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口内翻外覆盖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8071发布日期:2019-03-02 01:31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收口内翻外覆盖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收口内翻外覆盖法。



背景技术:

目前,网状体形支架是治疗血管狭窄或阻塞病变的主要方法。但是该治疗方法存在缺陷——无法有效治疗动脉瘤或血管破裂。薄圆筒覆盖的网状体为弥补上述弊端,有效治疗血管狭窄或阻塞病变、动脉瘤或血管破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市面上存在的薄圆筒覆盖网状体分为如下两大类:

1、两层网状体中间夹薄圆筒式的薄圆筒覆盖网状体:由于两层网状体重叠会使产品的柔顺性差、外径也比较大,很难通过病变部位,无法预期使用;网状体扩张后,因为重叠网状体的三点弯曲较大,网状体对血管的跟随性较差,容易造成网状体贴壁不良,存在安全隐患。

2、薄圆筒缝合至网状体表面的薄圆筒覆盖网状体:缝合的薄圆筒覆盖网状体也较硬,而且薄圆筒一般偏厚,对血管的跟随性欠佳,容易造成网状体贴壁不良,存在安全隐患;并且,缝合处经常出现漏血现象,缝合线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和血栓,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收口内翻外覆盖法,制得的薄圆筒覆盖网状体筒柔顺性好,外径小,对血管的跟随性好,不漏血,不会造成支架贴壁不良或炎症反应,利于患者的病症治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收口内翻外覆盖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分离薄圆筒

将内衬的插入端从薄圆筒的一端穿入,使薄圆筒均匀扩张起来,全部穿入后,将内衬及薄圆筒部分裁掉;

b)薄圆筒覆盖

网状体筒和薄圆筒在同一轴线上相向而放,网状体筒套在薄圆筒外,周界贴合好后,将网状体筒向薄圆筒内腔移动,在紧口不松的前提下,同轴轻推,观察薄圆筒被盖在网状体筒之上,网状体筒逐渐全部被推送进薄圆筒内。两筒的紧口外自动松开。

优选地,所述薄圆筒的厚度为10μm~500μm。

优选地,所述薄圆筒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膨体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氯乙烯、聚氨酯、聚苯烯、尼龙、尼龙弹性体、聚氨基甲酸乙酯、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薄圆筒为无缝管状、有缝管状或薄片卷成的管状。

优选地,所述网状体筒的材质为金属、碳纤维、聚合物、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网状体筒的形状为等径、变径或不等径的筒形。

优选地,所述网状体筒外径为1mm~80mm。

优选地,所述网状体筒的长度为4mm~100mm。

优选地,所述网状体筒表面覆有涂层或不覆涂层;所述网状体筒表面覆有涂层时,所述涂层为活性药物、惰性药物、陶瓷、载药基质、聚合物的一种或多种,或网状体筒表面无涂层。

优选地,所述插入端为裁成菱形、三角形、梯形、梭形、椭圆形、橄榄形、纺锤形或波浪形的插入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收口内翻外覆盖法,内衬作为分离薄圆筒的芯轴,可以在不损伤薄圆筒的条件下将薄圆筒均匀分离。网状体筒套在薄圆筒外,周界贴合好后,将网状体筒向薄圆筒内腔移动,在紧口不松的前提下,同轴轻推,观察薄圆筒被盖在网状体筒之上,网状体筒逐渐全部被推送进薄圆筒内。只是薄圆筒原来的端口已经变成了尾口,内表面翻了出来,变成外表面,而原来的外表面平整的贴盖在网状体筒的外表面。两筒的紧口外自动松开,完成了薄圆筒无损伤覆盖至微小网状体筒的方法。支撑的薄圆筒覆盖网状体筒犹如创可贴一般快速、准确、有效地封堵住血管破裂或血管瘤等血管损伤部位,及时挽救血管动脉瘤或血管破裂等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薄圆筒覆盖网状体筒中薄圆筒与网状体筒的结合强度高,薄圆筒与涂层的分子间吸引力强,对血管的跟随性好,利于患者的病症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内衬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公布方法制得的薄圆筒覆盖网状体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内衬;2、薄圆筒;3、涂层;4、网状体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收口内翻外覆盖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分离薄圆筒2

将内衬1的插入端从薄圆筒2的一端穿入,使薄圆筒2均匀扩张起来,全部穿入后,将内衬1及薄圆筒2部分裁掉;

b)薄圆筒2覆盖

网状体筒4和薄圆筒2在同一轴线上相向而放,网状体筒4套在薄圆筒2外,周界贴合好后,将网状体筒4向薄圆筒2内腔移动,在紧口不松的前提下,同轴轻推,直至薄圆筒2被盖在网状体筒4之上,网状体筒4逐渐全部被推送进薄圆筒2内;两筒的紧口外自动松开。

上述技术方案中,内衬1作为分离薄圆筒2的芯轴,可以在不损伤薄圆筒2的条件下将薄圆筒2均匀分离。网状体筒4套在薄圆筒2外,周界贴合好后,将网状体筒4向薄圆筒2内腔移动,在紧口不松的前提下,同轴轻推,直至薄圆筒2被盖在网状体筒4之上,网状体筒4逐渐全部被推送进薄圆筒2内。只是薄圆筒2原来的端口已经变成了尾口,内表面翻了出来,变成外表面,而原来的外表面平整的贴盖在网状体筒4的外表面。两筒的紧口外自动松开,完成了薄圆筒2无损伤覆盖至微小网状体筒4的方法。支撑的薄圆筒2覆盖网状体筒4犹如创可贴一般快速、准确、有效地封堵住血管破裂或血管瘤等血管损伤部位,及时挽救血管动脉瘤或血管破裂等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薄圆筒2覆盖网状体筒4中薄圆筒2与网状体筒4的结合强度高,薄圆筒2与涂层3的分子间吸引力强,对血管的跟随性好,利于患者的病症治疗。

图2显示了本发明收口内翻外覆盖的方法,该薄圆筒2覆盖网状体筒4包括网状体4、涂层3和薄圆筒2。

本发明中,内衬1制作:将内衬1一端剪成一定形状,即得内衬1的插入端;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插入端的形状为菱形、三角形、梯形、梭形、椭圆形、橄榄形、纺锤形、波浪形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中,分离薄圆筒2:将内衬1从薄圆筒2的一端穿入,使薄圆筒2均匀扩张起来,全部穿入后,将内衬1及薄圆筒2部分裁掉。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薄圆筒2的壁厚为10μm~500μm。薄圆筒2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膨体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氯乙烯、聚氨酯、聚苯烯、尼龙、尼龙弹性体、聚氨基甲酸乙酯、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切薄圆筒2:将上述得到的薄圆筒2部分切下,得到处理好的薄圆筒2;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薄圆筒2为无缝管状、有缝管状或薄片卷成的管状。

薄圆筒2覆盖:网状体筒4套在薄圆筒2外,周界贴合好后,将网状体筒4向薄圆筒2内腔移动,在紧口不松的前提下,同轴轻推,直至薄圆筒2被盖在网状体筒4之上,网状体筒4逐渐全部被推送进薄圆筒2内,两筒的紧口外自动松开。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网状体筒4的材质为金属、碳纤维、聚合物、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网状体筒4的形状为等径、变径或不等径的筒形。网状体筒4的最小外径为1mm~80mm。网状体筒4的最小长度为4mm~100mm。

涂层3: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网状体筒4表面可以涂覆涂层3,也可以不覆涂层3;覆有涂层3,涂层3为活性药物、惰性药物、陶瓷、载药基质、聚合物的一种或多种。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收口内翻外覆盖法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a)分离薄圆筒2

将一端剪成一定形状的内衬1从薄圆筒2的一端穿入,使薄圆筒2均匀扩张起来,全部穿入后,将内衬1及薄圆筒2部分裁掉;

b)薄圆筒2覆盖

网状体筒4和薄圆筒2在同一轴线上相向而放,口口相贴,网状体筒4套在薄圆筒2外,周界贴合好后,将网状体筒4向薄圆筒2内腔移动,在紧口不松的前提下,同轴轻推,直至薄圆筒2被盖在网状体筒4之上,网状体筒4逐渐全部被推送进薄圆筒2内;两筒的紧口外自动松开。

本实施例制作得到的薄圆筒2覆盖网状体筒4中薄圆筒2与网状体筒4的结合强度高,涂层3物质,如活性药物、惰性药物、陶瓷、载药基质、聚合物等物质的分子间范德瓦尔斯力均较强,它与薄圆筒2,如聚四氟乙烯、膨体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氯乙烯、聚氨酯、聚苯烯、尼龙、尼龙弹性体、聚氨基甲酸乙酯、碳纤维等物质间存在较大的电性吸附力,涂层3分子中电子的运动产生瞬时偶极矩,它使临近的薄圆筒2分子瞬时极化,后者又反过来增强原来分子的瞬时偶极矩;这种相互耦合产生净的吸引作用,而且范德瓦尔斯力具有加和性,属于次级键,再加上涂层3与薄圆筒2间的疏水作用力和堆积作用,使网状体筒4与薄圆筒2牢固结合,对血管的跟随性好,利于患者的病症治疗。

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