的三氯蔗糖和浸膏重量45%的糊精,喷雾制粒,加入合适的辅料,压片,即可。实施例12:胶囊剂的制备处方:黄芩315kg、儿茶200kg、连翘315kg、桔梗60kg、玉竹80kg、麦冬160kg、地黄180kg、玄参260kg、甘草60kg制备工艺:(1)提取工艺:取处方量的黄芩、儿茶、连翘、桔梗、玉竹、麦冬、地黄、玄参、甘草粉碎;煎煮2次,煎煮过程中控制提取罐的蒸汽压力在0.1-0.2mpa,温度范围为98-105℃,第一次加10倍量水,浸泡3小时,煎煮4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沸水煎煮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合并滤液,冷却至室温,加醇至含醇量达38%,冷沉28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密度为1.15-1.25的浸膏,备用;(2)制剂工艺:加入浸膏重量0.3%的三氯蔗糖和浸膏重量45%的糊精,喷雾制粒,分装胶囊,即可。实验例:实验例1: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取体重18-22g雄性nih小鼠140只,随机分为14组,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实施例1-12组,每组10只,其中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其它各组按表1灌胃受试药物,每日1次,连续6d,末次给药1h后,每只小鼠左耳前后两面涂0.05ml二甲苯致肿,右耳不涂作对照,30min后,处死动物,剪下左、右耳,用9mm直径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用天平称量,以左右耳差值作为肿胀度,数据经成组t检验处理,结果见表1。表1:抗炎试验结果(n=10,)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δp>0.05,δδp<0.05,δδδp<0.01。表1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例1-10与空白组比较都有极显著性差异,实验例11、12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6,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抗炎作用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实验例2: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浓氨水所致小鼠咳嗽的影响取体重18-22gnih小鼠14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与性别随机分为14组,空白对照组、急支止咳糖浆组、实施例1-12组,每组10只,其中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其它各组按表2灌胃受试药物,每日1次,连续3d,末次给药1h后,分别将小鼠放入体积4l的钟罩内,以53.2kpa恒压均匀喷入27%氨水5秒刺激小鼠致咳(以收腹、仰头、张大口为咳嗽指示),观察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及2min内的咳嗽次数,数据经成组t检验,结果见表2。表2:止咳试验结果(n=10,)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δp>0.05,δδp<0.05,δδδp<0.01。表2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例1-10与空白组比较都有极显著性差异,实验例11、12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6,明显缩短对浓氨水所致小鼠咳嗽次数,且止咳效果平均水平优于急支止咳糖浆组。实验例3: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肺热引起的急性咽炎的临床研究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们委托费县二院征集志愿者参加研究,采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制剂治疗肺热引起的急性咽炎300例,疗效显著。临床资料:筛选350例急性咽炎患者,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症状:咽痛(吞咽食物时加重)、咽部干燥灼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咳痰、周身酸疼、发声困难。体征:咽部粘膜充血、悬壅垂、软腭红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14组,每组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8~70周岁,平均40周岁,治疗均以5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除试验药物或对照药物外,不用其他药物,如体温超过39℃,予以物理降温。在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出现脓涕、脓痰者,均作为无效。疗效标准:痊愈:用药3天以内症状减轻,5天以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显效:用药5天以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用药5天以内症状、体征有好转。试验组12组,分别使用实施例1-12所制备的药物;对照组2组,对照组1使用“清喉咽颗粒”、对照组2使用“清喉咽合剂”。结果见表3:药物痊愈例显效例有效例总有效率实施例11564100%实施例2155496%实施例3146496%实施例4136692%实施例5136492%实施例61573100%实施例7155496%实施例8145492%实施例9135696%实施例10127492%实施例11136596%实施例12145596%对照组176364%对照组265668%以上统计结果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12制备的药物对肺热引起的急性咽炎均有显著疗效。对照组的药物疗效相对较差,且用药5天之内,痊愈例明显少于各试验组。实验例4:本发明提取工艺研究试验:发明人经过大量试验,发现提取过程中加水量与出膏率关系很大,现通过实验例进行说明。为了进行比较,除了加水量进行变化,其他控制如下:黄芩315g、儿茶200g、连翘315g、桔梗60g、玉竹80g、麦冬160g、地黄180g、玄参260g、甘草60g(共投料1630g)1、煎煮2次,煎煮过程中控制提取罐的蒸汽压力在0.1-0.2mpa,温度范围为98-105℃;2、第一次加水后浸泡3小时,煎煮4小时;第二次加沸水煎煮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合并滤液,冷却至室温;3、加醇至含醇量达38%,冷沉28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密度为1.15-1.25的浸膏。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次加水量在6-10倍,出膏率明显高于4倍、12倍水,可见第一次加水量控制在6-10倍之间比较好。第一次加水量控制在6倍、8倍或10倍时,第二次加水量在6-10倍之间的出膏率明显高于4倍或12倍,可见,第二次加水量控制在6-10倍更好,尤其是第一次加水10倍,第二次加水8倍时,出膏率最高。加水量对提取出膏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4:表4加水量对提取出膏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